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誰能客觀地,從軍事方面探討一下印巴軍事衝突?

吳半山山神


什麼叫客觀,印度認為中國干涉內政,中國在分裂和建立自己的勢力範圍,印度感覺自己是受害者。中國感覺自己是受害。兩個受害者在一起聊“客觀”比較搞笑,弱肉強食叢林法則,是是非非黑黑白白,不用分的那麼清楚,中國是什麼形象不是中國人自己說了算,中國就像一個活在別人眼中的孩子,別人的評價是中國最求的目標,還是弱國的思維模式,在強國眼中,自己就是一切,自己就是規則,自己就是王法!強國講實力,弱國講道理,希望中國能成為強國,引領世界,制定世界規則!


電閃雷鳴ing


印巴軍事衝突?印巴軍事衝突和中印邊境糾紛,都是英國殖民主義者故意製造和遺留的地區矛盾。英殖民帝離開時,為了製造地區矛盾,給我們和印度之間劃了一條麥克馬洪線,兩塊9+3共1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白白劃給了印度。結果讓我們和印度“不歡”了幾十年。印巴分制,又給印巴留了一個克什米爾“未定”地區問題,還隔著印度留了一個“東巴”,讓巴基斯坦一分為二,“夫妻”之間“睡”了個印度。克什米爾面積近20萬平方公里,30%的人口,25%的土地歸巴方,60%的土地和75%居民歸印方。從此這塊土地成了印巴之間的“唐僧肉”,雖然後來實際控制克什米爾的是印度,但印巴為這一地區的歸屬問題一直在爭鬥。大規模的戰爭進行了兩次,小的武裝衝突從來就沒有停止過。1971年東巴和西巴因為地域、民族、經濟、宗教等問題產生矛盾鬧“離婚”,印度的態度當然不會是“寧拆十座廟,不悔一樁婚”,直接發動了第三次印巴戰爭,在蘇聯的支持下肢節了巴基斯坦。蘇聯代表團弄了一個幾百頁的講話稿,馬立克在聯合國“喝著茶”,拖著腔,慢慢悠悠地念,別人乾急還插不上嘴,幾天下來等他念完了,東巴也以孟加拉國的名義宣佈離婚(獨立)啦!從此巴基斯坦失去了東巴這個“伴侶”。所以,印巴次大陸矛盾和戰火不斷的根本歷史原因是英國殖民主義者。


人心厚道


巴基斯坦在軍事上最大的一個劣勢就是,縱深狹小。雖然在這方面中東的以色列更慘,但是畢竟當今的印軍可要比中東那些雜牌軍強得多。

與巴基斯坦缺乏縱深的現實相對應的是,印軍縱深大不少,而且印軍西部軍區的機械化程度很高。

印巴邊境地區縱深150公里的範圍內印軍就駐紮了7個軍,其中有6個都集中在克什米爾地區附近,這6個軍的兵力佔到了印度陸軍總兵力的接近50%,總計是39個師,15個旅。並且印巴邊境這些部隊的裝備水平也較高,機械化程度很高。光是克什米爾地區的印軍陸軍總兵力就高達60萬人。

而對面的巴基斯坦陸軍總兵力才55萬人,部署在伊斯蘭堡附近印巴邊境線的只有約30萬人。本來巴基斯坦就缺乏縱深,首都伊斯蘭堡更是幾乎貼著邊境線,而印軍的部署密集,兵力優勢,特別是克什米爾附近地區的駐軍都實現了摩托化,一旦開戰,巴基斯坦陸軍幾乎只能在邊境線上死磕,根本沒有後撤回旋的餘地,甚至防守方優勢也一定程度地被過度狹小的縱深給抵消了。鑑於可能的印巴戰爭將是一場快速的戰爭,巴基斯坦甚至很難及時有效地動員預備役部隊。

如果說巴基斯坦的陸空軍還能在大多數地區維持對印軍1:2到1:3的兵力對比,那麼巴基斯坦海軍就真的是一點辦法都沒有了,一旦開戰幾乎必然被印度海軍封鎖。

巴基斯坦海軍全部算上加起來就14艘艦艇,其中最拿得出手的是基於053H3發展而來的出口版F-22P護衛艦。而對面的印軍好歹有航母加不怎麼中看的盾艦。

迫於北方邊境,首都伊斯蘭堡附近地區的強大軍事壓力,如果印軍要登陸巴基斯坦西南部地區,還真沒有很大的難度。巴基斯坦唯一能做的就是死守伊斯蘭堡及附近地區,以及巴控克什米爾和中巴邊境公路。

所以一直以來,巴基斯坦的核戰略都很有意思,基本就是突出一個:只要印軍敢過來,老子就敢丟核彈。


戰鬥機解說家


從軍事角度來看,在印度這個“龐然大物”面前,巴基斯坦要不是同樣也擁有核武器,恐怕老早就被“兼併”(吞併?)了吧?

