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 女子也当谓之“侠”,为何唐朝是个“多女侠”的朝代?

女子也当谓之“侠”,为何唐朝是个“多女侠”的朝代?

“侠”之一字,是十分正派的字眼,凭借自己的力量帮助被欺侮者的人或行为,被称之为“侠”。

中国的侠文化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期,便有吴国专诸、要离,魏国聂政,燕赵人荆轲等四大侠客。更有汉人司马迁专立《游侠列传》,对“侠”做出定位,云:“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可见,侠士、侠客们,大多乐于匡扶正义、铲除不平,为百姓所爱。

尽管如此,历史上可以留名青史的侠客们,相比于文人墨客之流,还是少之又少。而对于女侠,除却唐盛世的繁盛外,其他朝代的女侠,大多寥寥无几,尤为之少,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从其他朝代少女侠与大唐多女侠两方面进行对比,简要分析一下,大唐多女侠的原因。

女子也当谓之“侠”,为何唐朝是个“多女侠”的朝代?

一、其他朝代女侠士稀少的原因

1、自身的隐匿性

实际上,“侠”作为一个正面的修饰字眼,由其衍生出的侠士、侠客等,都只是民间百姓对其一种称谓,而不是有所依据的职位。它不同于中国传统上讲的士、农、工、商,没有人以侠为生,这也是江湖中“武侠”被称之为隐门的原因。他们中的大部分不喜在人前招摇,往往足迹难寻。

且侠士们大多生性爽利,不拘名节,并不热衷于夸耀自我的行为,这一点在女侠身上尤为直观。就说不管是侠之大者墨子,还是二人组侯赢和朱亥;也不管是齐国倜傥生(鲁仲连),还是劫持者曹沫;还有朱家、豫让等人。这些侠士们,不论哪一位,拿出来都是响当当的人物,但在这其中,女性却是少之又少。是因为真的没有女侠吗?只不过是侠女们本身不宣扬,也无人替其宣扬罢了。

女侠们将自我隐匿在滚滚红尘

之中,即使有,怕是也不易被人发觉。

2、封建统治者的压迫

事实上,侠士们往往不容于社会主流――封建朝纲。战国韩非子就曾在自己的著作《五蠹》中直言“侠”的目无法纪、好斗使力,云曰:“(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实际上,在封建朝纲看来,即使是具有正面意义的侠士,其行为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亦与封建正统相违背。侠客们越过官府,凭个人判断处事,即便打的是匡扶正义的名号,在朝堂看来,不亦乎违法乱纪,惑乱朝纲。朝廷与江湖,本就难以两全,自古以来,便少有平衡。

汉景帝时,游侠更是被大肆屠杀,乃至后来成为定制。可以说,“侠”的生存空间,自古以来便是十分紧张的。在以男权为主体的封建社会里,男性侠士们尚难以自全,更遑论女侠,只怕是会更加严密的保护自己,确保个人信息不被泄露一丝一毫,以致招来杀身之祸。如此,女侠士们不易出现在历史画卷的原因,便有迹可循了。

女子也当谓之“侠”,为何唐朝是个“多女侠”的朝代?

3、封建礼教的束缚

在古代中国的封建社会,遵循的是以男权为中心的统治思想。自古便有男主外女主内的“内外之分”。在礼教甚严的封建社会,女子皆以在外抛头露面为耻,主中馈(主持饭食酒浆等家务)”、务蚕织,生儿育女、孝敬公婆等,便是一个古代女子生活的全部内容。在外抛头露面、工作应酬,是古代女子不敢想、也不能想的。为何?因为这在古时,被视为离经叛道,伤风败俗,为世人所不齿。严重的,

浸猪笼都是小事。

在如此的社会环境下,莫说成为女侠济世救人,只怕还未出门,便被百姓的流言蜚语给淹死了。恰恰相反的是,男侠客们却没有这样的忧虑,甚至还能被百姓赞美、称颂,如此种种,女侠士们难以寻觅,可以算得上是必然的结果了……

封建礼教的约束和统治者的压迫,使得中国历史图册中可以留名的女侠寥寥无几,少之又少,再加上侠客们自身又善于藏匿,无疑更是加大了侠女们留名青史的难度。但,即使如此,那些惊才绝艳的女儿们,仍然做到了以女流之身留名千古。

据《古今图书集成·刺客部》中载,从先秦到五代,列入名流的共二十一人,唐代有十一人,其中女子便占了五个之多。这究竟是何缘由呢?

女子也当谓之“侠”,为何唐朝是个“多女侠”的朝代?

二、大唐多女侠的原因

1、尚武情结成为主流

“唐人尚武,宋人尚文”,是对唐宋两朝最真实的写照。唐朝是李氏贵族打下来的江山,李氏贵族集团久居关陇,近于羌胡,有崇尚武艺的渊源,统一天下后,带来了尚武之风。

唐初,在军事上,统治者仍选择沿袭旧制――府兵制。把全国分为若干个军府,每个军府负责从本区的军户中征兵。府兵制的沿用,使得尚武之风的发展成为可能。及至武周时期,首创武试,尚武之风更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哪怕在混乱的中后唐时期,由于潘镇割据势力的强盛,社会上的尚武风气反而愈发强盛。

且唐太宗时期,对外征战频繁,唐朝男儿纷纷以上战杀敌为荣,唐初四杰之一的杨炯曾说:“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更有其他脍炙人口的佳作“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等,无一不体现了唐人的尚武情结。有趣的是,这种情节不仅仅只体现在男子的身上,大唐发展之际,更有一批

“奇女子”,登上了历史的书卷。

隋末唐初的霍总管,一心想要起义投唐,虽然结果不尽如人意,确仍然值得尊敬;李渊之女平阳公主,以女子之身立下大功,带领“娘子军”杀敌寇、收失地,可以说是大唐的开国元勋;也有一些电视剧,虚构大唐女将,虽不真实,但也确确实实的反应了唐朝尚武之风的强盛。这种风气,为女子像男子一般行侠仗义,杀敌保国,提供了可能。

女子也当谓之“侠”,为何唐朝是个“多女侠”的朝代?

