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西安歷史上有哪些名將?

歷史知事


史萬歲,京兆杜陵人(今陝西西安人),隋朝四大名將之一。

韋睿,字懷文,京兆杜陵(陝西西安)人,南朝第一名將。

杜預,字元凱,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西晉時期著名的政知家、軍事家和學者,滅吳統一戰爭的統帥之一。

韋孝寬,京兆杜陵(今西安東南)人,北朝第一名將,歷經西魏,北周,隋三朝的老臣。

韋皋,字城武。京兆萬年(陝西西安)人,唐代中期名將。

應該還有……


三秦事


西安歷史上出現過一些愛國將領,今天主要介紹幾位開國將領。

孔從洲:開國中將

孔從洲(1906——1991),陝西省西安市人。1924年進入楊虎城部隊,從排長陸續升至團長,1936年任國民革命軍第17路軍警備第2旅旅長,在西安事變中為捉蔣起到重要作用。抗戰時期,任國民黨第38軍55師師長、副軍長。

解放戰爭時期,1946年5月15日,率部起義,曾任豫西軍區副司令員,第二野戰軍特種兵縱隊副司令員等職,參加過解放陝縣、陝南和渡江等戰役戰鬥。新中國成立後,曾任西南軍區炮兵司令員、軍械部部長,高級炮兵學校校長,炮兵工程學院院長,炮兵副司令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趙啟民:開國中將

趙啟民(1910——1997),西安市藍田縣人,1927年後,考入西安的中山學院。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曾任紅26軍隨營學校排長,紅15軍團第78師參謀主任,獨立第2團團長,獨立師第3團團長等職,參加過勞山、直羅鎮等戰役。

抗戰時期,曾任新四軍第5支隊參謀長兼第10團政委,新四軍第2師第5旅政委,淮南軍區副政委兼第5旅政委等職。在過半塔集戰鬥中,指揮2000餘兵力阻擊萬餘頑軍進攻,堅守陣地7晝夜,為此戰勝利做出重要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曾任山東野戰軍第2縱隊政委,山東野戰軍第7師政委,第三野戰軍第34軍政委。參加過蘇中、魯南、孟良崮、淮海等戰役。

新中國成立後,曾任華東軍區海軍政委,中南軍區海軍司令員兼政委,海軍南海艦隊司令員兼政委,海軍副司令員,國防科委副主任等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張松平:開國少將

張松平(1907—1966)),陝西省西安人。原在國民黨第26路軍,1931年參加寧都起義。曾任紅15軍軍醫處司務長、129師供給部軍實科科長、冀南軍區供給部部長、冀南軍區後勤部部長、總後勤部營房管理部副部長,總後勤部油料部部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西安還有哪些將領,不吝賜教。


鄭國柱


我看到有不少人在說到西安名將的時候,連帶著把杜聿明、胡璉、楊虎城等近代史中的著名將領也介紹了進去,雖然這三個人都稱得上是真正當之無愧的歷史名將,但遺憾的是,他們都不是西安人。

首先我們來介紹一下杜聿明,杜聿明的故鄉是陝西米脂縣,米脂縣現如今歸屬於陝西榆林市管轄,跟西安並沒有什麼關係。

胡璉的故鄉是陝西華州,也就是現如今陝西渭南市的華州區。


而西安事變雖然是由楊虎城主導爆發的、二虎守長安的事情也發生過在楊虎城的手中,但楊虎城確實不是西安人,楊虎城的故鄉是陝西蒲城,歸屬於陝西渭南市管轄。

在講完這幾個一直被人們誤認為是西安名將的將領後,我們再往下介紹一下真正屬於西安的歷史名領。

張靈甫

張靈甫是陝西長安縣人,也就是現如今的西安長安區,是確切無疑的西安人。

不過在說到張靈甫的時候,想必很多人是不服氣的,覺得張靈甫在抗戰中的資歷沒有資格被稱之為名將,這種想法也確實沒錯,但我覺得也不影響張靈甫後來成為“名將”。

張靈甫是黃埔軍校第四期的學生,在他從學校畢業出來後,他來到了胡宗南的部下,在1933年,就當上了胡宗南部下的團長。

不過在1936年,一件事情的發生卻差點終結了他的軍事生涯。

在這一年回鄉的時候,張靈甫用槍殺死了他的妻子,最終在他妻子的兄長上告過後,他被關到了南京的監獄中,被判了10年的監刑。



但是他的運氣非常好,在他被關的第二年,全面抗戰就爆發了,正是在這個民族危急的關頭,張靈甫被釋放了出來,成為了王耀武手下的一名團長,和王耀武、和74軍一同投入到了抗戰中。

