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二战半自动步枪哪把最好?

用户6710920972777


二战枪械史上的后起之秀,德国G43半自动步枪,为何鲜为人知?

德国的枪械在世界上是非常有名,制造了不少优秀的枪械,其中有一款半自动步枪却鲜为人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德国比较重视机枪的发展,对于半自动步枪的研制并没有引起德国重视,因为当时德国的主要作战战术都是围绕机枪打响。

其他士兵装备的毛瑟98k步枪完全能够满足作战时的需求,但是在第2次大战后期德军发现,他们所装备的98k步枪完全没办法和苏联的SVT40半自动步枪对抗。此时它们也想研制一款半自动步枪,于是G43半自动步枪便诞生了。

这款步枪是由德国沃尔特公司设计生产的一款半自动步枪,枪栓长度1117毫米,枪管长度549毫米,发射的是7.92×57毫米,全威力毛瑟步枪弹枪,口初速每秒钟745米,有效射程可达800米,可以说是非常优秀的一款枪械。

这款半自动步枪被研制出来之后,立即投入到了第2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在1944年的时候,苏联红军突然发现前线德军的半自动武器数量开始激增。德国士兵开始使用一种新型的步枪配合MG42通用机枪,在战场上已经对苏联构成了相当大的威胁。

伴随战争的进程,这款步枪的优良性能开始发掘出来,G43半自动步枪采用的是导气式系统,长行程活塞导气原理,这种系统经过大量实验论证,闭锁系统也非常的可靠。采用10发弹匣供弹,从设计上来说,完全不逊于同时期的美制m1迦兰德半自动步枪。

但是在作战性能上还是稍逊一些,毕竟在二战的后期,德军已经没有足够的精力放到研究半自动步枪的身上。当时的纳粹德国已经日落西山,强大的半自动步枪也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但是这款G43半自动步枪,却值得我们提及。

因为这款步枪拥有强大的杀伤威力,这款步枪和毛瑟98k采用的子是一样。在二战之后,美军联邦法仍然禁止生产和进口这款步枪,从侧面也能反映出这款步枪强大的威力,总而言之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这款后起之秀在战场上还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战略价值虽然比不上美国的M1半自动步枪和苏联的SVT40步枪,但是丝毫不影响它在二战兵器上史上的地位,只不过是由于出现的时间比较晚,以至于后人很少提及这款步枪。









鹰隼之利


你好,我是冬雨AK,我来回答这个问题,二战期间,美 苏 德都装备了大量的半自动步枪,其中美国的M1加兰德 苏联的SVT40 德国的G43。都是性能优秀的步枪,就我个人而言,我觉的美国的M1加兰德是二战最好的半自动步枪。


M1加兰德是研制装备时间最早,装备数量最多的半自动步枪,手拿M1,嚼着口香糖 开着吉普车,成为二战美军的经典形象。M1加兰德于1932年设计定型,径7.62毫米(7.62×63mm步枪弹),弹仓容量8发,空枪重4.37公斤,全枪长1100毫米,枪管长610毫米,枪口初速853米/秒,每分钟实际射速40发左右,有效射程730米,由于使用的是M1906式斯普林菲尔德步枪弹,这种子弹威力很大,导致M1重量较大,后坐力也比较强,算是它的缺点吧!

M1生产贯穿了整个二战,总计生产了40多万把,是美军单兵的主要火力输出,它的出现,使的步兵单兵火力成倍增加,在面对对面的98K 三八大盖等栓动步枪的时候,M1凭借优势火力经常能压制对方抬不起头来!实战中,无论是在太平洋岛屿 欧亚大陆 北非沙漠 东亚雨林,M1经历了风雪、潮湿、严寒地带、热带丛林、干燥沙漠等不同战场环境的考验,被证明是一种可靠性好、射击精度高的步枪。乔治·巴顿将军称赞M1步枪是“曾经出现过的最了不起的战斗武器”!


