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辣椒樹是種密點好,還是稀點好?為什麼?

農村人小肖


辣椒樹是種密點好還是稀點好,這要根據辣椒的品種,播種季節,栽種辣椒的地區和當地的土壤環境來決定。合理種植,精心管理,來提高辣椒的品質和產量。



辣椒早春地膜覆蓋栽培,建議株行距:早熟品種40釐米X50釐米,可以栽雙株;中熟品種50釐米X60釐米;晚熟品種50釐米X60釐米。每平方米施腐熟堆肥4000克、餅肥150克。地膜覆蓋栽培基肥要在此基礎上增加近一倍。


辣椒夏秋露地栽種,採用大小行種植,大行距70~80釐米,小行距50釐米,穴距33~40釐米,每穴一株。夏秋種植,上茬作物收穫後及時滅茬施肥,每平方米施優質農家肥6000~7500克,耕翻整地,起壟或者是做成小高畦。

稀和密取決於辣椒的品種,有的樹形大,有的樹形小,要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合理密植,通風透光,有利於辣椒的生長的發育。


黃曉紅果果


辣椒的種植最好稀一點,我們這裡主要種植的是朝天椒和線椒。具體我就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在2018年的時候種植朝天椒的經歷吧!

由於連續好幾年朝天椒的價格行情不是太好,所以我們當地的老百姓對於朝天椒種植的熱情不再高漲,我也是由於育苗床做的大了,所以就想著把辣椒苗都移栽了吧,本身種植朝天椒就是二壠套的模式,株距一般都在20釐米左右,可是為了能夠把多餘的辣椒苗給種完把株距給降到了12-15釐米。老覺得把辣椒苗扔了可惜。(主要當時沒有人要辣椒苗,俗話說得好種子有價,青苗無價)

在辣椒開花坐果的時候問題出現了,本來留的寬趟就比較窄,早早的就罩嚴地了。辣椒苗長勢喜人,但是由於通風效果不好,以及無法受到陽光照射,就出現了光開花不結果的情況。白白的長了辣椒棵。雖然說辣椒苗長勢比較好但是產量缺沒有同樣畝數的高。

主要是辣椒的分枝發叉能力強,特別是朝天椒80%以上的辣椒果都是在側枝上結的。所以對於朝天椒的種植應該儘量選擇種植的稀一點比較好。既能夠節約了種子錢又能夠取得比較高的產量。


豫東小農


辣椒是大家都喜歡的蔬菜,調味很好,能增加人的食慾。因此,很多家庭都種植辣椒,辣椒是菜園子裡的必備蔬菜。那麼,種植辣椒過程中,是適合密植還是稀植呢?為什麼?從實踐經驗看,密植好!



這個問題對於種植人員來說,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只要經常種植辣椒的人都知道,辣椒是適合密植的,為什麼呢?因為:第一、辣椒植株是緊湊型的,適合密植,植株之間相互不影響。第二、辣椒植株短小,不是高杆作物,不存在遮陽現象。第三、當然這個是比較關鍵的,因為前兩個因素所決定,辣椒密植能增加單位面積的產量呢!基於這三大因素,辣椒當然是密植好!



那麼,辣椒該如何密植呢?這要根據辣椒品種不同,是有區別的。有的辣椒不僅適合行距、株距密植,還適合行距株距密植的同時,植株之間也密植。比如大家都喜歡的朝天椒,它就是,不僅適合行距、株距密植,而且還可以每穴植兩株,對生產發育沒有影響,對產量沒有影響,並且產量還會增大。當然,一穴植兩株就足夠了,植三株的話就多了,過密了。一般而言,朝天椒的種植密度是一穴兩株,每畝地6500~7000株。而線椒、尖椒等辣椒的種植密度是一穴一株,每畝地4000~5000株。



辣椒適合密植,定植後需要馬上澆水,促進根系復活。定植7天后,需要及時澆水、施肥進行緩苗、提苗、壯苗,這兩步可同時進行。根據情況,還可進行葉面肥的噴施,促進莖葉的繁茂生長。辣椒因為植株短小、結構緊湊,不怕密植,並且是提倡密植的。