抗戰剛開始爆發的時候,張靈甫確實只是一個團長,不過這並不奇怪,因為很多黃埔軍校的學生在抗戰剛開始爆發的時候,也大多數在中上層這個位置徘徊。

一直到抗戰的結束,張靈甫才當上了74軍的副軍長。

從嚴格的角度上來說,張靈甫當時的職位以及所擁有的名氣確實稱不上是名將。

但是在抗戰結束後,隨著張靈甫成為了74軍的軍長(後來整編為74師)、隨著張靈甫成為了蔣介石手下這五大王牌戰力之一的主將,以他當時的影響力及職務,他是有資格被稱之為名將的。

如果仍然有人覺得那個時期的張靈甫不能被稱之為名將的話,那麼我覺得現如今在經過各種影視劇渲染從而名氣大增的張靈甫,是絕對有資格被稱之為名將的。

因為在名將的解釋含義中,除了軍事才華極為出眾的將領之外,名氣龐大的將領也是可以被稱之為名將的,這點張靈甫還是比較符合的。

關麟徵

關麟徵是陝西鄠縣人,也就是現如今的陝西西安鄠邑區人。

關麟徵和張靈甫一樣,同是黃埔軍校出身,他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一期,是張靈甫的學長,杜聿明、胡宗南等人的同學。

在早期的時候,胡宗南是所有黃埔學生中最受蔣介石寵信、發展得最為順利的人物。

而關麟徵則是黃埔學生中緊次於胡宗南的重量級人物,是繼胡宗南之後第二個當上集團軍總司令的黃埔學生。


只不過他後來因為和陳誠的關係不好,漸漸退出了國民政府軍隊的權力中心、開始負責起了一些幕後工作,同時他也是繼蔣介石之後黃埔軍校的第二任校長。

張耀明

張耀明是陝西臨潼縣人,也就是現在的陝西西安臨潼區人。

他和關麟徵一樣都是黃埔第一期畢業的學生,是關麟徵陣營中發展出來的將領。

在他人生最輝煌的時候,他曾擔任過第38軍軍長、國民政府南京衛戍總司令等職務,同時也是在蔣介石和關麟徵之後的黃埔軍校第三任校長。


所以說這就是陝西西安歷史中的一些名將,除了以上所說的這三位名將之外,孔從洲、孫蔚如、趙啟民等將軍也均是西安出身的名將,只是因為篇幅有限,我們就暫且先了解到這裡。


孤客生


西安事變後,陝西籍將領楊虎城一手拉起的第十七路軍被撤銷了番號,原所屬部隊之第七軍和第四十九旅先後脫離了十七路軍建制投靠了蔣。在老上級進退兩難之際,剛被國民政府任命為陝西省主席的西安冷娃孫蔚如,奉命楊虎城之命保住第十七路軍血脈,將剩餘的部隊縮編為了38軍建制,大部分都是由陝西子弟組建而成,由孫蔚如兼任軍長,仍聚集了一些陝西籍將領,包括來自西安的第17師師長趙壽山、警備旅第二旅旅長孔從洲及529旅旅長許權中。

西安冷娃孫蔚如將軍

抗戰爆發後,孫蔚如率領38軍主力趙壽山的第17師、李振西的第177師及許權中的529旅等部開往華北抗日前線,其中許權中(後來被國民黨特務暗殺了)529旅在忻口戰役中正面陣地堅持了十五天,損失慘重;趙壽山率領17師在娘子關血戰日軍九個晝夜,李振西(甘肅人)親自率部衝入陣地以日軍肉搏。孫蔚如率領的第38軍首戰便打出了三秦子弟的威風,受到了第二戰區副總司令衛立煌的嘉獎。