不過也正是因為擁有核武器,巴基斯坦與印度的軍事衝突也往往非常“神奇”——神奇的發生,又“神奇”的結束,適可而止,一般也不會繼續升級!

不說兵員的絕對人數,也不說國防預算開支;看看下面印度已經擁有或者即將擁有的常規武器就可以看出印巴兩國軍力的孰優孰劣:

先來看陸軍裝備:

進入21世紀以來,印度已經向俄羅斯購買了310輛T-90主戰坦克。 印度將通過引進1657輛俄製T-90S和訂購的124輛阿瓊坦克(由印度自己研製)來替代俄羅斯T 55和T 72坦克。

印度空軍:除了現有的飛機以外,印度空軍還將以5年時間研發5代機。而一旦版的5代戰鬥機PAK-FA具有隱身性能;超音速巡航,以及可增強機動性的推力矢量噴管。

印度的海軍還用說嗎?從俄羅斯買的航空母艦,以色列買的預警機;印度自己造的的航母和核潛艇,等等。

反觀巴基斯坦,那就差了不止幾條街了:

陸軍:主戰坦克:2120餘輛,其中M-47型15輛、M-48A5型345輛、T-54/55型50輛、TYPE-59型1200輛、T-69型250輛、TYPE-85型200輛、T-80UD型約60輛。

空軍:“幻影”104架、Q-5型49架。 戰鬥機:F-16型34架,其他型178架。 武裝偵察機:“幻影”3RP型12架。 反潛巡邏機:“大西洋”4架、P-3C型3架均具有作戰能力。 運輸機:C-130型12架、L-100型1架、波音-707型3架、其他性型號7架;等等。

海軍呢?潛艇:9艘,其中“初日”級2艘,“漢格爾”級4艘,MG110SSISF小型潛艇3艘。 驅逐艦:“征服者”級3艘。 護衛艦:8艘,其中導彈護衛艦6艘、常規護衛艦2艘。 導彈快艇8艘。對了,還有巡邏艇若干。

不說拼人力,就是拼裝備,巴基斯坦也不是印度的對手。不過,也不要忘了,巴基斯坦是穆斯林國家,背後有沙特阿拉伯;另外,巴基斯坦也是美國的“非北約”盟友;尤其重要的是,因為它是“巴鐵”啊!

(以上數據來自維基百科)


閒看秋風999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了解一下,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歷史背景和源源。其實這兩個國家本是同根生的。印度教和穆斯林共同為這片南亞大陸創造了燦爛輝煌的文化,印度作為英國的殖民地,在1947年6月3日最後一個印度總督巴頓公佈了印巴分治的方案(也就是後來的巴頓方案)。從此就種下了印度和巴基斯坦持續快一個世紀的戰爭禍根。

東巴基斯坦也就是孟加拉人民共和國於1971年3月宣佈成立,同年12月正式獨立。印巴分治一來關於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一直相持不下最後還發展到戰爭……因為在那個“巴頓方案”裡沒有關於克什米爾歸屬哪方的規定。巴基斯坦認為整個克什米爾人以伊斯蘭教為主(佔比百分之70左右)理所當然歸巴基斯坦。而印度教佔比僅為百分之20左右的印度自然不會同意的,後來就有了印控克什米爾和巴控克什米爾,每家一半的局面。即便是這樣都認為對方佔領了自己的地方,一定要討回來。

理數幾次印巴戰爭幾乎都是為了克什米爾這一片土地。(1971年的交火是因為印度支持慫恿東巴基斯坦獨立)其實不管是印度還是巴基斯坦在成為英國殖民地之前不管哪個宗教信仰,不管是佛教還是伊斯蘭教都為這片美麗的土地創造了燦爛輝煌的歷史文化。這本就是一片不同文化碰撞交匯與融合的樂土,是一個多元的充滿陽光和活力的土地。然而就因為一個所謂的“巴頓方案”演變成紛爭與殺戮的戰場。著實讓人心痛,古人的智慧是雙方用時間和胸懷去感悟的,但願迴歸平靜。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歡迎指導評論!如果可能的話請點個贊吧!謝謝!






家國天下事V事事開講


印巴衝突是英國全球戰略衰退,勢力退出南亞之前留給印度的一個毒瘤,西方勢力不希望南亞出現大國。

印度這個國家歷史大多數時期都是被殖民統治,在建國之後基於之前英國殖民的基礎,猶如一個新生的一個嬰兒成長迅速,急於向世界證明自已,霸略亞洲。

巴基斯坦位於,中國,印度,阿富汗,伊朗之間,地理位置極其重要。所以巴基斯坦是中國牽制印度,阻礙印度戰略發展與配合西方遏制滲透中國戰略的巴鐵之國。

所以印度欲要成為南亞之霸必先解決巴基斯坦。





青山綠水無名


印巴軍事衝突,根源在於雙方都對克什米爾這個地區的互不相讓。自從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家以來,對於克什米爾這個地區的歸屬,因為無法達成一致而互不相讓,由此而爆發了三次大規模的戰爭。但是哪怕是這樣高級別的大打出手,雙方也是無法徹底的解開這個死結。更何況,在印巴衝突的背景下,還有著域外勢力的插足攪動呢。克什米爾的問題一天不解決,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軍事衝突,就不會停息下來。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屬於圖片創作者及始發媒體。)



