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 黑天繼續對阿周那諄諄教誨,這些話就形成了印度經典《薄伽梵歌》

同前文【《摩訶婆羅多》中《毗溼摩篇》第二十四章疏解】,原文(五言體詩句)版權屬於環珮學友,發於公眾號《環珮》,省略其較為繁複深奧的原有梵語訓詁解釋。

本文文字高亮部分屬於談古論金對《毗溼摩篇》第二十五章的疏解延伸部分,構成筆者原創的本文內容。

之前在6.24中黑天(薄伽梵)對阿周那的一番教誨歸結為:阿周那啊,如果進入這種永恆不變、至高無上的梵的境界,就不會因為慾望與外境而迷惑,達到獲得解脫的梵涅槃,與大梵合一,獲得至高的平靜與幸福,恆久不變。

換言之,這就是黑天(薄伽梵)指示給阿周那的心意的至上狀態,達到這種狀態(境界)不會迷惑指的就是人不再虛妄,即使在生命的盡頭達到這個境界,也會達到人生真正的目標——即與至高無上的存在(大梵)合一,這裡有類似中國孔門所謂“朝聞道夕死可矣”的達觀與對真理的熱愛,雖然真理的具體屬性或許不同。

黑天繼續對阿周那諄諄教誨,這些話就形成了印度經典《薄伽梵歌》

黑天在御手與精神導師之外,實際還是般度五子一方的軍師。

6.25

阿周那言:

擾動眾生者,若是為汝想,覺超勝於業。何此可怖業,我為汝承辦。計沙婆。1

如正以雜言,汝迷惑我覺。謂一決定者,以此我得上。2

阿周那在這裡其實非常困惑,既然黑天(薄伽梵)認為獲得超凡脫俗的知識(智慧)要優先於行動,那麼又為什麼始終堅持鼓勵自己參加這場無論勝敗都非常恐怖的戰爭?阿周那直言:黑天明顯矛盾而不合乎世間邏輯的話語擾亂了自己的心意,您老就明說吧,到底遵循哪條道路我能夠實現梵我合一。

世尊言:

無罪者,此世二分境,為我前所言。數論智瑜伽,瑜伽業瑜伽。3

不起造業人,不至堪離業。亦不由棄絕,彼入於成就。4

黑天明確指出自己先前說過,通過冥想研究經典的數論是“智瑜伽”,而行合乎正法的行為,無私的服務與工作是“業瑜伽”,很多人存在阿周那這樣的困惑,那就是認為如果進行努力研習經典、深入地冥想是有效的靈脩生活,而履行一個人的世俗職責可能相對總是要差一些。

無人無剎那,立於不作業。不願悉使作,以性原質生。5

彼製作根者,坐憶念根義,以意愚痴人,謂為邪行者。6

黑天指出僅僅放棄行動——可參酌中國道門的所謂“絕聖棄智”是不可能擺脫業的束縛的,人不能靠放棄行動來得到解脫獲得圓滿,因為實際上人每時每刻都在行動,不作為也是一種作為,甚至說得嚴苛一些,無所事事的心意正是魔鬼安排的障礙。

換一種說法,懷著無私無畏無慾無求的心態積極行動,比放棄行動與褲型修煉更強大更可貴。

控制住了行動的感官,而在精神上仍然意淫著感官的快樂,這樣的人是愚痴無知的人,也是行邪道的人。

阿周那,彼以意制根,勤加業瑜伽,以作根不著,彼是為優異7

那些憑藉著經過修煉淨化的心意與智力控制著自己感官的人,如果以此來從事“業瑜伽”而無私又不執著,他們就是人中的出類拔萃者。

汝作決定業,業勝於無業。為爾身存養。不成由無業。8

所以,黑天對阿周那的教誨就是讓阿周那履行其因為正法所要求的義不容辭的職責,因為積極的行動優於沒有行動,如果沒有行動,甚至你的生命都不能維繫——遑論堅守正道履行正法。

在這裡黑天(薄伽梵)強調了為什麼要無私服務他人的哲學、倫理與宗教基礎——在古印度,這些本身很難分開。

黑天繼續對阿周那諄諄教誨,這些話就形成了印度經典《薄伽梵歌》

迦爾納是般度五子同母異父兄弟,因養父是車伕,遭受各種歧視侮辱,這一不公平制度很難說是所謂“正法”。

除業由祭義,此世界業縛。是義舍執著,為此正行業,昆蒂子。9

隨祭眾生造,生主前即言:汝等以此生!汝如意神牛!10

以此汝養天,諸天為汝成。汝彼此相養,皆得最尊勝。11

這裡黑天(薄伽梵)用類似講古的方式說出生主創造人類並讓人類以祭祀的方式與天神形成互動互助的關係——結果是雙贏的。

予汝愛受用,天如祭已習。彼予不予彼,受用者盜賊。12

不與他人分享天神的賜福賜物而自己一個人“吃獨食”的,他就是盜賊。

善人食祭餘,解脫一切罪。然彼享罪孽,為己緣煎煮。13

善良的人食用祭祀的“福物”( 可比照《周禮·天官·膳夫》:“凡祭祀之致福者。”)會與別人分享,他就從一切罪惡中解脫了出來;而不虔敬者(也就是前面所說的盜賊)“吃獨食”——包括不分享物質財富與不肯為他人服務,事實上他吃進去的不過是罪惡。

