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三国死的令人痛心的五大猛将中,谁才是死的最冤的那个?

史学达人


三国死的令人痛心的五大猛将,谁死的最冤?

乱世出英雄,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当然这样的乱世也是英雄倍出的时候。当时蜀汉有五虎上将,这无人分别是关羽、张飞、赵云、黄忠和马超。这五人到了蜀汉后期纷纷去世,那么这几人中谁死得最冤呢?


这五人中赵云和马超是正常死亡,所以也算不上什么冤枉。黄忠是刘备在攻打东吴时,夷陵之战黄忠为了能引诱敌人上钩,不幸中了敌人的箭。不过这一仗黄忠的死也算是值得,毕竟这一战蜀汉暂且胜利了。


关羽是因为在留守荆州时,想要扩大荆州为刘备北上做准备,所以决定攻打樊城,可是谁曾想到,就是在关羽和曹魏在樊城交手时,东吴的吕蒙在背后给了关羽一刀,荆州失守,关羽腹背受敌,最终无奈败走麦城,被东吴杀了。一位盖世英雄就这样死在了无名小卒手里,是有些冤枉,不过却不是最冤枉的。

关羽死后,张飞悲痛万分,所以要全军上下为关羽披麻戴,可是军营里一时也没有那么多白布。所以张飞就让属下去赶制,但是张飞给的时间却很短,可以说很难完成。属下随便说了几句,张飞就大怒,狠狠地打了他们,最终属下们只好将趁张飞熟睡,将张飞杀了,他们带着张飞的人头去投靠了东吴。张飞一世英雄,最后却因为鸡毛蒜皮的事,死在了自己人手里。

所以,要说死的最冤枉的,还是张飞。


江上孤舟


三国有很多猛将死的很冤,如果他们不死,历史可能都会改写,只可惜因为他们的身死,造成历史很大的改变,

按先后顺序排名,第一名:大将军何进。

何进是东汉末年朝廷的实权派人物,外戚身份,何时因为异母的妹妹是汉灵帝的皇后而入朝为官,因为个人能力逐渐做到大将军,何进因与宦官争权,在听信袁绍的谗言后,召地方军进都城,以胁迫皇后同意斩杀所有的宦官,结果因为计划败露,被宦官们先动手杀掉,何进一死,天下大乱,先是董卓乱政,废除皇帝,另立刘协为汉献帝,然后是关东诸候讨伐董卓,诸侯们各自拥兵自立,彼此攻伐,拉开了汉末三国初立的序幕。



要知道何进身为大将军,手握天下兵马,何进要是不死,董卓哪里敢进京,有何进在,董卓也不敢乱政,那样天下就不会大乱,何时不死,至于有能力控制地方军阀,因为何进手里还有天下最精锐的中央军,随时会讨伐各地诸侯,那样汉朝皇帝至少在何进的支持下,仍然能够大致控制天下,汉朝就没有那么容易破灭,何进死的真叫冤啊。

第二名:孙坚

孙坚是孙权和孙策的父亲,汉末第一猛将,在曹操、刘备、袁绍、袁术这些较大势力的诸侯还不成气候时,孙坚已是名满天下了,孙坚在与董卓军作战时,是唯一胜利的猛将。当时天下敢与董卓军交战的,只有曹操和孙坚,曹操被董卓军打得落花流水,差一点连命都丢了,而袁绍与袁术连打都不敢打,当时的刘备更是不知道在哪里小打小闹。



孙坚击败董卓手下中郎将胡轸,两次击败吕布,斩杀了华雄,又击败了亲自带兵来战的董卓,孙坚以杂牌军击败当时名满天下、战力最强悍的西凉军,这种勇猛、这种战力,号称当时的天下第一也不为过,只可惜孙坚在后期与刘表军作战时,被藏在竹林间的黄祖埋伏,从竹林间发射飞箭,孙坚脑部中箭身亡,死时只有37岁。

孙坚要是不死,将会打下更为广阔的天地,而且他的两个儿子孙策和孙权都是人才,孙坚不死,孙策也没这么早死,那样的话,历史都会不一样,孙家打下的江山肯定不止江东,要知道那个时候的曹操、袁绍、袁术、刘备等都还没有寸土之功。

