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安徽地級市2019年GDP排位,同時屬南京、合肥都市圈好不好?


安徽地級市2019年GDP排位,同時屬南京、合肥都市圈好不好?


安徽地級市2019年GDP排位,同時屬南京、合肥都市圈好不好?

合肥

在2018年全國GDP修訂中,有下調省份,自然就有上調省份,安徽省就是上調總量最多的省份,4004.1億元已不是小數目,上調幅度僅次於雲南省;2019年長三角一體化成為國家戰略,同年安徽地級市全部納入長三角城市群,安徽又站在更新的起點上,迎來新發展的機遇期。

修訂前,2018年安徽省GDP為30006.82億元,修訂後上調4004.1億元,為34010.09億元,上調幅度為13.3%;2019年,安徽實現了37114億元的生產總值,按同比價格計算,增速為7.5%,三產結構約為7.9:41.3:50.8。

GDP中的排位

有人把安徽描述成“非東非西”,即東部率先發展沒有份,西部開發戰略沒有份,只不過地處中部又鄰近長三角已經是區位優勢了,在交通等基礎設施改善後,近幾年的安徽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安徽地級市2019年GDP排位,同時屬南京、合肥都市圈好不好?

安徽各地級市表現如何呢?還無法全部分析,因為並非每個地級市都已公佈自己的相關數據,無法做比較,也無法分析變化;下表中,有的城市無法從權威渠道得知2019年的GDP,有的城市沒有公佈修訂後的2018年GDP,它們或是非官方數據,或是網絡上的預測,因此表中部分數據僅供參考。

安徽地級市2019年GDP排位,同時屬南京、合肥都市圈好不好?

合肥在安徽已經具有壓倒性優勢,作為省會彙集安徽省內各項發展資源,其他省內地級市已無法望其項背,由“隱身”、低調的韜光養晦狀態,到現在的光景,合肥算是“黑馬”省會了,以這樣的趨勢努力下去,不止會讓人刮目相看,還會成為後發省會快速成長的典型。

經濟體量上,蕪湖是安徽目前唯一的3000億級城市,緊追合肥不太現實,後面的滁州為2909億元,要超越蕪湖的3618億元在短期內也有難度,但對於經濟體量5000億以下的城市,差距在1000億以下時反超與被反超不是不可能。

安徽地級市2019年GDP排位,同時屬南京、合肥都市圈好不好?

蕪湖

阜陽與滁州相差200億,安慶與阜陽相差400多億,排名第五位至第十六位的城市,每個位次之間相差最多的也就200多億,作為後發城市,它們還處於積累期、上升期,後者多努力一些就有可能超過前者,這樣的情況在區域經濟競爭中非常普遍。

安徽地級市2019年GDP排位,同時屬南京、合肥都市圈好不好?

所以在未來幾年,這些城市的排位還會頻繁變化,將成為安徽區域經濟的看點,哪些城市能在長三角一體化、長江經濟帶中事在人為,哪些城市就會是亮點。

城鎮化與人口流出

說到安徽,就不得不提人口流出,以2018年人口數據為例,安徽全省流出人口為759萬人,再看16個地級市,只有合肥、淮北、馬鞍山三市有人口流入,流入人口分別為51萬、8萬、5萬人。

流出人口占戶籍人口一成以上的城市有阜陽(23%)、亳州(20%)、六安(17%)、宿州(13%)、蚌埠(11%)、安慶(11%)、淮南(10%),它們本身具有一定的人口體量,對應的流出量分別是250萬、133萬、105萬、88萬、45萬、59萬、41萬,對照城鎮化率,除了淮南(64%)、蚌埠(57%),其餘五市均在50%以下。

安徽地級市2019年GDP排位,同時屬南京、合肥都市圈好不好?

2018年七市累計流出人口為721萬人,同期合肥人口流入量為51萬,當下的合肥對省內的人口吸引力十分微弱,加上安徽大部分地級市自身的城鎮化水平不高,被外省發達地區吸引過去了。

人口流出與很多因素有關,在安徽,人口流出多少與城鎮化不充分關係密切,當下的人口流動,不僅注重城市的硬件,也越來越注重城市軟環境和城市既有資源,這也是對安徽各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啟示。

安徽已全被納入長三角,但與江浙滬相比,城鎮化規模有明顯差距,這是短板,同樣也是發展的潛能,此外區域經濟水平、收入水平、消費能力,都是安徽需要直面的挑戰,補城市化的短板行動應成為安徽城市未來的經濟社會發展動能。

空間重疊的都市圈

城鎮化進入新階段,在更注重質量的城市化進程中,謀劃都市圈或融入既有都市圈發展成了很多城市的選擇,2016年合肥都市圈出現在《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中,但目前的合肥都市圈還處於初期探索的階段。

安徽地級市2019年GDP排位,同時屬南京、合肥都市圈好不好?

當前的合肥正處於壯大階段,尚不具備強大的吸引力和輻射力,皖北、皖西城市流出的人口是幾百萬,流入合肥的不過幾十萬;蕪湖、滁州、馬鞍山與南京的經濟、地理、文化聯繫遠勝於合肥,但安徽及合肥謀劃的合肥都市圈,蕪湖、滁州、馬鞍山三市位列其中,與南京都市圈有空間上的重疊。

安徽地級市2019年GDP排位,同時屬南京、合肥都市圈好不好?

同時屬南京、合肥都市圈不等於擁有雙重紅利,都市圈注重的是效率,都市圈的組合、謀劃,不應唯省域界線,而更要看經濟聯繫、人口聯繫、文化地緣,這是都市圈內部各城市之間信任的基礎,如此才能彼此妥協、退讓,形成高效的協調機制、共建共享的發展理念,如果今天在那裡發展得好好的,明天又被劃到這裡,何談高效、持續、穩健發展?

蕪湖、滁州、馬鞍山三市早在2001年就與南京、鎮江、揚州達成了城市經濟協調、發展共識,2004年六市在南京聯合舉辦的“重大項目投資洽談會”上獲得了1300多億元投資,直接給三市和鎮江、揚州帶來了700多億元投資。當下的南京都市圈已經有了較為成熟的協調機制,成員之間已經實現了科教、產業、交通、發展資源的共建、共享,在相關排名中僅次於四大一線城市都市圈,上層對南京都市圈有極高定位,這為南京都市圈帶來更豐富的發展資源,三市能在南京都市圈獲得更多、更好的資源和更優的發展,這是顯而易見的,故三市聯繫最緊密的是南京。

安徽地級市2019年GDP排位,同時屬南京、合肥都市圈好不好?

靠譜的都市圈,需要的是高效,省界不是組建都市圈的依據,高效的經濟聯繫才是,人口、產業、交通、發展要素等方法強聯繫,是都市圈能成功的關鍵,而“拉郎配”式的都市圈只會停留在白紙上、口號上,把蕪湖、滁州、馬鞍山三市劃入合肥都市圈確實會讓數據好看,但實質上沒有作用。

在安徽,最需要合肥帶動、扶持的城市不是這三市,而是皖北、皖西那些城鎮化不充分、人口流出率大的城市,它們更需要省會拉一把。

在常住人口6000餘萬的省份中,經濟體量9000億級的合肥自身仍然需要積累,需要較快增長,在這過程中,合肥如何與皖北、皖西城市建立強聯繫,安徽如何促使這一眾城市的人口體量轉化為人口紅利,助力這些城市儘快補上城鎮化短板,關係著安徽是否能全面融入長三角,更關係著安徽是否能成為長三角最具潛力的經濟增長點。

安徽地級市2019年GDP排位,同時屬南京、合肥都市圈好不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