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 纪昀:道貌岸然宦海死胖子

纪昀纪晓岚,翻遍了他和和珅斗得满天飞的老梗,实际上历史不存在的。再说纪晓岚这糟老头子足足比和珅大了二十六岁,已经是他的爹爹了,还斗?有必要么?不过纪晓岚真的是一无是处的废物吗?起码在现在,做的官职已经让我们平常人望其项背了,还好意思嘲笑这个只会吃肉抽烟御女的死老头子么?

纪昀:道貌岸然宦海死胖子

且说纪晓岚的官职,也并没有那么低,与现在的官职相比的话,他的官职也算是达到了一般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尤其是他的最高官职。究竟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呢?

要知道清朝的科举虽然万恶,但是对于大家来说是比较公平的,都撸起袖子来,抓住手中一支小小的毛笔,研磨,开始在一张空白的纸卷上落笔,书写尚未可知的未来,是中还是落,都在小小的毛笔之上,千军万马想要发达,唯有这一条细细的孔道可以钻,就是读书立功名。别以为现在的高考很难,和当年的八股科举比起来,完全不是一个重量级的,实在是太难了,能从漫漫考试大军中有所突破,杀出血路的,一般不是庸才,都算得上人中之龙了。

纪昀老家在今江苏省南京市,雍正二年出生。雍正五年,也就是三岁的时候跟随孺爱先生学习。

不过几年之后就参加童子试,并取得了优异成绩,也因此小小年纪的他被称之为是“神童”,这时是雍正八年,也就是说,他参加童子试的时候年仅六岁。范进可以找地方去凉快了,连纪昀这种死胖子斗搞不过,唉,从这其中足可看出他天资聪颖,用老一辈人的话来说,他就是一个天生适合学习的人。

清乾隆八年,纪晓岚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并且再次凭借实力获得第一名,并因此通过了乡试的资政验证。同年,他回乡参加乡试,然而成绩并不尽如人意,文章所作破题(即文章开头用几句话说明题目要义),并没有得到考官的青睐,拿下了一个四等成绩。

而待四年后,他终拔得头筹,以第一名解元的成绩夺魁。

从雍正八年到乾隆十二年,将近二十年的时间,纪昀一路过关斩将,算是比较迅猛了,但因为他的母亲去世,拖慢了他飞速前进的步伐,只能服丧,科举之路因此停了下来。

直到乾隆十九年才去再次科考,并且最终以二甲第四的的成绩通过考试,步入为官之路。

看看吧,考上了科举,以后只要不算太贪,不引人神共愤的话,朝廷的俸禄和额外的灰色收入,足以生活无忧富足。

乾隆十九年,初入仕途的纪晓岚官位是庶吉士,这个官职是专为进士准备的,没有什么太大的难度,也就是跟在皇帝身边为皇帝翻译并讲解典籍,同时也负责文书起草工作。

与现代官职对比的话,相当于是中央政府的文秘工作,岗位没有那么高,但是能进中央政府已经很不容易了。

按照规定,庶吉士任职满三年之后,表现良好的话是可以升迁的。纪晓岚的能力是不可否认的,在这次升迁中虽然没有获得太高的官职,仅仅是成为了官职七品的翰林院的一员。

但这次是有了正规编制,相当于是有了铁饭碗,就跟如今大多数人追求的铁饭碗公务员一样,纪晓岚如今也是其中一员了。

这时纪晓岚要做的事已经不是起草文书那么简单了,而是记载皇帝的日常生活,是皇帝的特约记者。他的官职从庶吉士变为了左春坊左庶子,所从事内容是“起居注”,也就是记录皇帝的日常生活。

大家可不要小看了这一工作,如今我们看的史书,就是由这些记载皇帝日常生活的人写下的,也就是所谓的史官。纪昀也做过一段时间的史官,过段时间又高升了,来来去去都是做文字方面的工作。

乾隆二十一年,纪晓岚参与了《热河志》的篡修工作,又陪同乾隆皇帝前往热河出游巡查,后升为了武英殿篡修,也就是从事一些典籍刊物的编写工作,相当于是主编。

纪昀:道貌岸然宦海死胖子

之后,因在这一岗位表现良好,纪晓岚又被派到福建担任提督学政,从事的工作包括主持乡试、掌握古时的学校事物,与如今的官职对比的话,相当于是中央特派的一个省的教育局长。

当官的时候,如果做一些不痛不痒的文字工作,一般不会出什么大事故,如果做一些政务相关的实事工作,那么就会有点风险了,其实在官场宦海中,起起伏伏也是正常的,只要不触犯皇权的高压线,一般都可以东山再起的。

其实,纪晓岚的为官生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偶尔也会遇到被贬事故。

乾隆三十年,纪晓岚的父亲病故,他按照规定回家服丧三年。复职的时候因为深得乾隆青睐,觉得他在外不能尽其长,于是将他又调回京城,从事“庶子”事务,还被皇帝加升到了正四品衔。

然而不久之后,纪晓岚就因为跟前两淮盐运使卢见曾的姻亲身份被连累,被贬到乌鲁木齐赎罪。直到乾隆三十六年才被重新调回来,担任诏校秘书一职,也就是普通的文字工作者。

此后数年间都是在类似的官职间被调动,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值得一提的是他在乾隆三十九年因为次子拖欠赋税而被连累,被乾隆罚降三级留任。

乾隆四十一年,他又迁为翰林院侍读学士,建文渊阁藏书等,做了许多大事,最终累迁为兵部侍郎,管理全国武官的选用事务,同时也掌管兵籍、军械等政务,身居要职,相当于是今天的国防部副部长。