第三名:周瑜

周瑜是江东四大都督之首,文武全才,江东的军事顶梁柱,周瑜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成功的领导了赤壁之战及南郡之战,击败了曹操,打破了曹操统一天下的梦想,从此曹操得陇不敢望蜀。



周瑜在南郡之战结束的第二年就去世了,死的时候只有36岁,算是英年早逝,周瑜死了暴病,有可能是得了瘟疫,有可能是箭伤发作导致败血,但就这么突然的死了,要知道周瑜当时刚刚见过孙权,向孙权提出西取益州的计划,孙权批准了周瑜的计划,周瑜就忙着赶回驻地安排西征益州的准备工作,结果还没有到驻地就死了,周瑜死的太可惜了。

周瑜要是不死,就可能发动西征益州的战争,那样的话,历史就会不一样了,而且周瑜不死,刘备可能就没有机会拿下益州了,拿不了益州,就无法成就一番事业,周瑜的死成就了刘备,刘备才是最大受益者。

第四名:关羽

关羽是三国时期万人敌的猛将,战功赫赫,忠心无二,不仅在战场上斩杀过敌方主帅,而且曹魏诸多名将都败在关羽手上,在襄樊战役中,关羽曾威震华夏,三国中仅有关羽有威震华夏的称赞。



关羽是刘备集团的二号人物,跟随刘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四处流浪到称霸一方,刘备能建立如此功勋,关羽功不可没,关羽镇守着刘备集团最重要的根据地--荆州,在襄樊之战,关羽力挫曹魏众多名将,打得洛阳及许昌一带纷纷叛曹响应关羽,打着曹操两次差点迁都,关羽不可谓不勇猛。

而关羽成也荆州,败也荆州。要不是孙权在背后偷袭荆州,关羽将会对曹魏造成进一步的威胁,很有可能就会扩大战果,那样的话,三国将会更加精彩,历史也会因此而改写,关羽在孙权的背盟偷袭下,身首异处,实在太让人痛心。

第五名:魏延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总有人觉得魏延是个叛徒,脑后有反骨,卖主求荣,其实真实的魏延不是这样的。



历史上真实的魏延是刘备的部曲,也就是刘备的私兵,应该是刘备私自召募的兵,不是降将,在随刘备入益州,因作战勇猛被刘备破格提拔为镇守一方的大将,魏延镇守汉中十多年,无一差错,在随诸葛亮北伐后,也因作战勇猛数有战功,得到进一步升迁,魏延因为勇猛及战功,成为蜀汉政权数一数二的猛将,在军队中的地位仅次于诸葛亮、李严,而作为从低层完全靠能力爬上来的魏延来说,非常不容易。

魏延之死非常冤枉,并没有造反的嫌遗,最多也就是不听从诸葛亮遗命,诸葛亮本来的安排是想保护魏延,结果阴差阳差,导致魏延身死,魏延的死,杨仪的责任最大,杨仪素与魏延不和,借着魏延不听从诸葛亮遗命,出于私人仇恨原因,杀了魏延,并诛灭魏延三族,魏延没有死在战场上,却死在自已人手里,实是是痛心。

魏延要是不死,绝对是蜀汉自诸葛亮之后的军事栋梁,魏延的才能强过王平与姜维,如果魏延担任蜀汉最高军事长官,蜀汉也不至于在后期诸葛亮去世后,在军事上毫无作为。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这个问题里有两个条件:猛将,最冤。死得虽冤但不是猛将,或者是猛将却死得不冤,都不在其列。根据这两个限定条件,以下5个人可上榜:

第一名:张郃

为什么说张郃死得最冤?因为他是被领导假公济私、假借敌人之手除掉的,张郃跟司马懿有矛盾,一方面他对司马懿不太服气,总是发表一些不同意见,另一方面司马懿觉得他的存在不利于自己更牢靠地掌握军权。

