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太平天国降将丁汝昌为什么会被清朝重用?

一德格天1


作为太平军中的悍将丁汝昌,能够在降清之后得到重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投降的时机选的非常好

湘军虽然把安庆围的铁桶一般,但城内的太平军为了活命拼死抵抗,个个奋勇争先,无惧生死,打的湘军是苦不堪言,湘军统帅曾国藩既要扛住来自北京朝廷的压力,又要稳住久攻安庆不下,湘军内部低迷的军心士气,可谓是心力憔悴。

虽然湘军很难,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安庆城被湘军攻破已是必然,因为安庆城里的太平军,外无援军内无粮草,根本不可能与湘军久持,一旦城破,湘军势必屠城,以发泄心中的怨恨,到那时想活命,将比登天还难,怎么办,究竟该何去何从?

丁汝昌的顶头上司程学启审时度势,再加上与安庆守将叶芸来产生隔阂,于是程学启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亲率丁汝昌等三百余人翻墙出城,投靠了湘军,程学启丁汝昌等人投诚,对湘军快速攻破安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们对城内的防御攻势一清二楚,所以在安庆城破之时后,他们二人也都因功授赏。


其二、战功赫赫,赤胆忠心

从太平天国阵营转投湘军之后,丁汝昌等人由于是从敌营投降过来的,所以起初逢战必被点为先锋,说直白点就是去当炮灰,曾氏兄弟欲借敌人之手,来除掉他们,但是丁汝昌等人并未因此而抱怨,反而是积极备战,全力充当湘军的急先锋,为湘军最终攻破天京铺路搭桥。

由于丁汝昌作战勇猛,所以在湘军阵营里很快也混到了哨官的位置,并得到了李鸿章的青睐,李鸿章何许人也,曾国藩的得意门生,慈禧太后的心腹肱骨,在李鸿章麾下,丁汝昌可谓是扶摇直上,在平定捻军之后,官至总兵,领提督衔,执掌三营铁骑。

不过在内乱基本上被肃清之后,李鸿章的淮军也面临着裁军的困境,很不幸的是丁汝昌的军队就在被裁之列,为此丁汝昌与上司刘铭传据理力争,险些命丧刘铭传之手,鉴于时势所迫,丁汝昌只好辞官归隐,但过惯了刀口上添血的日子的丁汝昌,根本无法适应了无生趣的田园生活。


其三、成败荣辱皆在李鸿章一人

不甘心平庸的丁汝昌,背起行囊,告别家人,独自一人前往天津去投靠已经做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鸿章,正值用人之际的李鸿章对丁汝昌的到来非常满意,既是故旧又是同乡,所以很快丁汝昌便被李鸿章授予要职北洋水师提督,李鸿章把亚洲最强大的水师交给了他。

手握北洋水师权杖的丁汝昌,人生也达到了巅峰,其在光绪十二年,率领水师在日本长崎附近海域训练,由于部分水师官兵耐不住寂寞,上岸到日本长崎嫖娼,结果与日本人发生了冲突,丁汝昌倚仗强大的水师力量,愣是逼迫日本政府赔礼道歉,并支付了五万日圆的赔偿。

由于清政府的无能,北洋水师舰队连续三年未增添一枚炮弹,结果在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之后,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北洋舰队,竟任由日本这个撮尔小国蹂躏,并最终全军覆没,作为水师最高统帅的丁汝昌,空有一腔报国之志,但无力杀贼,被迫以死殉国。
总之,丁汝昌能够在降清之后,扶摇直上,一是个人能力突出,二是会审时度势,顺势而为。


清史宴


说起丁汝昌一个太平天国的降将能够被晚清重用,就不得不说这都是命运的安排了。当然,丁汝昌能够平步青云和他的个人能力是分不开的。

其实丁汝昌小时候过得十分贫寒,1836年出生的他没赶上好时候,父亲能力有限,小丁读了三年学后就辍学了,年仅十岁的小丁便开始了自己的江湖生涯。他做过放牛娃,养过鸭子,做过摆渡人,人生经历极为丰富,后来被老爸送到伯父家的豆腐店工作,也算是有个照应了。

可是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咸丰三年灾荒,年仅十八岁的小丁痛失父母,丁汝昌的命运也从这一刻开始发生了改变。

也许是因为灾荒没人管,小丁看透了这个王朝,也许是在那一刻萌发了权谋之心,如果自己能够做官也许就不是这幅场景了,于是乎小丁加入了太平军,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活。也许是上天的眷顾,小丁真是跟对了人,在程学启的队伍里当差,可以说没有程学启就没有丁汝昌。

