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疫情寒冰期,2500家中小微民企:15%考慮裁員

新冠病毒肺炎的疫情防控不僅僅是一個醫學問題,更是一個影響廣泛而深遠的社會問題。

當前一個受到普遍關注的問題是,如何妥善處理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生的關係,其中民營企業的狀況尤其與民生息息相關,挑戰著決策者的智慧。

疫情給中國企業帶來了一系列運營困境。

為控制疫情傳播,各重點城市相繼宣佈交通管控,企業紛紛推遲春節後的復工時間或採用線上辦公,民眾響應政府號召減少外出,甚至足不出戶。

而上述情況對企業的影響則是:公司員工難以返城復工、上游企業無法提供原材料、消費者需求大幅減少、人流和物流全面受限,正常運營受到嚴重負面影響。

此外中小企業紛紛反映:受到工資、租金等成本壓力,企業現有資金流維持艱難,部分甚至面臨歇業風險

因此,全面瞭解疫情下中國中小微企業的具體現狀,並由此提供更有效的幫扶政策迫在眉睫。

*本文基於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的張曉波教授牽頭的中國企業創新創業調查(ESIEC)課題組

,於2月10日起開展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小微企業生存狀態專項調研數據,完成樣本2701份,在行業層面上反映中國中小微企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且本次調研數據具有微觀、隨機和追蹤等優勢。(詳見文末介紹)

疫情寒冰期,2500家中小微民企:15%考慮裁員

企業預期營收整體較悲觀,八成公司未復工但將較快恢復

調查顯示,疫情和疫情防控政策對近八成企業的正常運營造成了負面影響,但其中大部分預計能於3月恢復經營。

由於疫情,大部分企業對2020年的營收呈較為悲觀的態度,且有三成企業對未來預期尚不明確

關於企業的營業狀況,在參與調研且ESIEC代表性的2344家企業中,有近八成(79.8%)的企業還未在2月10日前復工,而這部分還未復工的企業(1871家)中,有近四成(39.5%)的企業預計能於一個月內復工,剩下的企業中有近五成(47%)無法確定其具體復工時間。

疫情寒冰期,2500家中小微民企:15%考慮裁員

在疫情影響下,超半數(51.3%)的公司對其2020年整體營業收入呈負面預期,僅一成公司預期營收較上年增長。

其中,預期營收較2019年減少10%以上的企業佔40.8%,還有約30.2%的公司尚無法判斷今年的營收狀況。

疫情寒冰期,2500家中小微民企:15%考慮裁員

疫情預計將對半數(50.11%)出口型企業造成負面影響,其中較上年出口額預計減少20%以上的企業約佔全部出口型企業的31.32%;同時還有約34.23%的企業無法判斷影響。

疫情寒冰期,2500家中小微民企:15%考慮裁員


疫情寒冰期,2500家中小微民企:15%考慮裁員

面臨多重經營壓力,15%公司考慮裁員

疫情對企業正常運營造成的負面影響來自多方面因素,主要包括用工短缺、現金流短缺、原材料短缺等問題,形勢難言樂觀。

針對上述問題,企業預計採用降低成本、向商業銀行貸款及裁員等方式應對。

1.用工短缺:近半數公司有超三成員工無法到崗

有約四成(38.5%)的企業存在用工短缺問題,有近一半(45.5%)的企業有超過30%的員工由於疫情無法到崗;

企業主要通過延期供貨等方式緩解用工短缺帶來的負面衝擊。

具體來說,採用漲工資、延期供貨、減少用工量和訂單外包的企業分別為13.14%、11.4%、10.4%和7.4%。

疫情寒冰期,2500家中小微民企:15%考慮裁員


疫情寒冰期,2500家中小微民企:15%考慮裁員

2.現金流短缺:約半數公司難維持至5月

在疫情期間,有近九成(86.9%)公司面臨成本壓力,同時有近七成(69.7%)公司存在現金流短缺問題。

具體來說,約半數的公司難以在現有現金留下運轉超過3個月,其中有近14%的公司難以支撐1個月。

而公司成本壓力的主要來源是租金以及員工工資和五險一金,對於這兩項有壓力的公司分別佔比59.13%和45.5%。

疫情寒冰期,2500家中小微民企:15%考慮裁員


疫情寒冰期,2500家中小微民企:15%考慮裁員

為應對資金鍊短缺,企業主要採用商業銀行貸款和降低運營成本的方式,其佔全部受訪企業的比例分別為31.23%和16.25%,較少公司考慮互聯網金融貸款和與貸款方協商的方式。

疫情寒冰期,2500家中小微民企:15%考慮裁員

為應對資金壓力,在調研的2553家公司中有近15%打算裁員。

在預計裁員的公司中(296個),有近1/4的企業預計裁員30%以上,其中另有15.9%的企業預計裁員20%-30%。

疫情寒冰期,2500家中小微民企:15%考慮裁員

3.原材料短缺:超四成公司原材料短缺

由於疫情,有超四成(42%)的公司存在原材料短缺問題,尋找新採購渠道和延期供貨是較多企業考慮的應對原材料短缺的主要手段,分別約有16.34%和13.32%。

疫情寒冰期,2500家中小微民企:15%考慮裁員

4.合同履約問題:近半數企業無法按期執行合同

由於疫情,有近半數(50.47%)企業合同履行出現問題,雙方協商和希望政府協調是較多企業考慮的應對合同履約問題的主要手段,分別約有43.9%和13.5%;而通過法律仲裁或支付違約金的方式作為解決手段的較少,僅有4%和3%。

