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二戰半自動步槍哪把最好?

用戶6710920972777


二戰槍械史上的後起之秀,德國G43半自動步槍,為何鮮為人知?

德國的槍械在世界上是非常有名,製造了不少優秀的槍械,其中有一款半自動步槍卻鮮為人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德國比較重視機槍的發展,對於半自動步槍的研製並沒有引起德國重視,因為當時德國的主要作戰戰術都是圍繞機槍打響。

其他士兵裝備的毛瑟98k步槍完全能夠滿足作戰時的需求,但是在第2次大戰後期德軍發現,他們所裝備的98k步槍完全沒辦法和蘇聯的SVT40半自動步槍對抗。此時它們也想研製一款半自動步槍,於是G43半自動步槍便誕生了。

這款步槍是由德國沃爾特公司設計生產的一款半自動步槍,槍栓長度1117毫米,槍管長度549毫米,發射的是7.92×57毫米,全威力毛瑟步槍彈槍,口初速每秒鐘745米,有效射程可達800米,可以說是非常優秀的一款槍械。

這款半自動步槍被研製出來之後,立即投入到了第2次世界大戰的戰場上。在1944年的時候,蘇聯紅軍突然發現前線德軍的半自動武器數量開始激增。德國士兵開始使用一種新型的步槍配合MG42通用機槍,在戰場上已經對蘇聯構成了相當大的威脅。

伴隨戰爭的進程,這款步槍的優良性能開始發掘出來,G43半自動步槍採用的是導氣式系統,長行程活塞導氣原理,這種系統經過大量實驗論證,閉鎖系統也非常的可靠。採用10發彈匣供彈,從設計上來說,完全不遜於同時期的美製m1迦蘭德半自動步槍。

但是在作戰性能上還是稍遜一些,畢竟在二戰的後期,德軍已經沒有足夠的精力放到研究半自動步槍的身上。當時的納粹德國已經日落西山,強大的半自動步槍也沒有發揮太大的作用,但是這款G43半自動步槍,卻值得我們提及。

因為這款步槍擁有強大的殺傷威力,這款步槍和毛瑟98k採用的子是一樣。在二戰之後,美軍聯邦法仍然禁止生產和進口這款步槍,從側面也能反映出這款步槍強大的威力,總而言之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

這款後起之秀在戰場上還是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戰略價值雖然比不上美國的M1半自動步槍和蘇聯的SVT40步槍,但是絲毫不影響它在二戰兵器上史上的地位,只不過是由於出現的時間比較晚,以至於後人很少提及這款步槍。









鷹隼之利


你好,我是冬雨AK,我來回答這個問題,二戰期間,美 蘇 德都裝備了大量的半自動步槍,其中美國的M1加蘭德 蘇聯的SVT40 德國的G43。都是性能優秀的步槍,就我個人而言,我覺的美國的M1加蘭德是二戰最好的半自動步槍。


M1加蘭德是研製裝備時間最早,裝備數量最多的半自動步槍,手拿M1,嚼著口香糖 開著吉普車,成為二戰美軍的經典形象。M1加蘭德於1932年設計定型,徑7.62毫米(7.62×63mm步槍彈),彈倉容量8發,空槍重4.37公斤,全槍長1100毫米,槍管長610毫米,槍口初速853米/秒,每分鐘實際射速40發左右,有效射程730米,由於使用的是M1906式斯普林菲爾德步槍彈,這種子彈威力很大,導致M1重量較大,後坐力也比較強,算是它的缺點吧!

M1生產貫穿了整個二戰,總計生產了40多萬把,是美軍單兵的主要火力輸出,它的出現,使的步兵單兵火力成倍增加,在面對對面的98K 三八大蓋等栓動步槍的時候,M1憑藉優勢火力經常能壓制對方抬不起頭來!實戰中,無論是在太平洋島嶼 歐亞大陸 北非沙漠 東亞雨林,M1經歷了風雪、潮溼、嚴寒地帶、熱帶叢林、乾燥沙漠等不同戰場環境的考驗,被證明是一種可靠性好、射擊精度高的步槍。喬治·巴頓將軍稱讚M1步槍是“曾經出現過的最了不起的戰鬥武器”!


