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 紀昀:道貌岸然宦海死胖子

紀昀紀曉嵐,翻遍了他和和珅鬥得滿天飛的老梗,實際上歷史不存在的。再說紀曉嵐這糟老頭子足足比和珅大了二十六歲,已經是他的爹爹了,還鬥?有必要麼?不過紀曉嵐真的是一無是處的廢物嗎?起碼在現在,做的官職已經讓我們平常人望其項背了,還好意思嘲笑這個只會吃肉抽菸御女的死老頭子麼?

紀昀:道貌岸然宦海死胖子

且說紀曉嵐的官職,也並沒有那麼低,與現在的官職相比的話,他的官職也算是達到了一般人難以企及的高度,尤其是他的最高官職。究竟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呢?

要知道清朝的科舉雖然萬惡,但是對於大家來說是比較公平的,都擼起袖子來,抓住手中一支小小的毛筆,研磨,開始在一張空白的紙捲上落筆,書寫尚未可知的未來,是中還是落,都在小小的毛筆之上,千軍萬馬想要發達,唯有這一條細細的孔道可以鑽,就是讀書立功名。別以為現在的高考很難,和當年的八股科舉比起來,完全不是一個重量級的,實在是太難了,能從漫漫考試大軍中有所突破,殺出血路的,一般不是庸才,都算得上人中之龍了。

紀昀老家在今江蘇省南京市,雍正二年出生。雍正五年,也就是三歲的時候跟隨孺愛先生學習。

不過幾年之後就參加童子試,並取得了優異成績,也因此小小年紀的他被稱之為是“神童”,這時是雍正八年,也就是說,他參加童子試的時候年僅六歲。范進可以找地方去涼快了,連紀昀這種死胖子鬥搞不過,唉,從這其中足可看出他天資聰穎,用老一輩人的話來說,他就是一個天生適合學習的人。

清乾隆八年,紀曉嵐第一次參加科舉考試,並且再次憑藉實力獲得第一名,並因此通過了鄉試的資政驗證。同年,他回鄉參加鄉試,然而成績並不盡如人意,文章所作破題(即文章開頭用幾句話說明題目要義),並沒有得到考官的青睞,拿下了一個四等成績。

而待四年後,他終拔得頭籌,以第一名解元的成績奪魁。

從雍正八年到乾隆十二年,將近二十年的時間,紀昀一路過關斬將,算是比較迅猛了,但因為他的母親去世,拖慢了他飛速前進的步伐,只能服喪,科舉之路因此停了下來。

直到乾隆十九年才去再次科考,並且最終以二甲第四的的成績通過考試,步入為官之路。

看看吧,考上了科舉,以後只要不算太貪,不引人神共憤的話,朝廷的俸祿和額外的灰色收入,足以生活無憂富足。

乾隆十九年,初入仕途的紀曉嵐官位是庶吉士,這個官職是專為進士準備的,沒有什麼太大的難度,也就是跟在皇帝身邊為皇帝翻譯並講解典籍,同時也負責文書起草工作。

與現代官職對比的話,相當於是中央政府的文秘工作,崗位沒有那麼高,但是能進中央政府已經很不容易了。

按照規定,庶吉士任職滿三年之後,表現良好的話是可以升遷的。紀曉嵐的能力是不可否認的,在這次升遷中雖然沒有獲得太高的官職,僅僅是成為了官職七品的翰林院的一員。

但這次是有了正規編制,相當於是有了鐵飯碗,就跟如今大多數人追求的鐵飯碗公務員一樣,紀曉嵐如今也是其中一員了。

這時紀曉嵐要做的事已經不是起草文書那麼簡單了,而是記載皇帝的日常生活,是皇帝的特約記者。他的官職從庶吉士變為了左春坊左庶子,所從事內容是“起居注”,也就是記錄皇帝的日常生活。

大家可不要小看了這一工作,如今我們看的史書,就是由這些記載皇帝日常生活的人寫下的,也就是所謂的史官。紀昀也做過一段時間的史官,過段時間又高升了,來來去去都是做文字方面的工作。