征战十年,程学启的部队可谓是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就连曾国藩、曾国荃率领的湘军都不是对手,可是曾国藩是谁,人家家书写的可是牛的一比,在控制了程学启这个孝顺的孩子后,很快。1961年,程学启投降了,当然,小丁也被纳入其内。

可以说太平天国的灭亡离不开程学启和丁汝昌,在投降清军后,程学启联合丁汝昌等人攻占安庆,小丁在这次战役后也被升迁为千总,相当于现在的一个营长了,后来李鸿章组建淮军,把程学启和丁汝昌都纳入其中,接着丁汝昌就开始了为大清奋斗。

在加入清兵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太平天国灭亡,可见小丁还是很有眼光的,可是万事没有一直顺的,小丁被李鸿章安排在刘铭传的部队里,这一次,小丁并没有像在程学启部队里那样。

又是一个十年,李鸿章的部队发展壮大,随着战争的胜利,清政府决定减少军队的开支——裁兵!丁汝昌不幸被纳入其中,刘铭传命令小丁裁掉一些人,可是小丁不肯,就这样,小丁的仕途就这样结束了。

征战二十余载,丁汝昌必定是无法安于现状,在得知李鸿章升任直隶总督的时候,小丁很快便去投靠了,在李鸿章的帮助下,丁汝昌再一次开始了自己的仕途,而这一次,与北洋水师结下了不解之缘。

甲午战争的爆发丁汝昌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可是无能的清政府这一次没能给丁汝昌一个机会,辉煌的一生就这样在硝烟与失败中结束了。

说到丁汝昌能够被清朝所重用,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自身的强大,虽然丁汝昌仅读过三年学,但是丁汝昌在进入部队后能够迅速摆正自己的位置,并在战斗中做出巨大的贡献,在队伍中能够迅速脱颖而出。

正是这些不同凡人的特点才使得他能够在每次机会来临的时候抓住,成为晚清时期一个有故事的将才!


大国布衣


在张黎执导的《走向共和》中,就有这样一个桥段:

李鸿章一行人密访刘公岛,看到北洋水师军纪松懈,官兵为所欲为,而作为水师提督丁汝昌对此一再容忍。

于是李鸿章与丁汝昌有了这样一段对话。李鸿章告诉丁汝昌,朝中有一批以翁同龢为首的大臣,以北洋水师军纪诸多弊端为借口弹劾李鸿章。惭愧地丁汝昌就提出了要向朝廷请辞,以减轻李鸿章的压力。

李鸿章大怒,反过来就再次给丁汝昌作思想工作。具体对话小子记不清楚了,总体就下面几层意思:

  1. 以翁同龢为首大臣之所以弹劾,固然是北洋水师确实存在问题,根本上是眼红北洋水师的这块大蛋糕;北洋水师是李鸿章的心血,是亚洲最大的海军力量,丁汝昌必须替李鸿章守好。
  2. 翁同龢等人弹劾李鸿章任人唯亲,李鸿章就爆了粗口,认为老子不任人唯亲,难道要任人唯疏不成;让一个与自己不对付的接管北洋水师,那自己还要不要活了。
  3. 丁汝昌忠厚老实,李鸿章放心;北洋水师中比丁汝昌有能力的大有人在,但是他们没有丁汝昌实在;就此一条,李鸿章认为丁汝昌比别人强千条万条。


以上虽然出自电视剧中桥段,但也形象说明了丁汝昌为何能够坐到这个亚洲第一水师的当家人位置上。一是丁汝昌个人能力决定的;二是李鸿章的支持是离不开的。

至于朝廷重用,完全取决于李鸿章想将自己亲手创建的水师交给谁而已。毕竟北洋水师是李鸿章着手筹办的,在李鸿章的努力下,一度成为排名亚洲第一、世界第九的海军力量。李鸿章就必须让这支力量始终掌握在自己淮军嫡系手里,而丁汝昌就是这样的不二人选。


安定郡小书生


说起丁汝昌,大家都知道他是满清末年北洋水师的提督,对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的失败有着重大的责任。但是仔细查看他的简历,却发觉他原来不是满清的军官出身,而是从太平天国投降过来的。

这让人感觉到太不可思议了,因为一般情况下作为降将很难得到重用。而尤其是对于如此重要的海军提督,居然任用一个降将。丁汝昌起初是跟随程学启,然后他们在太平天国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后来因为某些原因最终投靠了清军,反过来攻打太平天国。太平天国灭亡之后,程学启和丁汝昌都加入了李鸿章所组建的淮军,当时丁汝昌在刘铭传部下。

