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 廣東的客家人如何稱呼自己的親戚?詳細解答來了


上一篇我們宏觀地介紹了廣東各地人們對親戚的稱呼,今日,小編將會向大家詳細介紹客家人是如何稱呼自己的親戚的。


廣東的客家人如何稱呼自己的親戚?詳細解答來了


血親

1.直系宗親


廣東的客家人如何稱呼自己的親戚?詳細解答來了


廣東的客家人如何稱呼自己的親戚?詳細解答來了

新江稱“高祖父”和“高祖母”為“太公太”、“太婆太”;鐵龍稱“曾祖母”為“阿太”。

謝靜(2010:8)梅州地區大部分客家話稱“曾祖母”為“阿太”。可見翁源鐵龍的這一稱謂

和梅州大本營一致。


翁源客家話“祖父”稱謂跟大部分客家話一樣,稱為“阿公”,只有鐵龍較為特殊,稱為“阿爹[꜀ta]”。據謝靜(2010:8),大埔湖寮、茶陽的客家話稱祖父為“阿爹[a⁴⁴ ta⁴⁴]”。

據《客贛方言調查報告》(李如龍、張雙慶,1992),武平客家話稱祖父為“公爹[kəŋ¹ ta¹]”、長汀客家話稱為“公爹[koŋ¹ ta¹]” ;建寧贛語稱祖父為“爹爹[ta¹ ta¹]”或者“□爹[ha² ta¹]”、邵武贛語稱為“爹爹[ta¹ ta¹]”。


“祖母”的稱謂在翁源縣內部存在明顯差異,東北部的江尾、仙南、壩仔稱為“阿姊”(江尾、仙南讀為“阿姊[꜀a ꜂ʦi]”、壩仔讀為“阿姊[꜀a ꜂ʦɿ]”);西南部的新江、鐵龍、翁城、官渡、周陂、中村、龍仙稱為“阿姐[꜂ʦia]”,南浦稱為“阿婆”(如圖 1 所示)。《王力古漢語字典》 :姐 jiě 茲野切,上,馬韻,精。魚部。①母親。說文:“蜀謂母曰姐。”字亦作“毑”。②姊(後起義)。姊 zǐ 將幾切,上,旨韻,精。脂部。女兄。爾雅釋親:“先生為姊,後生為妹。” 據李小平、曹瑞芳(2012),現代方言中存在“姐”表示“母親”義的情況,只是使用的多寡不一。官話、徽語、吳語極少使用,閩語、粵語、湘語、贛語較少使用,晉語和客家話則較多使用。其中客家話是所有漢語方言中以“姐”表“母親”義分佈區域最廣的方言區,稱“母親”為“姐佬”、稱“外祖母”為“姐婆、阿姐、姐媽”、稱“外祖父”為“姐公、姐翁”、稱“祖母”為“姐、阿姐、姐姐、娭姐”。我們認為翁源客家話中的“阿姐”中的“姐”也是“母親”義的保留,用來稱呼“祖母”,同樣,也可以用來稱呼“外祖父”和“外祖母”,見下文。梅州客家話中稱呼“祖母”以“阿婆”居多,翁源南浦稱“祖母”為“阿婆”,可謂與梅州同屬一個類型。而翁源東北部仙南、江尾、壩仔稱“祖母”為“阿姊”,則顯得特別。與這三個方言點交界的全南、始興,“祖母”都稱為“姐姐”(“毑”是“姐”的異體字),在目前所見到的材料中,只有翁源這三個方言點稱“祖母”為“阿姊”。“姊”只有表“姐姐(女兄)”的含義,沒有表“母親”的含義,翁源客家話中“阿姊”是用“姐姐”來稱呼“祖母”,抑或是表“母親”義的“姐”的音變?目前還不得而知。


廣東的客家人如何稱呼自己的親戚?詳細解答來了


翁源客家話“父親”和“母親”的稱謂存在新老派的差別,老派(包括中年人)稱“父親”“母親”為“阿爸”“阿”,新派則受普通話的影響,一般稱為“爸爸”“媽媽”。也有少數新派仍稱為“阿爸”“阿”,但他們會覺得這種稱謂比較土。

2.旁系宗親

廣東的客家人如何稱呼自己的親戚?詳細解答來了

“姑母”也可以稱為“阿姑”或者“姑姑”

“哥哥”“姐姐”稱謂也存在新老派的差別。老派稱“哥哥”為“阿哥”,新派稱為“哥哥”。老派對“姐姐”的稱謂,是以“姊”作為詞根,一般採用“排行+姊”,在周陂、廟墩等翁源西南部客話中“姐姐”也可以稱為“阿姊[꜂ʦi]”,因為西南部稱“祖母”為“阿姐[꜂ʦia]”,稱“姐姐”為“阿姊[꜂ʦi]”,不會和祖母混淆。而翁源東北部稱“祖母”為“阿姊”,故為避免混淆,一般不稱“姐姐”為“阿姊”,而是採用“排行+姊”或者重疊為“姊姊”。新派對“姐姐”的稱謂也沿用老派的說法,但因為受普通話的影響,又有稱為“姐姐[ʦiɛ ʦiɛ]”的現象。不僅僅構詞上採取和普通話一樣的重疊式,語音上也是摺合普通話的結果。“堂哥”“堂姐”“堂弟”“堂妹”在面稱時通常採用和同胞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相同的稱謂,或者直呼其名。

翁源客家話中,女性稱自己兄弟的子女為“外家孫”或“孫孫”,這與梅縣客家話有所差異。據胡士雲(2007:191、192),客家方言梅縣話稱“內侄、內侄女”為“妹家侄、妹家侄女”,于都話稱“內侄”為“外家侄”;而閩方言則統稱內兄弟的子女為“外家孫”。