乾隆二十一年,紀曉嵐參與了《熱河志》的篡修工作,又陪同乾隆皇帝前往熱河出遊巡查,後升為了武英殿篡修,也就是從事一些典籍刊物的編寫工作,相當於是主編。

紀昀:道貌岸然宦海死胖子

之後,因在這一崗位表現良好,紀曉嵐又被派到福建擔任提督學政,從事的工作包括主持鄉試、掌握古時的學校事物,與如今的官職對比的話,相當於是中央特派的一個省的教育局長。

當官的時候,如果做一些不痛不癢的文字工作,一般不會出什麼大事故,如果做一些政務相關的實事工作,那麼就會有點風險了,其實在官場宦海中,起起伏伏也是正常的,只要不觸犯皇權的高壓線,一般都可以東山再起的。

其實,紀曉嵐的為官生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偶爾也會遇到被貶事故。

乾隆三十年,紀曉嵐的父親病故,他按照規定回家服喪三年。復職的時候因為深得乾隆青睞,覺得他在外不能盡其長,於是將他又調回京城,從事“庶子”事務,還被皇帝加升到了正四品銜。

然而不久之後,紀曉嵐就因為跟前兩淮鹽運使盧見曾的姻親身份被連累,被貶到烏魯木齊贖罪。直到乾隆三十六年才被重新調回來,擔任詔校秘書一職,也就是普通的文字工作者。

此後數年間都是在類似的官職間被調動,並沒有什麼大的變化。值得一提的是他在乾隆三十九年因為次子拖欠賦稅而被連累,被乾隆罰降三級留任。

乾隆四十一年,他又遷為翰林院侍讀學士,建文淵閣藏書等,做了許多大事,最終累遷為兵部侍郎,管理全國武官的選用事務,同時也掌管兵籍、軍械等政務,身居要職,相當於是今天的國防部副部長。

這之後,紀曉嵐擔任的職務都是大家難以想象的要職,比如在乾隆五十二年,被封為左都御史,掌管朝廷上下的綱紀,也就是所謂的紀檢委。

清嘉慶二年,被封為禮部尚書,相當於如今的國防部部長。

嘉慶十年,紀曉嵐被封為協辦大學士,相當於如今的國務院副總理,而這也是他一生中官位最高的時候,但也正是這一年因病離世,享年81。

從寫文字的到國務院,窮盡一生才達到這樣的高度,已經很不錯了!嘉慶是怎麼樣的人,眼裡不揉沙子的,對紀昀算是有點當吉祥物的意思,但人家畢竟是兩朝元老,能力擺在那兒,給予要職是合理的。他個性圓滑,又謙遜內斂,沒有捲入政治漩渦,嘉慶自然不會對付他。

紀昀:道貌岸然宦海死胖子

這個死胖子,不僅長得難看,而且口吃,要不是有一身驚豔的才華,乾隆早就把他踢到雲霄之外了。

紀昀這輩子就是乾隆封殺文化的最大幫兇,和珅專心搞錢,紀昀專心禁書。

有這麼兩大狗腿子,乾隆才在後世的名聲比較好聽一些!

鐵齒銅牙紀曉嵐裡,紀曉嵐保護禁書--紅樓夢,為文字獄受難者顏驥一家平反的情節。他痛恨文字獄,是一個反禁書者,一個堅定的典籍保護者。

扯淡吧,紀曉嵐一輩子崇尚明哲保身,怎麼會為了與自己不相關的禁書送上自己的身家性命,犯不著這樣啊,如果他啥事不管也就罷了,誰知道還屁顛屁顛的湊上來,甘當乾隆禁書的急先鋒。

鐵齒銅牙這不是事實。作為《四庫全書》的總編纂,紀曉嵐是乾隆禁書政策最重要的執行人。

做四庫全書的實際主持編書是總纂官紀曉嵐、陸錫熊和孫士毅,以紀曉嵐任職時間最久。

乾隆詔令開館後,命各省徵集圖書,至1774年,京師收到圖書一萬餘種。四庫全書館的任務之一,就是核查這些書有無“違礙”內容,判斷保留,還是銷燬。他媽的,這麼多的好書,也就徹底毀在乾隆的手裡,紀昀肯定心裡非常的痛惜,但他又能怎麼樣?高官厚祿,和寧死保護國粹,孰輕孰重,紀昀是明白人,不會幹這種捨生取義的事情,那罷了,就瘋狂的禁書吧!

