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7 黃逸梵(一):身為張愛玲的母親,與女兒近在咫尺,卻恍若天涯

黃逸梵(1896—1957),女,出生於1896年,原名黃素瓊,著名作家張愛玲的母親。她深受五四新潮的影響,上世紀20年代出國留洋,學過油畫,跟徐悲鴻、蔣碧微等都熟識,沐浴歐風美雨,她是一個新派的女性。1957年9月,在英國倫敦去世,享年61歲。


黃逸梵(一):身為張愛玲的母親,與女兒近在咫尺,卻恍若天涯

黃逸梵,大概從來沒有想到,因為女兒有名氣,她作為張愛玲的母親也被寫進了各種書籍裡,成為歷史的一個見證,作為論證作家女兒張愛玲前世今生的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環而存在。

對於黃逸梵年輕時的心高氣傲來說,是絕想不到有這麼一天,她如此地努力想要證明自己的才華,最後卻是以女兒出名的方式不被人忘懷,不知道對於鼓起十二萬分勇氣漂洋過海去留學的美麗女子來說,這到底是幸還是不幸。

01

本名黃素瓊的女子和胞弟是龍鳳胎,出生在深宅大院中,給家族帶來了勃勃生機


黃逸梵(一):身為張愛玲的母親,與女兒近在咫尺,卻恍若天涯

每一個人,身世和所在的家族的興衰榮辱是沒有辦法絕對真正割裂開來的。

黃逸梵,當初叫黃素瓊的這個女子,出生時和弟弟黃定柱給家裡帶來了勃勃生機,許久沒有歡聲笑語的宅院又開始熱鬧了起來。

1896年,黃素瓊和弟弟出生在南京莫愁路附近的朱狀元巷中,這個大院背後貌似有著顯赫的歷史印記,只是現時今日,它顯得有點尷尬。

《湖南名人志》記載,黃逸梵的祖父黃翼升從小就失去了父母,成為了孤兒,被一家姓鄧的人撫養長大,一度改姓為鄧。1852年,曾國藩在長沙創建湘軍時,黃翼升加入了他的隊伍。後來,曾國藩為控制長江水域,創建了水師,黃翼升隨即進入水師,擔任哨長。1869年,黃翼升被曾國藩推薦為長江水師的最高指揮官——長江水師提督。

黃翼升這人的長處是“素性寬和”,比較受將士擁戴。然而這也是雙刃劍,脾氣過於寬厚的黃翼升“馭軍不嚴”,他在任的短短三五年間,長江水師的風氣日漸敗壞,軍紀不嚴、操練鬆懈,甚至為害一方,成為老百姓們怨聲載道的一個主要原因。尤其當曾國藩病逝後,朝廷召彭玉麟為欽差大臣,對長江水師進行巡視和整頓,建議長江水師提督黃翼升申請開缺回籍養病,“詔斥馭軍不嚴,濫收候補將弁二百餘人之多,念前功,從寬免議,許其開缺回籍養痾”,這一職位推薦福建水師提督李成謀繼任。

1888年,黃翼升被朝廷起用,仍然授任長江水師提督。黃翼升奉命進京覲見光緒皇帝時,賜紫禁城騎馬。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黃翼升由嶽州奔赴江寧(今南京)籌備長江防備,病逝于軍中,享年77歲。

黃翼升只有一個兒子黃宗炎(另二子早夭),早年中舉,黃翼升為他捐了道臺,承襲爵位後,便赴廣西出任鹽道。這位將門之子,婚後一直未有子嗣,赴任前,家中便從長沙家鄉買了一個農村女子給他做妾,有身孕後,將其留在南京。黃宗炎去廣西赴任,不到一年便染瘴氣而亡故,僅活了三十歲。黃宗炎死後,全家人都關注著姨太太的臨產,1896年生下了這對龍鳳雙胞胎。女孩子便是張愛玲的母親黃素瓊又名黃逸梵,男孩就是張愛玲的舅舅黃定柱。