種植天地


辣椒樹種密點好,還是稀點好?怎樣種產量才高,一定要做到這四點

辣椒高產種植技術,做到這4點,辣椒產量高,品質好,效益高

小吳是湖南人,對於辣椒是最熟悉不過的了,小吳老家,每天每餐每道菜必須放的就是辣椒,就像煮菜時,每道菜都要放鹽一樣重要。

用無辣不歡,不辣不下飯,無辣不煮菜形容最適合不過了。因此,在小吳家鄉的菜園裡面,種得最多的就是辣椒了。

辣椒是一種一年生的植物(在廣東,廣西可以多年),湖南氣候的原因,到了冬天就會下雪,下雪溫度低,超出了辣椒的適宜生長的溫度,辣椒就會枯死,只要一降霜,辣椒就會死去。

所以冬天就沒有新鮮的辣椒吃了,聰明的農村人想到了很多的方法,在夏天的時候,新鮮辣椒吃不贏時,把辣椒加工一下,然後儲藏起來,冬天吃。小吳老媽每年都會用辣椒製作很多的乾菜,乾紅辣椒,乾白辣椒,酸辣椒,紅辣椒粉,泡辣椒等。這些加工好的辣椒會在沒有新鮮辣椒吃時,陪伴我們每一天的飲食。

辣椒是每餐的必備菜品,因此辣椒的種植面積就要大,小吳家,每年都要種差不多6-8分地的辣椒,一般要種植兩種,一種是超辣的辣椒,在小吳家鄉叫做七星辣,朝天椒,這個是最辣的,如果把它加工成辣椒粉的話,只要放一點,都見不到菜裡有辣椒,但是吃起來就很辣的那一種,這種種的少點,用來加工辣椒粉。還有一種是微辣的。這個數量種得多點,用來加工幹辣椒,酸辣椒,泡辣椒等。

辣椒怎麼種植呢?是種密植好還是種稀點好?怎麼樣種植辣椒才能高產?種植辣椒要注意什麼呢?小吳根據自身的經驗為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辣椒種密點好還是種稀點好

當然最好的是要合理的種植了,怎麼樣做到合理呢?

一.看品種

小吳覺得我們要看辣椒的特性來合理種植,看辣椒品種的植株高度,來安排種植密度。

對於植株高大的辣椒品種,當然要稀點好,相反,對於植株低矮的辣椒品種,為了得到最大的經濟效益,要稍微密點好,但以兩行辣椒間能走過人最好。這樣我們在採摘辣椒時不會因為人的行走而導致踩壞辣椒苗。

二.看土壤肥沃程度

土壤有肥沃與貧瘠之分,在肥沃的地裡種植辣椒,就要種植稀點好,相反貧瘠的土地可以種密一點。

小吳家曾經種過一次辣椒,因為那塊地比較肥沃,是同樣的辣椒品種,肥沃的地裡的辣椒長得好高,綠綠的,大概有1.3米左右高了,而貧瘠的那塊地70-80公分高的樣子。

第二,辣椒種植要注意水肥和光照

辣椒種植不能選擇那些陰暗的山間林地,而要選擇空曠,陽光照射能力好的地來種植。因為辣椒在陽光充足的地方長得比較好,產量也高,辣椒品相也好,而種植太密,光照不充足,地通透性不好的地方種植的辣椒產量會低很多。

辣椒是同一根主根和眾多的鬚根的植物,它的保水能力不是很強,如果天氣過於高溫,雨水不好的話,就會出現辣椒苗乾枯的現象。

第三,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

辣椒易出現黃葉、枯枝等情況,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對辣椒進行噴施農藥了,一旦有植株死亡,就及時拔除整個植株,以免傳染其它的辣椒苗。

特別是在辣椒開始掛果前,要打農藥,要不容易長蟲,造成長大的辣椒被蟲咬而掉落地上,小吳媽媽時常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及時打藥,到了辣椒掛果期,地上一層辣椒,看了真的好痛心啊。辛苦的勞動付諸東流了。