诸葛亮撤军,司马懿命令张郃亲自率队去追击,张郃已判断出这个命令有问题,并进行了申诉,但司马懿不听,仍坚持让他去追,张郃只得奉命,结果被杀。

更冤枉的是,司马懿这招借刀杀人的计策实施后,事后竟然没有得到任何追究,张郃算是白死了。

第二名:陆逊

名将陆逊一生指挥了夺取荆州之战、夷陵之战、石亭之战,这三大战役是孙吴立国的基础,所以陆逊是孙吴建国的第一功臣,他的贡献和军事才能都有目共睹。

但是,后期陆逊与孙权关系越来越微妙,孙权想集权,江东大族成为他的障碍,无论吕壹事件、暨艳事件还是立太子之争,都是孙权与江东大族之间矛盾的反映,而陆逊无形中就是江东大族的代表,孙权虽然没有免除陆逊的官职,但借一些小事不断打击他,又派人当面斥责,一代名将不堪其辱,竟然“愤恚致卒”。

第三名:魏延

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时,魏延已任征西大将军,相当于上将,而杨仪只不过是丞相府里的长史,品秩不过千石,对应的武职充其量也只能算大校,但上将魏延与大校杨仪闹矛盾时众人却普遍站在了后者一边,包括诸葛亮。

当然这里面也有原因,魏延自己也要负相当大的责任,他的脾气不好,容易跟大家闹矛盾,但说他有反心就实在太冤枉了,魏延绝无反心,否则最后不会落到那样下场。

第四名:马谡

马谡失街亭,事后又逃亡,按律当斩,杀马谡大家都没什么可说的,但马谡也是个悲剧,因为他去执行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魏军的大批援军来了,需要有人去街亭阻挡,但街亭远在秦安陇城,蜀军之前没有到达过这里,对这里的情况很陌生,实力又悬殊,这是一场充满未知的战斗,并非把握实足,马谡可能守住,也可能守不住,因此被杀,只能说他倒霉。

第五名:麹义

麹义是袁绍夺取冀州的大功臣,当年他向韩馥施压,韩馥才把冀州让给了袁绍,后来麹义又率“大戟士”力战界桥,为袁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但麹义后来却突然销声匿迹了,史书没有做出过解释,但以袁绍的性格及为人,麹义肯定是被他消除了,狡兔死,走狗烹,担心麹义会对自己不利,袁绍把麹义杀了,只有这一种解释。


南门太守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应该是猛将,而且必须是冤死。一般将领就别提了吧,一般将领可怜巴巴可能冤死的更多。我们先罗列一下三国演义所有猛将的死法,有一种演义本身未表,然后就是“善终”,病死也算善终吧;还有一种就是死得其所,求仁得仁,比如壮烈战死,还有就是意外,最后才是冤枉。然后我们在所有认为是冤枉的武将里面排一个名。

首先我们认为全三国演义的猛将有:吕布、关羽、张飞、赵云、夏侯惇、夏侯渊、张辽、张郃、典韦、许褚、曹仁、曹洪、李典、乐进、于禁、高顺、高览、李傕、颜良、文丑、纪灵、黄忠、马超、马腾、张任、曹彰、庞德、文鸯、郝昭、王双、魏延、张苞、关兴、程普、韩当、黄盖、董袭、徐盛、丁奉、凌操、凌统、甘宁、曹休、夏侯霸、太史慈、周泰、潘璋、徐晃、华雄、麴义、蒋钦、陈武、邓艾、姜维。共54名将正好一副扑克牌不知道恰当不,接下来先看看都怎么死的。