孤獨之人


印巴克什米爾地區爭端問題:是印巴之間讀不完的仇恨書!看不完的悲傷戲。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印巴人民,民族矛盾問題引起的爭端?再加上別有用心大國的煽動和挑釁而發生。印巴克什米爾地區問題?也就像中印克什米爾地區爭端像是。中印,印巴的邊界問題一天不處理好!矛盾爭端就一天不會停止。可以看出中巴兩國都是願意坐下來,談判解決領土爭端的。而印度確是不安心在談判桌上解決問題?印度人動不動就要動武挑釁。有點長勢欺人之勢。巴基斯坦當然也不會讓步的!所以說印巴之間克什米爾地區的爭端不斷。


張風高


1947年6月,英國駐印度總督蒙巴頓提出了方案即按照“宗教特點”實行印巴分治,即印度教徒的印度斯坦國家和伊斯蘭教徒的巴基斯坦國家。同年8月14日巴基斯坦宣佈獨立,次日印度也宣佈獨立。

雙方第一次交鋒是在彼此獨立不久的1947年10月爆發的克什米爾衝突。由於印巴分治時,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尚待確定。出於戰略上的考慮和防禦的需要,印巴兩國都很重視克什米爾。印度領導人尼赫魯認為:“沒有克什米爾,印度就不會在中亞的政治舞臺上佔據一個重要的位置。”同樣,巴基斯坦總理阿里-汗認為:“克什米爾就像是巴基斯坦頭上的帽子。如果我們允許印度取走我們頭上的這頂帽子,那就會永遠受印度的擺佈。”雙方針尖對麥芒的言語為日後長期衝突埋下了根源。這場衝突歷時1年3個月,巴方出動5萬人(多為部落武裝),印方參戰兵力2個師及若干土邦部隊,約4萬多人。衝突結果,印方控制了3/5土地和4/5人口,巴方獲得2/5土地和1/5人口,兩國至此結下了世代積怨。

1965年9月的戰爭是雙方的第二次交鋒,也是兩個地區力量之間的第一次重大軍事對抗。衝突最初發生在3-4月間的卡奇邊界(卡奇沼澤地位於印度西部和巴基斯坦東南部一片廣大的鹹水沼澤地,在卡奇灣和印度河三角洲之間)。

9月23日,雙方停火,相比海上的波瀾不驚,雙方在陸上和空中還是進行了激烈的交鋒,印方宣佈巴方損失5259人,損失坦克471輛、飛機73架,自身損失飛機59架,失去了322平方千米的土地,獲得了1920平方千米土地;巴方宣佈印方損失8200人,損失坦克500輛、飛機113架,自身損失飛機19架,獲得2602平方千米的土地。

1971年3月25日,巴基斯坦中央政府對主張孟加拉獨立的達卡以及東巴基斯坦省其他地區採取“探照燈”軍事行動,引發內戰。之後,主張分離的東巴基斯坦軍人與平民組成民族解放軍(Mukti Bahani)並於4月17日在印度加爾各答組成了孟加拉臨時政府。印度對民族解放軍在經濟、軍事和外交方面給與了支持。為了準備不久到來的戰爭,1971年8月19日印度與蘇聯簽訂了帶有軍事同盟性質的《和平友好合作條約》。1971年11月22日,藉口難民問題,印度軍隊公然入侵東巴基斯坦。12月3日,戰爭正式爆發。最終巴基斯坦東巴喪失,1972年1月10日東巴獨立,成為孟加拉人民共和國。

冷戰結束後,雙方關係雖說有所緩和,但焦點問題克什米爾依舊懸而未決,雙方經常發生因為宗教、民族和領土糾紛產生衝突,嚴重的有1999年卡吉爾衝突、2002年的導彈發射試驗危機等。長期以來,雙方一直處於對峙狀態,嚴重影響地區和平,不清楚這樣的狀態還會繼續維持多久?


榮華之武器堂


印巴之戰,歷史多磨,只要會是個人都會(學著)打,歷史這麼打出來的!政客為敵,以打目錄,都是參考好的,怎麼打,打哪裡,今天打了哪裡都事先說明了的,也有打紅眼的時候,在(再)回到大綱,都不好打,打急了印度會,打輸了巴基斯坦會,最後雙方友好約定起,不打了,哪天又會打,就躺會這樣,天天打,打天天,最後誰也不好賺便宜,也就都被(包)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