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粟裕“一让司令”:口头再三让,向中央两次打电报让,三让才照准

粟裕“二让司令”在军史界传为美谈。

不过,“让司令”听起来好象很简单,其实并不是那么回事。中央任命谁什么职务,那是有严格程序、严格衡量、严格考核的。一旦任命,特别是命令一旦下达,往往是不能更改的。这有一个权威性和严肃性的问题。

粟裕“一让司令”给张鼎丞的时候,就经过了这样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至少是经过“口头再三让”,“两次给中央打电报让”,粟裕前后强烈坚持三次,最后中央才照准的。

粟裕“一让司令”:口头再三让,向中央两次打电报让,三让才照准

第一次先是口头再三让

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调整战略布局,同时调整各大战略区领导机构和主要将领。在原华中地区,拟组建华中分局和华中军区。中央要求华中局提出人选名单。

华中局当时提的方案是,华中分局以邓子恢、谭震林、粟裕为常委,粟裕任军区司令员。

1945年10月8日,中央复电同意:“粟裕留华中任司令”。后来又决定由刚从延安返回华中的张鼎丞任副司令。

当时粟裕刚刚率苏浙军区部队抵达长江北岸,尚不知道中央关于他的任命。

当粟裕在淮安看到中央任命他为华中军区司令,张鼎丞为副司令的电报后,当即向华中局负责同志提出建议,请求任命张鼎丞为司令,自己改任副职。

不过,尽管粟裕再三建议,但并没有得到华中局负责同志同意。

粟裕“一让司令”:口头再三让,向中央两次打电报让,三让才照准

第二次是给中央打电报让

这时,中央任命电报马上就要正式下发,粟裕告知机要科先不要发出去。他当即向中央亲拟电稿,陈述自己让司令的理由:

“昨在华中局阅悉中央以职及张鼎丞同志分任正副司令之电示,不胜惶恐。以职之能力,实不能负其重任。而鼎丞同志不论在才德资各方面均远较职为高超:抗战以前,均为长辈;抗战初期,则曾为职之上级;近数年来,又复在中央直接领导之下,功绩卓著,且对于执行党的政策与掌握全局均远非职所能及。为此,曾再三请求华中局,以鼎丞同志任司令,职副之,未蒙允许。为服众望以利今后工作起见,特再电呈,请求中央以鼎丞同志为司令,职当尽力协助,已完成党中央所给予之光荣任务”。

但是,粟裕这封电报建议,中央还是没有采纳,仍然坚持由粟裕任司令。

中央坚持原来的任命,也是经过慎重考虑的,同华中局一样,它是建立在对粟裕深刻了解基础之上决定的,认为粟裕担任华中军区司令是合适的。

粟裕“一让司令”:口头再三让,向中央两次打电报让,三让才照准

10月24日,中央批复,仍坚持原来的决定,“同意以邓子恢、谭震林、粟裕、张鼎丞、刘晓五人组成华中分局常委,以邓为书记兼政委,粟为司令,张为副司令,谭为副书记兼副政委。组建华中军区,粟、谭到前方工作,指挥野战军,邓、张留后方工作”。

10月27日,华中局发出关于华中分局和华中军区组成的通知,根据中央批复,再次宣布“以粟裕为司令,张鼎丞为副司令”。

第三次再给中央打电报让

就在华中局发出通知的当天深夜,粟裕向中央发出了请求改任副职的第二封建议电,重申15日电报理由。最后粟裕再次恳切地对中央说:“为慎重并更有利今后工作起见,特再电呈,请求中央以鼎丞为司令,职当尽力协助,以完成中央所给予之光荣任务”。

中央这次收到粟裕的电报后,当天就进行了慎重研究,最后决定采纳粟裕建议,认为他的建议“是理由的”。“中央同意以张鼎丞为华中军区司令,粟裕为副司令兼华中野战军司令”。

粟裕的“一让司令”,前后经历了20多天时间,仅给中央就上了两封电报。回味起来,真是令人无限感慨感动,真是令人无限叹服佩服。它充分体现了粟裕对党的事业的赤胆忠心和大公无私,充分体现了粟裕的博大胸怀和高尚情操。

粟裕“一让司令”:口头再三让,向中央两次打电报让,三让才照准

主要参考文献:《毛泽东年谱》《粟裕传》《粟裕文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