大王:吕布。在与曹操刘备争夺徐州的过程中,在下邳被自己手下背叛,侯成放马,魏续开门,宋宪盗戟,被执。后被刘备进谗言,被曹操斩。死得其所。

小王:关羽。奉令响应汉中战役,攻取樊城,水淹七军,斩庞德捉于禁。被盟军东吴袭取后路,败走麦城,被东吴朱然部将马忠擒,被吴主孙权斩首。死得其所。

黑桃二:赵云。病死善终于蜀汉,谥号顺平侯。

红桃二:张飞。因兄死不能控制情绪,虐待手下太甚,被手下范疆张达趁醉酒谋杀。冤。

方块二:马超。一说病死,一说郁郁不得志而亡。善终。

草花二:夏侯惇。曹操得风诞,召夏侯惇议事,惇见操身边有伏皇后等鬼魂,吓昏,最后病死。善终。

黑桃A:张辽。黄初五年攻取东吴,为救曹丕被丁奉一箭射中腰。而后箭疮崩裂而亡。死得其所。

红桃A:文鸯。未表。

方块A:太史慈。抢合肥城时身中数箭,重病身亡。死得其所。

草花A:黄忠。虢亭之战被周泰、韩当、潘璋、凌统围,被马忠一箭射中肩窝,后箭疮迸发而死。死得其所。

黑桃K:庞德。樊城之战,先射中关羽右臂,水淹七军,被周仓大船撞翻,在水中生擒。被关羽斩首。死得其所。

红桃K:典韦。张绣偷曹操营,事先贾诩将典韦灌醉,并胡车儿偷走大戟。格斗中终被杀。冤。

方块K:许褚。汉中之战,因喝多酒,被张飞一矛刺中肩窝,受重伤。之后无事迹,疑善终。

草花K:甘宁。夷陵之战因为发疟疾,仓促应战,被蛮王沙摩可射中,坐大树下而死。死得其所。

黑桃Q:颜良。白马之战,先后斩宋宪魏续,败徐晃。被关羽万军中一刀取于马下。死得其所。

红桃Q:文丑。白马之战。与关公战不三合,心怯绕走,被关羽一刀斩于脑后。死得其所。

方块Q:夏侯渊。定军山被黄忠突袭劈死。死得其所。

草花Q: 张郃。在追击蜀军时,在木门道被诸葛亮用诸葛连弩设计射死。死得其所。

黑桃J:邓艾。灭蜀后,司马昭怀疑其有自专之心,令监军卫獾收之至枷车送长安。半路适逢平钟会乱,放出,却被卫獾因私怨派人杀死。冤。

红桃J:姜维。蜀亡后,试图使用反间计杀死钟会复国,却因士兵造反被杀。死得其所。

方块J:徐晃。征剿新城孟达,被城上箭射中额头而死,时年五十七岁。死得其所。

草花J: 周泰。火烧连营杀沙摩可后,再不知去向。未表。

黑桃10:凌统。火烧连营后不知去向。未表。

红桃10:马腾。因参与谋反事泄,点兵时被曹操拿下并斩首。死得其所。

方块10:魏延。诸葛亮认为其有反骨,死时授马岱计策,在阵前从脑后斩首。冤。

草花10:华雄。虎牢关被关羽温酒斩华雄。死得其所。

黑桃9:麴义。磐河之战被赵云一枪刺于马下。死得其所。

红桃9:程普。赤壁之战后为江夏太守。未表。

方块9:高顺。下邳之战兵败后被曹操执杀。死得其所。

草花9:张任。征蜀时被张飞擒杀。死得其所。

黑桃8:曹彰。未表。

红桃8:曹仁。未表。

方块8:高览。被赵云一枪刺死。死得其所。

草花8:纪灵。与张飞战不十回合,被张飞一枪刺死。死得其所。

黑桃7:韩当。火烧联营后,未表。

红桃7:黄盖。未表。

方块7:曹洪。曹丕篡位时作者描写了曹洪卑劣的嘴脸。之后不见表。

草花7:曹休。建兴六年,被陆逊大破于石亭,惶恐之甚,徂发而死。死得其所。

黑桃6:李典。逍遥津战后不见表,怀疑病死善终。

红桃6:乐进。被甘宁一箭射中面门后不见表,怀疑病死善终。

方块6:丁奉。活到最后一回。病死善终。

草花6:徐盛。未表。

黑桃5:关兴。病死善终。

红桃5:张苞。在追杀郭淮孙礼的过程中,战马跌入山涧而死。死得其所。

方块5:郝昭。在陈仓病重后见蜀军至而惊死。死得其所。

草花5:王双。被魏延斩杀。死得其所。

黑桃4:董袭。在逍遥津因风大船翻被淹死。死得其所。

红桃4:凌操。在征讨黄祖时被甘宁一箭射死。死得其所。

方块4:夏侯霸。奉姜维命收洮阳,被邓艾设计射死在城下。死得其所。

草花4:潘璋。被关兴为关羽报仇杀死。死得其所。

黑桃3:蒋钦。未表。