不过丁汝昌后来和刘铭传关系搞得并不好,最后刘铭传要杀丁汝昌,丁汝昌只好逃回老家。后来李鸿章升任直隶总督,丁汝昌前去投靠老上司。正好当时李鸿章要组建北洋海军,然后任用丁汝昌为水师提督,这样丁汝昌就达到了个人仕途的顶峰。虽然丁汝昌对于水师来说是个外行,但是他进入水师之后还是非常锐意进取,一直努力学习海军方面的知识。

对于日本海军的威胁,丁汝昌早就有清醒的认识,屡次上书朝廷要做好万全的准备。可惜当时朝廷对这些根本就不重视,并且为了给慈禧太后祝寿,大规模挪用了海军的经费,导致海军经费各方面都不足,舰队保养也不到位。至于想购买新式军舰和火炮,压根儿就没钱。在甲午战争爆发之后,丁汝昌还是非常英勇的迎战,虽然最后因为军舰和火炮落后而战败,但是在最后一刻,丁俊昌还是服毒自杀,没有投降敌人。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和点评!


冰哥聊史论古今


丁汝昌的确曾是太平天国军中的一员,但他并不是将领,他只是个小兵。丁汝昌降清后被清廷重用,官至北洋水师提督。

关于丁汝昌投降清军那点事

丁汝昌,原名丁先达,是个农民家的孩子,安徽庐江县石头镇人。因为家里太穷了,只读了三年书,就当了童工,他放过牛、放过羊、帮人摆渡船等,什么脏活累活都干过,小小年纪就吃尽苦头。他15岁那年家乡发生灾荒,丁汝昌的父母双双而亡,他成了孤儿。咸丰三年十二月(1854年1月)这一年丁汝昌18岁,太平军占领庐江,丁汝昌被征入太平军。他随军留在了安庆。



咸丰十一年(1861年),丁汝昌的人生发生了转折,湘军包围了安庆。程学启夜半时分率丁汝昌等300多人翻墙跑向湘军队伍,缴械投降,被湘军将领曾国荃收编。丁汝昌从此有了不一样的人生,官至北洋水师提督。

丁汝昌为什么会被清朝重用?

  • 一、丁汝昌作战勇猛

降军刚开始必然会引起军中诸将怀疑,为鉴定他们是否衷心,会先把他们派往最前线鉴别。当急先锋的丁汝昌令曾国荃非常满意。他和程学启一马当前,势如破竹接连攻破安庆北大门外的太平军营垒3座,断绝了安庆北面的交通,安庆一举被湘军占领,这次战斗歼灭太平军1.6万人,战绩辉煌,程学启升了职,赏戴花翎,当了开字营营官,丁汝昌在曾国荃的称赞中升任千总,当了开字营哨官。

  • 二、丁汝昌机遇好,他和李鸿章是老乡,在仕途上有李鸿章力保举荐。

曾国藩的湘军是临时组织的乡间军队,为了加强部队的凝聚力,各个将领都利用同乡关系组建成军队,因为乡情更利于指挥和管理,战斗力一级棒。而这些将领们也只信任自己的老乡,提拔自己亲爱的老乡当部将。丁汝昌恰恰和李鸿章是同乡,都是合肥人,浓浓的乡情,是李鸿章提拔他的先决条件。

当时曾国藩命令李鸿章组建淮军,支援上海,而程学启的开字营正好派给李鸿章指挥。同治元年(1862年),丁汝昌等随李鸿章乘轮船前往上海。刘铭传欣赏丁汝昌并请求李鸿章把丁汝昌调入他的阵营,升任营官,授参将。



光绪十三年(1887年),清政府命令各地督抚保举人才,李鸿章递交《保举将才折》,其中就有丁汝昌的名字。

  • 三、丁汝昌为清廷屡立战功

丁汝昌协助清军灭了太平天国后,同治七年(1868年),丁汝昌被派往剿灭另一支反清农民大军——捻军。李鸿章负责东捻军的剿灭,丁汝昌因剿灭东捻军有功被授为总兵,加提督衔,赐协勇巴图鲁勇号。

