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如何拍出充滿詩意的攝影作品?

藍色希臘


在風光攝影創作中,優秀的風光攝影作品,總是很好的體現大自然景色中最富有詩情畫意的形象和境界。如何拍出“詩情畫意”般的意境作品?

1、要使風光攝影作品,具有“詩情畫意”般的意境。一定要選擇早晨和晚上,日出和日落的時候拍攝風光攝影作品。充分利用雲霧,來增加攝影畫面的深度,縱深感,空間感和立體感,因為雲霧能反射陽光,遠處霧濃,反射光線強,攝影的底片或傳感器感光度多,景物色調就淡;近處雲霧薄,反射光線弱,底片或傳感器感光少,景物色調就濃。雲霧的一淡一濃,光線的一明一暗,使景物達到虛實飄渺間。不言而喻,攝影的作品就產生了詩情畫意的意境。



2、要學習中國古典文學的“詩詞歌賦”的意境,風光攝影的創作,不僅要具有形式之美,更重要的要具有“深邃”的“詩情畫意”的完美的境界,富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3、利用中國水墨畫的繪畫創作手法,創作詩情畫意的有深刻意境的風光攝影作品。中國的山水畫都具有畫意的繪畫風格,特別是水墨畫確確實實富有詩情畫意的藝術境界。攝影愛好者,完全可以調動攝影的創作技藝手法與中國水墨畫的畫意風格技法相碰撞,完全可以創造出“詩情畫意”的攝影的藝術境界作品。


雲夢同城會


看看詩到你了麼☞





孫冰


這是我理解的詩意











天地之間


一幅圖畫就是一份心情,一幅好照片就是一個好心情。有時候詞語也不能完整詮釋出拍出的照片了。元陽梯田











安康115336661


下載一款軟件MIX,用色彩平衡、色調分離、色相飽和度,基本上可以調出詩意般的感覺。





趣說攝影


對於你這個問題,其實要這麼來看,唯美的作品,一般是建立在審美的基礎上的,自然你會發現一個道理,就是大師拍的作品怎麼看都好看,菜鳥甲乙丙丁拍的作品就怎麼看都怎麼變扭的,真的就是這樣。


提高自己的審美

作為攝影師來說,提高審美的是必須的,這是拍出唯美作品的前提,自己的審美怎麼來?就是要多看大師拍攝的作品,大師拍攝的作品,大師怎麼去取景。通過看作品的同時,讓自己帶入那個情景,如果是你自己拍攝的話,你會怎麼選擇,會怎麼去進行拍攝,這些都是可以有的。


提高自己的構圖技巧

往往照片好看的前提,就是那些構圖很講究,構圖講究的前提,就是要講究構圖的技巧,構圖技巧的好壞也是直接影響整個出片質量,出片質量的好快,因為構圖而起了決定性的因素。一般我們常見的是中心點構圖,黃金分割點構圖,放射線構圖,框架構圖等等。通過這些構圖的聯繫,從而讓自己能更好進行作品的拍攝。


提高自己的攝影眼

一般啊,攝影眼這個概念都會提到,就是自己在觀察一個物體的時候,帶著攝影的角度去做,一般這些普通人是做不到的,但是攝影師可以通過自己的觀察去做到,因為攝影師眼裡就直接有畫面了。通過攝影眼的培養,加上自己學會去尋求不尋常的角度,通過這些來進行攝影技術的提高。


其實唯美大氣的作品,經常性聯繫就可以完成,不要想的太過於複雜,只要自己保持攝影的那份熱情,堅持不懈拍攝,就肯定可以拍出唯美的作品的。


光影的光陰社


攝影攝像師如何拍出有意境的作品呢?

意境,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甚至還有一些玄的味道。那攝影作品怎麼能體現出意境呢?攝影自學班,幫大家總結了一些方法,請看下方4句口訣。

水借光有景有情。如墨畫面有意境。

加框加印黑白景。感情色彩斑駁影。

下面通過有意境的照片,來為大家解說一下,這些口訣的用法:

1、水借光有景有情。

(1)照片有色彩,更容易體現出感情,比如這張橙色的照片,體現了漁人豐收的喜悅,波光粼粼的水面,讓照片意境滿滿。剪影要想拍攝好,需要用點測光,同時在拍攝時降低1~2檔曝光,可讓影子更清晰一些,同時白平衡設置為陰天模式,可以拍出金黃泛光的效果。