红桃3:陈武。在于庞德交战过程中,树枝抓住袖袍,被杀死。死得其所。

方块3:于禁。被曹丕派去修墓,被墓道中的壁画羞辱死。非常特别的死法。

草花3:李傕。被曾经的同伙段煨杀死献给曹操首级。冤。

看了这副扑克牌之后,其实觉得名将大多数都是死得其所的。很少善终,而冤死的也不多。有张飞、魏延、典韦、邓艾、李傕五个。

张飞虽然是自己人杀的,但是其实是有些自找的。典韦也其实不该喝酒,不贪杯其实就没事了,毕竟守卫曹操职责所在。李傕呢,说是被同伴杀了,其实大家还挺开心的。

所以真冤的就是邓艾和魏延两个。两个人其实都是被自己人杀了,而且本身并没有反心,都是被内部人士诬陷的。魏延呢,可能平时还挺跋扈的,尤其是对杨仪。而功劳看,邓艾的功劳更大。

邓艾只是在灭蜀后,给朝廷上表的语气有些大,让人觉得有些自专,本身不是死罪,只是枷车拿归。但是中间发生了钟会谋反的变故,卫獾怕邓艾将来对自己不利乘乱就将邓艾杀了。邓艾本身是一个有理有节的谦谦君子,且出身寒门,实不为当时士大夫阶层所见容。可谓全三国名将第一冤!


洗云忘言


熟读汉末三国史,我们不难得知,三国时期是一个真正的乱世。那个时期诸侯并起,群雄争霸,谋士运筹于帷幄之中;武将拼杀于战场之上。对谋士而言,善终是最好的结局,对武将来说,为国捐躯才是最终的追求。从表面来看,武将的追求比谋士更容易达到,但事实并非如此。三国时期很多著名的武将,不但勇武非凡,还能够独当一面,是真正的大将之才,最终不但未能为国捐躯,反而死的非常憋屈,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其中死的最冤的五人。

五、吕布

吕布字奉先,他膂力过人,精通骑射,号为飞将,年少时就因骁勇善战闻名于并州,而且得到了刺史丁原的赏识提拔,在并州担任主簿一职。后来丁原奉诏进京,吕布在他人的挑拔之下,先杀丁原,后叛董卓,成了反复小人的代名词。因此他兵败被逐出长安之后,没人敢收留他。几经辗转之后,他终于在陈宫的帮助之下,有了立足之地,之后更是趁机抢夺了刘备的徐州,成为了一方诸侯。公元198年,他与伪皇帝袁术勾结,受到了曹操的讨伐,在曹操围城三个月后,他的军中上下离心,其部将多有反叛,连一直为他谋划的陈宫也被叛将所俘。

吕布发现大势已去之后,还是充满血性的,他下令左右将他的首级砍下,交给曹操,只是他身边的人都不敢动手,这才使得他被绑到了曹操面前,最终被缢死。吕布是一员虎将,虽然他反反覆覆,为人不耻,但是最终落得如此结局,还是令人唏嘘不已。

四、张飞

张飞字益德,是涿郡人士,与刘备是老乡,他在黄巾军叛乱的时候开始追随刘备,而且终其一生都对刘备忠心耿耿,是蜀汉的开国功臣之一。受《三国演义》等作品影响,在大多数人心目中,张飞都是豹头环眼,燕颔虎须,五大三粗的莽汉形象,是有勇无谋的代名词。其实不然,历史上的张飞不仅是个文武兼备的美男子,还颇有韬略。曹魏名将张郃,以擅长利用地形组织作战而著称,张飞却在汉中争夺战中,利用地形打了张郃一个措手不及。

不过张飞的其中一个特点,与演义中的形象非常相符,那就是暴而无恩。他天生是直爽的性子,敬君子而不恤小人,而且眼里揉不得沙子,这就导致了他部下有些人对他心怀怨恨。无论是谁,积怨久了一定会爆发,在夷陵之战前夕,两名受过他责罚的部下,终于找到了机会,趁他熟睡之际,割下了他的头颅。一代名将,就这样死于宵小之手了。

三、孙策

孙策字伯符,是孙坚长子,他凭自己的成就,真正的诠释了虎父无犬子。当年孙坚能凭一己之力,击杀海盗,闻名乡里;成为一方诸侯之后,曾正面击败过吕布,一直受世人赞誉。孙策也丝毫不逊色,他年仅十七岁,就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先在袁术手下立下赫赫战功,之后趁机脱离,打下了江东地盘,令曹操都非常忌惮。而且他的个人武艺也不弱,曾与名将太史慈打了个不相上下。然而如此豪杰,却被刺客所伤,不久身亡,实在憋屈。