  • 四、李鸿章给丁汝昌留洋的机会,丁汝昌大充电,长了很多海上作战的知识

光绪五年(1879年),清政府进口军舰,北洋军舰日渐增多,李鸿章奏准将丁汝昌留北洋海防差遣,派充炮船督操。光绪六年(1880年),李鸿章奏派丁汝昌赴英接收订购的“超勇”、“扬威”号巡洋舰,目睹了先进的巡洋舰。在英期间,丁汝昌觐见了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拜访了英国海军司令和高级军官,并与当时一些著名的军舰设计师会面,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借这个机会,丁汝昌专门绕道德国,目睹了“定远”舰。丁汝昌还多次远洋操练北洋舰队。



丁汝昌在任职期间对北洋海军和北洋海防的建设呕心沥血,严于律己,他对一些海军专业术语很熟练,在表达上一步到位。熟练操作,对海军训练有素,上午操炮、下午操枪、轮流打靶。他恪守本职工作,就连舰船修理旧洞的数量他都亲自过目,事无巨细,有一次,供应给军队的煤炭少10吨,丁汝昌连着5次追讨,直至补齐为止。优秀的人不愁没有用武之地。

  • 五、丁汝昌曾轻松粉碎了日本干涉半岛的计划,李鸿章认为他有应变突发事件的能力。

光绪八年(1882年)六月,朝鲜王朝京城爆发壬午兵变,日本出兵进入半岛。丁汝昌奉命率一批舰队开赴朝鲜,随时采取应对措施。当时日军已经进入半岛,丁汝昌设计擒获朝鲜大院君李昰应,并押往天津软禁。日本措手不及,干涉半岛的计划落了空。

八月二十九日,李鸿章上奏对丁汝昌美言称他:“创练水师,讲求西法,能耐劳苦,此次扬威域外,足张国体”。清政府赏丁汝昌穿黄马褂。

李鸿章把操练舰队的机会给了丁汝昌,丁汝昌见多识广

光绪十二年(1886年)七月,李鸿章命丁汝昌与总查琅威理率北洋水师主力赴半岛操练、巡查。

接着李鸿章又派吴大澄等勘定吉林东部中朝国界,命丁汝昌率领舰队到海参崴接应,当他去长崎保养船坞时,先进的军舰在长崎引起日本民间的艳羡、妒恨。一天,中国水兵和日本人发生争斗,北洋水师总查琅威理要下令和日本开战,被丁汝昌制止了。丁汝昌通过外交、法律途径进行了一场无硝烟的战争,最终日本向中国赔偿5万余元。


最终,李鸿章像海军衙门提名,奏准丁汝昌为北洋海军提督,不久赏加尚书衔。

丁汝昌的结局

中日海战中,北洋舰队战败。这支强大的海军,竟然被清廷历来所瞧不起的小日本打败,丁汝昌无颜面对。在保卫威海卫的战役中,丁汝昌弹尽粮绝,没有援军。丁汝昌仍然做出了最后的抗争,在威海南北炮台沦陷之时,他还组织敢死队力图夺回炮台,遗憾的是失败了。


面对日本舰队多次劝降,丁汝昌不为所动。他对家人说:“吾身已许国”,并将劝降书上交李鸿章,表明绝不投降的心志。一天晚上他服鸦片自杀殉国,中年59岁。

他死了,日本称他为“名将”。

清政府视他为罪人。

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清廷把所有罪责归咎于丁汝昌指挥不力,下旨“籍没家产”,清廷命丁汝昌的尸身穿黑色囚衣,把棺材用铜丝捆绑,棺材用砖头封在其原籍村头,不许他入土为安,向万民表明丁汝昌有罪。


小姐姐讲史


题主的问题两个前提设定都是错误的。

第一、丁汝昌不是降将。所谓丁汝昌出身太平军的说法,是民国时期一个叫陈诗的人写的野史,之前官方和民间都没有这么说过,包括甲午战争丁汝昌遭受帝党污蔑攻击的时候,都没有人说他是长毛余孽。

《清史稿》写得很清楚:丁汝昌,字禹廷,安徽庐江人。初隶长江水师。根本没有所谓太平军降将的说法


现在可以确定陈诗是一个历史发明家,因为民国对太平天国比较推崇,对满清非常贬低,陈诗就给丁汝昌伪造了一个太平军出身。而恰好新中国继承了民国这个历史观,于是丁汝昌出身太平军就被弄假成真,流毒至今。

丁汝昌虽然是水师出身,不过晋升最快的时期是当骑兵指挥官,所以后人忘记了他本来是水军

第二,丁汝昌所谓平庸,不知道是怎样一个评价标准?丁汝昌是同治元年(1862)年进入铭军当了一个大头兵,三年以后就因为战功赫赫,已经提升为统领马队三营的分统(相当于团长),“从刘铭传征捻,积勋至参将。捻平,赐号协勇巴图鲁,晋提督”,这能叫平庸吗?