M1加蘭德憑藉設計定型最早 生產裝備數量最大(400多萬支) 設計優秀,可靠性高 精度出色,被我認為是二戰最出色的半自動步槍


冬雨AK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在二戰期間出現了許多世界名槍,不管是步槍還是半自動都有很多今天我們就盤點一下到底哪家的半自動步槍最好。

二戰武器最好的也就三家美國、德國、前蘇聯。

美國的代表半自動步槍就是加蘭德半自動步槍和M1卡賓槍。

加蘭德步槍是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的制式步槍,其名稱源於設計師約翰·坎特厄斯·加蘭德而得名。加蘭德步槍使用八發彈夾供彈,射擊完成後彈夾會跳出彈倉,“叮”一聲提醒射手換彈但同時也提醒了敵人,這也是被眾多戰士詬病的一條。咱國內稱“八大粒”。精度高,射程遠是該槍彈優點。從1936裝備到1957年共生產了高達1000萬支。這也從側面證明了加蘭德步槍的優點。


M1卡賓槍是1940年美軍提出的手槍替換方案,為了要求比加蘭德步槍更容易操作攜帶方便。該槍作為基層軍官,通信兵,機槍射手等諸多二線人員使用的方位武器。便於攜帶,質量輕方便操作,彈匣供彈是該槍彈優點。M1卡賓槍在二戰中也生產力550萬餘支。

德國的代表為G43步槍,由於納粹德國對於半自動步槍的不重視導致G43裝備的要比美國和蘇聯晚了很多,那時候納粹德國已經日落西山,工廠產能不足材料也不夠,導致裝備數量遠遠不如加蘭德和svt。不過這依然不妨礙它成為二戰名槍。不管是在設計理念還是製造工藝都毫不遜色於加蘭德。


蘇聯代表為SVT40,雖然蘇聯紅軍對於SVT40整體評價不高,但其也是最早裝備的半自動步槍之一。總裝備生產量達一百萬支,但也是因為其製造工藝複雜生產速度緩慢,最終蘇聯高層決定加大對莫辛納甘步槍的製造,來緩解紅軍沒有槍使用的尷尬境地。

個人認為G43步槍是二戰中最好的半自動步槍,雖然裝備數量沒有加蘭德步槍大,但是優異的設計性能和彈匣供彈方式是我更偏向的原因。


貝爾狂吼


別老想著排名。“綜合性能”這種東西沒有量化標準,誰給槍械排名,不是譁眾取寵就是不懂裝懂。

M1步槍是二戰期間唯一在作戰部隊裡基本取代了手動步槍的半自動步槍(至少美國陸軍如此),是一款可靠的半自動步槍。缺點是笨重,固定式彈倉的設計也落後於其他半自動步槍的可拆卸彈匣,在彈倉射空前再裝填彈藥也比較麻煩。

約翰遜步槍比M1步槍輕便,但是不如M1步槍堅固耐用,也不如M1步槍易於生產,所以陸軍的結論是沒一樣比得過M1步槍;而且採用管退式原理,精度不如M1步槍。約翰遜步槍只在二戰初期裝備了缺乏武器的海軍陸戰隊(M1步槍優先裝備陸軍),另外少量裝備了一些特種部隊(尤其是空降特種部隊),到1944年就停產了。

M1卡賓槍,定位是取代手槍、衝鋒槍、霰彈槍作為二線人員的自衛武器,並且勝任了這一身份。M2卡賓槍可以連發,幾乎是突擊步槍,更受士兵歡迎,但是數量太少。缺點是.30卡賓彈的彈形設計較差、在超過100碼的距離上效果較差,這也是為什麼我說M2卡賓槍“幾乎”是突擊步槍(突擊步槍的有效射程至少要有300米吧)。





戰術光學瞄準鏡


自動步槍指自動進彈、連續擊發、具備全自動射擊能力的步槍。也就是說,只要扣住扳機不放,就能連續射擊,直到槍內子彈用盡。

二戰時各交戰國使用的自動步槍主要有三種。一是美軍M1918式勃朗寧自動步槍;二是蘇軍費德洛夫M1916自動步槍;三是德軍MP44自動步槍。綜合比較,個人認為德軍MP44自動步槍最好。

M1918式勃朗寧自動步槍由著名武器專家“約翰·摩西·勃朗寧”設計。槍的口徑為7.62毫米,全槍長1214毫米,全槍重7.5千克,採用導氣式自動方式和彈匣供彈,彈匣容彈量20發,戰鬥射速450發/分,有效射程548米。該槍作為美陸軍的制式單兵武器,從第一次世界大戰一直服役到朝鮮戰爭。據曾經二戰老兵回憶,該該故障發生機率是非常之低,也許這就是該槍一直被受喜歡的最大緣故。但是重量大,不方便攜行,並且發射大威力步槍子彈的後坐力使全自動射擊時難以控制精度。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軍隊的步兵班將其採用為班用自動步槍,每排三支,用來構建火力壓制點。實際上是被用作執行輕機槍的火力壓制任務。然而20發彈匣容量限制了火力持續性,一方面持續射擊會燒灼槍管,且槍管無法快速更換,這些因素妨礙它扮演真正輕機槍的角色。