二、典韦

典韦是陈留人士,他形貌魁梧,膂力过人且性格任侠,因曾为民除害,被豪杰人士所赏识。后来张邈起义兵,征他为士,他先属赵宠,后属夏侯惇,因战功被拜为司马。后来曹操与吕布战于濮阳,双方相持不下,他立下大功,将曹操拜为都尉,开始统领曹操的亲兵,负责曹操的个人安全,从一名将领转变成了亲卫队长。

三年之后,曹操于宛城收服张绣,却因风流成性,强占了张绣的婶婶,导致张绣突然发动夜袭,此战就是著名的宛城之战。在这一战中,曹操九死一生,幸得典韦力保,才逃出生天。然而曹操虽然得救了,典韦的生命却永远的停留在了宛城。虽然典韦死于战场上,死在战斗中,但是他之死并非为国捐躯,而是为主公的风流债抵命。原本他可以成为一代名将,最终却因这么狗血的理由而丧命,不可谓不冤。

一、于禁

于禁与徐晃、乐进、张辽、张郃并称为“五子良将”,是曹魏阵营中不可多得的名将。他不但有勇有谋,在讨张绣,征吕布,灭眭固的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还非常擅长管理军队,其统领的军队是纪律非常严明。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曹操非常信任倚重他,据记载,曹操每次出征,都让他担任先锋;每次撤退,都让他负责断后。

可是如此名将,终究未能马革裹尸还。襄樊之战时,关羽水淹七军,将其擒获,他为了保全诸将士的性命,选择了归降,后来关羽被东吴擒杀,他又成了江东的俘虏,在这期间,他受尽了折辱。可是他如此隐忍,换来的却是不理解,等他终于回归曹魏的时候,魏文帝曹丕不但没有安抚他,还令人将他被俘投降的经历画了下来。再次受到打击的于禁,羞愧难当,很快便郁郁而终了。


古今历史观文


如果你生在三国,多少人巴望猛将死越早越好,有什么冤,从来没有常胜将军,听说关羽在三国杀没低于一万人,后来天神才封作门神,生着人怕,死去鬼惧。张飞也封为门神公。难道杀别人是该死的。猛将还连累了家族,亲朋好友。杀这么多人仇人更多了。在战场上没有邪和正,胜为王,败为冦。


用户8161953938056李


魏延是真的打算判蜀吗,他真的有反骨吗?这估计是演义史上最大的冤案!

魏延才勇出众, 但也有自己的弱点, 他生性矜高,随着地位的升高,难免居功自傲起来。由于魏延“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长史杨仪不然。 杨仪“为人干敏”,“亮数出军,仪常规画分部,筹度粮谷, 不稽思虑,斯须便了。军戎节度,取办于仪”,深得诸葛亮赞赏。 杨仪的态度, 使魏延感到气恼和不满,两人关系由此恶化。

诸葛亮病死军中后魏杨的矛盾激化了。 在两人的斗争中,杨仪得到了阵前主要人物们的支持。 这是因为, 诸葛亮病重临危, 曾秘密召见丞相司马费祎, 护军姜维和长史杨仪, 商议他身后之事。 诸葛亮布置撤军,“令延断后,姜维次之; 若延不从命,军便自发。 诸葛亮死, 杨仪秘不发丧, 立即派费祎去魏延营中打探。 魏延听说诸葛亮的安排后说:“丞相虽亡,吾自见在。 府亲官属,使可将丧还葬, 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 当为杨仪所部勒, 作断后将乎!”魏延的回答, 表达了他继刘备遗志,恢复汉室的壮志, 但他却把个人恩怨和国家大事相混了。