也有人拿張愛玲的作品《小團圓》說事,大概傳言說是,按照作品是各種明示暗示說,黃宗炎死後,一圈子的子侄們都盯著那偌大的家產,希望能分解了事,但是不幸中的萬幸是二姨太有了身孕,大太太是能拿主意的人,提前預防了不測,看到親戚們輪番24小時全天候值守圍在院子外,她還是授意一個女僕和看管院門的男人打得火熱,趁亂混入了身形瘦弱看不出身孕的女子進入院中,不久等到二姨太臨盆生產,先抱出來了一個女嬰,就是黃素瓊,親戚們暗自高興,覺得女孩子分點薄產給她也就算是黃家家族對得起她了,還沒想好家產怎麼分,這屋子裡又抱出來了一個瘦弱的男嬰,一圈子別有用心的親戚們傻眼後頓覺無趣散去了。

黃逸梵(一):身為張愛玲的母親,與女兒近在咫尺,卻恍若天涯

當然,大部分讀者只覺得這是個美麗的誤會罷了,更多的人還是認為黃素瓊和黃定柱是一母同胎誕下的雙胞胎。也恰恰是因為有這一對小小的嬰兒,對於黃宗炎留下的這一家子女眷來說,這家產才算是真正給了她們日後生活的依靠,所以,這兩個孩子來得也算是恰是時候。

02

童年作為黃逸梵的有驚無險的歲月,她有妥協也有倔強,即便被纏足她也爭取到了上學的機會


黃逸梵(一):身為張愛玲的母親,與女兒近在咫尺,卻恍若天涯

圖片為仿妝民國上學的少女

兩個小孩子的性格很快顯現出來不同,女孩子性格要強,事事爭先,男孩子卻是膽小庸常,大夫人費了很多力氣,也不曾將這二人的脾氣秉性有一個根本的調教和糾正,只好總是囑咐要姐姐不要欺負弟弟。

多年以後,當年的僕人們回憶起帶小時候的這倆孩童的場景還是會津津樂道於鞦韆架上高高蕩起來飄向空中灑下一串笑聲的小人兒永遠都是穿著明豔衣裝的姐姐,而弟弟則膽小地咬著手指在鞦韆架下不安地看著這一切。

黃逸梵(一):身為張愛玲的母親,與女兒近在咫尺,卻恍若天涯

這以後,由於兩個人性格的差異和對學習的熱衷程度的不同,黃素瓊自己的人生真的是高高飛揚起,而弟弟則是呆在家中,成為被精心培養出來的平庸的普通人。

養母就是大夫人,雖然待他們如同己出,守著祖產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兩個孩子的生身母親也早早就過世了,大夫人待他們和普通人家慈愛的母親並無二致,可是等到覺得孩子們已經長得足夠懂事,需要挑起一點責任來盡對黃氏一族的責任和使命時,才發現給兩個孩子的自由好像過了度,男孩子還好收攏,因為膽小,女孩子卻任性率意而為,完全不理女孩子應該學習的那些女紅等物件,大夫人也是拿出了長輩的架子,呵斥加上強制,不僅讓黃素瓊在女紅修習過程中感受到了審美的進一步提升,卻也在身體上得到了纏足的摧殘。

然而生性倔強的黃素瓊還是依靠著無數次的抗爭甚至是絕食的威脅,黃素瓊終於能和弟弟黃定柱一樣坐在私塾中,跟著先生開始啟蒙。

日後的黃逸梵一定會感激自己小時候的這些抗爭,正是因為能夠讀書識字這樣的在當時女子不太應該擁有的本領,給了她在時代浪潮中揚眉吐氣的底氣,甚至能夠漂洋過海,去國外留學,使自己成為一個與眾不同、特立獨行的女子。

黃逸梵(一):身為張愛玲的母親,與女兒近在咫尺,卻恍若天涯

03

從新婚後的歲月靜好到突然間的覺醒,到底是意難平

二十二歲那年,又大夫人做主,說服了黃逸梵接受了與張家的婚約,新郎人選是李鴻章的外孫張廷重(張志沂,字廷重),兩人新婚之時,張廷重是滿心歡喜著美麗的妻子的一顰一笑,他看出來了妻子是個和他自己氣質迥異的永不妥協、永遠追求新鮮和進步的特殊女子,他不禁有些惴惴不安,但黃逸梵看到丈夫的英文足以處理洋務方面業務往來的英文信函,也對丈夫心生敬意,還拜師學習,一個認真教,一個勤懇學,很快黃逸梵的英文水平突飛猛進。