(2)利用陽光的色彩,拍攝漂亮的風景,及水中的倒影,讓這張本孤獨的建築,更有意境。拍攝空曠的水面倒影,建議採用居中構圖,讓上下更為對稱,因為天空也沒有云彩,讓主要的景物集中於照片中間,主體會更加突出。有水平線的照片要注意,讓水平線是平的,不要歪,不要清洗,讓照片看起來很穩定。


(3)這張藍色打魚的照片明顯還沒有收工,大家正在低頭尋找著魚,避開清晨和傍晚的光線,天空才是藍色的,藍色的背景很好的襯托了這個情境。簡約的背景也讓照片整體看起來更簡潔,彷彿只是一張白紙上,有幾條線有幾個點,藍色更體現出漁人的專注,通過色彩和控制取景範圍,以及對稱式構圖技巧,讓照片充滿了意境。

(4)讓照片水平線不歪的技巧是:在拍攝前,調出參考線,拍攝時,讓風景中的水平線,和參考線水平線平行:



2、如墨畫面有意境。

有霧或者有霾的天氣,拍攝的照片更適合調成黑白顏色,這樣照片看起來有一些玄的味道,而且很有水墨的風格,畫一般的照片,讓作品充滿意境。


我們也可以通過後期調成黑白,來把一些本沒有意境的照片調出意境。詳細的調節方法請看口訣3。

3、加框加印黑白景。


(1)用手機修圖軟件Snapseed打開照片。點擊修復,去除照片中樹幹以外多餘的枝條。



(2)再點擊工具,選擇黑白,在黑白中選擇合適的濾鏡,把照片整體變成黑白。



(3)再點擊工具,調整圖片,為照片增加對比度、高光和陰影,讓背景的天空看起來更白。陰影是讓小鳥以及下方的枝幹細節更好。



(4)再點擊工具,選擇突出細節,提高結構,目的是讓枝幹和枝幹上的小鳥紋理更加清晰。但照片背景但天空,和下方草地,不柔和了。所以:



(5)再點擊右上角彎曲的箭頭,查看修改內容,右側突出細節,中間的畫筆進入到蒙版,在蒙版中,把頁面下方突出細節數值調整100,對小鳥和小鳥下方的枝幹進行塗抹,讓它們的紋理清晰,不塗背景,就恢復背景的柔和了。



(6)黑白照片到這裡就調整完畢了,我們把它修成畫一樣的效果,可以為她加一些相框,點擊工具,選擇文字,選擇N1模板。雙擊圓內的文字輸入空格,讓圓內沒有文字,再點擊水滴,調節橫線上的圓點轉到最右側,點擊右側的反選,讓中間變成透明,圓以外變成不透明。



(7)再點擊展開,選擇填充白色,整張頁面右側填充一些白色。為稍後添加文字和印章留出空間。導出就可以了。

(8)再用手機修圖軟件Mix,點開軟件後,點擊照片海報。再點擊頁面下方的圖形,選擇幾何圖形,在幾何圖形中選擇,類似於印章的圖形,點擊畫板,把後天的圖形變成紅色,在紅色印章底上添加上文字。選擇適合做印章的字體。同時在輸入文字,保存。




(9)回到Snapseed中,點擊工具相框,添加相框,這樣一張照片兒就做成了一張水墨畫,同時還添加了印章,意境滿滿了吧。


4、感情色彩斑駁影。

(1)除了有水的情況,可以利用光來為照片添加顏色,其他自然環境也可以。光和影子會讓照片看起來更斑駁。色彩強調了情感,斑駁的光影,豐富了照片的細節,讓照片更有意境一些。

(2)現在很多手機具備微距功能,可以參考下圖調節出來,利用地面斑駁的光影,可以拍攝出地面一些小螞蟻小昆蟲。但要注意,其他小動物如果顏色不突出,那麼我們要等到照片中有一些特殊顏色點時,再拍攝,或者自己創造出一些特殊顏色,結合上這些小昆蟲,會讓照片看起來更有重點。頂著小葉子向前爬行的螞蟻,不但讓照片意境滿滿,而且更鼓勵人心。



(3)海邊,燈光下,依偎的老人,讓人在寒冷的夜晚感覺到溫暖,有意境,更有情感。

以上這些方法都簡單實用,希望幫您拍攝出有意境的攝影作品。

歡迎在留言中分享交流哦!

喜歡本篇教程的朋友,幫我點贊轉發吧!感謝大家!

攝影自學班,等您來關注哦!快點擊我的頭像吧!