第四,辣椒管理

辣椒它的生長期間,我們一定要做好管理,在苗期,水肥要充足,成長期要做好防澇和乾旱的工作,在開花掛果期,要注意病蟲害的管理,保證辣椒不會死苗,果實不長蟲害,保證高產。

總之,所有作物都有它的生長習性,我們在種植這些作物時,我們要充分了解它們的習性,掌握它們的生長規律,這樣才能做到得心應手,才能進行科學的種植和管理,因地制宜,合理種植,提高辣椒的品質和產量。

種植辣椒是稀點好,還是密點好,要根據辣椒品種和土壤的肥沃能力評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好了,朋友們,在你們家鄉是怎麼種植辣椒的呢?你對種植辣椒有什麼好的方法和建議呢?歡迎大家留言評論,謝謝大家。


小吳上農村


辣椒苗移栽到大田的時候,都是需要給辣椒進行定株距和行距的。辣椒苗在慢慢生長的時候,會不斷生長出側枝側芽,如果不加管理的話,辣椒苗就像一棵小樹一樣,枝葉茂盛。自然就會佔據了一定的空間。如果辣椒苗定植的時候,比較近的話,辣椒後期生長到旺盛的時候,苗之間的枝葉會出現交叉在一起的情況。


特別是到了辣椒開花結果期的時候,植株相互距離的太近以後,導致整個辣椒地裡面的小氣候有一個變化,出現高溫高溼的情況。這樣是非常不利於開花授粉以及坐果的。並且這樣的小氣候,也很容易導致病害的發生。過密的植株,也不利於辣椒苗的光合作用,也不利於紅辣椒的著色。

所以到了辣椒生長的後期,有時候,為了提高辣椒苗之間的通風采光,我們還會進行推株管理,將雙行種植的辣椒,在行中間將辣椒苗相互推開一點點,提高通風。


如果辣椒苗移栽的太稀疏的話,整塊土地的利用率會大大下降。因為辣椒是自花授粉的作物,採用雙行種植有利於花朵授粉的提高,栽種比較稀疏的話,會影響授粉效果。最重要的一點是,辣椒如果栽種的太稀疏的話。到了夏天以後,高溫對辣椒苗生長在土表的根系會造成非常大的傷害。而如果植株剛好封壟的話,就可以通過植株相互遮陰而避免高溫直射土壤,傷害到土表的根系。

辣椒移栽定植的行距和株距,就需要合理合適才行,不能出現過密過稀的情況。辣椒苗的定植也需要根據辣椒品種等情況,合理定植,不可能套用同一個行距和株距。一般來說如果是早熟的辣椒株距一般28-35㎝,行距40-50㎝,而晚熟品種株距50-60㎝,行距65-75㎝。對於大果型的辣椒,植株會大,行距株距就寬些,小果型植株不大,行距株距就窄一些。


著迷大鄉村


辣椒樹是種密點好還是稀點好,大多數是根據當地的土壤自然環境,或者是地理位置等,畢竟在咱們國內南北方還是有些差異的。我是在山東的,現在和親戚一起種植辣椒,結合一些實際的經驗,如果是種植辣椒作為產業,上市售賣的話就要稀點好,而如果是自己在田地裡種上一些食用吃的話,或者在自己家陽臺花盆種植辣椒,密點好。

辣椒種植作為產業,辣椒樹種植稀,果實的產量和質量會更好,更有保證

一片田地裡種植的辣椒很多,種的稀並不意味著果實產量少。辣椒樹自身的生長特點,從小生長到大是越來越枝繁葉茂的,稀點的生長環境,能保證辣椒樹的光照,土壤水分養分的供給,從而花開的也多,留下的果實也多。

尤其是辣椒果實定性後,田地追肥很方便,也利於吸收,果實的個頭也大也好。如果種植比較密集,樹與樹之間生長不開,互相影響,病蟲害多發,爛果落果也會更加多一些的。還有采摘的時候也是不方便,更加容易造成辣椒二次開花的的傷害。