許權中

1938年6月,蔣介石把孫蔚如調到了位於山西南部的中條山,可謂別有用心,中條山是黃河的一道天然防線,地理位置極為重要,對我們來說可謂進可攻、退可守,對日軍就來說是南進北侵的重要橋頭堡,因此視為了心腹之患,雙方終免不了一場惡戰。蔣介石此舉不僅藉故可免去了孫蔚如陝西省主席一職,也將楊虎城留下的唯一血脈驅出故土,藉助他人手段消耗蔣眼中所謂的雜牌軍,是蔣委員長一貫採用的手段。

同時將第38軍被改編成了第31軍團,孫蔚如任軍團長,下轄趙壽山的第38軍和李興中(天津人)第96軍及教導團等部,是一支由三萬餘人陝西冷娃組成的隊伍,由朝邑東渡黃河開往晉南中條山抗日前線。令孫蔚如沒想到的是,他率領的第31軍團從此便和日軍展開了長達兩年多的拉鋸戰,雖然多次粉碎了日軍組織的進攻,但第31軍團部損失慘重,約有兩萬人三秦子弟長眠在了中條山腳下及黃河岸邊。

孔從洲

徐州會戰結束後,日軍西路軍兵鋒直指黃河風陵渡,直逼西安城。風陵渡位於中條山西端,東轉角連接著華北、西北及華中三地之要津,而風陵渡的門戶蒲州城地處於開闊地帶,很適合日軍的機械化部隊展開作戰。趁第31軍團立足未穩時,日軍第20師團便向蒲州直補,孫蔚如率部拼死抵抗,由於裝備落後,日軍很快就佔領了風陵渡,但是日軍擔心中條山防線的國軍會切段其後路,因此不敢擅自東渡黃河。


1939年初,第31軍團被改編成第四集團軍,孫蔚如任集團軍司令,由於風陵渡之戰部隊消耗太大,要守住中條山必須補充部隊和提高戰鬥力,因此,孫蔚如接受了38軍軍長趙壽山的大膽建議,邀請八路軍協助作戰並幫助整訓部隊和培養幹部。於6月初,日軍集結了三萬餘人在戰機和坦克的火力支援下對中條山發動了大規模的掃蕩,一場血戰在所難免了。經過了近半個月的血戰,第四集團軍以傷亡七千餘人的代價擊退了日軍。

趙壽山

從1938年至1940年5月,孫蔚如指揮的第四集團軍和日軍進行了長達兩年多的拉鋸戰,經過了無數次的大小戰鬥,最終以血肉之軀擋住了日軍的西進,第四集團軍也犧牲了近兩萬餘人,而補充新兵的次數高達十幾次。中條山也被日軍稱為了華北戰場上的“盲腸”,孫蔚如所率領的三秦子弟無異於中條山的“鐵柱子”,1940年10月後,孫蔚如第四集團軍被調到了河南戰場,半年之後,中條山失守。


賽門之略


盤點西安的近代名將,你知道幾個?

西安是十三朝古都,到近代西安以關中冷娃為特色的硬漢走上戰場,成長出很多優秀將領。今天我給你盤點一下西安的近代名將。

1,關麟徵。

關麟徵是西安鄠縣人,黃埔一期的老大哥,在52軍徐庭瑤的栽培下,他指揮的25師在長城抗戰中作戰勇猛,獲得了“千里駒師”的美譽。當時人們誇讚他的部隊機動能力可以與紅軍相媲美。關麟徵後來任52軍軍長,手下杜聿明、鄭洞國,劉玉章、覃異之、張耀明等名將,其中只有鄭洞國是湖南人,其他清一色的陝西人。關麟徵打造的52軍,說白了就是陝西籍貫黃埔人的大本營。

2,張鳳翽。

張鳳翽,這個字讀作“會”,是陝西辛亥革命的領導人,祖籍河南泌陽,生於西安。1911年10月22日張鳳翽響應武昌起義,發動西安起義成功,被推為秦隴復漢軍大統領。後擔任了陝西都督,逐漸在被北洋陸建章部驅逐架空。抗日戰爭時,張鳳翽不接受日軍拉攏,在大後方組織捐款捐物。