M1加兰德凭借设计定型最早 生产装备数量最大(400多万支) 设计优秀,可靠性高 精度出色,被我认为是二战最出色的半自动步枪


冬雨AK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在二战期间出现了许多世界名枪,不管是步枪还是半自动都有很多今天我们就盘点一下到底哪家的半自动步枪最好。

二战武器最好的也就三家美国、德国、前苏联。

美国的代表半自动步枪就是加兰德半自动步枪和M1卡宾枪。

加兰德步枪是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的制式步枪,其名称源于设计师约翰·坎特厄斯·加兰德而得名。加兰德步枪使用八发弹夹供弹,射击完成后弹夹会跳出弹仓,“叮”一声提醒射手换弹但同时也提醒了敌人,这也是被众多战士诟病的一条。咱国内称“八大粒”。精度高,射程远是该枪弹优点。从1936装备到1957年共生产了高达1000万支。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加兰德步枪的优点。


M1卡宾枪是1940年美军提出的手枪替换方案,为了要求比加兰德步枪更容易操作携带方便。该枪作为基层军官,通信兵,机枪射手等诸多二线人员使用的方位武器。便于携带,质量轻方便操作,弹匣供弹是该枪弹优点。M1卡宾枪在二战中也生产力550万余支。

德国的代表为G43步枪,由于纳粹德国对于半自动步枪的不重视导致G43装备的要比美国和苏联晚了很多,那时候纳粹德国已经日落西山,工厂产能不足材料也不够,导致装备数量远远不如加兰德和svt。不过这依然不妨碍它成为二战名枪。不管是在设计理念还是制造工艺都毫不逊色于加兰德。


苏联代表为SVT40,虽然苏联红军对于SVT40整体评价不高,但其也是最早装备的半自动步枪之一。总装备生产量达一百万支,但也是因为其制造工艺复杂生产速度缓慢,最终苏联高层决定加大对莫辛纳甘步枪的制造,来缓解红军没有枪使用的尴尬境地。

个人认为G43步枪是二战中最好的半自动步枪,虽然装备数量没有加兰德步枪大,但是优异的设计性能和弹匣供弹方式是我更偏向的原因。


贝尔狂吼


别老想着排名。“综合性能”这种东西没有量化标准,谁给枪械排名,不是哗众取宠就是不懂装懂。

M1步枪是二战期间唯一在作战部队里基本取代了手动步枪的半自动步枪(至少美国陆军如此),是一款可靠的半自动步枪。缺点是笨重,固定式弹仓的设计也落后于其他半自动步枪的可拆卸弹匣,在弹仓射空前再装填弹药也比较麻烦。

约翰逊步枪比M1步枪轻便,但是不如M1步枪坚固耐用,也不如M1步枪易于生产,所以陆军的结论是没一样比得过M1步枪;而且采用管退式原理,精度不如M1步枪。约翰逊步枪只在二战初期装备了缺乏武器的海军陆战队(M1步枪优先装备陆军),另外少量装备了一些特种部队(尤其是空降特种部队),到1944年就停产了。

M1卡宾枪,定位是取代手枪、冲锋枪、霰弹枪作为二线人员的自卫武器,并且胜任了这一身份。M2卡宾枪可以连发,几乎是突击步枪,更受士兵欢迎,但是数量太少。缺点是.30卡宾弹的弹形设计较差、在超过100码的距离上效果较差,这也是为什么我说M2卡宾枪“几乎”是突击步枪(突击步枪的有效射程至少要有300米吧)。





战术光学瞄准镜


自动步枪指自动进弹、连续击发、具备全自动射击能力的步枪。也就是说,只要扣住扳机不放,就能连续射击,直到枪内子弹用尽。

二战时各交战国使用的自动步枪主要有三种。一是美军M1918式勃朗宁自动步枪;二是苏军费德洛夫M1916自动步枪;三是德军MP44自动步枪。综合比较,个人认为德军MP44自动步枪最好。

M1918式勃朗宁自动步枪由著名武器专家“约翰·摩西·勃朗宁”设计。枪的口径为7.62毫米,全枪长1214毫米,全枪重7.5千克,采用导气式自动方式和弹匣供弹,弹匣容弹量20发,战斗射速450发/分,有效射程548米。该枪作为美陆军的制式单兵武器,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直服役到朝鲜战争。据曾经二战老兵回忆,该该故障发生机率是非常之低,也许这就是该枪一直被受喜欢的最大缘故。但是重量大,不方便携行,并且发射大威力步枪子弹的后坐力使全自动射击时难以控制精度。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军队的步兵班将其采用为班用自动步枪,每排三支,用来构建火力压制点。实际上是被用作执行轻机枪的火力压制任务。然而20发弹匣容量限制了火力持续性,一方面持续射击会烧灼枪管,且枪管无法快速更换,这些因素妨碍它扮演真正轻机枪的角色。

