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上海這些“數字”地名,更名換姓後你還認得伐?

上海有很多路用全國各地城市做名字

也有許多奇葩地名

老上海還有大馬路、二馬路...一直到七馬路

就像是一家人,整整齊齊....


上海這些“數字”地名,更名換姓後你還認得伐?


那麼,這些用數字來命名的地方是什麼來頭

你可都知道?


六灶港


上海這些“數字”地名,更名換姓後你還認得伐?


處浦東新區南部,六灶港大致沿大治河北岸由航頭鎮東至濱海鎮入海,入海口基本同於大治河口,現為後者取代。在濱海鎮設有六灶港防汛閘,以前發揮著重要作用,連接著南匯東西部水系。解放前,這裡有超過150家店鋪,而今仍是保留著水鄉風情。


七寶老街


上海這些“數字”地名,更名換姓後你還認得伐?


七寶老街位於上海市閔行區七寶古鎮的新街青年路傍,漢起形成,到宋初發展、明清繁盛,至今已有1000多年曆史。七寶古鎮同屬江南太湖流域的千年古鎮,風景如畫,典型的城中之鎮,又是離市區最近的古鎮。


九亭鎮


上海這些“數字”地名,更名換姓後你還認得伐?


九亭鎮隸屬於上海市松江區,位於區境東北部,東與閔行區七寶鎮、莘莊鎮隔九曲江、小淶江和竹江相望,北與九里亭街道相連。


十六鋪


上海這些“數字”地名,更名換姓後你還認得伐?


作為上海最早的港口,十六鋪的地位不可取代。擁有近一百五十年曆史的上海十六鋪碼頭,曾是遠東最大的碼頭、上海重要的水上門戶。它見證了中西方商貿交流從小到大,亦見證了上海從小漁村走向繁華大都市。


大馬路


上海這些“數字”地名,更名換姓後你還認得伐?


大馬路也就是現在的南京路,民國時期南京路已是聞名內外的“十里洋場”。南京路東起外灘,西至靜安寺與延安西路交匯處,橫貫上海市區中心。全長5.5公里,分為南京東路和南京西路兩段。


上海這些“數字”地名,更名換姓後你還認得伐?


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南京路是上海開闢為租界後最早建立的一條商業街。這裡百貨公司,名店名商號多,有英商開設的福利、惠羅、等前四大公司,後來,僑商又開設了先施、永安、新新、大新等後四大公司,還有老介福、老鳳祥、亨達利、張小泉、邵萬生、王開等數以百計的專業特色店。南京路遂成為上海最熱鬧、最繁華的商業大街。


二馬路


上海這些“數字”地名,更名換姓後你還認得伐?


二馬路是指現在的九江路,從前的九江路的特色是外國銀行多。這條路曾被稱為“東方華爾街”,其繁華程度不可小窺。現在的九江路是一條與有著“中華第一街”之稱的南京東路平行的馬路。這條馬路看似波瀾不驚,其實它以獨特的風格和實力為新上海的版圖潑上重彩的一筆。


三馬路


上海這些“數字”地名,更名換姓後你還認得伐?


1846年,漢口開闢外灘到河南路一段,因為靠近江海北關,所以命名為“海關路”;1865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以長江中游港口漢口的名稱,正式命名為,“漢口路”。說起當年的漢口路,誕生了滬上第一張中文報紙《上海新報》。


上海這些“數字”地名,更名換姓後你還認得伐?


鄔達克是漢口路上慕爾堂的設計者,對他來說,它具有了超越尋常俗世建築的意義。因為他的祖先是牧師。1958年實行聯合禮拜後,慕爾堂才正式改名為“沐恩堂”


上海這些“數字”地名,更名換姓後你還認得伐?


而今天的漢口上路既有聖三一堂和沐恩堂的肅穆端莊,也有哈靈麵館和三瑪璐酒樓的喧囂市井。


四馬路


上海這些“數字”地名,更名換姓後你還認得伐?


1865年,工部局正式定名為“福州路”,沿用至今。1843年冬,英國倫敦會傳教士麥都思在該路相近的山東中路創辦中國第一家機器印刷廠墨海書館,以後以中華書局和商務印書館為代表的上海近百家出版機構以及文化用品商店均集中在這條路路段上。所以福州路素有“文化街”的雅稱。


上海這些“數字”地名,更名換姓後你還認得伐?


而今的福州路延續了文化街的特色,書香氣息仍綿綿不絕。


五馬路


上海這些“數字”地名,更名換姓後你還認得伐?


廣東路舊稱五馬路,也叫寶善街。其中間一段又名正豐街,原來正豐是家醬園的牌,用家醬園作為街名罷了。


早期,廣東路東段多是洋行的堆棧。1920年代初,廣東路東部則出現了三菱洋行、日清汽船會社等機構,而西段則以商業和居住區為主這裡曾是上海主要的旅社之一,歷經風霜年代更替,已經成了72家房客蝸居的民居。傳說認為,“中央旅社”也出自鄔達克的手筆。


上海這些“數字”地名,更名換姓後你還認得伐?


1985年後,改革開放中,工人文化宮建立第三產業的經濟實體,不斷擴大經營,到此來活動的人群範圍擴大,已不僅是工人了,今天它更多的是成為了美容美髮工具的批發市場,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六馬路


上海這些“數字”地名,更名換姓後你還認得伐?


六馬路就是北海路,這個應該很少人知道。北海路是上海中心區域內一條特別的馬路,它的特別不只於它兩邊的建築,更在於它本身的形狀,它是上海鬧市裡少見的圓弧形馬路。


其實,北海路才是真正的馬路。也就是說,它原本就是一條圓型的專門用來跑馬的道路,是曾經的上海第二跑馬道


七馬路


上海這些“數字”地名,更名換姓後你還認得伐?


洋涇浜原名 “洋涇”,是黃浦江的支流,大致上相當於今天的延安東路。 “洋涇”是兩個字,民間便叫它 “洋涇浜”。上海開埠後,洋涇這條不起眼的小河知名度與日俱增。久而久之,人們便把洋涇浜比作租界。因為這裡既不同於西方文化,又區別於中國傳統文化。


上海這些“數字”地名,更名換姓後你還認得伐?


1914年,因上海交通發展的需要,英法租界聯合出資填平洋涇浜,取了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路名AvenueEd-wardVII, 1943年被改為 “大上海路”,1945年又被改為 “中正東路”,直到上海解放後才正式更名為 “延安東路”


夏納涼,冬掃雪

這些路里,可有你常走過的那一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