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险些改变历史的人:蒯彻的三分天下,为何吓得刘邦汗毛倒竖?

混乱的战国时代孕育了大批有才学的人,有的致力于平定中原,有的则立足于搅乱天下,今天我要讲的就是立足于搅乱天下的人,这个人就是秦末汉初的辨士蒯彻。如果不是对历史有兴趣的人,蒯彻的名声近乎于路人甲,但是历史上的蒯彻则是一位险些改变历史走向的人,他用来游说韩信三分天下的计策,吓得汉天子刘邦汗毛倒竖,惊惧之下的刘邦立即下令抓捕蒯彻,要将他放在锅中活活煮死。但这本是必死的局面,蒯彻用他那三寸不烂之舌让刘邦又赦免了他,个中曲折令人惊叹。


险些改变历史的人:蒯彻的三分天下,为何吓得刘邦汗毛倒竖?

陈胜派遣武臣作为主将前往攻取赵国的土地,武臣的大军接连攻下十几座城池,将城中的秦国官吏全部处死。武臣可以说是解一时之忿,但是杀戮激怒了驻守的秦国官吏,余下的城池坚守不降,战事陷入了僵局。这时候范阳人蒯彻闪亮登场,他先是劝说武臣不要再杀戮投降城池的秦国官吏,然后劝说武臣将范阳县令打造成投降典型,不仅授予范阳县令侯爵的印章,还要让他乘坐只有王侯才能乘坐的车辆,载着他来往于赵国和燕国的城池外面。蒯彻的计策一经实行,前来投降的秦朝官吏不计其数,没有攻打就投降的城池高达三十多座。


险些改变历史的人:蒯彻的三分天下,为何吓得刘邦汗毛倒竖?

蒯彻的首秀可以说是非常成功,但是此后的一段时间里,有关蒯彻的记载不见于史书。直至韩信平定魏、赵、燕三国后,蒯彻出现在韩信身边开始出谋划策。此时韩信在领兵攻打齐国的路上,听说郦食其已经劝说齐王归降汉国,就准备停止军事行动。蒯彻就劝说韩信不要放弃攻打齐国的行动,一方面攻打齐国是刘邦在诏书上交代的事情,派遣郦食其不过是抱着有枣没枣打两个的心态,现在也没有发来诏书说停止攻打齐国的军事行动。另一方面则是你韩信率领几万人马,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才攻下赵国五十多座城池,而郦食其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轻易降服了齐国的七十多座城池,你心里能平衡吗?索性死道友不死贫道,干就完了。韩信听了蒯彻的劝说,瞬间恍然大悟,然后趁着齐军松懈下来,率军攻破齐国,但是郦食其也被愤怒的齐王放锅中活活煮死了。


险些改变历史的人:蒯彻的三分天下,为何吓得刘邦汗毛倒竖?

占据了齐国的韩信向刘邦要了个齐王的爵位,刘邦无奈之下顺势封了个齐王的爵位给韩信,但是这对于蒯彻这位谋士来说,天下间的局势已经出现了微妙的变化,那就是在楚汉争霸陷入了僵局,韩信成为打破僵局的唯一力量。此时的韩信已经拥有不下于刘邦、项羽的力量,为汉王刘邦效命,汉国就会取胜,为楚王项羽助威,楚国就会取胜。但正所谓“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当你的权势不下于君主的时候,无论投靠哪一方,都不会得到善待,这是为何呢?因为这样的功劳已经无法封赏,楚汉两国都已经容不下你了,此时只要谋划得当,让楚汉两国罢兵,与楚、汉两国三分天下也不是不可能的,但是韩信拒绝了蒯彻的三分天下的谋划。


险些改变历史的人:蒯彻的三分天下,为何吓得刘邦汗毛倒竖?

为了保全自身,蒯彻装疯离开了韩信的身边。但是蒯彻还是没能躲过韩信被诛杀带来的风波,韩信的遗言暴露了当年三分天下的谋划。刘邦听闻后汗毛倒竖,下令齐国抓捕蒯彻,要将他放在锅里活活煮死。蒯彻则努力为自己辩解,认为当时天下大乱,为韩信谋划三分天下也是各为其主罢了,况且想当天子的人不计其数,怎么能全部杀了呢?刘邦听了后还真的放了蒯彻。蒯彻的三寸不烂之舌险些改变历史的走向,无怪乎后人称之为倾危之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