M1916自动步枪全枪重4.4千克长度1045mm,采用枪管短后坐式自动原理,双卡笋摆动式闭锁机构。弧形弹匣容量为25发。弹匣前面有一个小握把,表尺分轻弹和重弹两种射程为2000米。该枪装备苏军后,用惯老式莫辛纳甘旋转后拉式枪机步枪的士兵很不适应,在连续射击时总是不能命中目标,子弹威力相较于7.62毫米大威力弹偏小,且结构复杂,使用环境挑剔,不易维护。

MP44自动步枪被称为突击步枪之父,由德国于1941年-1942年间研制,并采用一种新型短弹。最初称为MP43(冲锋手枪),在东部前线战场上取得了骄人战绩,随后更名为MP44自动步枪。为在有限射程内实现可控连发射击,并使步枪小型化,该枪引入了缩短型枪弹的概念,因为试验表明大部分步枪的实际有效射程只有400米。二战后几乎每个枪械生产国都对该枪进行过仔细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讲,现代5.56毫米口径突击步枪正是基于这种设计理念才得以诞生的。在战后的几年,MP44自动步枪被东德边防部队采用,很多流入到了中部非洲国家。








龙城校尉


先说说半自动步枪的定义,半自动步枪是一种子弹自动装填上膛的步枪。无需像非自动步枪那样打一枪拉一次枪栓推弹入膛。半自动步枪枪弹击发后,利用部分火药燃气推动枪机机构后座同时进行退弹壳、子弹再装填上膛,并准备再次射击。但每扣压一次扳机只能发射一发子弹。直到弹夹子弹打完,更换新弹夹,上膛重复以上动作。

美军 M1加兰德步枪

M1式加兰德步枪是美国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装备的制式步枪, 因其设计师约翰·坎特厄斯·加兰德而得名。M1步枪供弹方式比较有特色,装双排8发子弹的钢制漏弹夹由机匣上方压入弹仓,最后一发子弹射击完毕时,枪空仓挂机,弹夹会被退夹器自动弹出弹仓,会发出声响,提醒士兵重新装子弹(军迷俗称8连响)。M1式加兰德步枪是枪械历史上第一种大量生产进入现役的半自动步枪。

类型:半自动步枪

口径:7.62 毫米(.30英寸)

弹药:M1906斯普林菲尔德0.30-06步枪弹(7.62×63mm步枪弹)

弹仓容量:8发(配备弹仓内置式双排漏夹使用)

枪机:导气式, 回转闭锁式枪机

全长:1107mm (带消焰器1120mm)

德国G43半自动步枪

瓦尔特G43步枪,是二战期间德国军队使用的一型半自动步枪,20世纪30年代末期德国开始研制。G43步枪采用的导气系统是短行程活塞式导气系统,该系统久经实战检验。闭锁系统的可靠性也很高。可拆卸的10发弹匣可用5发弹夹填装。可以说在设计上G43步枪完全不输给美国的M1式步枪,只是当时德国战时的生产能力和原料跟不上造成G43产量较低。

苏军 SVT半自动步枪

SVT-40半自动步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军步兵的主要装备之一。使用自19世纪90年代初开发使用至今的俄式7.62×54R凸缘步枪弹,弹匣容量10发,SVT-40半自动步枪曾作为狙击步枪在二战战场上使用过。

SVT-40半自动步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当大多数国家仍旧使用手动装填步枪时,只有美国和苏联率先装备了半自动步枪,美军装备的是著名的M1式加兰德步枪,而苏联红军装备的则是SVT系列 7.62mm口径半自动步枪。

但就性能和容弹量可靠性而言个人认为G43胜出,但G43产量底下,没有像M1加兰德这样大量装备,而SVT-40因二战爆发反而被更简单易生产的莫辛纳甘代替表现不够抢眼。综上所述M1加兰德是二战半自动步枪最后的赢家。





战武拌豆腐


我这一定要说两把,分别是加兰德和SVT40


说加兰德原因是这货的结构真的算简单的,而且是首批全面列装的自动装填武器。让步兵班的火力提升了一个等级,让美军在班排级的战斗中不那么依托轻机枪作为核心(其实他们也没啥好的轻机枪)

它的长活塞导气+转栓闭锁可靠性好,但更优秀的是拆卸清理的勤务性非常出色。这也是它能大规模列装的原因,毕竟在这种全面战争模式下,兵员素质和受训时间不大可能太长。因此能让士兵在段时间内学会怎么玩这把枪很重要。(AK47也受到加兰德影响很深)

