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2 粟裕决定对鬼子发起反攻,军部认为时机不好,事实证明粟裕是对的

1944年3月,粟裕指挥新四军取得车桥大捷,虽然震慑了敌人,但是车桥、泾口地区距离苏中四分区的日伪“淸乡”区尚有一百多公里,没有形成对这一“淸乡”区的直接打击。在“淸乡”区内,仅有南通警卫团和东南警卫团的少数部队,以及区队和民兵在坚持游击战,没有力量予敌歼灭性的打击。因此,粟裕考虑,在日伪军“淸乡”区发起一场攻势作战,将反攻作战引向“淸乡”区,引向纵深,以彻底打破日伪军的“淸乡”阴谋。

南坎战役是粟裕继车桥战役之后,组织指挥苏中军区对日伪军局部反攻的又一重要战役。此战不仅仅是对苏中日伪“淸乡”区边缘据点南坎镇的攻占,进而打开“淸乡”封锁区的缺口,我军主力进入“淸乡”区内作战,而且包括战前在耙齿凌粉碎了日伪军的“扫荡”,以及延续到1944年10月的夏季、秋季攻势。“这次战役历时5个多月”,“共歼灭日伪军3000人以上,其中包括日军中队长以下近800人,拔除和逼走日伪据点70-80处”。

车桥战后,粟裕认为日伪军兵力不足,不大可能调兵来苏中,只能依靠现有力量集中使用,这样就便于我军在日伪“淸乡”区内坚持的小部队配合下,主力部队再发动一次攻势作战。

1944年5月10日,粟裕致电军部张、饶、赖:“我小部队及地方政府,还可在‘淸乡’区内活动。我为打击‘扩展淸乡’之敌,进行一次攻势作战。是否可行,请即电告。”张饶赖复电称“目前敌人似有大举扫荡之征候及敌人新旧部队正在交接防务之际,若组织四分区攻势作战,在时机上说尚非适宜”。

5月27日,粟裕致电张饶赖,再次重申:“对敌人‘扩展淸乡’,我们正计划予敌伪扩展计划以打击”。同日,粟裕在报告主力参加反“淸乡”情况的电报中,指出:为了反“淸乡”“计共由主力抽出两千余人,转化为区游击队及民兵骨干”。强调主力部队“去年大半年中战斗百余次”,使日伪军增兵四分区“淸乡”区内“之计划被迫停止”。“过去之反‘淸乡’报告只强调民兵活动,而未提及主力,这是弱点”。又指出:“最近我以精干部队挺入‘淸乡’区内,曾攻下童家甸及竖河镇,但不久敌各路援兵赶到,致不能久战,该挺进队又被迫撤回。今后此种办法当继续采用,并逐渐增加‘淸乡’区内之力量”。张饶赖复电:“我们认为主力部队适当配合民兵打击敌人,是必要的,但须严格估计当前情况。如我有胜利把握,即可进行之,反之即应避免战斗”。

从这里引用的粟裕与军部张饶赖等人的往来电报可以看出,军部张饶赖对粟裕“好战”的表现,一再掣肘,不能不说是苦口婆心、用心良苦,这样的“良苦用心”是基于对形势的估计——即认为不应过分刺激日伪军,而引起大规模的报复。但是粟裕却认为“敌人的情况同1942年不同了,士气低落”,这样的仗可以打,也应该打!

粟裕决定对鬼子发起反攻,军部认为时机不好,事实证明粟裕是对的

粟裕也没有停止自己对当前敌我态势分析以及发起攻势作战理由的阐述,5月29日,在致电张饶赖的电报中,报告了当前敌情动态以及对形势的估计后,指出:我军“虽未能完全断定敌‘扩展淸乡’何时到来,但其‘淸乡’之企图与积极部署已大致明了。我为更有利坚持苏中斗争与巩固苏中根据地,必须予敌‘扩展淸乡’计划以惨重打击,以教训敌伪,使其再不敢轻易尝试其所谓‘扩展淸乡’,以至于打破其‘扩清’计划。”

在报告苏中军区的作战部署中,虽然没有再提“攻势作战”的字样,但在字里行间明显看出他攻势作战的部署:“四分区应组织两个精干支队(每支队以两个连至一个连的兵力),即分别挺入通中、通西及海启地区,采取奔袭战术,以摧毁敌之薄弱据点,与歼灭其援队。”“四分区特务团除派出之挺进支队集中使用于掘港、马塘、岔河之线,并相机进入该线以南地区,此项任务希陶(陶勇,新四军第1师第3旅旅长兼第四军分区司令员)预为布置。”还对二、三分区以及四分区在“淸乡”区内坚持斗争的部队进行了部署。

从地图上看,掘港、马塘、岔河之线以南正是日伪军的“淸乡”区,南坎正是“淸乡”区之门户。从军事的部署上来看这份电报,战锋直指南坎——日伪“淸乡”区的边缘,这份电报简直就是未来南坎战役的预备命令。

6月2日,张饶赖复电,表示“原则上我们都同意”,但在执行时应注意“以免不很必要的损失”。

既然得寸,便要进尺。粟裕一见军部松口,接到复电次日,再次致电张饶赖,明确指出:“为先发制敌以打破或迟滞敌人‘扩展淸乡’计划,拟于最近以二、四分区力量,组织一次较大的战役,集中攻击四分区封锁线上之敌,以打开缺口便于今后派大部队深入‘淸乡’区内,并拟令1、7两团前往参战” 。6月5日张饶赖复电称“基本上同意”。——这一场历时将近一个月的“电报战”就此结束,南坎战役终于就要发起。