張鳳翽另一個重要貢獻是參與創辦西北大學,目前西北大學還有張鳳翽的塑像。

3,孫蔚如。

孫蔚如是西安市灞橋鎮豁口村人,原屬於楊虎城的西北軍所部。孫蔚如作為楊虎城的重要親信,曾參與了囚禁蔣介石的西安事變。西安事變後,楊虎城被迫出洋,孫蔚如基本接管了陝西省和38軍,後來38軍升格為軍團,孫蔚如擔任軍團長。在中條山,孫蔚如所部打退了日軍的11次掃蕩,被衛立煌稱為“中條山的鐵柱子”。不過,抗戰後期,蔣介石為了瓦解西北軍,把孫蔚如派到第六戰區當司令,實權卻掌握在陳誠的心腹郭懺手中。

4,孔從洲。

孔從洲是西安市灞橋鎮上橋梓口村人,西安事變時,他擔任第17路軍警備第2旅旅長,西安事變後,他擔任38軍副軍長兼55師師長。在永濟戰役中,孔從洲以400多人的代價,殲日軍1000餘人,立功很大。1946年5月孔從洲帶領55師發動鞏縣起義,遭遇失敗後隻身回到解放區,後來成為共和國開國中將。

5,趙啟民。

趙啟民出生於西安市藍田縣孟村鄉申家坡村,在土地革命時期,趙啟民參加了紅軍,參加了共產黨,趙啟民後來隨劉志丹建設了陝北根據地,紅26軍和紅25軍會師成立紅15軍團後,他擔任紅15軍團第78師參謀主任。趙啟民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先後擔任了新四軍第4支隊第8團參謀長、新四軍第2師第5旅政治委員、山東野戰軍第2縱隊政委、華東野戰軍第7縱隊、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第34軍政治委員。

6,張靈甫。

張靈甫是西安市長安縣東大鄉東大村人,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後,張靈甫在胡宗南所部第一軍逐漸升為團長,但是因為殺害自己妻子被判刑。抗戰初期,張靈甫加入俞濟時和王耀武領導的74軍,先後參加了淞滬會戰、蘭封會戰、武漢會戰、長沙會戰、雪峰山會戰等,逐漸成為74軍軍長。解放戰爭中,張靈甫率領的整編74師3.3萬人在孟良崮被解放軍全殲,張靈甫本人也被擊斃。

7,趙壽山。

趙壽山生於西安市鄠邑區渭豐鎮定舟村,1948年1月任西北野戰軍副司令員。在土地革命時期,趙壽山與紅四方面軍多次交戰,後來打成互不侵犯協議。西安事變後,楊虎城出洋,趙壽山在孫蔚如38軍任十七師師長,曾在山西娘子關一帶阻擊日軍,傷亡很大。1938年夏,趙壽山升任三十八軍軍長,駐守中條山,在中條山堅守了兩年半。38軍被調走後中條山就失陷了。38軍大部被蔣介石分化瓦解的情形下,趙壽山對蔣介石深表失望,毅然加入共產黨。1948年1月任西北野戰軍副司令員。解放後,趙壽山先後任青海省政府主席,陝西省省長,因為轉入民政工作,沒有授予軍銜。


歷史知事


1947年8月,陳賡將軍率領由晉冀魯豫野戰軍第4和第9縱隊、西北民主聯軍第38軍組成的“陳謝兵團”強渡黃河,拉開了豫西地區戰略反攻的序幕,80000大軍縱橫捭闔,迫使西北胡宗南、中原劉峙等敵不得不抽兵應對,既減輕了陝北的壓力,也有力支援了中野劉鄧大軍和華野陳粟大軍的作戰。



(陝軍時期孔從洲)

這個“西北民主聯軍第38軍”就是起義的國民黨第38軍,是楊虎城陝軍第十七路軍唯一的血脈,起義之前的軍長是黃埔一期陝西籍將領張耀明,副軍長是楊虎城的舊部孔從洲(周)。張耀明是關麟徵的鐵桿兄弟,中央軍52軍系統嫡系,蔣介石將這支部隊的原軍事主官孫蔚如將軍明升暗降,然後試圖以張耀明來控制和改造這支雜牌軍,未曾料到反而加速了孔從洲率部起義的進程。

孔從洲,籍貫陝西省西安市灞橋區,1924年,只有17歲的孔從洲因生活所迫,考取了陝西靖國軍楊虎城部的軍官教導隊,畢業後從排長幹起,因功累升,到1936年西安事變前夕,已任楊虎城第十七路軍警備第2旅少將旅長,同時兼任西安城防司令,與趙壽山、孫蔚如共同是支持楊虎城將軍的心腹手下。



