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天津人从小吃到大的“贵妃饼”,连《舌尖3》都专门去拍它

天津人从小吃到大的“贵妃饼”,连《舌尖3》都专门去拍它

《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截图

《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介绍过一种相传来自唐朝宫廷的点心——贵妃饼,引得无数人口水直流。


天津人从小吃到大的“贵妃饼”,连《舌尖3》都专门去拍它

洁白、圆润、如明月,一个个像极了白白胖胖的小馒头,很是喜人,与唐代“以胖为美”的审美相契合。

据说,贵妃饼上的图案,也来自唐朝妃嫔额头上的花钿(diàn)纹样。

注:花钿,是将纸、金箔等剪出花样,贴在眉间和脸上的一种饰品,在唐朝尤为流行。有圆点、梅花、扇面、桃子等多种图案。


天津人从小吃到大的“贵妃饼”,连《舌尖3》都专门去拍它

掰开来,绵密细腻的枣泥馅包裹着大颗大颗的核桃仁,呼之欲出。

一般的枣泥馅,都是黑乎乎的、颜色很深,吃起来口感偏硬、还带着一股陈放很久的味道。

但这款贵妃饼的枣泥馅,是红褐色的,在光下还闪着晶莹剔透的光。它是真正将红枣搅打成泥新鲜制作的,吃起来香甜沙软、带着一丝枣子的酸、入口生津。

连小编这种一向排斥枣泥馅的人,都被这个贵妃饼折服了,简直太好吃!


天津人从小吃到大的“贵妃饼”,连《舌尖3》都专门去拍它

如此好吃又好看的贵妃饼,来自津门老号“祥禾饽饽铺”。

饽饽,是满清入关后对糕点的统称。清宫中设有御饽饽房,在民间经营宫廷糕点的就叫饽饽铺。这家起源自天津的“祥禾饽饽铺”,从祖辈到孙辈传承了3代。

为了将古代的宫廷点心复刻到极致,所有点心全部手工制作,选用新鲜食材,拒绝使用香精。


天津人从小吃到大的“贵妃饼”,连《舌尖3》都专门去拍它

他们的坚持,颠覆了人们对传统中式点心“好看不好吃”的印象。不少天津人都说,他家的点心是从小吃到大的,老人小孩都爱吃,隔三差五就得去买上一点。

他们不仅登上了《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连闻名世界的美食家、香港“食神”蔡澜先生,都专程到天津寻访“祥禾饽饽铺”。


天津人从小吃到大的“贵妃饼”,连《舌尖3》都专门去拍它

贵妃饼,算得上是“祥禾饽饽铺”的头牌点心了。

慢慢烘烤后,外皮软中带酥,稍一用力就碎得掉渣,可见有多酥。放入嘴中微微甜却香气十足,沙沙的质感层层叠叠在口中化开,令人惊喜。

内馅除了经典的枣泥味,还新推出了一款甜莓味,这次都给大家带来了。


天津人从小吃到大的“贵妃饼”,连《舌尖3》都专门去拍它

枣泥味

外皮上饰有七个红点,内馅为枣泥+核桃仁,经典古早味。


天津人从小吃到大的“贵妃饼”,连《舌尖3》都专门去拍它

甜莓味

外皮上饰有格桑花(八瓣梅)的图样,内馅为山楂泥+蔓越莓干,酸甜清爽。


天津人从小吃到大的“贵妃饼”,连《舌尖3》都专门去拍它

“祥禾饽饽铺”的包装也很特别,采用传统的包裹点心的方式,一块块堆叠好,用点心纸裹成一个包袱,再系上草绳,十分复古。

拿这样用心制作的点心,送给亲朋好友,讲究体面又诚意满满。


枣泥味


天津人从小吃到大的“贵妃饼”,连《舌尖3》都专门去拍它

“圆点状”的花钿是唐朝最常见的款式之一,圆圆白白的贵妃饼上,点上几个红点,让人瞬间仿佛穿越回大唐,看着喜不自禁。


天津人从小吃到大的“贵妃饼”,连《舌尖3》都专门去拍它

沧州的金丝小枣制作而成的枣泥,吃起来香甜软糯、又有一丝嚼劲。核桃选的是新疆的纸皮核桃,老师傅们一个个手工剥壳取出核桃仁,又脆又嫩。

外皮酥松、枣泥馅软糯、核桃仁香脆,这一口咬下去,层层口感相叠加,回味无穷。


甜莓味


天津人从小吃到大的“贵妃饼”,连《舌尖3》都专门去拍它

各种“花状”的花钿是唐朝最为流行的,这款贵妃饼取格桑花的八瓣花形印于其上,清新脱俗,又增添了一种幸福吉祥的美好祝愿。


天津人从小吃到大的“贵妃饼”,连《舌尖3》都专门去拍它

山楂馅的味道酸酸甜甜,相比枣泥馅更为清爽。

还有夹杂其中的蔓越莓干,融在山楂馅里并不容易找见,吃的时候一不小心咬到,那股子酸甜猛烈地蔓延开来,实在是妙。


天津人从小吃到大的“贵妃饼”,连《舌尖3》都专门去拍它

早上来不及吃早饭,直接拿两个贵妃饼当早餐;下午饿了吃上两个解解馋;周末泡上一壶茶,配上贵妃饼当茶点……

一包贵妃饼没几天就能被吃光。


天津人从小吃到大的“贵妃饼”,连《舌尖3》都专门去拍它

“祥禾饽饽铺”贵妃饼,都是新鲜制作后发出的,大家收到后记得趁着新鲜尽快食用哟。


天津人从小吃到大的“贵妃饼”,连《舌尖3》都专门去拍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