丁汝昌之所以能成为北洋海军提督(舰队司令),是靠着他的个人品行和努力实现的。

出任北洋炮船督操时期的丁汝昌

1879年,因铭军大裁军已经下岗多年的丁汝昌被北洋大臣李鸿章任命为北洋炮船督操。当时北洋水师很弱小,只有4艘被称为“蚊子船”的浅水重炮艇,以至于都没有资格叫水师,其指挥官只能叫“炮船督操”,意思就是管训练的临时负责人。

首任督操许钤身是个文官,不懂军事,品行也不好。一是有烟台条约谈判期间泄密的前科,因此被李鸿章奏请取消了出使英国副使和出使日本大臣的资格;二是李鸿章坐船出海演炮,因潮浅不能入口,许钤身却率炮艇队先行离去,极不尊重李鸿章;三是性情轻浮,有贪污受贿的污点,还公然带着妓女招摇过市。

丁汝昌指挥的蚊子船

而丁汝昌相比之下优点比较多。

首先丁汝昌在长江水师当过炮船管带,与太平军水师多次作战。虽然他指挥的炮船只是没有蒸汽动力的桨帆船,也只是在内河作战,没有航海经历,但毕竟不是“旱鸭子”。

当时接受过近代海军教育的船政生,都只有二十多岁,资历太浅,没有功劳,也没有战斗经验,难以担此重任。所以南洋轮船统领李成谋、船政轮船统领罗大纲,都是没有学过海军的“宿将”



其次丁汝昌有过九年战争经历,可谓身经百战,官职为记名提督,是武官中最高一级,资历完全够。而当时福建船政培养的海军学生年纪轻、资历浅,旧水师将领充当蒸汽军舰管带和统领也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最后丁汝昌性格忠厚老实,而且上过私塾,有文化,与他级别相当的淮军将领大多数都是文盲,而且粗鲁桀骜,而且也不愿意“屈就”一个小小的“督操”。用丁汝昌指挥炮船,可以确保李鸿章对这支小舰队的绝对权威。

在英国建造的撞击舰

丁汝昌任职的第二年,就奉命赴英国接收订购的2艘小型撞击舰,成功带着2艘新军舰远航返回中国,完成了中国海军历史上第一次跨洋远航。两年后,朝鲜发生反日兵变,杀死在朝日本人,烧毁日本公使馆,日本乘机出兵朝鲜。丁汝昌带着当时还很弱小的北洋水师,掩护商船载运淮军吴长庆部2000余人往朝鲜登陆,迅速平定了朝鲜兵变,使日本干涉朝鲜的计划落空。

担任北洋水师统领时期的丁汝昌



因为这两件功劳,“前往英国督带快船回华,创练水师,讲求西法,能耐劳苦,此次扬威域外,足张国体”,丁汝昌得到黄马褂的赏赐。

在丁汝昌出任督操的第十年,北洋海军正式成立,指挥了这支舰队整整十年的丁汝昌被任命为海军提督。需要注意的是,丁汝昌这个海军提督,只是北洋海军的行政领导,主管人事、后勤,负责日常训练的,前有英国顾问朗威里,后有两位船政毕业的总兵林泰增、刘步蟾。所以指责其不是海军学校毕业出身是没有道理的,因为他负责的事情本来就不需要多少专业知识。

担任北洋海军提督时期的丁汝昌


海军史研究会员


根据清朝官方的史料记载,从来没有提到过丁汝昌是从太平军出身的,在很多的文学著作和影视作品中,太平天国的军队基本上被曾国藩的湘军消灭殆尽。那么可能很多人都会奇怪,为什么清朝就从来没有提过丁汝昌的出身,并且还能让他逃过一劫呢?这很大程度上,也反映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即便在人脉、关系错综复杂的封建朝代,只要有能力,是金子总能发光的。

丁汝昌出生于合肥的农村,只上过三年的私塾,就因为家庭原因,进入到了豆腐店去做一个小伙计。在1851年时庐江地区发生了严重的灾荒,丁永昌父母双亡,此时已经18岁的丁永昌加入了当时占领庐江地区的太平军,成为了陈雪起的部下,而程学启是太平天国叶云来非常看重的猛将,由于叶云来非常看重他,还把小姨子嫁给他,他知恩图报,打仗相当勇猛,数次打退了湘军对安庆的围攻。当时率军包围安庆城的是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但是他自己认为一时半会肯定是打不赢的,那就想着将当时负责守城的程学启的养母抓过来威胁他。叶云来也知道了这个事情,就准备先把程学启抓起来,没想到他连夜就带着自己的部下投降了曾国荃。

