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巧稚:終生未婚卻是“萬嬰之母”,人生就是抽盲盒

林巧稚:終生未婚卻是“萬嬰之母”,人生就是抽盲盒

01

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已有太多的女性醫療工作者,趕赴武漢一線。尤其是醫護人員中,女性已經高達90%的比例。

在災難面前,女性表達出的那種柔韌又堅定的力量,是過硬專業能力與仁者醫心的溫暖的結合,給了太多患者安慰。

薄世寧在他的《醫學通史50講》裡曾提出,今天有這麼多女性從事醫生這個職業,離不開近百年來,一個個閃耀個體所為之付出的努力。林巧稚就閃耀其中,並激勵他人的一個傑出個體。

林巧稚:終生未婚卻是“萬嬰之母”,人生就是抽盲盒

林巧稚

而在我看來,作為中國現代婦產科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林巧稚波瀾壯闊的一生,卻是在一次次“放棄”中成就的。

我們常說,女性努力的意義,就在於有人生選擇的權利。可林巧稚努力到擁有人生選擇時,卻一次次的選“未知選項”,讓人深感意外。

現在看來,這樣的人生就是抽盲盒呀。

儘管不知道打開的會是什麼,卻暗藏著面對未知的驚喜。最重要的是,這份驚喜就像光,不僅照亮了自己,還照亮了別人。

林巧稚,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一個把人生過成了盲盒的優秀女性。

她是協和第一位中國籍的女性婦產科醫生,因醫術精湛以及醫者仁心,早在民國的時候,就已經是享譽世界的婦產科專家,被患者稱為“萬嬰之母”。

林巧稚:終生未婚卻是“萬嬰之母”,人生就是抽盲盒

林巧稚大夫接生過的部分嬰兒

02

經過她的雙手迎接到這個世界的孩子有5萬之多。

裡面還曾有個叫做“袁小孩”的孩子,他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袁隆平,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

冰心的孩子、林徽因的孩子,都是林巧稚帶到這個世界上。不過這數以萬計的孩子裡,更多是普普通通的中國孩子。

林巧稚從來都是看病不看人,為了救難產中的村民,她騎著毛驢下鄉去救治。

內蒙古一位患者,此前四個孩子都因新生兒溶血癥夭折。懷上第五個孩子,千里迢迢趕到北京來找林巧稚,林巧稚最終對這個孩子,實施了換血治療的方案。

要知道這個當時在全世界,都是一個沒有攻克的難題。國外的報道,也大多都是換血失敗的例子,難度大到無法想象。

林巧稚看著那位產婦期盼的眼神,望著又已經開始有溶血癥狀的新生兒,她果斷給這個孩子抽血並換血。

她每分鐘從嬰兒體內抽出15毫升的血,同時又滴入8毫升的新鮮血液,同時還要不斷的加入一些鈣液,輸入的血量要比抽出的血量少,以此減輕對嬰兒心臟的壓力。

稍微有差錯,就會前功盡棄,孩子可能就會夭折。

第一天,林巧稚忙到深夜一點五十分,終於為這個新生兒換了400毫升的血。

第二天、第三天繼續換血,最終這個孩子健康活了下來,林巧稚也和她的同事們,再一次創造了世界級的奇蹟。

聽說,直到現在,面對新生兒溶血癥的時候,換血還是一個重要的解決方案。

百年前的林巧稚,究竟留給了這個領域多少寶藏?我們可能數也數不清。她在自己的職業生涯裡,留下了太多里程碑式的記錄。

林巧稚:終生未婚卻是“萬嬰之母”,人生就是抽盲盒

上世紀50年代,她籌建了北京婦產醫院,為我國婦產科學界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優秀接班人。60年代,成功切除了病患重達56斤多的巨瘤,80年代,她在病床上都在主持編纂《婦科腫瘤》……

她終身未嫁,這位最喜歡孩子、最懂新生兒的女醫生,卻沒有在這個世界上留下自己的一兒半女,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自己所追求的醫學事業。

她曾說:“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是有國界的。”這句話不僅深深影響了抗疫專家鍾南山醫生,還影響了中國太多的醫生。