如果自己種植吃的話,密一些辣椒的收成多一些

種植辣椒自己吃,或者是給家裡的親戚好朋友,這樣的目的當然是,長出的辣椒果實越多越好了。本身好多都是和玉米豆角混合種植,所以密一些加大土地的使用面積,另一方面農藥噴打或者施肥的時候,可以做到集中統一管理,省時省力一些。要是在花盆裡種植辣椒樹,密一些的話,觀賞性要比鬆一些的更好看。

最後總結:辣椒樹種密還是稀,並沒有一個完全嚴格的規定,有的地區就是土壤肥沃,自然環境好,所以密一些也能種植出好的結果。有的地區就是不適合辣椒種植,再稀鬆也不一定辣椒果實累累,具體還要根據咱們大家當地的實際情況來選擇才好。我是天義,專注於三農領域,希望以上的觀點對大家有幫助。


天義說


辣椒樹是種密點好,還是稀點好?為什麼?

辣椒種植的密度是由辣椒的品種、後期整枝打杈的方法、土壤狀況以及管理水平來決定。


一、辣椒的品種。辣椒的植株矮小可以種植密點,辣椒的植株較大,植株繁茂就應該種植稀點。如朝天椒、線辣椒、二荊條等這類辣椒,果實或細或小,就應該種植密點。如甜椒、牛角椒果實較大,主要用來鮮食,這類辣椒就應該種植稀點。

早熟品種要種密點,行距控制在45CM左右,株距控制在28CM左右。晚熟品種要種植稀點,行距控制在65CM左右,株距控制在50CM左右。

二、土壤狀況。在土壤排灌水良好、土壤肥沃、土層厚的土壤可以種植密點,這類土壤可以為辣椒的生長提供充足的營養。在土壤土層較薄、土壤肥力差的土壤可以種植稀點。

三、辣椒整枝打杈的方法。採用三主枝或四主枝整枝打杈發可以把辣椒種植密點,採用多主枝整枝打杈發或者不規則整枝打杈方法可以把辣椒種植得稀點。

要注意的是辣椒種植得過密在陰雨天氣很容易患病,如果自己的管理水平不是非常高儘量種植稀點。如果採用大棚種植辣椒,無論種植得密還是稀,在陰雨天氣一定要多注意通風。辣椒種植的稀,有利於通分透光,葉片光合作用強,但是土地的利用率就不高。
總之,辣椒不能種植得過密,也不能種植得過稀,得有一個平衡點,我們才能種出高產、高質的辣椒。對於辣椒種植得密點好、還是稀點好你有什麼想說的嗎?歡迎在下方留言。


鄉村小水


農作物的種植,大家都知道應該遵循土、肥、水、種、密、保、管、工這八字方針。題主問道:辣椒樹是種密點好,還是稀點好?為什麼?對這個問題梅花來為大家解析一番。

辣椒的種植,要根據辣椒品種的不同,還要根據土壤的土質不同,來確定辣椒的種植密度。

土壤的質量比較好的重的稀一點,土壤質量比較差可以種的密一點。土壤的土質比較好的,因為它能夠儲存水分和養分,辣椒的種植最好相對的疏一些,不管是株距還是行距,都要適當的減少5到10公分。土壤的土質比較差的,辣椒的株距和行距只有相對的大一些。這樣才能保證辣椒能充分的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養分。



辣椒的品種不同,種植的密度就有差異。簇生椒,因為它長出的側枝不是很長很高,只是在每一個小側枝的頂部,長出一簇一簇的小辣椒,根據簇生椒的生長特點,這種辣椒的種植密度,相對要密集一些,株距和行距大約都在30到35釐米,這樣既適應了簇生椒的生長要求,又能提高辣椒的產量和質量。


而我們平時說甜辣椒,又叫菜椒,種的要稀點好。因為他所長出的側枝,枝條茂盛又長又高,每一株所佔的面積比其他辣椒品種的都較大。因此在種植甜辣椒時,株距一般在五十公分,而行距多在七十公分左右。這樣比簇生椒的密度為少三分之一左右。