加入湘军之后,曾国荃对于这些降军并不放心,只要是有打仗的时候,就一定会让他们打头阵,想着让他们充当炮灰,人死了就算了。但是没想到程学启和丁汝昌他们命大,连续拿下了多个战略要地,屡立战功,程学启也因此被擢升为正三品的参将,而丁汝昌则升任千总。后来淮军成立,有着大部分安徽人的程学启部队,就被整体划入了李鸿章的麾下。

1862年,刘铭传听闻丁汝昌作战勇敢,点名将他要到了自己的麾下,并且开始统领100人的亲兵。后来太平天国失败后,李鸿章在梳理两江军务时,将丁汝昌升为副将,让他统帅三个营,并且随着刘明传北上与捻军作战,胜利归来后,又因为战功被授予了总兵的职位,加提督衔。再后来,刘铭传与丁汝昌之间发生冲突,他愤怒之下辞官回家。

兴许是在老家实在看不到出路,不甘于就此没落的丁汝昌就主动找到了李鸿章,趁着他在新办洋务之时,看是否能够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而李鸿章一向又知道丁永昌这个人文武兼备,便委托他筹建北洋水师,由于早年的英勇表现,当时正在收复新疆的左宗棠也主动发来信件,邀请他出山帮助他作战。但是李鸿章显然不会放着这样一个人才从自己的身边溜走,便以伤病复发为理由将他留在身边任用。

光绪十二年,此时的北洋水师早已创建完成,丁汝昌率领北洋水师赴远洋进行操练,在日本长崎进行团队的给养补充,由于嫖妓问题,北洋水兵跟日本人起了严重的冲突。仗着自己兵强马壮,北洋水师当时竟然敢发出炮击长崎的威胁,最后日本无奈只能够赔偿5万元了结此事。但是这件事情被日本人视为奇耻大辱,这也为后来日本大力发展海军,最终与北洋水师发生了甲午海战而埋下伏笔。

光绪二十一年,时任北洋水师最高负责人的丁汝昌在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后,服鸦片自杀,想要以死以谢天下,此时的丁汝昌年仅59岁。光绪皇帝在他死后,还特地下旨没收全部家产不得下葬,他的子孙只能够被迫流落异乡。一直到了宣统二年,也就是1910年经过载洵、萨镇冰等当时的知名人士力争之下,清政府才为丁汝昌平反昭雪。

从整个人生经历来看,虽然他是太平天国的降将,但是他的官职并不高,所以对他后期在清政府内的官职身份并没有太大影响。之所以能够在投降之后还受到重用,主要是他的上司们都看重他的能力,无论是程学启还是曾国荃亦或是刘铭传或者是李鸿章、左宗棠,只要是有过接触的领导都认可他的能力,可见丁汝昌还是有点真本事的。


小芊芊爱历史


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两方面去分析:

一、丁汝昌在太平天国只是普通士兵

丁汝昌是安徽庐江县石头镇人,1836年出生,加入太平天国的时候是1854年,才只有18岁。

他加入太平军并不是因为认同太平天国的思想或理念,而是家境贫寒,父母在他15岁时病故,后来又发生严重的荒灾,为了混口饭吃,才投了太平军——其实不投也不行,当时庐江被太平天国占领,然后征兵,敢不应召吗?怕是小命不保。

在清廷看来,这就是被裹挟的,其情可悯。

而且在太平军中的时候,丁汝昌非常低调,没冒出什么水花。

(丁汝昌铜像)

1860年,曾国藩、曾国荃兄弟率湘军进攻安庆,一直攻不下,就想到了招降。他们找到了安庆北门守将程学启的养母,令其化装为乞丐进入安庆,劝降程学启。还说,如果劝降不成功,便要杀她的亲生儿子。