魏延决定与费祎共作行留部分,以代杨仪。费祎诡称去劝说杨仪而脱。 杨仪闻听, 遂按诸葛亮既定方针办, 诸营相次引军还成都。 魏处知道后,竟率部下与杨仪开战。 部下都以为魏延不对,因而离延投仪,结果魏延兵败被杀。 《三国演义》据此写成魏延因反叛蜀汉而被杀,是与事实不符的。 魏延杀杨仪,是想自己代替诸葛亮来完成兴汉大业,所以他只击杨仪而未降魏。 假如魏延降魏, 他在汉中之时就可献出汉中之地, 来得到高官厚禄。 孟达献天水, 被封侯,试想,魏延献汉中, 魏将怎样厚待呢?无论如何, 魏延是实无反叛蜀汉之意的。

回顾三国时代的蜀国, 魏延可算是位有勇有谋的将才, 是继关、张之后,蜀汉不可多得的大将。他一生为蜀国的发展立下的功绩,毕竟也不能因最后的错误而被抹掉。



周周说古今


三国五大虎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他们是汉末三国时期,跟随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的五位将军。关羽、张飞是刘备早期举兵时就跟随了刘备,赵云是在刘备依附袁绍时加入,黄忠是刘备收复荆州时加入,马超是在刘备攻打益州刘璋时加入。五人为蜀汉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根据真实历史《三国志》(不是小说《三国演义》)记载】:【黄忠】:公元220年就病逝了,有的文献记载他活了75岁,岁数是不小了。【关羽】: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末,孙权命吕蒙为主帅偷袭荆州,并亲自率军为后援。荆州重镇江陵守将麋芳(刘备小舅子)、公安守将士仁因与关羽有嫌隙而不战而降。此时关羽得知南郡失守后,立即向南回撤。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关羽率数十骑出逃,一路突围至距益州不过一二十里的临沮(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县),遇潘璋部将马忠的埋伏,被擒,和长子关平于临沮被害。【张飞】:公元221年(章武元年),刘备称帝,张飞被封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同年六月,刘备为关羽报仇,出兵伐吴,让张飞从阆中出兵在江州江州。因为张飞敬爱君子但从不体恤士卒,刘备常常告诫张飞:“你经常鞭打健儿,但之后还让他们在你左右侍奉,这是取祸之道。”果然,张飞临出兵前,被其麾下将领张达﹑范强(《三国演义》中误写作范疆)谋杀。【赵云】:建兴七年(公元229年),赵云病逝。【马超】:蜀汉章武二年(222年),马超患了重病,上疏给刘备:“ 臣宗族门下二百口人,被曹操诛杀殆尽,只剩下从弟马岱,当以我卑微的宗族让他继承,深深地托付给陛下您,其他的也没什么话了。” 同年十二月(223年1月)马超病逝,年仅47岁。

愿我能向前走


关羽死的可惜,而张飞则死的可悲、可恨也憋屈


关羽性格孤傲、熟读军书,傲有傲的资本,傲有傲的分寸。关羽的傲一般是针对敌军及看不起自己的人,谁要是看不起自己,他更瞧不起对方。关羽也是一个有身份的人,对上尊重有度,对下关爱有方,即使孤傲也有很好的人缘,最后只是死在了大意,死在了高手手中,死的其所,有所可惜而无怨也。

张飞与关羽有所不同,也是性格所为,其性格就如自己的长相,非常的粗暴和野蛮。

若言其粗暴也不尽然,张飞绝对是个粗中有细的人,除了武艺高超、勇敢无比外,也很有智谋,在进取西川时就是靠智谋。张飞非常粗暴但也知道尊贱之分,对于有才华比自己强的人,张飞是非常的客气。如果因不知而得罪了高人,张飞也是非常的谦虚,非常的尊重对方,在诸葛亮刚刚出山及庞世元在一小县做县官时就表现的淋漓尽致。一旦发现自己犯了错误,会很及时的承认错误。

张飞其实是个两面有着明显界限的人,对于自己佩服的人显得非常尊重,而对对手或是下手则反的相当明显。张飞最突出的性格就是外表粗暴、最大的毛病就是嗜酒如命、最大的致命处就是每次喝酒都会无缘无故的责打士兵。对于这样的问题,刘备、诸葛亮都心知肚明,也多次提醒张飞,不要经常酗酒,更不能随意鞭打士卒。如果张飞身边有人看着,可能会有效果,一旦放松了警惕就会旧病重犯。