2、社会环境的改变

盛唐之际,一种全然不同于其他朝代的审美观念产生了――以胖为美。它要求女子体态丰腴,凹凸有致,身体健硕,肌肤白嫩,面相宽广,下巴圆润,尽显雍容华贵,丰腴秾丽之气,与其他朝代要求的柔弱细腻、翩若杨柳全然不同,是一种豪放强悍的美丽。

且唐朝时期,描写女侠的传奇小说十分之多,如李公佐的《谢小娥传》,裴铏的《昆仑奴》、《聂隐娘》、袁郊的《红线传》、薛用弱《贾人妻》,薛调的《无双传》、杜光庭的《虬髯客传》等等,可谓繁盛一时,对后世影响巨大。

大唐女子审美观的改变和各种以女性侠士为主体的传奇小说的涌现,为女侠客们的出现和成长,提供了宝贵的社会环境。主流的审美观使女子不再拘泥于杨柳之姿,行事之间便有洒脱之意。女侠小说盛行,则为各个心有女侠梦的女子提供了精神上的指引。

至于后来到了宋朝,文弱清秀成为了主流的审美观,缠足之风更是遍布民间。作为女子,像常人一般行走已成问题,更何论去做劳什子女侠梦呢。且宋人尚文,对武官的打压空前绝后,偃武修文的后果之一,便是宋代的武侠小说非常沉寂。此时,侠女们精神上的指引也消匿了。空有侠心,却无空间可以施展,女侠在宋的痕迹减少,便是这么个道理。

女子也当谓之“侠”,为何唐朝是个“多女侠”的朝代?

由此看来,宽松友好的社会环境,对于侠客,尤其是女侠们,是极为重要的,而唐,便满足了这一点。

3、女性地位的提高

说起大唐,便不得不提及一位奇女子――千古女帝武则天

武则天,别名武曌,亦作武瞾、武照,本名不详,通称武则天或武后,并州文水人,中国历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承认的女皇帝。武则天即位,在政治上最大的体现,便是女性权利及政治地位的提高,与此同时,加在女性身上的礼教束缚,也宽松不少。

在唐朝初年,一些宫廷女性在政治上有了自己的一番地位,从武则天被立为皇后开始,一直到太平公主的时代,唐代的宫廷女性,不但可以参与朝政,甚至还可以主导天下局势,更甚至可以像武则天这样称帝。这是其他朝代甚至于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都无法比拟的。

在唐朝,女性亦可以读诗,也不必为了丈夫而永远守寡,甚至可以再嫁,改嫁。这在儒家思想统治下的封建社会里,是绝无仅有的。

女性身上封建教条的约束力减弱以及地位上的提高,为女性的抛头露面,行侠仗义提供了道德支撑和政治支持,这是唐朝女性可以跳出自我,成长为“侠”的最为重要的条件,而这个条件,几乎上只有唐可以满足。所以,唐代女侠众多,并非毫无缘由。

女子也当谓之“侠”,为何唐朝是个“多女侠”的朝代?

三、乱世的到来,让女侠文化达到巅峰时期

唐代开始设立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节是当时一种全权印信,受有此全权印信者,便可全权调度,故称节度使。

随着唐朝军事形势的不断变化,节度使权利越来越大,不但拥有地方上的军权、财政权等,而且其下军队百姓对其的依赖性极强,甚至到了“唯知其将之恩威,而不知有天子”的地步。而随着唐朝节度使权力的日益扩大,地方割据势力的实力也越来越大。到唐玄宗唐玄宗统治后期,杨国忠专权,政权统治混乱不堪,为安史之乱埋下伏笔。

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安史之乱爆发了。自此以后,唐朝再无盛华。自此之后,唐朝开始分崩离析。对内,藩镇割据、宦官专政;对外,吐蕃、南诏等国入侵。乱世滋生了大量的苦难,人民流离失所,百姓苦不堪言。在这种时刻,侠士作为一种精神寄托

,被所有人期待着。不仅仅是男子,巾帼英雄的女侠客们也纷纷出场,为这天下安稳效力。虽说乱世伤人,但乱世易出豪杰英雄却也是真的,如此看来,乱世的土壤,也是为唐代的侠女们出了力的。

女子也当谓之“侠”,为何唐朝是个“多女侠”的朝代?

四、总结

侠女并非是唐的专属,早在战国,便有越女助越灭吴

。但必须要说的是,确实只有唐朝才有诸多侠女同台出现而不为人垢的场面。唐人尚武、女子追求丰腴之美,女侠小说的盛行等,为唐代侠女的成长提供社会环境;则天女帝带动唐朝女性权利地位的提高为其提供政治环境;唐中后期的乱世之象,则为女侠们的扬名提供危难与机遇,唐代女侠之多之盛,盖因此理。

参考文献:

1、《中国武侠小说史》

2、《唐代妇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