M1916自動步槍全槍重4.4千克長度1045mm,採用槍管短後坐式自動原理,雙卡筍擺動式閉鎖機構。弧形彈匣容量為25發。彈匣前面有一個小握把,表尺分輕彈和重彈兩種射程為2000米。該槍裝備蘇軍後,用慣老式莫辛納甘旋轉後拉式槍機步槍的士兵很不適應,在連續射擊時總是不能命中目標,子彈威力相較於7.62毫米大威力彈偏小,且結構複雜,使用環境挑剔,不易維護。

MP44自動步槍被稱為突擊步槍之父,由德國於1941年-1942年間研製,並採用一種新型短彈。最初稱為MP43(衝鋒手槍),在東部前線戰場上取得了驕人戰績,隨後更名為MP44自動步槍。為在有限射程內實現可控連發射擊,並使步槍小型化,該槍引入了縮短型槍彈的概念,因為試驗表明大部分步槍的實際有效射程只有400米。二戰後幾乎每個槍械生產國都對該槍進行過仔細研究,從某種意義上講,現代5.56毫米口徑突擊步槍正是基於這種設計理念才得以誕生的。在戰後的幾年,MP44自動步槍被東德邊防部隊採用,很多流入到了中部非洲國家。








龍城校尉


先說說半自動步槍的定義,半自動步槍是一種子彈自動裝填上膛的步槍。無需像非自動步槍那樣打一槍拉一次槍栓推彈入膛。半自動步槍槍彈擊發後,利用部分火藥燃氣推動槍機機構後座同時進行退彈殼、子彈再裝填上膛,並準備再次射擊。但每扣壓一次扳機只能發射一發子彈。直到彈夾子彈打完,更換新彈夾,上膛重複以上動作。

美軍 M1加蘭德步槍

M1式加蘭德步槍是美國軍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裝備的制式步槍, 因其設計師約翰·坎特厄斯·加蘭德而得名。M1步槍供彈方式比較有特色,裝雙排8發子彈的鋼製漏彈夾由機匣上方壓入彈倉,最後一發子彈射擊完畢時,槍空倉掛機,彈夾會被退夾器自動彈出彈倉,會發出聲響,提醒士兵重新裝子彈(軍迷俗稱8連響)。M1式加蘭德步槍是槍械歷史上第一種大量生產進入現役的半自動步槍。

類型:半自動步槍

口徑:7.62 毫米(.30英寸)

彈藥:M1906斯普林菲爾德0.30-06步槍彈(7.62×63mm步槍彈)

彈倉容量:8發(配備彈倉內置式雙排漏夾使用)

槍機:導氣式, 迴轉閉鎖式槍機

全長:1107mm (帶消焰器1120mm)

德國G43半自動步槍

瓦爾特G43步槍,是二戰期間德國軍隊使用的一型半自動步槍,20世紀30年代末期德國開始研製。G43步槍採用的導氣系統是短行程活塞式導氣系統,該系統久經實戰檢驗。閉鎖系統的可靠性也很高。可拆卸的10發彈匣可用5發彈夾填裝。可以說在設計上G43步槍完全不輸給美國的M1式步槍,只是當時德國戰時的生產能力和原料跟不上造成G43產量較低。

蘇軍 SVT半自動步槍

SVT-40半自動步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軍步兵的主要裝備之一。使用自19世紀90年代初開發使用至今的俄式7.62×54R凸緣步槍彈,彈匣容量10發,SVT-40半自動步槍曾作為狙擊步槍在二戰戰場上使用過。

SVT-40半自動步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當大多數國家仍舊使用手動裝填步槍時,只有美國和蘇聯率先裝備了半自動步槍,美軍裝備的是著名的M1式加蘭德步槍,而蘇聯紅軍裝備的則是SVT系列 7.62mm口徑半自動步槍。

但就性能和容彈量可靠性而言個人認為G43勝出,但G43產量底下,沒有像M1加蘭德這樣大量裝備,而SVT-40因二戰爆發反而被更簡單易生產的莫辛納甘代替表現不夠搶眼。綜上所述M1加蘭德是二戰半自動步槍最後的贏家。





戰武拌豆腐


我這一定要說兩把,分別是加蘭德和SVT40


說加蘭德原因是這貨的結構真的算簡單的,而且是首批全面列裝的自動裝填武器。讓步兵班的火力提升了一個等級,讓美軍在班排級的戰鬥中不那麼依託輕機槍作為核心(其實他們也沒啥好的輕機槍)

它的長活塞導氣+轉栓閉鎖可靠性好,但更優秀的是拆卸清理的勤務性非常出色。這也是它能大規模列裝的原因,畢竟在這種全面戰爭模式下,兵員素質和受訓時間不大可能太長。因此能讓士兵在段時間內學會怎麼玩這把槍很重要。(AK47也受到加蘭德影響很深)

