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 我叫蘭亭序,今年 1666 歲了


我叫蘭亭序,今年 1666 歲了

我叫《蘭亭序》,出生於公元 353 年,那是東晉的永和九年。

那日,王羲之在會稽山陰的蘭亭,組織了一場風雅集會。清幽的山水、秀麗的風景,吸引了司徒謝安、辭賦家孫綽、矜豪傲物的謝萬、高僧支道林等社會名流的捧場。多虧了那場微醉的風雅,我出生了。


我叫蘭亭序,今年 1666 歲了

江南的三月三,通常都是在細雨綿綿的雨季。但是這天的天氣,卻格外晴朗,遠處崇山峻嶺,眼前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惠風和暢,潺潺水聲聽得人神清氣爽,山間的景色更是恬靜宜人!

為應上巳日的習俗,大家用香薰草蘸水灑身上,或沐浴洗滌汙垢,在春意綿綿的大好時節裡,祈求著消除病災與不祥。


我叫蘭亭序,今年 1666 歲了

為了活躍氣氛,有人想出了流觴曲水的玩法兒。

大家散坐在蜿蜒曲折的溪水兩旁,然後由書僮將斟酒的羽觴,放入澄澈的溪中,讓其順流而下。若觴在誰的面前停滯了,誰得賦詩,若吟不出詩,則要罰酒三杯。


我叫蘭亭序,今年 1666 歲了

途中,觴在王獻之面前停了下來,不滿十歲的他憋了半天,愣是沒做一句來,也被罰了酒。後世的清代詩人還曾作打油詩取笑王獻之,“卻笑烏衣王大令,蘭亭會上竟無詩。”

這次蘭亭雅集,有十一人各成詩兩首,十五人成詩各一首,十六人做不出詩各罰酒三杯。四十二人的風流集會與美好時光,不知不覺地就在曲水流觴和飲酒作詩中,悄然流逝。


我叫蘭亭序,今年 1666 歲了

為了把這些酒後佳作保存下來,大家打算把詩彙總,編撰成集,以此紀念此次盛事,也給後人留個念想。

可光有詩,誰來做序呢?於是有人起鬨推舉聚會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寫一序文,記錄這次的雅集。


我叫蘭亭序,今年 1666 歲了

半醉半醒的王羲之也不推脫,乘著酒興,用鼠須筆在蠶紙上,即席揮灑,心手雙暢,寫下了二十八行,字字遒媚勁健、有如神助的三百二十四字。我,就是在那文人狂歡的一刻,出世了。

這就是我,被後人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


我叫蘭亭序,今年 1666 歲了

我叫蘭亭序,今年 1666 歲了

我叫蘭亭序,今年 1666 歲了

我叫蘭亭序,今年 1666 歲了

我叫蘭亭序,今年 1666 歲了

我叫蘭亭序,今年 1666 歲了

那麼這酒後神筆,到底妙在哪裡呢?

今天看來,用一句文藝的話來說,就是它“留下驚鴻一瞥的瞬間”。如果用具體的詞來概括的話,就是“文章美、用筆精、結構美、章法美”。

01 | 文章美


我叫蘭亭序,今年 1666 歲了

偉大的書法作品,一般也是一篇好的文章。《蘭亭序》大概在闡述一種“歡愉過後的悵然若失”,體現了一個 50 歲的男人對人生、社會、宇宙的思考。

他有些糾結,前段寫景一派仙境,毫無人間痕跡,語言優美凝練。可面對山川美景,對生命的美好開始留戀,不禁悲從中來,又變得有些沉重,前後過渡的自然巧妙。


02 | 用筆精


我叫蘭亭序,今年 1666 歲了

我叫蘭亭序,今年 1666 歲了

我叫蘭亭序,今年 1666 歲了

我叫蘭亭序,今年 1666 歲了

由於我們平時看到的《蘭亭序》尺寸都較小,字的細節無法看到。倘若我們把每個字放大的話,那就準備尖叫吧:每個字都寫得如此精緻,每一個字的起筆處,雖然細如髮絲,卻都很富有彈性,不飄浮,不纖弱。

而蘭亭絕就絕在,它已經精緻到了開始粗糙的程度。藝術就是這樣,為精緻而精緻,只能是工藝品,藝術品恰恰是要有遺憾的。那些破筆、缺筆恰恰折射出它的藝術光芒。


03 | 結構美


以第二個“和”字為例說明王羲之的功力。如果把第一個撇延伸一下,正好和第二筆起筆,處在一條斜線上。


我叫蘭亭序,今年 1666 歲了

第一筆的起筆和下面的豎畫、撇畫,也正好在一條線上。


我叫蘭亭序,今年 1666 歲了

右邊的“口”和左邊的橫畫,同樣也在一條線上。幾乎形成了一種幾何美。


我叫蘭亭序,今年 1666 歲了

而更讓人津津樂道的是 20 個“之”字沒有一個相同。


我叫蘭亭序,今年 1666 歲了

04 | 章法美

蘭亭的章法美幾乎超出了常人的認知範圍。裡邊的每個字都不是孤立的存在,和上下左右都有關係。


我叫蘭亭序,今年 1666 歲了

“永”字的捺畫很長很重,感覺有一股力量在向右下方牽引;“和”字的橫畫本來可以寫短,但是寫長後,牽引的方向就跟永正好相反了;

“九”字開始向兩邊擴張;“年”字粗壯的豎畫,把牽引的方向改向下;“歲”的戈鉤和“在”的左撇則有分別向右、向左牽引。於是就這麼左右開弓、上下對齊、一擺一蕩,在動盪中又趨向平穩。


我叫蘭亭序,今年 1666 歲了

“引”字一般我們不會寫得這麼開,而且“弓”字還微微向左傾斜,“豎”向右傾斜;下面的“以”字左右離得也很遠,要是給外國人看,一定以為是倆字。但是當兩個字連在一起的時候,奇蹟出現了。

“以”的左邊和上邊的“弓”是對牢的,右邊和豎是對牢的,中間的空白就連在了一起。古人認為這空白中似乎有滔滔江水流過。

這是上下呼應。還有左右的呼應。


我叫蘭亭序,今年 1666 歲了

“所以……”這一行,“遊目騁懷足”五字寫得很黑、很重,下面的“以”突然變得很細、很小,離上面的“足”和下面的“極視”都比較遠,所以這個“以”顯得很孤單。


我叫蘭亭序,今年 1666 歲了

但是到了第二行,“夫人”兩字相比上下突然變得細了,而且捺筆都伸向了“以”字,這樣右邊的“以”字就不會顯得孤單了,三字跨行融合到了一起,由此可見王羲之隨機應變的能力之強。

以上四點,文章美、用筆精、結構美、章法美,使得《蘭亭序》能成為天下第一行書。所以我們就能理解,為什麼王羲之後來反覆寫,寫了 N遍 ,就是達不到第一次的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