所以说,加兰德让自动装填武器成为制式步枪成为了可能。这方面它是个先驱。

而从结构上来说,我选SVT40

虽然它零件比加兰德多,但短活塞导气带来的后坐力比加兰德长活塞小,而且重量更轻(现代主流的步枪自动原理就是短活塞),弹匣式的供弹更符合现代的作战方式。


短活塞结构比长活塞复杂,可靠性上也略逊。因此打多了之后或者枪机上沾了泥沙什么的很容易导致卡弹,所以需要勤加清理保养。然而二战时候苏联的文盲动员兵宁可拉栓也不想弄懂怎么保养这玩意。不过现代的专业化军队就没这个问题~


疯狗的轻武


G43半自动步枪还是不错的,优美的古典外形,精度和威力都可以。但因生产数量有限,在面对装备大量半自动步枪的美苏盟军是占不到什么便宜的。

G-43 半自动步枪

1 . 简介

二战中后期德军使用的一款半自动步枪,20世纪30年代末期开始研制,使用与毛瑟步枪和机枪通用的全威力步枪弹。G43步枪采用短行程活塞式导气系统,性能可靠。使用拆卸式10发弹匣,可用5发弹夹填装。

口 径:7.92mm

弹 药:7.92×57mm (全威力步枪弹)

弹 容:10发/弹匣

战斗全重:4.7公斤

枪 长:1117毫米

初 速:745米/秒

有效射程:800米

瞄准装置:V型表尺照门,刀片形准星


我是机智的国王


有两款比较好。一款是美国的M1加兰德。该枪精度高,射程超过500米,其研制过程非常漫长,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初就完成了初始的设计,期间又用了大概十几年的时间改进了各种设计细节,最终在1936年完成了该枪的设计定型并开始大量生产。另一款是德国的G43步枪。它采用的导气系统是长行程活塞式导气系统,该系统久经实战检验。闭锁系统的可靠性也很高。可拆卸的10发弹匣可用5发弹夹填装,并在复进机匣外增加了瞄准镜的固定槽,装上了瞄准镜。可以说该款步枪,从设计理念、精美外观、携带方便、精准射击、快速装填、实际效果上都要优于前款步枪。


禾下乘凉吧


M1步枪是二战期间唯一在作战部队里基本取代了手动步枪的半自动步枪(至少美国陆军如此),是一款可靠的半自动步枪。缺点是笨重,固定式弹仓的设计也落后于其他半自动步枪的可拆卸弹匣,在弹仓射空前再装填弹药也比较麻烦。

约翰逊步枪比M1步枪轻便,但是不如M1步枪坚固耐用,也不如M1步枪易于生产,所以陆军的结论是没一样比得过M1步枪;而且采用管退式原理,精度不如M1步枪。约翰逊步枪只在二战初期装备了缺乏武器的海军陆战队(M1步枪优先装备陆军),另外少量装备了一些特种部队(尤其是空降特种部队),到1944年就停产了。

M1卡宾枪,定位是取代手枪、冲锋枪、霰弹枪作为二线人员的自卫武器,并且胜任了这一身份。M2卡宾枪可以连发,几乎是突击步枪,更受士兵欢迎,但是数量太少。缺点是.30卡宾弹的弹形设计较差、在超过100码的距离上效果较差,这也是为什么我说M2卡宾枪“几乎”是突击步枪(突击步枪的有效射程至少要有300米吧)。

SVT40步枪本来也有潜力完全取代莫辛-纳甘步枪。奈何苏联的产能没有美国那么变态、战时更需要莫辛-纳甘这种更易于生产的步枪;再加上苏联士兵的素质普遍不高,更加需要维护的SVT40自然不如莫辛-纳甘那么受欢迎(海军陆战队等精锐部队除外)。讽刺的是,SVT40更受德国、芬兰等苏联敌人的欢迎。

Gew.43步枪基本就是略加修改的SVT40步枪,精度可能不如SVT40(7.92x57mm步枪弹的弹道比较弯曲)。而且出现得晚、数量较少、影响不大。

李-恩菲尔德步枪在栓动步枪里确实算战斗射速较快的,原因是李-恩菲尔德步枪采用后端闭锁,拉动枪栓只需活动腕部;而毛瑟98步枪采用前端闭锁,拉动枪栓要移动整条胳膊。

但是每分钟30发估计只有少数老手能打出来,我估计实际射速平均在每分钟15发左右(毛瑟98步枪大约是每分钟10发)。真要比起来,还是被半自动步枪碾轧,不要被“人肉半自动”这种浪漫主义情怀给迷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