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林巧稚做人做事的善心,既無愧人生,又愉悅人生

學林巧稚做人做事的善心,既無愧人生,又愉悅人生

近日我在電視中看了一部,關於著名婦產科專家林巧稚的專題片,她的事蹟深深地感動了我。

林巧稚從醫數十載,早已是久負盛名的專家,當一位被其他醫院確診為子宮癌的患者,前來就醫時,她仔細地檢查了患者病情,並且瞭解到患者的丈夫是獨生子,林巧稚設身處地為了患者著想,力爭在多種方案中選擇最佳的治療方案。她安排患者住院,第二天林巧稚大夫與患者交談時告訴患者實情,她說:“為了你的病情我昨晚左思右想,真是熬白了幾根頭髮,想出一個治療方案,現在與你交換一下意見。按照常規的治療方式,只需切除子宮,保住大人即可。可是你家幾代單傳,我知道你們的心情,希望保住孩子,不過這樣做的風險很大,為了你們的家庭,我願冒這個風險對你保守治療,爭取為你們保住孩子。

林巧稚還請來相關各科專家,預想病情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制定了詳細的治療方案。同時林巧稚還對患者做了仔細的交代,在將近足月時給患者做了剖腹產手術,成功的保住大人和孩子。

作為一個成名的醫學專家,在看病時只要瞭解患者病情,就可以說是對患者詢問到位了。而真切關心患者的林巧稚,卻能從與患者家屬交談時的隻言片語中,瞭解到患者家庭中的“隱情”,這樣的大夫實在是心細如髮。更為重要的是,林巧稚能夠從患者的實際情況出發,設身處地的權衡考慮各種治療方案對患者家庭的利弊,經過其深思熟慮為了患者的利益,甘願冒著自己聲譽受損的風險,最終作出保守治療的決定。

1978年,林巧稚在她的晚年時期,她不幸因腦血管疾病,癱在病床上了。一生忙碌的她,再也無法回到她所熱愛的工作崗位,無法為她的患者服務了。她又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開始在病床上撰寫《婦科腫瘤》醫學專著,將自己一生的醫療經驗進行整理、總結。這或許是她早就埋藏在心的宏願,或許是她認為是自己目前唯一能做的有意義的事情,她憑藉著堅強毅力,在病床上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歷時五年,完成了五十萬字的醫學專著。寫出《婦科腫瘤》後,林巧稚的生命也就走到了盡頭。她用自己生命的最後時光,詮釋了“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幹。”

以一般人的想法,自己的一生做了許多人無法做成的事,晚年患病後有理由安心地休息養病,是什麼激勵著她,去完成許多健康的專家都無法完成的事情?她沒有說。我想她或許是認為中國在婦科腫瘤領域還缺少專著,大夫們需要這方面系統的專業知識,她希望填補這個空白。她或許是覺得自己來日不多,一生積累的臨床經驗,再不整理和總結,怕是無法留給後人。為了醫學的發展和傳承,為了讓後人少走彎路,為了減少病患的痛苦,她覺得她必須去做,必須儘快的去做!她做到了,她達成心願,無怨無悔的走了。

我覺得林巧稚所做的事,即是其職責所在,更是善心所成。她如若不是有治病救人的善心,即便是從醫,也不會對待素不相識的患者如此體諒,如此無微不至。更不會在晚年的病床上,還忍受病痛撰寫醫學專著,因為此時她已經沒有醫生的職責了。所以我覺得僅有職責,沒有善心是做不成一位優秀的醫生的。

我輩是俗人,無曠世之才,無救人之技,無法做出那些驚天動地,感人肺腑的事來。但是勿以善小而不為,我們如有善良之心,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之事,一些小事,即便是扶起樓道門口的自行車,即便是幫助買菜回來的鄰居,提上一捆蔥上樓,也是一件善事,又何樂而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