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疫情之下,小微企業的生存危機不容忽視

疫情之下,小微企業的生存危機不容忽視

當下對抗新冠肺炎的戰“疫”已進入防控和發展“兩手抓”的重要階段。目前從企業復工復產情況看,大型企業相對中小企業復工復產進度快,上游行業和資本技術密集型企業相對下游行業和勞動密集型企業進度快。根據2月27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公佈的數據,中小企業復工復產率穩步提高,但仍有近70%未復工復產

與復工復產率高的“專精特新”企業比,小微企業多為下游行業和勞動密集型企業,不僅面臨復工難、用工難、產業鏈配套難、資金支撐難、訂單交付難這“五個難”,甚至還有生存危機。作為吸納農村勞動力主力的小微企業,為什麼在此次疫情中危機重重?

疫情之下,小微企业的生存危机不容忽视

首先,小微企業的規模決定了其調度能力小、抗延期能力低。有數據顯示,難以承受2周延期開工的企業高達67.7%,而能夠承受延期1個月和2個月的,僅僅只有7.1%和1.7%。小微企業的員工工資、場所租金、設備維護等資金往往處於流動中,只有運轉起來才能維持企業的生存。當下疫情的阻斷使很多小微企業的固定資產無法轉變為流動資金。

其次,小微企業處於產業鏈的底端,矛盾集中。企業的運作處於環環相扣的產業鏈條中,在這一“微循環”中,任何環節的阻滯都會造成上下游企業無法運轉。小微企業一般處於鏈條下游,受上下游的限制多。以筆者瞭解到的一家小型製鞋廠為例。年前春鞋已經生產,但受疫情影響,春鞋銷量差。如果復工,就要生產夏季鞋。但是一方面上一季的資金沒有迴流,另一方面不知道疫情對於夏季市場的影響情況,所以不敢貿然生產而導致原材料積壓。到夏天產秋鞋的時候,滯銷的春鞋會被重新拿到市場上,從而導致夏季生產再次處於觀望狀態。因此一個小鞋廠一年中三個季節都受到極大影響。

再次,很多小微企業復工復產難。

很多地方實行封路封村政策,一些鄉鎮小微企業因此在原材料運輸、員工復工返崗上受到阻隔;上下游產業鏈條中的企業分佈在不同的疫情風險等級區域中,或者同一風險等級區域中的不同地區對企業復工的要求不同,導致同一鏈條中的企業復工不同步,上下游原料和產品供應鏈條斷裂,小微企業很難運轉,甚至難以維繫;復工之前需要複雜的申請和較長的批准週期,以及對於員工的隔離等措施、工廠的消毒及防疫物資配備等,使得很多小微企業“等不起”。

企業穩則就業穩、經濟穩。從小微企業的重要性上來說,根據央行曾給出的一組數據,截至2018年中小微企業已發展到2000多萬法人,此外還有6000多萬的個體工商戶,貢獻了全國80%的就業、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稅收。小微企業關乎穩就業這一“六穩”之首,穩就業就必須穩企業。當下很多農民工返工復工難,當小微企業難以支撐,農民工往哪返工?農民工不返工,佔大頭的工資性收入減少, 農民工家庭何以穩定甚至生存?

因此,此次疫情對小微企業的影響必須引起足夠重視,也需要從多方面入手幫助其緩解危機。

疫情之下,小微企业的生存危机不容忽视

一是在政策上,2月1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階段性減免企業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單位繳費,以減輕疫情對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影響,使企業恢復生產後有一個緩衝期。在信貸方面,部分銀行開始推出小微企業專項資金,如工行提升信用貸款額度至1000萬,支持小微企業復工復產。2月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決定,鼓勵金融機構對中小微企業貸款給予臨時性延期還本付息安排,並新增優惠利率貸款。但也需要注意,小微企業數量多、分佈廣泛,政策下沉慢、觸及不全面等問題需要進一步解決。

二是在政府部門的職責上,以縣(市、區、旗)為單位進行綜合研判,在科學劃分疫情風險等級的基礎上明確分級分類的防控策略;取消對企業復工復產不合理的門檻和限制,縮短批准週期;“硬核”防控舉措如封村封路等,要在防控的同時恢復生產的“動脈”,使企業儘快運轉起來;政府部門還應在企業復工中提供服務,如提供必要的疫情防護物資等,讓企業有能力做到生產復工兩不誤。

三是村鎮層面,

要暢通信息渠道,及時發佈企業開工復工信息、防疫要求等,並指導企業通過各種方式向農民工通報有關情況,使企業和村民之間信息暢通;配合當地企業復工工作,促進工人有組織返崗,可引導村民就近上崗,穩定就業;協助企業進行防疫保障,促進工人能夠安全返崗。

當下中小企業復工率低,小微企業更是“命懸一線”,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努力才能儘快復工復產,渡過難關,從而擔起農民工就業的重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