外親


廣東的客家人如何稱呼自己的親戚?詳細解答來了


如果只有一個姨母,可稱為“阿姨”。“舅父”也可稱為“阿舅”、“舅舅”。新江、鐵龍稱“外曾祖父”和“外曾祖母”為“姐公太”、“姐婆太”。謝靜(2010:9)梅州平遠大柘、五華華城、五華水寨、豐順豐良,也稱“外曾祖父”、“外曾祖母”為“姐公太”、“姐婆太”。翁源客話稱“外祖父”、“外祖母”為“姐公”、“姐婆”,與其他客家話一樣,“姐”表“母親”義,上文已論述,在此不贅。

翁源客家話中,較小的阿姨稱為“□[꜀mai]姨”,我們認為“□[꜀mai]”的本字應該是“滿”,客家話中常用“滿”表示排行較小的親屬稱謂,如與翁源交界的始興客家話稱比母親小的姨母為“滿姨”。翁源客家話的“□[꜀mai]姨[꜁i]”,“滿[꜀man]”受到“姨[꜁i]”的同化作用,“姨”的韻母“i”同化了“滿”的鼻音韻尾,故[꜀man]演變為[꜀mai]。

姻親

1、

廣東的客家人如何稱呼自己的親戚?詳細解答來了


新江、翁城稱“公公”為“老倌”,其他方言點稱為“大娘公”,“大娘公”這一稱謂罕見於其他客家話。翁源客家話稱“婆婆”為“家娘”,這一稱謂也常見於其他客話。據胡士雲(2007:175),在湘方言和贛方言中也有稱“婆婆”為“家娘”的說法。

2.妻系


廣東的客家人如何稱呼自己的親戚?詳細解答來了


廣東的客家人如何稱呼自己的親戚?詳細解答來了


翁源客家話稱岳父、岳母為“契爺、契娭”。根據現有材料得知,粵北始興縣的澄江、司前、隘子客家話也稱岳父、岳母為“契爺、契娭”,江西全南客家話稱為“契爺、契娘”。翁源、始興、全南三縣互相接壤,處在粵北和贛南的交界處,對岳父、岳母的稱謂體現了這一區域不同於其他客家話的詞彙特徵。如下圖所示:


廣東的客家人如何稱呼自己的親戚?詳細解答來了


妻系姻親的稱呼在翁源客家話的親屬稱謂中有一些差異,如“大舅子”和“小舅子”,新江稱為“內兄、內弟”;翁城稱為“內哥、內弟”;龍仙稱為“外哥、外弟”;壩仔藍河稱為“契哥、契弟”。據胡士雲(2007:186-187),“內兄”、“內弟”是通用稱謂,只有南方的一些方言記錄了這一稱謂。翁源內部,新江客話和翁城客話的“內兄、內哥、內弟”繼承的是通用稱謂。江尾、龍仙的“外哥、外弟”稱謂,應該是源於“外家”。翁源客話中將“孃家”稱為“外家”,故稱呼妻子的兄弟時,在中心語素前加上“外”表示妻系姻親。壩仔藍河“契哥、契弟”的稱謂,應該是源於“契爺、契娭”。因為稱呼妻子的父母為“契爺、契娭”,故稱呼妻子的兄弟時,在中心語素前加上“契”來表示妻系姻親的兄弟關係。

對於“大姨子、小姨子”的稱呼,新江稱為“契姊”和“內妹”,鐵龍稱為“契姊”和“契妹”,龍仙稱為“外姐”和“外妹”,這三個方言點的稱謂來源與上述“大舅子、小舅子”一樣。但有些方言點對“大姨子、小姨子”的稱呼採取的是從妻稱謂的方式(如翁城、江尾、仙南、壩仔等),稱呼“大姨子”採用“排行+姊”,稱呼“小姨子”為“老妹。

3.其他姻親(宗親和姻親的配偶)


廣東的客家人如何稱呼自己的親戚?詳細解答來了


參考文獻:

陳 芳 2011 《客贛方言親屬稱謂比較研究》,廣西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甘於恩 2016 《廣東茂名地區方言親屬稱謂研究》,《平頂山學院學報》(即刊)。

胡士雲 1994 《說“爺”和“爹”》,《語言研究》第 1 期:120-133。

胡士雲 2007 《漢語親屬稱謂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李如龍、張雙慶 1992 《客贛方言調查報告》,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李如龍等 1999 《粵西客家方言調查報告》,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

李榮主編、黃雪貞編纂 1995 《梅縣方言詞典》,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李榮主編、謝留文編纂 1998 《于都方言詞典》,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李小平、曹瑞芳 2012 《漢語親屬稱謂詞“姐”的歷時演變》,《漢語學報》第 2 期:35-40。

劉綸鑫 1999 《客贛方言比較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林清書 2006 《客家話的“娭姐”及其相關的同源詞》, 《韶關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第 4

期:72-76。

溫昌衍 2012 《客家方言特徵詞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溫昌衍、王秋珺編著 2015 《客家方言》,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

謝 靜 2010 《梅州客家話親屬稱謂研究》,暨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巖田禮 1995 《漢語方言“祖父”“外祖父”稱謂的地理分佈——方言地理學在歷時語言學

研究上的作用》,《中國語文》第 3 期:203-210。

袁家驊等 2001《漢語方言概要》,北京:語文出版社。

鄭 蕾 2011 《始興客家方言親屬稱謂研究》,暨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本文節選自文章《廣東翁源客家話親屬稱謂研究》,並有刪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