黃逸梵(一):身為張愛玲的母親,與女兒近在咫尺,卻恍若天涯

這之後就是兩個小兒女的出生,兩個當初外人眼中的璧人感情上居然也裂縫越來越大,黃逸梵依然是美麗出塵的樣子,張廷重不止一次當著下人的面抱怨:“一個人又不是衣服架子!”他嫌棄黃逸梵做了母親還要這麼引人注目。

而黃逸梵壓根兒顧不上跟他去計較,她忙著吸收各種新鮮的氛圍和空氣,有空閒的時間她也是在看書報中度過,那些引進新思想新文化的期刊雜誌在她的書架上佔據了一多半的空間,她愛看的《良友》《婦女時報》《新青年》等都是張廷重不希望她看的,這個妻子原本就是特立獨行慣了的人,再這麼追求自由、民主、解放,張廷重覺得這個家都快盛不下她了。

黃逸梵(一):身為張愛玲的母親,與女兒近在咫尺,卻恍若天涯

《良友》期刊的封面彙總合集

所以有時候會找茬跟她吵架,心煩的時候還躲在醉生夢死的狀態裡麻痺著自己,他的話語中和妻子的風格迥然不同,是滿含了失望、失意、沉淪的味道的,他希望守著家裡這個小天地、守著這點祖產過最普通的日子就可以了。

張愛玲在文字裡表述說:“說好永遠的,不知怎麼就散了。最後自己想來想去,竟然也搞不清楚當初是什麼原因把彼此分開,然後你突然醒悟,感情原來是這麼脆弱。經得起風雨,卻經不起平凡。”

張廷重的吸食鴉片的惡習漸漸在家中顯露了出來,黃逸梵的努力想要幫他戒菸的行動被張廷重拒絕了,動不動摔東摔西也是他給黃逸梵的厭惡的感覺中加上了濃重的一筆。黃逸梵終於發現自己的丈夫除了家中的這些惡習,居然還公然在外面蓄妓,面對妻子的責問,他回答說這個家裡的天地裡,過什麼年代的生活都要由他說了算。

黃逸梵心涼透了。好似生活走到了死衚衕裡,她既鬱悶又悲傷,傭人們極力想要勸和,將幼小的兩個孩子經常抱給不快樂的母親,希望她能看在孩子面上嫁雞隨雞嫁狗隨狗,黃逸梵為了孩子也要找到讓自己發洩出來的途徑。

黃逸梵(一):身為張愛玲的母親,與女兒近在咫尺,卻恍若天涯

她拿自己的錢買了一架碩大的鋼琴,放在客廳的一角,房子本來也足夠大,在傭人們驚奇不解的目光裡,黃逸梵用這個大傢伙彈奏出了美妙靈動的音樂,大家都驚奇萬分。

黃逸梵還請了個外國老師來教她唱歌,外國男人的態度和中國男人對女人的態度大為不同,黃逸梵恨不能重新活一遍。黃逸梵後來還說過一句話讓很多中國男人倍感挫折,進而對她更無好感:“和外國男人談了戀愛,就不想再和中國男人談戀愛了。”

黃逸梵不是個逆來順受的人,她向丈夫要求自己的權力——要求一個正常的家庭、不要公子哥隨時耍脾氣、不想要一個抽大煙的丈夫。張廷重斷然拒絕。於是黃逸梵心裡也給自己解脫了,她要離開這個消耗著她財產和精氣神的男人,去尋找自己夢想和憧憬的自由天地。

1924年,張廷重的妹妹張茂淵要出國留學了,黃逸梵藉口小姑子出國留學需要監護人為由,便偕同出洋。

這種出走帶著點破釜沉舟的勇氣,和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勁頭。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