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 画家刘荫祥——作品,画家的“孩子”


画家刘荫祥——作品,画家的“孩子”

刘荫祥:1938年10月生于天津。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艺委会委员,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副编审,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客座教授,著名大写意画家崔子范先生的入室弟子。曾任《迎春花》、《国画家》编辑,并策划创办了颇有影响的《少儿美术》杂志。

早年研习齐白石大写意花鸟画艺术,后来在现代艺术、民间艺术和儿童绘画中汲取营养。不断开拓绘画语言,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作品多次参加全国重大展览,有的获金、银奖项。

2002年以来,分别在深圳、无锡、天津、北京举办个人画展,并与赵梅生、鲁慕迅、周韶华、冯今松、齐辛民、贾平西、赵贵德、王金岭、张桂铭、吴冠南等,先后在北京、汕头、厦门、深圳、成都、威海、汝州等处举办“探索交流展”和“新写意花鸟画展”。

晚年致力于哲理小品画创作,在绘画语言和作品内涵方面均有所开拓,受到画界广泛关注和好评。《美术》、《国画家》、《江苏画刊》、《中国书画报》、《美术报》等多有作品和文章发表,出版《刘荫祥作品集》多册(其中大红袍一册),以及技法书多部。

1999年和2001年分别荣获“全国百杰画家”和“全国有特殊贡献的十大少儿美术教育家”称号,拍有电视专题片《童心画世界》。


画家刘荫祥——作品,画家的“孩子”


画家刘荫祥——作品,画家的“孩子”


画家刘荫祥——作品,画家的“孩子”


画家刘荫祥——作品,画家的“孩子”


画家刘荫祥——作品,画家的“孩子”

作品,画家的“孩子”

人,都爱自己的“孩子”。画家对自己的作品,也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当然那些画行画的画匠,不是如此。

画家,每创作一幅作品,从构思、构图、推敲笔墨,以及题跋,直到完成,真是绞尽脑汁。诞生一幅满意的作品,真像生孩子似的,很是不容易。

我的老师崔子范,有幅“小猫玩线团,后面有个鱼缸”的小品,题款:“宝宝睡了,妈妈忙”,几乎每次出画册都有。我问老师,为什么总用同一幅作品,是不是您再重画一幅。崔老师告诉我,他也想重画,再也找不回那时的感觉了。是呀!特是的时间,特定的纸墨,特定的情绪状态,一挥而就的作品,是没法重复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天人合一”的作品吧!

我有幅荷花小品,题目是《凝香图》(见前图),是十二年前画的,送给了一个要好的朋友。画幅不大,用笔遒劲,黑白灰得当,格局现代。现在若是重画,也许比那幅还好。但那个年代的感觉,没法重复了。只能是不时地看看网上的图片,欣赏欣赏自己的“孩子”。

我的展览厅与我居住的卧室相联,展出的几十幅作品,都是不同年代、不同时期的代表之作。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个阶段都有所推进和变化。

有位名气很大的人物画家,画的像连环画似的理性,赢得外行喜欢,遭到内行的白眼。且不管艺术的高下,三十多年前就定格了,再没发展。人尚在艺术生命停止了。一代大家齐白石、黄宾虹等前辈,都是发展到八十岁之后,才登峰造极的。

有位从山东远道而来的朋友,想把我的代表作全部收藏了,尽管投资可观,仍没谈妥。都是我收入画集的作品,不能为了银子,割舍掉自己的“孩子”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