粟裕决定对鬼子发起反攻,军部认为时机不好,事实证明粟裕是对的

6月5日,粟裕部署南坎战役,决定以第7团攻击南坎,“得手后,可乘胜再打下八总据点,以打开封锁线上之缺口,至达成今后我主力进入‘淸乡’区之便”;“四分区特务团及特务营共4个营,则担任歼灭掘港援敌之任务”。并对其他主力部队、地方武装、区队和民兵下达了相应的作战任务。粟裕“7日赴军部。此次整个战役,统由叶副师长(叶飞,新四军第1师副师长)依此方针部署指挥”。

南坎镇位于掘港(如皋县以东,现为如东县)以东,是日伪军“淸乡”区边缘的一个重要据点,驻有日军1个小队和伪军1个连,连同伪警察,共有300余人。地理位置稍显突出,但四周有数个据点相呼应。

6月22日,担任主攻任务的第7团离开车桥战役后的整训驻地东台唐家洋,南下直奔南坎。团长兼政委彭德清和副团长张云龙预计在行军途中可能遭遇“扫荡”的日伪军,命令部队分两路,一旦遇敌,迅速展开,随时进入战斗,夹击歼灭敌人。

23日上午10时,7团进入如皋以东地区,在耙齿凌遭遇从栟茶据点出动“扫荡”的日伪军500余人。7团不愧为红军团队,迅速展开,勇猛杀敌。经3小时激战,毙伤日军中队长加藤大尉以下百余人,伪军百余人,俘日军小队长以下14人、伪军200余人。

遭遇战刚结束,7团不顾疲劳,直奔南坎。此时,粟裕调整部署,改由特务4团攻坚,7团担任掘港方向打援。

26日夜,攻击南坎的战斗发起,进展十分顺利。特4团首先攻克4座伪军碉堡,然后集中火力攻击核心据点的日军,最后以火攻解决战斗。由掘港向南坎增援的日伪军被7团歼灭,攻坚打援,全歼日军中队长以下22人,俘2人,伪军100余人。各部队密切配合,乘胜收复兵房、三余等日伪据点。

粟裕决定对鬼子发起反攻,军部认为时机不好,事实证明粟裕是对的

攻克南坎,我军打开了“淸乡”区封锁线一个缺口,主力进入“淸乡”区内作战。四分区司令员陶勇还向各级武装发出“缴96式机枪”的竞赛,不到半年,缴获日伪军13挺96式机枪。在四地委和军分区统一部署下,“淸乡”区内又发起对日伪据点的夏、秋季攻势,6、7月间,南通、海门、如皋地方武装、民兵和群众5万余人,发起为时20余天的大破袭战,攻占八总店、鲍家坝、北新桥等日伪据点。9月再次组织大规模攻势,历时45天。仅地方武装就作战达192次,区队和民兵作战131次,攻克据点30个,逼退11个,敌军撤走据点20个,一共收复日伪据点61个。

车桥战役和南坎战役的胜利,标志着苏中抗日根据地对日军的局部反攻时机已经成熟。按照粟裕的部署,苏中全区开展打破日伪“扩展淸乡”“强化屯垦”的作战行动。日伪军于1944年初设立的伪“苏北屯垦总署”被迫于11月1日宣布取消,日伪的“扩展淸乡”“强化屯垦”彻底破产。反“淸乡”的胜利,基本收复日伪军“淸乡”以来被占领的地方,而且使原有的根据地有所扩大。反“淸乡”斗争和车桥、南坎战役的实践证明,粟裕对形势的估计是正确的,不失时机地抓住了反攻的战机。如果说车桥战役拉开了苏中对日伪军局部反攻的序幕,那么,南坎战役就是将这一反攻作战引向纵深。

经历了一年7个月艰苦的反“淸乡”斗争,终于打破日伪的“淸乡”阴谋,提高了我军部队战斗素质,改善了武器装备,扩大了基层武装;锻炼了基层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巩固了根据地政权建设。这对于后来1944年底苏中新四军主力南下天目山,成立苏浙军区,重建“江南大营”,提供了可靠的战略后方;也为抗战胜利后江南新四军主力的北撤提供了坚实的根据地,更为解放战争初期苏中“七战七捷”打下坚实的军事、政治和物质基础。

粟裕决定对鬼子发起反攻,军部认为时机不好,事实证明粟裕是对的

解放后粟裕在晚年谈到上述历史时,说:“苏中的发展壮大是从斗争中得来的。要敢于同敌人斗;斗争可以锻炼军队、锻炼党、锻炼人民。解放战争初期的实践表明,不在斗争中锻炼军队,锻炼党和人民,基础不牢”。历史的事实证明了粟裕的话是十分正确的。

本文作者:汪鲁阳,“这才是战争”加盟作者 ,未经作者本人及“这才是战争”允许,任何媒体、自媒体不得转载,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读者欢迎转发。友情提示:本号已加入版权保护,任何敢于抄袭洗稿者,都将受到“视觉中国”式维权打击,代价高昂,切勿因小失大,勿谓言之不预也。

公众号作者简介:王正兴,新华社瞭望智库特约军事观察员,原解放军某野战部队军官,曾在步兵分队、司令部、后勤部等单位任职,致力于战史学和战术学研究,对军队战术及非战争行动有个人独到的理解。其著作《这才是战争》于2014年5月、6月,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栏目分两期推荐。他的公众号名亦为“这才是战争”,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