程学启对养母很孝顺,又考虑到安庆不一定能守住。就带着手下300多人降了湘军,丁汝昌就是其中的一个,很不起眼。

说白了,他在太平军中就是个马前卒,没什么份量,和清朝的仇不深,清廷也就不会老抓着他的黑历史不放。

二、丁汝昌降清后作战勇猛

程学启这一伙人刚到清营的时候,曾家兄弟,尤其是曾国荃对他们是存有疑虑的,每战必派他们到前线,把他们当做可有可无的消耗品。

而太平军诛杀了程学启留在安庆城中的妻儿,还把人头悬挂在城墙上。程学启悲愤莫名,视安庆太平军为仇人,奋勇杀敌,以曾经的同袍的鲜血打消了曾国荃的疑心,命他自立营头,扩军为开字营。

丁汝昌自然被归入开字营,安庆之战中他杀敌颇多,升任千总,充当开字营哨官。这是他仕途的起点。

之后,在上海士绅的请求下,曾国藩命令李鸿章组建淮军支援上海,程学启的开字营被划归李鸿章。这也是应有之义,淮军是在安徽组建的,程学启这一营几乎都是安徽人。

淮军中还有刘铭传的铭字营,1862年8月份,开字营配合铭字营跟太平军打了一场战,丁汝昌作战英勇,被刘铭传看中了,请示李鸿章之后把他调入铭字营,仍然是哨官,统领亲兵100人。后来改为统领马队,升任营官,授参将。

清朝末年派系林立,丁汝昌是李鸿章这一派的人,在李鸿章的提拔下升迁很快,他身上太平天国的印记越来越少,直至消散。

等到最后甲午海战兵败自杀的时候,估计没几个人想得起他曾经当过太平军了。

总之,丁汝昌会被清朝重用,一方面是因为他作战勇猛,凭军功升迁;另一方面是因为乱世需要人才,而他还跟对了人。

【我是一粒沙,喜欢就关注我吧!】


缥缈峰下一粒沙


丁汝昌是太平天国的降卒,而不是降将,因为降将大多当排头兵了,能活下来的少之又少。当年丁汝昌在太平军中,并没有过多的展示才能,因为当时的太平军已经是落日黄昏了。稍微明白一点的人都知道,清军已经完成了对太平军战略上的围攻,并且新生的一些势力也开始了对太平军构成威胁。

所以丁汝昌当时也不算是投降,就相当于加入曾国荃的部队一样,而丁汝昌非常会做人,自己的军事才能也是非常不错的。曾国荃对于丁汝昌十分的看重,并且认为丁汝昌不应该在他手下当个裨将。于是丁汝昌便获得了在刘铭传手下历练的机会,成为了刘铭传的“参谋”。刘铭传也不是忘恩负义的人,多次在李鸿章面前称赞丁汝昌。

而李鸿章也逐渐知道了这个合肥农村出来的人,李鸿章的淮军,自然提拔同乡更可靠。靠着这一层关系,丁汝昌正式开始了自己的仕途。当太平天国灭亡之后,丁汝昌知道自己曾经为太平军的一员,所以赶忙宣布辞官回乡,躲过了战后对太平军降将的清洗。从这一点来看,李鸿章都不如丁汝昌敏捷。

洋务运动开始后,丁汝昌靠着同李鸿章的关系重新出山,深得李鸿章的信任,丁汝昌的军事指挥才能也令人刮目相看。而随着北洋水师的筹建,丁汝昌走上了人生的巅峰,因为李鸿章不放心把舰队交给外人,所以自然还是这个老乡比较合适。然而意想不到的是甲午战争的爆发,作为水师提督的丁汝昌自杀殉国,虽然失败了,但是丁汝昌气节仍存。


小司马迁论史


丁汝昌的经历说明了一个道理:即使在人脉关系错综复杂的封建社会,是金子总是会发光。

出身合肥农村的丁汝昌,只上过三年私塾就因为家贫辍学,后入豆腐店做伙计,1851年,庐江一带发生严重灾荒,丁汝昌父母双亡,无奈之下18岁的丁汝昌加入了占领庐江的太平军,成为程学启的部下。

程学启是一员猛将,太平天国“受天安”叶芸来十分看重他,还把小姨子嫁给他,程学启也知恩图报,屡屡打退湘军对安庆的围攻。

曾国荃自觉一时半会打不过程学启,就学曹操把程学启的养母抓过来胁迫程学启投降,程学启自幼丧母,养母恩比天高,所以左右为难,恰巧这件事情被叶芸来知道了,准备先下手为强,把程学启抓起来,程学启连夜带着丁汝昌等人投降了曾国荃。

恼羞成怒的叶芸来把程学启妻子儿子全部杀死,头砍下来挂在安庆城门示众。程学启悲愤至极,立誓“灭贼以报国家”,1861年程学启身先士卒攻入安庆城中,太平军守将叶芸来所部一万六千余人战死,安庆遂被湘军攻占。