张飞酒后喜好鞭打士卒众人皆知,而且经常无故打死手下,自己最后的死也就死在自己的手里。当张飞得知二哥关羽被杀害之后,非常的愤怒和痛恨,因诸葛亮有令不能及时为二哥报仇,便天天喝闷酒消愁。殊不知,借酒消愁愁更愁,更加加重了鞭打士卒的毛病,稍有不适或不顺便拿手下士卒出气,要么打的不能着地,要么干脆被打死,其余众将连劝都不敢劝,无形中激化了与手下的矛盾。

有一次张飞酒后又要鞭打士卒,众将苦劝也被张飞痛骂。其中两名牙将实在看不惯,也是忍无可忍,便在张飞酒后酩酊酣睡之时把张飞的首级砍了下来,并提着其首级投奔了东吴孙权。张飞与其说是被杀,不如说是自杀。他的毛病非常的严重,也非常的突出,难道自己就不觉吗?归根到底,还是由于张飞的几大明显性格特点害了自己,一是容易暴躁,动不动就想暴力解决;二是嗜酒如命,高兴也是喝酒,郁闷更是喝酒;三是不爱护手下,酒后总是无故责打手下。

张飞的死不是出于偶然,是一种长期激化的必然结果。自己的粗暴性格及嗜好把自己慢慢的送上了断头台,既可怜又可悲。西蜀五虎大将之一的张飞没有死在战场,却死在了酒桌上,死的痛心也冤。

更多精彩回答与文章,请关注鉴史以明志


黑白史


诸位说了一大堆够猛,死得够冤的大将,我来说一下比较边缘,被人忽视的死得够冤又很猛的大将

1.徐晃

徐晃是曹操的五子良将,孟达叛魏后,司马懿先行平叛,本没有徐晃什么事,徐晃领兵与司马懿平叛兵马在半途相遇,徐晃自领先锋。徐晃率军抵达上庸城下,其坐骑收驾不住,直抵城门下,徐晃本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服孟达降魏,并没有任何防备,哪知孟达突然一箭射中徐晃面门,可惜这位战败了关羽的骁将这么就死了。

2.郭淮

郭淮是魏国后期与张郃齐名的大将。姜维率大军攻魏,郭淮率魏军将姜维杀得大败。姜维单枪匹马,仓惶逃命,郭淮也单枪匹马在后面紧追。姜维欲放冷箭射死郭淮,却发现箭矢全部散落,无奈只得拉空弦吓唬一下。郭淮听到弦声急忙侧身躲避,却发现是空心箭。姜维又连拉几下空弦,郭淮躲避后发现都是空箭,料想姜维己无箭矢,遂不再躲避,于是一箭朝姜维射去,姜维躲避后顺手接住箭矢,姜维立即用此箭向郭淮射去,郭淮早无防备,结果被射中面门,魏国擎天之柱就这么死掉了。

2.夏侯渊

曹操与刘备争夺汉中,蜀将黄忠和法正奉命坚守定军山。曹操一流大将夏侯渊率大军进攻定军山,黄忠本想出战,被法正制止。等到中午时分,太阳高照,曹军人困马乏,纷纷下马休息,法正突然令旗一挥,黄忠率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杀下来,夏侯渊措手不及,被黄忠刀劈两段,可惜曹魏一代名将就这么死了。

4.蔡瑁

蔡瑁是刘表手下第一大将,其能力在文聘、张允、王威、黄祖、魏延之上。蔡瑁降曹后,得到曹操重用,统领所有水师。赤壁之战时,周瑜深知他的能力,利用蒋干这头蠢猪,用反间计将蔡瑁除掉。若蔡瑁不死,庞统的连环计就不能得逞,火烧赤壁将成为空话,曹操将一统天下,三国将不复存在。

5.蔡阳

老将蔡阳是曹操手下大将,远非守五关的六将可比,能力与夏候惇不分伯仲。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后,与张飞相会古城,而张飞并不相信关羽,认为关羽将带领曹军来擒拿于他。正在这时,蔡阳带兵来报关羽杀其侄秦琪之仇,而张飞就此认为这是要来擒拿他的曹军。关羽为表清白,要求在三通鼓内斩杀蔡阳,张飞亲自擂鼓,关羽精神倍增,终将曹操名将蔡阳斩于马下。

以上冤死的都是曹魏名将,可能有罗贯中的功劳。下图为关公大战蔡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