黑天繼續對阿周那諄諄教誨,這些話就形成了印度經典《薄伽梵歌》

撇開持國系與般度系之間的權位之爭不談,難降侮辱黑公主的行為反映出難敵一方的非正義性。

由糧成眾生,由雨使糧成。由祭而成雨,祭以業為源。14

知業源於梵,梵源於音節。以此梵遍行,常安住於祭。15

以上兩節是說,眾生靠糧食而生存,糧食靠雨水而生長,雨水靠祭祀降落,而祭祀是以人的積極行動而存在——在《吠陀》中,祭祀是為了獲得財富、後代、戰爭的勝利等果報而舉行的宗教儀式,這裡實際上對祭祀做了擴展的解釋,也就是說,人們可以把自己所有行動的結果都作為祭品奉獻給至高無上的神,行動同樣能夠像祭祀(當然按照這一理論它實際上就是)使得天神得到滿足和安慰並進而賜福給人類。

如是輪流轉,彼若不隨轉,歹行根忻樂,是生而無用。16

彼己嬉之人,或飽滿於己,全然悅於己,彼無所應為。17

以已作無求,亦無以未作。彼於一切生,無求乎依賴。18

由此彼不著,修行業應作。不著而行業,其人得最上。19

永遠盡全力履行正法賦予的行動上的天職,然而卻不執著於結果(有“取義成仁”、“功成不必在我”的含義),如此而為,這個人就能得到最高的成就。

以業立成就,闍那迦等王。正觀攝世界,汝應作攝世。20

最上之所行,他眾生悉行。彼所作為規,世界悉隨轉。21

最高貴者所作的,其他眾生都會風行草偃追隨去作,領袖人物是世界規則的建立者,這是薄伽梵對阿周那深深的期許,也是對所有領袖人物的告誡。

波哩他子,於我於三界,無所有應行。無未得應得,我亦轉從業。22

若我不從事,作業不疲倦。隨轉乎吾道,是彼一切人。23

此世將傾覆,若我不作業。是雜糅作者,勞損一切生。24

黑天(薄伽梵)在這裡的意思是說自己在天堂、凡間與地府這三界其實沒有什麼應當去作的事情,也沒有什麼是我應該得到而沒有得到的(薄伽梵就是世界本身),但是黑天表示自己不積極行動,那麼整個三界眾生都會無所作為,混吃等死,伊于胡底,三界也就會陷入混亂與毀滅。

黑天繼續對阿周那諄諄教誨,這些話就形成了印度經典《薄伽梵歌》

黑天(薄伽梵)使用的武器“Chakram”有行動力的象徵。

婆羅多子,無知者著業,如彼眾作業。智者亦應作,希攝取世界。25

不令生覺壞,維無知著業。相應智者應,樂一切業行。26

一切業為作,由原質之性。己為我慢惑,思我作諸彼。27

而彼知實有,維分析性業。諸性於性轉,思此不粘著。28

為原質性惑,粘著性作業。闇鈍無全知,彼全知不動。29

業悉託於我,內具心前己。成無求無私,汝戰遠熱熾。30

是我所思者,眾人永奉行,持信無怨言,解脫自諸業。31

而彼怒妒恨,不奉行我思,一切智惑壞,汝知彼無心。32

黑天表示,對於自己對阿周那這番苦口婆心的教誨,如果產生信仰,無怨無悔,篤實踐履的人們,將擺脫業的束縛;而對這個教導感到憤怒、妒忌、仇恨並且不執行的人們,他們實在是智慧敗壞、愚蠢糊塗的人。

如彼己原質,智者依行動。眾生行原質,調伏者何作?33

於此彼根義,愛恨而著立。不應入其力,俱為人之障。34

自法之相違,勝他善奉行。滅於自法勝,他法致畏怖。35

阿周那言:

則何為所軛,其人行罪孽,而如奪其力,入軛且不希?有力者。36

阿周那產生的新的困惑是,人們犯下罪孽,為什麼顯得並非自願而是被迫違心不得不如此呢?

阿周那此意,依舊是看到許多人彷彿身不由己,被命運的捉弄推到了最後一決生死的戰場,覺得他們是無心為惡——這是談古論金的猜測,不確定。

世尊言:

此欲與此忿,源起於憂性,汝知此怨敵,此大食大罪。37

火獸為煙障,面目塵所障。人為胎宮障,是為此覆蔽。38

智者智為障,以永恆怨敵,如以欲為形,如火難饜足。昆蒂子39

黑天(薄伽梵)認為,慾望與憤怒激起的貪惡之念是永不饜足的,他們是最大的魔鬼,也是最大的敵人。正如煙霧籠罩著火焰,正如塵土掩蓋著面目,也正如人的胚胎被子宮所包裹,永不饜足的貪惡之念讓人偏離正道,遮蔽自我固有的知識智慧,是智者永遠(應該警惕)的敵人。

諸根意與覺,謂此所依處。智為是所障,彼迷惑有身。40

婆羅多雄牛,由是汝最初,本約制諸根。斷滅舍是罪,是壞諸智識。41

多謂根最勝,然意勝於根,覺更勝於意,而是勝於覺。42

覺是勝於覺,躬身約制己,命爾殺酬隙,是欲形難御。大臂者。43

黑天繼續對阿周那諄諄教誨,這些話就形成了印度經典《薄伽梵歌》

《摩訶婆羅多》中有多重意義上的兄弟鬩牆,也有很多悲劇。

黑天(薄伽梵)在這裡的意思是說阿周那的真實本性是其自我,這個自我因為與大梵之間的微妙聯繫所以是至高無上者,它優於智力,智力優於心意,心意優於感官,所以憑藉這個自我是能夠殺死強大的敵人貪惡之念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