封殺什麼內容呢?真真切切罵清朝的,疑似暗諷清朝的,明朝寫的東西的,統統封殺!

依照乾隆意旨,在紀曉嵐、陸錫熊的主持下,四庫全書館於1778年制定了一個詳細的“禁書標準”——《查辦違礙書籍條款》,“除字句狂謬,詞語刺譏,必應銷燬,及明季國初人詩文集內有觸悖者,其全書即不應存留外”,其他書籍一律依照條款處理。

依據這些條款,萬曆年間以前的書中,涉及遼東及女直、女真諸位字樣,一體銷燬,僅系地名可以保留,但若語有違礙者仍行銷燬。

錢謙益、呂留良、金堡、屈大均等人所著之書,均在禁燬之列,別人書中若有對他們詩文、觀點的徵引,也需將書內所引各條籤明抽毀,於原版內剷除。

宋元時期的書籍,也未能倖免。宋人寫遼金元、明人寫元的書中,若有使用敵國之詞、語句乖戾者,輕則酌量改正,重則全書銷燬。

這些龐大的工作,紀昀卻能日日有幹勁,不合適的書籍都先先交紀曉嵐複核,再上呈乾隆定奪。

統計下來,《四庫全書》修書期間,禁燬書籍“將近三千餘種,六七萬卷以上,種數幾與四庫現收書相埒”。這些書的被禁燬,絕大多數經過了紀曉嵐之手。

給《四庫全書總目》統稿時,對有“違礙”內容等問題的提要,都註明了“扣除”二字,不予刊刻。如宋釋永《雲棲詩集》等書的提要,內中就有紀曉嵐親手所注“扣除”字樣。

1784年,《四庫全書》已繕寫七部,但乾隆在抽閱過程中,依舊陸續發現有“違礙”內容的書籍。

隨後,和珅等複查人員又在《四庫全書》所收《尚書古文疏證》中發現引有錢謙益、李清的詩文。此次從《四庫全書》中被撤毀的書,共有李清、周亮工等所著書10種。

乾隆火大了,好個紀曉嵐,工作如此懈怠,是不是找死,也難怪紀昀每天在苦海中度過,難免會頭昏眼花,又沒有什麼高級的校對工具,計算機等,全靠肉眼來一一審核,難為他了。

紀曉嵐因此遭到乾隆嚴厲斥責,“惶駭戰懼,莫知所為”。

為求寬赦,紀昀主動重查《四庫全書》中的“明季國初之書”,並上奏乾隆:

“臣年雖過六旬,而精力尚堪校閱,且諸書曾經承辦,門徑稍熟,於違礙易於查檢。不揣冒昧,仰懇皇上天恩,予臣以悔罪自贖之路,准將文源閣明神宗以後之書,自國朝列聖御纂、皇上欽定及官刊、官修諸編外,一概責臣重校。凡有違礙,即行修改……臣俱一一賠寫抽換,務其完善無疵。”

年老體衰的紀曉嵐,為了“將功折罪”,向乾隆自告奮勇,要把明萬曆以後,除清代皇帝欽定外的書籍,全部核查一遍,徹底刪改其中的“違礙”內容。

所以呢,紀昀這輩子滿腹經綸,卻只有一部閱微草堂筆記,其他詩文、序跋等都不留底稿,以至絕大多數散佚不存。他晚年自稱:

他將不敢著述的原因,歸為自己所想、所寫,前人都已道及,所以沒有留存必要。事實上,最重要的原因,是他長期戰鬥在大清禁書第一線,經驗豐富,深知文字招禍的嚴重性。由紀曉嵐之孫蒐集、整理的《紀文達公遺集》,所錄多是紀曉嵐和皇帝唱和或粉飾太平之作,極為乏味,也是這個緣故。

這樣一位禁書能手,在後世的影視劇裡,居然成了抵制、反抗文字獄的英雄人物,也可謂是奇哉怪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