01.17 讀樂亭|第5期|「故鄉覓跡」京東第一家的兩處墳墓

來源:樂亭文化研究會《讀樂亭》會刊第5期

編者按:文章內容僅作文化交流用,不代表本自媒體觀點

讀樂亭|第5期|「故鄉覓跡」京東第一家的兩處墳墓

題圖來自網絡,僅為配圖,和本文無關

樂亭縣汀流河石各莊劉家自清乾隆晚期開始經商,歷經清、民國、偽滿和新中國幾個歷史時期,彼時論財,家資鉅萬,富甲京東,號稱“京東第一家”,是中國北方四大家之一;論勢,劉家與宮廷多有交往,手眼通天。歷史上,劉氏家族不僅在商業經營、權勢鑽營上絞盡腦汁,在封建思想的影響下,也為企求財勢發達、人丁興旺,不惜投入巨資,選擇陰宅(墳地)煞費苦心。

劉家發跡後,各大堂即重視身後之事,紛紛招聘相士,四處為本堂勘測、尋找風水寶地,建立自己的墳塋。墳地佔地面積幾十畝,甚至幾百畝,講規模、有氣派。今就劉氏家族的重要人物劉兆熊、劉培父子之墓,便可見劉家財勢之一斑。

劉兆熊(?~1899)字玉衡、子權,清咸豐舉人,是“京東第一家”劉如 第三子。他聰明好學,多才多藝,精明幹煉,在涉政、經商和治家上都有一套,是劉家出類拔萃的人物。

劉兆熊涉足官場,工於心計,善於結交。在朝廷,他賞識於重臣翁同和之門下;出入於中堂白俊、軍機大臣張之萬、文祥之府第;來往於慶親王、李蓮英之左右。內政外交,均高人一等,也是保合堂的創始人。同治年間,曾隨軍機大臣文祥出征奉北,鎮壓“馬傻子”起義,以功賞頂戴花翎,加三品銜,為戶部侍郎。

劉兆熊歿於光緒25年(1899),誥授通奉大夫之職。

劉培 字樹滋,清光緒丙戌科會元(各省舉人京城會試第一名),殿試中進士。是劉兆熊第三子。據傳說,劉培的會元是劉家僱人代考而中,事發後,曾激怒慈禧太后,經劉兆熊入內宮打點方得平息。

劉培官至內閣中書,後升侍讀,是劉家單字輩份中的佼佼者。在官場中,他獨具慧眼,揮金政治投資,結交權貴,同慶親王、震貝子、清末的袁世凱、黎元洪、馮國璋、徐世昌等都有密切交往,使劉家在商業經營上有了強大的政治靠山。在經商上,他有謀略,也有膽識。當他得知中國瓷器在歐州走俏時,曾投入巨資收購京城瓷器,想涉重洋用中國瓷器去開闢歐州市場;當列強在天津建立商埠,他曾決定在天津購買土地,用以經濟開發。

劉培是個成就大業之才,可惜在不惑之年不幸早逝。

劉兆熊墓

劉兆熊之墓座落於 城西南十餘里程莊村南的老龍灣之陽,過去因該莊以紅寺馳名,故當地人亦稱“紅寺墳”。

據說,籌建該墓地,劉家聘請的風水先生按東北、西南山水之脈,從山海關、過清東陵、馬蘭峪,一路踩來,最後相中了灤南縣程莊的老龍灣地帶。相士說:老龍灣沿東北向西南蜿蜒直至灤南縣程莊老龍灣大沙崗。這個沙崗東高西低,沿河橫亙好似一條臥龍,這是一條龍脈。東部隆起,恰似高昂的龍頭,漫入河的沙丘如吸龍灣之水;西頭漸緩,好比龍尾,逶迤連接紅寺南向的二郎廟,得吸九鎮百村之香火。因此,劉家就將塋地選取在老龍灣以北、水之陽、開闊平坦的高崗上。劉家用重金買下這近頃風水寶地後,從中選取20餘畝背水朝陽的土地作為墓地,用青磚砌成方型圍牆圍護,頂壓綿石條,圍牆內植有翠柏,濃廕庇天。

劉兆熊墓座北朝南,高大、宏偉、氣派,在墓南下首埋葬的是他的五子劉炬、七子劉燮,再往下依次排列著幾座小墳。在圍牆外,還有一座孤墳,據說埋葬的是劉家一個丫環。

墓地旁還專為護墓的建有一座院落,大門朝南。在院內,建有正房6間,東西廂房各6間,北房6間。院北兩廂還建成專用馬號6間。

據當地老人們說,老龍灣這塊土地,確是神奇,如果有人頭北腳南仰臥在墓地裡,岔開兩腳,從兩腳之間朝南平視,就會驚奇地發現老龍灣之水好似一面銅鏡,凸現於兩岸之間。不知是角度湊巧還是地勢奇譎,此地域確是與別處不一般。

曾有人說:在當初建墓的時候,風水先生秘語劉家,此墓地南有“南大崗”,北踞“老龍灣”,東吸龍灣之水源,西借二郎之香火,是一塊風水寶地,也是一塊“鷹地”。“鷹”,天鳥也,它主飛黃騰達,富貴無邊,為使鷹雄飛不疲,永展宏圖,在掘墓時,須找四個屬兔的後生,以應“鷹有兔祀”的吉像,也就是用兔喂鷹,鷹就會展翅雄飛,也像徵飛黃騰達。相士還囑咐劉家:為使龍脈永活,還要在墓地四周按方位埋下四錠30兩足型銀,以鎮壓龍爪,才能使之永駐不飛。