很多人也正因為被林巧稚的故事打動,才選擇“做一名醫生”,成為自己的終身職業。

03

林巧稚於1901年出生於廈門鼓浪嶼的海島上,她母親懷上她的時候,已經四十多歲。

而這個時候,林巧稚的大姐都已經出嫁。林巧稚的母親,覺得很不好意思,感覺自己在和女兒爭著生孩子。

在臨產前,都沒有告訴家人,自己即將分娩。

林巧稚的爸爸林良英是一名英語老師,就在他上課的時候,他的妻子獨自在家生下了女兒林巧稚。

等到他接到家裡信息的時候,匆匆趕回家,卻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

妻子躺在床邊獨自傷心,一個嬰兒躺在血泊中,因為凍僵臉都變了顏色。

原來,林巧稚的媽媽受傳統思想的影響,有些“重男輕女”,看到自己生的又是一個女兒,覺得很傷心,更覺得對不起自己的丈夫。

丈夫把這個光溜溜的孩子抱起來,對妻子說:“再等一個時辰,這孩子這樣躺著,命都沒了。女孩怎麼了?一樣是人,她有生存的權利。”

難過的妻子看著丈夫,心裡卻有著說不出的感動和溫暖。

林巧稚的媽媽肯定不知道,眼前這個差點失去性命的女孩,長大後,會成為世界婦產科學史上赫赫有名的專家,中國最傑出的女醫生。

媽媽在林巧稚五歲時,因病離開了這個世界。

臨終前,一生好強的母親摸著林巧稚的頭,輕輕地說:“巧妮,阿媽不好,對不起你,你把阿媽忘了吧。”

五歲的林巧稚抱著母親哭著說:“阿媽是個好阿媽,巧妮不忘阿媽,永遠不忘……”

多年以後,林巧稚才知道,奪去媽媽生命的正是女性宮頸癌,她更加堅定了自己要做一名優秀醫生的決心。

04

林巧稚成長所處的時代,女性能接受教育的幾乎是鳳毛麟角。但她的父親頗有遠見。

除了早期親自教林巧稚英語、識字,在生活中又當爹又當媽,還用不多的積蓄,在女兒八歲的時候,把林巧稚送進了鼓浪嶼上最好的女子學校。

林巧稚:終生未婚卻是“萬嬰之母”,人生就是抽盲盒

林巧稚(中)與女同學在鼓浪嶼

林巧稚確實沒讓父親失望,她品學兼優、為人善良、性格活潑,在學校裡是出類拔萃的人物。

在她剛滿十八歲的時候,她所就讀的學校校長,這名獨身的外國女性就聘請優秀的林巧稚半工半學,讓林巧稚在這所中學裡,當了一名代課老師。

後來也是在這位校長的鼓勵下,林巧稚報考了北京協和醫學院。

這所要通過八年學習,才能獲得醫學本科學位的“醫學殿堂”,是以殘酷的高淘汰率著稱,還對英語能力有著非常高的要求。

幸好林巧稚,從小就打下堅實的英文基礎,以及一直以來求學的環境,都有大量的英語對話機會。對她來說,英語是極有優勢的一門科目。

然而,就在這門她最擅長的科目考試中,同一個考場的另外一個廈門女孩暈倒了,林巧稚本能的站起來,跑到這位才認識的女生面前,在主考官的指點下,趕緊把這位同學送去了醫務室。

最終林巧稚在英語科目考試中,耽誤了自己的寶貴時間,還有一半的題沒有做。

雖然她心裡有一點遺憾和懊惱,感覺對不起校長和家人對她的希望。

父親卻積極的肯定,鼓勵她:“你放下自己的題目,去搶救一個不相干的人,這代表你有一顆純潔的心。要知道,並不是每一個人在需要犧牲的時候,都能做出這樣的選擇,你已養成了這種善良的天性,就永遠珍惜它吧。”