程学启虽然入了清军,但曾国荃对这伙降军一直不放心,只要有战役必让他们打头阵,希望借刀杀人,剪除后患,但程学启丁汝昌命大,连续攻占无为州、运漕镇、东关等地,不但没有死,还累立战功,程学启擢为正三品参将,并受命自立营头,扩军为开字营,丁汝昌升任千总,充当开字营哨官。

1861年冬,为防备太平军攻打上海,曾国藩命李鸿章筹备淮军,程学启的开子营因为安徽人居多,被整体划入淮军,成为李鸿章的部下。

1862年丁汝昌因为配合刘铭传作战勇敢,被刘铭传点名要到自己麾下,仍充哨官,统领亲兵100人。旋改统领马队,升任营官,授参将。

太平天国败亡后,李鸿章梳理两江军务,丁汝昌升为副将,统先锋马队3营,随刘铭传北上,与捻军作战,捻军被剿灭后,丁汝昌因功被授为总兵,加提督衔。

1874年刘铭传打算把丁汝昌的三个营裁掉,双方发生冲突,丁汝昌一怒之下辞官回家,解甲归田。躲过了一场杀身之祸。后李鸿章兴办洋务,不甘心就此消沉的丁汝昌找到李鸿章,李鸿章素知丁汝昌“才略武勇”,委任他筹建北洋水师。由于早年表现突出,正指挥兵马收复新疆的左宗棠也来信邀请丁汝昌出山助阵,但被李鸿章以“伤病复发”为由留在身边。

光绪十二年,丁汝昌率北洋水师远洋操练,在长崎补充给养,北洋水兵因为嫖妓问题在日本大打出手,此事原本是北洋水兵挑起,但自恃兵强马壮的北洋水师竟然以炮击长崎威胁日本政府,最后以日本赔偿五万元了事。

此事被日本方面认为是奇耻大辱,也为后来甲午海战埋下伏笔。

光绪十四年,根据李鸿章的提名,奏准以北洋水师记名提督直隶天津镇总兵丁汝昌为海军提督,不久赏加尚书衔,丁汝昌达到一生荣誉的顶点。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二月十二日,全军覆没的丁汝昌服鸦片自杀,以死谢罪天下,临死前,将北洋海军提督印截角作废,年仅59岁。在他死后,光绪帝下旨“籍没家产”,不许下葬。丁汝昌的子孙辈被迫流落异乡。直至宣统二年(1910年),经载洵及萨镇冰等人力争,清廷才为丁汝昌平反昭雪。

丁汝昌的一生可谓大起大落,但他做官兢兢业业,对上级忠心耿耿,虽然中途变节,但受到重用并不奇怪。

(1)有能力

丁汝昌虽然是太平天国的降将,但他并非大官,所以对他后来仕途影响不大,韦俊还是韦昌辉的弟弟,一样在投降后混的风生水起。而丁汝昌之所以在投降后受到重用,与他的能力有很大关系,程学启曾国荃刘铭传李鸿章左宗棠,凡是和他有接触的上级都认同他的能力,可见货真价实,确实有两把刷子。

(2)有忠心

早年的程学启,后来的李鸿章,丁汝昌因为是降将的关系,一直尾巴做人,尤其是跟着李鸿章后忠心耿耿,在朋党政治讲究门庭的封建社会,忠诚是优秀的品德。

(3)有运气

将军百战穿金甲,一将功成万骨枯,和丁汝昌一起投降的老上级程学启早早战死,而丁汝昌却又活了几十年,带兵打仗,运气必不可少,丁汝昌戎马一生能坚持下来自然有上天眷顾。

关于丁汝昌的功过,历史自有公论,最后以当时《纽约时报》的一段话收尾:

三名中国海军将领,北洋舰队司令丁汝昌将军、右翼总兵兼“定远”舰舰长刘步蟾将军和张将军,在目前的战争中表现出了比他们的同胞更加坚贞的爱国精神和更高尚的民族气节,他们值得中国的人民引为骄傲。他们是通过一种令人哀伤的、悲剧性的方式--自杀,来表现出这种可贵品质的。。。不管这些军官在他们的实际生活中是否像他们离开时表现的那样,但至少他们在展现一个中国人的爱国精神方面做出了贡献,他们向世人展示:在四万万中国人中,至少有三个人认为世界上还有一些别的什么东西要比自己的生命更宝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