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如何做菜既好吃又不丢失营养?教你这样做才能两全其美

中农华合《中国好食品网》、真优美商城编辑 每天吃饭做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秘诀和习惯,但是要把饭菜做得既美味又营养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正确的烹饪手法往往会使食材流失营养,这样做出来的饭菜就失去了最重要的意义。即使你每次都选择营养丰富的食材,如果烹调方式不合理,营养也会偷偷溜走。今天小编告诉你如何做菜既好吃又不丢失营养呢?

如何做菜既好吃又不丢失营养?教你这样做才能两全其美

如何做菜营养才不会丢失呢?

1.烧肉、炖煮骨头时不能加冷水

我们在烧肉、炖排骨过程中有时需添加点水,于是有些人就添加一些冷水。其实,这是不科学的烹饪方法。因为肉、骨等食物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烧煮过程中突然添加冷水,会造成汤汁温度急剧下降,使肉、骨所含的蛋白质和脂肪迅速凝固,肉、骨空隙收缩,进而难以煮烂,并影响肉、骨本身的鲜美味道和营养价值。因此,煮肉、炖骨头汤时除应冷水下料,还应一次加足冷水,万一炖的中途要加水,也要加热水,切忌加冷水。

2.蔬菜最好不要全削皮吃

很多人怕蔬菜表皮有农药残留,一般会削皮后再烹调,比如茄子皮、西葫芦皮、萝卜皮等。

事实上,蔬菜表皮中含有膳食纤维、维生素、叶绿素、矿物质和抗氧化物等多种营养物质,削皮后再吃其实丢掉了很多营养素。为减少农药残留,最好先在水龙头下用力搓洗果蔬,外表“结实”的瓜果还可用小刷子刷洗,觉得洗干净了,再用水冲洗15-20秒就可以放心吃了。用自来水浸泡也可以去掉部分农残,但不要泡太久,以10分钟左右为宜。

如何做菜既好吃又不丢失营养?教你这样做才能两全其美

不少人图方便,会先把菜切好再一起洗,但这样做,菜里所含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水溶性维生素和部分矿物质会溶到水里,造成损失。

正确的做法是先仔细清洗蔬菜,并尽量将水分控干后再切。另外,蒸饭前淘米,也不要反复搓洗,不然其中的B族维生素也会大量损失。

另外蔬菜不能切得太细碎,因为切得块越小,其表面积越大,接触空气和热锅的可能性越大,那么营养素损失得也越厉害。

焯菜时间不能太久,有没有造成蔬菜中很多的营养素流失。应对方法是,在焯菜时,应该尽量多放点水,将火力调到最大,缩短焯菜时间。一般情况下,蔬菜颜色稍有变化便可以将其捞出来了。还可以在水里加几滴油,“封住”菜的断面,阻止其氧化损失。

如何做菜既好吃又不丢失营养?教你这样做才能两全其美

3.腌肉不能乱用碱

不少人喜欢用小苏打、嫩肉粉等碱性物质来腌制肉类,让其更加滑嫩,但这些碱类物质会使蛋白质发生变性,不易被人体吸收。脂肪遇碱后会发生皂化反应,不但失去价值,还会产生异味。而且,肉中大量的B族维生素也会损失殆尽。

正确的做法是平时腌制肉类的时候,可以用盐、胡椒粉、绍酒、蛋清和淀粉将肉片抓匀,然后用适当的油温滑熟,这样可以很好地保住营养,并且口感也不错。

4. 烧肉时不宜过早放盐

烧肉时不宜过早放盐,盐的主要成分氯化钠,易使肉中的蛋白质产生凝固,使肉块缩小,肉变质硬,且不易烧烂。肉炒好了之前加盐最好。不少人炒菜时有多放盐或早放盐的习惯,这样会使蔬菜中的汁液流出过多,不仅造成营养素损失,而且还会让菜肴塌蔫,影响口感。肉类放盐太早,则会让蛋白质过早凝固,不仅难消化,腥味还挥发不了,汤汁的鲜味也渗不进去。建议将菜做到七八成熟时再放盐,或者出锅前再放。


如何做菜既好吃又不丢失营养?教你这样做才能两全其美

5.炒菜不要先过油

做地三鲜、干煸豆角等菜肴时,很多人喜欢先将食材在油里过一下,捞出来再炒,这样会让菜色泽明亮、气味香浓。但这种烹调方法不仅破坏了菜中本身的营养,损失了原本丰富的维生素,过了油的肉也不容易消化,还会导致摄入的油脂超标。因此,自己在家做菜的时候,最好省略这个步骤,多选白灼、清炒、凉拌和清蒸等烹饪方式。

6.炒菜时油温不能太高

很多人炒菜的时候都会先炝锅,尤其喜欢把油烧冒烟了再放入葱姜,炝出香味了再炒菜。但那时油温往往已经超过200℃,油中的维生素E、磷脂、不饱和脂肪酸等在高温后很容易被氧化,蔬菜中的其他营养素也被破坏了。另外,炒菜时,如果火力太小、炒菜时间过长,食材中大量的营养素,如维生素C、花青素、叶绿素等就会随汁液流走。因此,建议在油冒烟前菜就下锅,而且可以用急火快炒的方式,缩短加热时间。

如何做菜既好吃又不丢失营养?教你这样做才能两全其美


7.油锅不宜烧得过旺,反复炸过的油不食用

经常食用烧得过旺的油炸菜,轻易产生低酸胃或胃溃疡,如不及时治疗还会产生癌变。反复炸过的油其热能的应用率,只有一般油脂三分之一左右。而食油中的不饱和脂肪经过加热,还会产生各种有害的聚合物,此物质可使人体生长停止,肝脏肿大。另外,此种油中的维生素及脂肪酸均遭破坏。

8. 酸碱食品不宜放味精

酸性食品放味精同时高温加热,味精(谷氨酸)会因失往水分而变成焦谷氨酸二钠,固然无毒,却没有一点鲜味了。在碱性食品中,当溶液处于碱性条件下,味精(谷氨酸钠)会转变成谷氨酸二钠,是无鲜味的。

鸡蛋本身含有与味精雷同的成分谷氨酸。因此,炒鸡蛋时没有必要再放味精,味精会破坏鸡蛋的自然鲜味,当然更是一种糟践。

如何做菜既好吃又不丢失营养?教你这样做才能两全其美

9.锅里的菜汤不要倒掉

炒完菜后,很多人都会把锅里的菜汤倒掉。但菜汤中其实含有很多溶出来的营养素,包括水解蛋白质、氨基酸、各种维生素和部分矿物质、抗氧化物等。这时可以用适量的水淀粉勾一下芡,不但可以让这些营养物质重新附着在食物的表面,还能在食物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起到保温和抗氧化的作用。

10.绿叶菜也加醋

很多人喜欢炒菜的时候放点醋提味,但如果炒绿色蔬菜时加了太多醋,菜色就会变得褐黄,而炒土豆丝、藕片等黄、白色菜肴时加醋却没有反应。这是因为,绿色蔬菜中含大量的叶绿素和镁,加醋后,醋酸中的氢就会马上替换掉叶绿素中的镁,这种重要的营养素就被“偷”走了。因此,烹制绿叶蔬菜时,不要放太多醋,最好不放醋。

在平时炒菜中,只要我们合理的烹饪,不禁能帮助我们品尝到更美味的菜肴,还能帮助我们挽留食材中的营养,只要利用这些烹饪技巧来制作食物,美味和营养都能轻松得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