在大多數人看來,這個選擇甚至會有一點傻。

但是林巧稚也沒想到,正是她這種出於本能的選擇,被協和大學錄取了。

老師們集體研究了她的考卷,認為她的英語應該很好。最重要的是,在她面對病患時,表達出的那種本能尊重,冷靜處理問題的能力,是做一名好醫生最重要的個人素養和品質。

林巧稚意外成為協和的一名新生。這一年,她二十歲。

05

實際上,林巧稚從小學習的內容都偏文科,比如說語言和文學積累較多。

但醫生偏偏是一門理科為主的科目,尤其是要接觸大量化學和生物方面的內容。

這對從海島一所女子學校,走出來的林巧稚來說,簡直是太難了。

她利用一切時間學習,中午午休、寒暑假,林巧稚都在拼命學習中度過的。

她甚至把人體解剖模型搬回宿舍端詳,在腦子裡可以畫出整個人體結構圖,這種專注到足以產生心流的學習境界,很快就起到了效果。

一年以後,老師和同學們發現,林巧稚在醫學上的積累和高度,已經遠遠不是入學時的那個林巧稚所能比的了。

最終經過了三年大學預科學習以及五年的醫學本科學習,林巧稚獲得了協和當年的“文海”獎學金,成為協和那一屆的頭名狀元。

可這時,沒想到林巧稚被分配到了婦產科。

雖然是婦產科的主任強烈要求,但是林巧稚的實習表現非常突出,早已在內科、外科出名,這兩個科室也都希望能夠留下林巧稚。

一個“文海”獎學金獲得者,沒有去協和傳統的兩個大科內科和外科,去了一個這個不起眼的小科,這種明顯不公的待遇,讓同屆的同學們都憤憤不平,但林巧稚卻選擇了“接受”。

很快,作為婦產科裡唯一的中國女醫生,林巧稚得到了患者們的信任,她醫術精湛、為人真誠,很快就成為了知名醫生。婦產科的主任向協和提出了,提前將林巧稚轉正的要求。

當林巧稚轉正時,醫院給她的一紙聘書這樣寫著:

“茲聘請林巧稚女士,任協和醫院婦產科助理住院醫師……聘任期間凡因結婚懷孕生育者,作自動解除聘約論。”

這也許正是當時整個社會,對女性的偏見。儘管今天女醫生,既能結婚生子,又能幹好工作。但在百年前,大家並沒有這種共識。

林巧稚選擇了自己一生未婚未育,把自己全部的熱愛,給了病患。

林巧稚:終生未婚卻是“萬嬰之母”,人生就是抽盲盒

06

後來林巧稚,還去英國和美國分別進修,她的醫術和為人都得到了國際認可。

這兩個國家的知名醫院和著名大學,都邀請她留下來工作。

當時的中國,正在炮火連天中,回到中國,隨時都會有生命危險。可林巧稚依然選擇放棄,看似光明的未來,回到了她深愛的祖國。

期間她也因日本人的佔領,失去了在協和工作的機會。她通過自辦小診所艱難度日,都不願意在病患的掛號費上,漲一毛錢。

她的每一次人生選擇看起來都是一種“失去”,但她卻從未動搖過自己的本心。

1983年,病中的林巧稚在昏迷中都還喃喃囈語:“又是一個胖娃娃,一晚上接生了三個,真好……”

這是她留給這個世界的最後一句話。她哭著來到世間,含笑告別世界。

今天在廈門鼓浪嶼島,有一組組紀念林巧稚醫生的雕刻作品,讓世人們,瞭解她的過往。

林巧稚:終生未婚卻是“萬嬰之母”,人生就是抽盲盒

鄧穎超為林巧稚題的詞

“世界上真正的韌性,就是明知道犧牲,還依然向前。”這也許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還依然熱愛生活,在疲憊中堅持英雄夢想的人吧。

共勉。

本文參考文獻:

1.《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林巧稚》

2.薄世寧《醫學通識50講》

@作者妮妮:

曾任記者多年,親子教育與自我成長的終身學習者。

14歲帥哥的少女心辣媽,有深度的話癆達人,真誠幽默的非著名閱讀推廣人。

個人微信公眾號:妮妮小屋(ninixw),歡迎與妮妮交流閱讀與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