疫情寒冰期,2500家中小微民企:15%考慮裁員

5.企業面臨多重挑戰:訂單減少、防護品不足是主要壓力

除了上述用工、現金流及原材料短缺問題外,公司還存在其他經營壓力,其中較多企業面臨的兩個問題是訂單減少和防護用品不足,分別有49%和21.8%的公司存在上述問題。

在主觀回答部分中,一些企業家吐露了更具體的心聲:

“封城、封村,交通不便,無法正常營業”、“當前本是營業旺季,但由於疫情無收入,損失很大”、“項目停業”、“只能線上經營”、“花都只能爛在地裡”。

疫情寒冰期,2500家中小微民企:15%考慮裁員


疫情寒冰期,2500家中小微民企:15%考慮裁員

普惠政策更為有效,期待早日控制疫情

面對疫情衝擊,中央各部委、各級政府、金融機構紛紛公佈紓困措施,而對於企業而言,最有效的兩項政策為減免房租和電、氣、物流等成本以及降低稅率這類較為直接的政策,分別有60.1%和31.48%的企業認為有效。

疫情寒冰期,2500家中小微民企:15%考慮裁員


疫情寒冰期,2500家中小微民企:15%考慮裁員

結語

在長時間面對數據進行分析、冷靜思考和寫作之後,佔用一點篇幅吐露一下我們的心聲:

雖然正在經歷著重重困難,但是作為一個整體,中國民營中小微企業家展現出了令人敬佩的社會責任感和百折不撓的企業家精神

在調查過程中,有一些企業家正在做著抗擊疫情一線做著志願者的工作。

在企業家自主填寫的政策建議中,提及最多的是希望及時控制疫情,表達了戰勝疫情的信心。

這部分問題中,最常見的回應包括:“希望疫情早日得到控制”、“希望對於疫情的管控力度能夠加大,早日恢復正常的運營”、“現階段最重要的是控制疫情,中小企業的壓力雖然也存在,但是與疫情相比還是可以克服的,希望中國能早日戰勝本次疫情”。

對於經濟學者來說,在感動和敬佩之外,我們還多了一份因為專業知識而引起的深刻體悟:

這個隨著工業化、城市化和信息化而越來越豐富多彩的社會,是一個由多種機制協同治理的複雜有機體。

這樣一個社會需要政府、市場、社會組織各司其職,需要價格機制、產權制度、道德倫理和企業家精神的密切配合。

它們之間不是也不應該是非此即彼的替代關係,而是相互協調配合的互補關係。

抽象的理論研究不可避免地為人性設置各種先驗的假設,比如分析市場現象的時候,假設人是自利而理性的;在分析慈善行為的時候,常常假設人是利他的,等等。

但現實世界中的人們和他們的行為,都不是抽象而是具體的。

正如列寧所說:“具體意味著過程,意味著綜合,意味著質的多樣性”,現實中的人和人的行為,也是具體而綜合地體現著“質的多樣性”的。

那些在為抗疫而不辭辛勞地從事志願者活動的人,和市場上行為與利潤最大化原則高度吻合的人,完全可以是同一個人。

正是這樣一個個具體而微的個人,構成了中國社會生生不息的微觀基礎;

正是這樣一個個具體而微的企業家和他們的創新創業行為,構成了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微觀基礎。


李輝文,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教授;

金泉,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副教授、國際經貿學院副書記、副院長;

李瑋,上海對外經貿大學2016級經濟學創新實驗班本科生。

【關於ESIEC調查】

中國企業創新創業調查(ESIEC)是北京大學企業大數據研究中心於2017、2018、2019連續3年開展的對於中國私營企業的田野調查,基於對企業工商註冊數據的隨機抽樣,在7個省共成功完訪了2010-2017年新建的近萬家私營企業,收集了其創業史、經營情況等信息。疫情暴發後,ESIEC項目聯盟(由北京大學、廣東對外經貿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校區)、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中央財經大學(按單位拼音排序)組成)開展了“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小微企業生存狀態專項調查”,共完成樣本2701份(其中ESIEC代表性樣本2344份,主動受訪普通樣本357份)。其收集樣本的行業分佈與總量數據的行業分佈大體一致,在行業層面上反映中國中小微企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本次調研數據具有微觀、隨機和追蹤等優勢。首先,本次調查得到的是企業層面的微觀數據,並由企業家本人提供當前公司運行情況及困難。相較宏觀數據,微觀數據能更細緻地刻畫疫情中不同地區和行業的中國企業所經歷的不同情況、所面臨的具體困難。

其次,本次採訪企業由企業工商註冊數據隨機抽樣得到,並由訪員一一進行線上回訪,能較好避免受訪企業由於具有某些特定特點,而無法反映疫情下中小微企業普遍現狀的選擇性偏誤問題。

另外,本次調研是對2017-2019年已訪問過企業的追訪,因此能形成面板數據。與之前數據合併後,我們能將每個企業在疫情前後的運營狀況進行對比,準確分析本次疫情對企業帶來的經濟影響。

注:本文結論基於現階段於五省兩市(北京、上海、廣東、浙江、河南、遼寧和甘肅)收集的調研數據。完整數據仍在收集和清理中,本文所使用數據收集時間截至至2月17日,最終數據可能略有調整,但只涉及極少數觀測值,不影響基本結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