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忻州的“林巧稚”


忻州的“林巧稚”

趙世梅

忻州的“林巧稚”


忻州的“林巧稚”


前幾天發小來電話說女兒下個月生產,可是正好趕上新冠病毒這個特殊時期,不知該如何是好,倆人聊著聊著,話題就到了忻州的婦科老專家張改葉大夫。

大家都知道,林巧稚,是中國婦產科學的主要開拓者、奠基人之一,被世人尊稱為"萬嬰之母"、"生命天使"、"中國醫學聖母"。

今天,我要介紹的是我家鄉­------山西忻州的婦產科權威張改葉醫生。在忻州人眼裡,張改葉就是忻州的“林巧稚”。


忻州的“林巧稚”


初次認識老人家,是在我12歲的那年。46歲的媽媽不幸患了癌症,住在當時的地區醫院。那時的張媽媽年滿40,是婦產科主任。

在病患的眼中,她不僅“年輕、漂亮、幹練、洋氣”,還兼具高超的醫術與博愛的精神。

媽媽當時的情況很是不好。上世紀70年代,患癌症這樣的重病足以從心理上壓垮任何一個家庭。而小縣城的醫療條件又不是很好。就在父親考慮給母親轉省城大醫院時,張主任提出可以請省二院婦產科包主任來忻一起給媽媽做手術。

手術那天,全家老小都提著心、捏著汗,等在手術室門外。近8個小時的手術終於順利結束。


忻州的“林巧稚”


兩位主任對此次的手術進行了研究和整理並總結經驗,為之後的患者治療提供了有力依據。

此後,會常常關注兩位主任的動向。慢慢的,也和兩位主任熟絡了起來。

因為包主任在省城聯繫的少,張主任就成了親人一樣的關係。


忻州的“林巧稚”


那時我還小,但是常聽媽媽說,“張主任接了一個難產手術救了產婦的命,或是張主任又成功治癒了一例癌症患者……”

在醫院裡,張主任是一個有著精湛醫術和高尚醫德的人,她勤奮工作,無論白天黑夜、嚴寒酷暑,她都為治病救人而忙碌。不管是什麼身份的患者,只要有人向她求診,她都有求必應。

她常常對年輕醫生們講:“當一個醫生,首先要知道責任重大。產婦或病人進了醫院,就等於把她的整個生命交給了我們,我們要把她們當成親姐妹,從每件細微的小事上做起,體貼和關懷她們……”

凡經她的手,再難產的產婦,都會化險為夷。多年來她還用嚴密的科學方法,治癒了許多婦女的不育症,給那些希望有孩子的家庭帶來天倫之樂。

張主任正是憑著愛心和高超醫技,贏得了千千萬萬婦女、母親和兒童的心。而關於她的佳話也廣為流傳。以致於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只要提到婦產二字,人們第一個想到的便是張改葉。


忻州的“林巧稚”


時光荏苒,歲月蹉跎。三十年前張主任退休後,為了把自己的一技之長奉獻社會,她設立了自己的診所,繼續從事心愛的婦產科事業。找她看病的人總是絡繹不絕、慕名而來,張媽媽之所以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是因為:一是老人家為人和善、富有愛心,二是技術老到,三是以手診斷就能發現早期病灶 。

醫者仁心,大愛無疆。她就是用自己的愛心和悲憫的情懷保護拯救著婦女的健康,迎接著一個個小生命的誕生。在解除著婦女們痛苦的同時,也在分享著新晉母子的歡樂。她總是那麼敬業的工作,樂觀的生活。幾十年過去,我也從小姑娘變成了奔六的呱呱姥姥,而張媽媽卻不見衰老。

老人家今年85虛歲。每天上午堅持在診所工作,業餘時間繡繡十字繡、鞋墊,她的女紅可與她高超的醫療技術相媲美。


忻州的“林巧稚”


她開朗的性格,對病人無微不至的關懷,以及對工作的敬業,時時感染著後來的年輕一輩!

我除了工作,在客居他鄉的十幾年裡,不時會想到家鄉,每每回憶起張媽媽,。她的為人處世,讓我敬佩、效仿!


忻州的“林巧稚”


去年仲夏回鄉去看老人家,她十二分的高興,把我抱的緊緊的,就好像怕我跑了一樣,活脫脫的一個老頑童。

老人家平時還喜愛看各種體育節目。搞笑的是有一次她正在看一個體育節目的賽事,當中國隊輸給黑人隊員時,老人家一下子不高興了,連連說不看了不看了,這些黑皮膚太厲害了。她的愛國精神、還有那股認真的勁兒,逗笑了我們……


忻州的“林巧稚”


一晃半年多又過去了,在疫情時期,每當看到衝在最前線的白衣戰士時,又會想到張媽媽她老人家。假若時光倒流,老人家定會也是一位逆行的白衣天使,不顧安危奮戰在抗疫的第一線。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致敬每一位最可愛的白衣天使!

忻州的“林巧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