(孫蔚如)

西安事變爆發後,張學良東北軍負責捉蔣,楊虎城西北軍分工消滅西安城內的中央軍勢力,孔從洲親自在鐘樓上指揮,以便衣隊秘密摸哨、主力隨後跟進的戰術,迅速解決了憲兵二團、公安縱隊、保安隊、各路特務的辦事處等等機構,僅用三個小時便解決戰鬥,將南京政府的軍事單位7000餘人全部繳械,擊斃反抗者200餘人,繳長槍4000餘支、短槍1500支。

在突襲蔣介石隨行軍政大員所住宿的西京招待所時,楊虎城的特務營差點把陳繼承當作陳誠給斃了,國民黨大佬、中央宣傳委員會主任邵元衝跳窗逃跑時被打死,軍統身份的西安公安局長馬志超率手下警察抵抗,被孔從洲的部隊打垮,馬志超化妝潛逃。以這份戰功,實事求是的說,如果孔從洲在解放戰爭中沒有起義的話,結局不會太好,蔣介石和軍統不會放過他。



(起義後的孔從洲)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楊虎城被迫出國,所部第十七路軍被改編為第4集團軍,以孫蔚如為總司令開赴抗日前線,孔從洲擔任該部第46旅旅長,第4集團軍在中條山血搏日軍達三年之久,被譽為“中條山鐵柱子”,期間孔從洲升任第55師師長。而一旦第4集團軍被調離,1941年,日軍發動“中條山戰役”時,兩個集團軍的守備部隊被打得稀里嘩啦,陝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945年初,蔣介石以明升暗降的手法,調孫蔚如出任第六戰區司令長官(實權在土木系的參謀長郭懺手裡),而以黃埔嫡系張耀明接任第4集團軍總司令。在抗日的戰場上,陝軍仍然不改本色,豫湘桂大潰敗後,在豫西反擊戰中孔從洲率部頑強作戰,終於將日軍阻止在潼關以外,有力拱衛了西安的穩定,可謂造福桑梓。


日本投降後,孔從洲率第55師開進河南鄭州併兼“鄭洛警備司令”,負責對日受降和解除武裝事宜,旋升任第38軍副軍長仍兼師長。蔣介石對楊虎城的部隊始終是不放心的,不斷對其進行分化瓦解,將第38軍的兩個師分拆駐於河南兩地,便於中央軍進行監視和隨時解決,不久擬調該軍的大部原陝軍高級軍官去陸軍大學“深造”,孔從洲名字也在其列,其實就是準備解除他們的兵權,然後將第38軍吞併。



忍無可忍之下,1946年5月15日,孔從洲率第55師在河南鞏縣起義,宣佈脫離國民黨陣營;同年7月17日,第38軍另外一個師第17師,在師長張俊振的率領下也舉行反蔣起義,兩支部隊北渡黃河進入晉南解放區,改編為“西北民主聯軍第38軍”,孔從洲擔任軍長。第38軍編入陳謝兵團挺進豫西后,打垮了黃埔一期的李鐵軍兵團,1948年,孔從洲出任人民解放軍豫西軍區副司令員。

1949年擔任第二野戰軍特種兵縱隊副司令員,參加渡江戰役,後任西南軍區炮兵司令員、軍械部長、炮兵工程學院院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1964年起擔任解放軍炮兵副司令員,1991年因病逝世。

(開國中將孔從洲)


度度狼gg


西北山高水又長,男兒豈能老故鄉,黃河後浪推前浪,跳上浪頭幹一場!他就是楊虎城。

提起陝西西安歷史上的名將,怎麼少得了楊虎城將軍,他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貢獻了力所能及的一切。今天,看到題主的題目,我第一印象就想起了“西安事變”,楊虎城將軍和張學良將軍,他們都是一代名將。

出身刀客的楊虎城將軍,率領十九路軍,扛起扣蔣的大旗,他是英雄,一位值得所有陝西人銘記的革命英雄

據史料記載,東三省淪陷以後,張學良主張收復東北,對日宣戰,但在當時,蔣介石以“攘外必先安內”為由,多次對張學良撫慰,由此,為了後續事件的發生埋下了伏筆。

張學良當時的頭銜是,西北軍剿總副司令,可以說,除了蔣介石以外,張學良官最大,但是,他這個副司令,卻沒有實際的權力,因為蔣介石讓他和駐守陝西的十九路軍一起攻擊紅軍。