還有一種辣椒叫長辣椒,我們通常把它叫做羊角椒 ,這種辣椒也應該種的稀一點。這種羊角辣椒,生長的屬性和甜辣椒有點兒相似,只是它的側枝要比甜辣椒的還要長。因此種植時它的株距和行距,只要和甜辣椒的株距和行距差不多就行。這樣也能保證長辣椒生長的數量和質量。



當然辣椒的品種有很大的不同,各地土壤土質也有差異,因此辣椒的種植密度也是有差異的,一定要因地、因種子的品質而確定,但是有一點,寧多種一點,密度大一點,也不能讓它缺苗斷壟,影響產量,從而減少收入。


山村梅花


不管是辣椒,還是其他的蔬菜作物,種植稠稀都可以,不過蔬菜種植講究合理密植。太稠不好,太稀也不好。那麼辣椒種植的合理密植要求是怎樣的呢?

農村小塊地的種植比較隨意,稠稀適中即可,辣椒定植後除了澆水,不會深度打理,不會施用太多的肥料,辣椒棵子不會長得太大,暫且稱之為非正規種植。而且朝天椒居多,這種果子小棵子小,一般是密植。以數量取勝,種植稍微密點就行,行距和株距都在40公分左右。

露地種植的面積比較大點的,追求產量的就要按正規的來了。露地中辣椒大部分採用寬窄行的方式來種植,深溝高壟如下圖所示的那樣(請忽略本人的美工)。栽的時候每溝裡栽2行,行距33~40釐米,溝與溝之間的行距為47~60釐米,每穴2棵苗,這樣算下來一畝地就是8000~10000棵的量。


還有還有每穴單棵栽的小高壟蓋膜種植的。平整土地後起壟寬度約為70~75釐米,每壟栽2行,株距大概40釐米左右,澆水溝開40釐米,一穴栽一棵。這樣栽的密度一畝地下來就是2800~3000棵苗子。

選擇上述的密度有很多的好處,比如寬窄行的方式,有利於辣椒地早點讓辣椒的棵子遮住地面,也就是封壟,在日照高溫季節到來之前防止高溫暴曬,讓土壤乾旱缺水影響辣椒正常生長。增加的空間又能通風透光,利於人們下腳除草中耕等。

小高壟的方式旱能澆澇能排,能保證土壤見幹見溼,降低溼度,還能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同時地膜覆蓋除去了中耕除草的麻煩,節省了人力成本,還能保墒護根。

看吧,蔬菜種植的合理密植有這麼多的好處,既能保證產量和品質,又能減少田間管理的成本,減少病害,一舉多得。如果您對辣椒種植感興趣,可以持續關注『情耕農』,在以後的問答和文章中,我們共同探討一塊進步。


情耕農


對於這個問題,山客看了幾位高手的回答很有啟發,我就不班門弄斧了。但是看到辣椒相關問題不說幾句對不起山城人呀。

作為重慶人,山客家鄉家家戶戶都種辣椒,但不成規模都是種點來自家吃的。主要種植的品種我們稱為“線海椒”,也有少量種植“朝天椒”的,那種菜椒基本沒人種,要吃都是去菜市場買。

辣椒樹是種密點好,還是稀點好?

究竟怎麼好呢,一句話過猶不及。密了肯定不好,不通風,擠在一堆很容易被捂死了;光照不足,生長髮育滯後產量減少;互相之間搶肥。稀了也不好,最直觀的就是產量少了,還有就是大風吹過沒有相互支撐幫助辣椒樹很容易斷掉或者趴地上起不來。

一般採用株距30公分左右,行距40公分左右的方式種植。

當然,這都是種來自家吃的,對產量也沒有那麼嚴格的要求。如果是作為經濟作物來種植的話,一定要諮詢當地的專家、行家指導,一定是當地的,因每個地方氣候、土壤、環境等等不一樣,種植方法也是略有差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