劉家深信相士之言,因此在下葬之時,就按相士所說,在墓地四周埋下了四個銀錠,並找來四個屬兔的後生掘墓。誰知四後生來掘墓,途中遇一老者點破玄機,告之他們,在死者下葬時,讓其四人分別向東西南北四個方位跑出150步,不準回頭,這樣,即能保住性命,又能破了墓地風水。因此在下葬時,四個掘墓後生果依其言,不但自身平安無事,亦使後來劉家家道敗落。

選墓地、看風水,原本迷信,“鷹”地之說,也系傳言,均不足信,但作為劉家的中興人物劉兆熊和其兒子的葬禮確是異常隆重。

劉光熊於光緒25年(1899)去世,7年後葬入老龍灣墓地。

裝斂劉兆熊的是極其珍貴的金絲柏木棺。在棺木內壁,塗著一指厚的松香、石蠟密封著;棺外,罩著一個巨大的慄木槨,棺、槨間填充石灰、木炭,用以隔斷潮溼地氣;槨外刷上銅錢厚的大漆,以防腐蝕。

劉兆熊的屍體頂戴花翎、項掛朝珠,身穿補服,在口內含著一顆大珍珠,手裡握著銀錠。陪葬的物品有金、銀、玉器、珠寶和死者生前心愛的之物。其中,有一隻翡翠蟾兒,連座帶蟾長不盈寸,造型精巧別緻,如將其放在水盆之中,盆水頓時清盈翠綠,那蟾兒亦是栩栩如生,實乃奇異珍寶。

與劉兆熊合葬的兩個夫人,均頭戴鳳冠、金釵,豪華服飾,足蹬用珍珠穿成的鞋,手上戴的寶石戒指和十三個九連環金首飾,世上罕見。

在劉兆熊的下首是他的兩個兒子,也是盛斂厚葬。裝斂屍體的也是柏木棺材慄木槨,在棺內充斥金銀器物及死者生前的心愛之物。其中有金銀殼懷錶各一塊,還有一個單挎的金鐲就重14兩。

縱觀墓內隨葬物品,盡顯劉家的財勢、氣魄。

劉家僱專人看墳護墓,從墓地的香火地附近撥良田20多畝,讓其耕種,用於生活自給和逢年過節侍候、接待劉家前來祭祀的人們。

劉家的後裔在每年清明、寒食、中秋和春節都來老龍灣墓地祭祀,來時,男人騎馬、女人坐轎,幾十人前呼後擁逶迤而來。那時候,在護院裡存放著半朝鑾駕,有金瓜、鉞、斧、朝天鐙、旗、羅、傘、扇及迴避、肅靜牌等。在祭祀之日,,護墓人早早備好鑾駕,在大門口迎接守候,當劉家祭祀人來到,下馬落轎,即奏起哀樂,上祭品、化紙錢,並按親疏順序大行祭祀之禮,盡日方休。

劉兆熊墓歿於文化大革命“破四舊”之時。人們掘開墳墓,劈開棺槨,當時劉兆熊等屍體除一具有損外,其餘皆成乾屍,衣物如初。

劉培墓

劉培,亦是劉家單字輩中顯赫的人物。他死後,未與其父葬在一起,而是另處去選塋地。那時候,劉家請來的風水先生也是依據山水之脈,從東北方向的山海關出發,向西南沿途勘測,最後選定了 城鎮西八戶村南一華里處的崗地上。此地南面臨河,河水向南流入大港;北靠沙陀,沙陀橫貫東西;風水先生稱此處為“龜地”。東南是龜頭,西北為龜尾,墓地選取在龜蓋之上,整個墓地形成前有河水為罩,後有陀屏為靠,呈“朝陽界水,行局完固”之勢。

劉培是劉兆熊的第三子,是元和堂的創始人,其原配夫人和三房姨太太均未生育,墓內與劉培合葬的是他的原配夫人和二房、四房。因三房姨太太與劉培感情不合,死後未與其合葬。

劉培去世後,屍體裝斂在金絲柏木棺內,棺外套有一慄木槨。在棺槨之間,充以石灰、木炭,以隔斷潮溼地氣;槨外刷銅錢厚的大漆;在棺內壁上,塗有厚厚的松香、石蠟密封;棺內劉培的屍體,頭上戴著翠管花翎,項掛朝珠,身穿朝服,內外共9件。在他的嘴裡,含著一顆大珍珠,手裡握著用白綾裹著的銀錠;陪葬的盡是豪華珍貴的金銀玉器、珠寶。

墓中三口女眷,也是棺槨俱全,金銀玉器、珠寶和死者生前的心愛之物充盈棺內。

整個墓地只有劉培一座墓。高大的墳頭有7米左右(因棺槨下葬不挖墓坑,而是將棺槨平放在地上,從墓外取土添堆,使墳墓越堆越大)。塋地用青磚砌成花牆圍護著。院南牆建有大門,高大寬敞,車馬人夫,暢行無礙。在塋地四周,植有翠柏,四季常青,蔭森蔽天。護墓的院落建在塋地東北角上,從香火地中撥出耕地12畝,作為護墓者生活自給和接待劉家前來祭祀的人們。

劉培墓的圍牆於1953年拆除,1959年被盜。1966年“文革”“破四舊時”,墓被挖開。當時棺內裝斂的屍體尚完好,衣物如初。在劉培墓中槨上有30公分的方孔,棺有大可進手的鑽孔,系1959年盜墓時所為。棺中陪葬的珍貴之物,大多被盜,所餘尚有元寶、銀元、金簪、朝珠等物。

當年,劉家憑藉財勢,到處掄佔風水寶地,用以建設自己的墳塋,出盡了風頭。隨著歷史的潮流,這些塋墓已成為歷史的陳跡。儘管這些陳跡已經蔓草湮路,斑駁不堪,已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話題,但它卻折射出歷史過程和當時的文化現象,這對考證前人遺風、研究地域歷史,無疑有一定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