而楊虎城當時是十九路軍軍長,他早對日本殖民者恨之入骨,私下裡和共產黨交涉,希望能夠聯合起來,一致對外。

就在蔣介石準備親自去西北督戰的時候,軍統局戴笠就怕張學良會對蔣介石不利,而蔣並沒有採信他的建議。

1936年12月12日夜,張學良和楊虎城毅然發動兵諫,扣押蔣介石,並提出改組南京國民政府,連紅抗日等主張,並通電全國。

這一事件,瞬間成為了導火索,“中國最高統帥被扣押,下落不明”等大字報不絕於耳,最後,西安事變得以和平解決,由此促成了第二次國共合作的大好局面,全民族抗戰爆發。

張學良將軍雖然沒有被特務殺害,但是也被軟禁到老,而楊虎城將軍的命運就很悲慘了,他被敵特勢力無情暗殺,我們要永遠銘記這位民族英雄

作為陝西人,為楊虎城將軍的義舉吶喊,是我們永遠的民族英雄。

其實,楊虎城將軍沒有什麼靠山,張學良本來救過蔣介石的命,如果這件事放在任何一個人身上,結局就只有一個,被特務殺死。

可能在舉義旗之前,楊虎城將軍就想到過會有這種結局,但還是義無反顧的選擇了兵諫,這種責任和擔當,值得我們每個三秦兒女銘記和傳承。

文/小小雪說歷史,本文原創,歡迎點贊、轉載、關注。

小雪歷史微鑑


陝西曆史上在國民黨軍隊中也是人才濟濟,在抗日戰爭中,這些將領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浴血奮戰,奮勇殺敵,狠狠打擊了日本帝國主義囂張氣焰,保衛了祖國的大好河山,收復了失地,為抗戰的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

關麟徵(1905—1980),原陝西鄠縣(西安市鄠邑區)人,曾任國民政府陸軍總司令,陸軍中將,黃埔一期畢業,生性傲岸,有陝西冷娃之稱,歷經過北伐戰爭。在抗戰中,他率部參加長城抗戰,在古北口與日軍西義一的第八師團血戰三天,守住了陣地。在保定戰役中,他指揮部隊夜襲機場,燒燬日本飛機10餘架,繳獲大批槍械彈藥。1938年春率部參加臺兒莊會戰,關麟徵指揮部隊發起對日軍第10師團瀨谷旅團的進攻,從臺兒莊北面完成了對日軍的包圍,將日軍國崎支隊包圍在碼頭鎮西的北澇溝,給敵以重創,僅日軍四一、四二聯隊傷亡就達一千四百多人。

杜聿明(1904—1981),字光亭,漢族,陝西省米脂縣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黃埔一期,參加過北伐,是蔣介石的嫡系,在長城抗戰、淞滬抗戰中,率部與日寇英勇作戰。在桂南會戰中,他指揮桂南崑崙關對日作戰,重創號稱“鋼軍”的日軍第五師團。在淮海戰役中,被人民解放軍俘虜。

孫蔚如(1896--1979),西安市灞橋鎮豁口村人,西北軍楊虎城的部下,參與了“西安事變”的全過程,在楊虎城離陝後,成為西北軍的領帥人物。在抗日戰爭中,作為31軍團長,率部開趕晉西南抗日一線,立馬中條山,保衛黃河。在短短的兩年時間裡,日寇先後對中條山防地進行了十一次猖狂的進攻,其中以“血戰永濟”、“六六戰役”、“望原會戰”最為慘烈悲壯!但孫蔚如堅持寸士必爭,血戰到底,絕不後退,雖然傷亡慘重,但死死拖住了日軍,使日軍始終沒有渡過黃河,進入陝西。

讓我們銘記歷史,不忘國恥,不忘在抗戰中為國家、為民族奮鬥的英雄。不喜勿噴。

   





zj史海拾貝


西安歷史上有:杜預,韋孝寬,韋睿,史萬歲,李嗣業,李密,王世充,殷開山,梁化鳳,趙壽山,關麟徵,孔叢州,孫蔚如,董釗,張靈甫等等名將!


長安刀客1


關征磷,陝西戶縣人,國民黨集團軍總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