所以說,加蘭德讓自動裝填武器成為制式步槍成為了可能。這方面它是個先驅。

而從結構上來說,我選SVT40

雖然它零件比加蘭德多,但短活塞導氣帶來的後坐力比加蘭德長活塞小,而且重量更輕(現代主流的步槍自動原理就是短活塞),彈匣式的供彈更符合現代的作戰方式。


短活塞結構比長活塞複雜,可靠性上也略遜。因此打多了之後或者槍機上沾了泥沙什麼的很容易導致卡彈,所以需要勤加清理保養。然而二戰時候蘇聯的文盲動員兵寧可拉栓也不想弄懂怎麼保養這玩意。不過現代的專業化軍隊就沒這個問題~


瘋狗的輕武


G43半自動步槍還是不錯的,優美的古典外形,精度和威力都可以。但因生產數量有限,在面對裝備大量半自動步槍的美蘇盟軍是佔不到什麼便宜的。

G-43 半自動步槍

1 . 簡介

二戰中後期德軍使用的一款半自動步槍,20世紀30年代末期開始研製,使用與毛瑟步槍和機槍通用的全威力步槍彈。G43步槍採用短行程活塞式導氣系統,性能可靠。使用拆卸式10發彈匣,可用5發彈夾填裝。

口 徑:7.92mm

彈 藥:7.92×57mm (全威力步槍彈)

彈 容:10發/彈匣

戰鬥全重:4.7公斤

槍 長:1117毫米

初 速:745米/秒

有效射程:800米

瞄準裝置:V型表尺照門,刀片形準星


我是機智的國王


有兩款比較好。一款是美國的M1加蘭德。該槍精度高,射程超過500米,其研製過程非常漫長,在十九世紀二十年代初就完成了初始的設計,期間又用了大概十幾年的時間改進了各種設計細節,最終在1936年完成了該槍的設計定型並開始大量生產。另一款是德國的G43步槍。它採用的導氣系統是長行程活塞式導氣系統,該系統久經實戰檢驗。閉鎖系統的可靠性也很高。可拆卸的10發彈匣可用5發彈夾填裝,並在復進機匣外增加了瞄準鏡的固定槽,裝上了瞄準鏡。可以說該款步槍,從設計理念、精美外觀、攜帶方便、精準射擊、快速裝填、實際效果上都要優於前款步槍。


禾下乘涼吧


M1步槍是二戰期間唯一在作戰部隊裡基本取代了手動步槍的半自動步槍(至少美國陸軍如此),是一款可靠的半自動步槍。缺點是笨重,固定式彈倉的設計也落後於其他半自動步槍的可拆卸彈匣,在彈倉射空前再裝填彈藥也比較麻煩。

約翰遜步槍比M1步槍輕便,但是不如M1步槍堅固耐用,也不如M1步槍易於生產,所以陸軍的結論是沒一樣比得過M1步槍;而且採用管退式原理,精度不如M1步槍。約翰遜步槍只在二戰初期裝備了缺乏武器的海軍陸戰隊(M1步槍優先裝備陸軍),另外少量裝備了一些特種部隊(尤其是空降特種部隊),到1944年就停產了。

M1卡賓槍,定位是取代手槍、衝鋒槍、霰彈槍作為二線人員的自衛武器,並且勝任了這一身份。M2卡賓槍可以連發,幾乎是突擊步槍,更受士兵歡迎,但是數量太少。缺點是.30卡賓彈的彈形設計較差、在超過100碼的距離上效果較差,這也是為什麼我說M2卡賓槍“幾乎”是突擊步槍(突擊步槍的有效射程至少要有300米吧)。

SVT40步槍本來也有潛力完全取代莫辛-納甘步槍。奈何蘇聯的產能沒有美國那麼變態、戰時更需要莫辛-納甘這種更易於生產的步槍;再加上蘇聯士兵的素質普遍不高,更加需要維護的SVT40自然不如莫辛-納甘那麼受歡迎(海軍陸戰隊等精銳部隊除外)。諷刺的是,SVT40更受德國、芬蘭等蘇聯敵人的歡迎。

Gew.43步槍基本就是略加修改的SVT40步槍,精度可能不如SVT40(7.92x57mm步槍彈的彈道比較彎曲)。而且出現得晚、數量較少、影響不大。

李-恩菲爾德步槍在栓動步槍裡確實算戰鬥射速較快的,原因是李-恩菲爾德步槍採用後端閉鎖,拉動槍栓只需活動腕部;而毛瑟98步槍採用前端閉鎖,拉動槍栓要移動整條胳膊。

但是每分鐘30發估計只有少數老手能打出來,我估計實際射速平均在每分鐘15發左右(毛瑟98步槍大約是每分鐘10發)。真要比起來,還是被半自動步槍碾軋,不要被“人肉半自動”這種浪漫主義情懷給迷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