攝影自學班


意境怎麼說呢?只可意傳,不可言教!是心靈上的一點靈犀呢?還是一種事物的境界!然而,對於攝影來說,他是圖片帶給人的享受,和一種氛圍的感受!如果是人物照,你可以從面部表情,來感受他的喜怒哀樂。如果是一個風景圖片,你就可以感受拍攝者所表達的情感!也就是它的環境和氛圍給你帶來一種思維模式!或靜或者喧囂或憂傷,或者欣喜若狂,意猶未盡。似空靈.迷茫。由你的感覺而定!你的感知,說明拍攝者的技術能力,和想要表達作品的意境能力!攝影小白理解淺薄,歡迎大家各抒己見!







雋影瞬間


這個問題不屬於攝影技術類的問題,所以,並沒有標準答案,反而很難回答,就好像問,如何寫好一篇帶有“禪意”的文章是類似的。

此類作品屬於人文攝影,因此可以按照人文攝影的思路來創作。想要拍好此類作品,最主要的是,你要想明白什麼才是“禪意”?然後再去尋找、探訪、深入地去觀察現實生活中的禪意,最終整理出拍攝思路。不要簡單地認為人文攝影就是隨意的抓拍,抓拍只是一種攝影技術,而不是思路,幾乎所有優秀的攝影作品,都是有創作思路、甚至是詳細的拍攝計劃的,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那麼,什麼才是“禪意”呢?我個人認為,“禪意”不是簡單的青燈古佛,更不是所謂的“古風”攝影。“禪意”應該反映出一種人與佛的關係(或者是人與社會的關係),要在拍攝對象中展示出人們可以理解的佛教理論含義。既要從取景的角度組織和營造意境,又必須運用先進的科技手段通過色彩的呈現、線條的抽象展示物象的質感。至於對焦精準、構圖精巧、用光精妙這種技術類的基礎前提就不多說了,總之要用視覺語言傳達出一種空間感、對比感、距離感。找不到感覺怎麼辦?多看書、多學習、多交流,提高自己的文化藝術修養和內心精神境界。

在我國的當代攝影家之中,我認為拍“禪意”作品最好、最有意境的是攝影家張望。他曾歷時九年完成經典作品《佛的足跡》系列,2005年5月《尋佛》參加被譽為國際攝影界奧斯卡獎的奧地利國際攝影藝術展比賽,獲得了最高獎專題組冠軍。創作期間他一頭扎進佛門,深入靈隱寺、天台山等佛教寺院,與方丈同吃住,與法師共修禪,與眾多佛門弟子朝夕相處,完成了一次從身體到心靈的奇妙旅行。內心“禪意”豐富了,才能拍出帶有“禪意”的作品。張望的佛門攝影作品別具一格,具有迥異於他人的精神境界,絕非我等攝影愛好者能拍的出來的。

《尋佛》

杭州煙霞洞,洞窟幽暗,壁上雕刻著許多古印度佛教傳說人物雕像,古代異域的神僧與現代的中國僧人,幽暗的洞窟和柔和的燭光,雕刻靜止的傳說與有生命的人物交疊在一起,營造出一種穿越千年時空隧道、迷離神奇的畫面效果。

《過堂》

2003年12月某日凌晨時分,靈隱寺的僧侶們在早齋過堂儀式結束後依序步出齋堂。該儀式作為僧侶們每日修持的一種方式,在漢傳佛教寺廟中已延續了一千多年。齋堂一直在。心靈之齋,靜謐樸素的存在狀態,你能意想攀緣何等事物,來顯現這一莊嚴古樸而又日日需要出入安住的堂宇?

《幻滅》

《金剛經》有偈曰:“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佛教認為大千世界一切瞬息萬變,任何輝煌華貴都如夢幻泡影,轉瞬即逝。見了真空空不空,圓明何處不圓通。

《心跡》

長久的凝心靜慮,才能有所頓悟。

《梵淨》

《天外》

獲得中國最高政府獎——中國攝影金像獎,填補金像獎佛教題材的空白。業界評價:張望獨創一種用空靈虛幻來表現佛教教義的風格,他的作品充分傳達佛教文化的內涵,用視覺藝術傳達一種哲學思想,傳達了佛門特有的禪意美感。

《澄境》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皆寂,惟聞鐘磬音。

《笛音》

聆聽時的聆聽,觀照時的觀照,識別時的識別,直到那一切能力後面寂滅的最深處。

《樂觀》

《空門》

佛門俗稱“空門”,緣因佛教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與現象皆為眾緣暫時聚合而成的假象,瞬息萬變,緣聚而生,緣散而滅,沒有永恆不變之實體,故稱為“空”。空徑不塵心帚掃,門外花香佛已知。


無花無花


用“心"去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