这之后,纪晓岚担任的职务都是大家难以想象的要职,比如在乾隆五十二年,被封为左都御史,掌管朝廷上下的纲纪,也就是所谓的纪检委。

清嘉庆二年,被封为礼部尚书,相当于如今的国防部部长。

嘉庆十年,纪晓岚被封为协办大学士,相当于如今的国务院副总理,而这也是他一生中官位最高的时候,但也正是这一年因病离世,享年81。

从写文字的到国务院,穷尽一生才达到这样的高度,已经很不错了!嘉庆是怎么样的人,眼里不揉沙子的,对纪昀算是有点当吉祥物的意思,但人家毕竟是两朝元老,能力摆在那儿,给予要职是合理的。他个性圆滑,又谦逊内敛,没有卷入政治漩涡,嘉庆自然不会对付他。

纪昀:道貌岸然宦海死胖子

这个死胖子,不仅长得难看,而且口吃,要不是有一身惊艳的才华,乾隆早就把他踢到云霄之外了。

纪昀这辈子就是乾隆封杀文化的最大帮凶,和珅专心搞钱,纪昀专心禁书。

有这么两大狗腿子,乾隆才在后世的名声比较好听一些!

铁齿铜牙纪晓岚里,纪晓岚保护禁书--红楼梦,为文字狱受难者颜骥一家平反的情节。他痛恨文字狱,是一个反禁书者,一个坚定的典籍保护者。

扯淡吧,纪晓岚一辈子崇尚明哲保身,怎么会为了与自己不相关的禁书送上自己的身家性命,犯不着这样啊,如果他啥事不管也就罢了,谁知道还屁颠屁颠的凑上来,甘当乾隆禁书的急先锋。

铁齿铜牙这不是事实。作为《四库全书》的总编纂,纪晓岚是乾隆禁书政策最重要的执行人。

做四库全书的实际主持编书是总纂官纪晓岚、陆锡熊和孙士毅,以纪晓岚任职时间最久。

乾隆诏令开馆后,命各省征集图书,至1774年,京师收到图书一万余种。四库全书馆的任务之一,就是核查这些书有无“违碍”内容,判断保留,还是销毁。他妈的,这么多的好书,也就彻底毁在乾隆的手里,纪昀肯定心里非常的痛惜,但他又能怎么样?高官厚禄,和宁死保护国粹,孰轻孰重,纪昀是明白人,不会干这种舍生取义的事情,那罢了,就疯狂的禁书吧!

封杀什么内容呢?真真切切骂清朝的,疑似暗讽清朝的,明朝写的东西的,统统封杀!

依照乾隆意旨,在纪晓岚、陆锡熊的主持下,四库全书馆于1778年制定了一个详细的“禁书标准”——《查办违碍书籍条款》,“除字句狂谬,词语刺讥,必应销毁,及明季国初人诗文集内有触悖者,其全书即不应存留外”,其他书籍一律依照条款处理。

依据这些条款,万历年间以前的书中,涉及辽东及女直、女真诸位字样,一体销毁,仅系地名可以保留,但若语有违碍者仍行销毁。

钱谦益、吕留良、金堡、屈大均等人所著之书,均在禁毁之列,别人书中若有对他们诗文、观点的征引,也需将书内所引各条签明抽毁,于原版内铲除。

宋元时期的书籍,也未能幸免。宋人写辽金元、明人写元的书中,若有使用敌国之词、语句乖戾者,轻则酌量改正,重则全书销毁。

这些庞大的工作,纪昀却能日日有干劲,不合适的书籍都先先交纪晓岚复核,再上呈乾隆定夺。

统计下来,《四库全书》修书期间,禁毁书籍“将近三千余种,六七万卷以上,种数几与四库现收书相埒”。这些书的被禁毁,绝大多数经过了纪晓岚之手。

给《四库全书总目》统稿时,对有“违碍”内容等问题的提要,都注明了“扣除”二字,不予刊刻。如宋释永《云栖诗集》等书的提要,内中就有纪晓岚亲手所注“扣除”字样。

1784年,《四库全书》已缮写七部,但乾隆在抽阅过程中,依旧陆续发现有“违碍”内容的书籍。

随后,和珅等复查人员又在《四库全书》所收《尚书古文疏证》中发现引有钱谦益、李清的诗文。此次从《四库全书》中被撤毁的书,共有李清、周亮工等所著书10种。

乾隆火大了,好个纪晓岚,工作如此懈怠,是不是找死,也难怪纪昀每天在苦海中度过,难免会头昏眼花,又没有什么高级的校对工具,计算机等,全靠肉眼来一一审核,难为他了。

纪晓岚因此遭到乾隆严厉斥责,“惶骇战惧,莫知所为”。

为求宽赦,纪昀主动重查《四库全书》中的“明季国初之书”,并上奏乾隆:

“臣年虽过六旬,而精力尚堪校阅,且诸书曾经承办,门径稍熟,于违碍易于查检。不揣冒昧,仰恳皇上天恩,予臣以悔罪自赎之路,准将文源阁明神宗以后之书,自国朝列圣御纂、皇上钦定及官刊、官修诸编外,一概责臣重校。凡有违碍,即行修改……臣俱一一赔写抽换,务其完善无疵。”

年老体衰的纪晓岚,为了“将功折罪”,向乾隆自告奋勇,要把明万历以后,除清代皇帝钦定外的书籍,全部核查一遍,彻底删改其中的“违碍”内容。

所以呢,纪昀这辈子满腹经纶,却只有一部阅微草堂笔记,其他诗文、序跋等都不留底稿,以至绝大多数散佚不存。他晚年自称:

他将不敢著述的原因,归为自己所想、所写,前人都已道及,所以没有留存必要。事实上,最重要的原因,是他长期战斗在大清禁书第一线,经验丰富,深知文字招祸的严重性。由纪晓岚之孙搜集、整理的《纪文达公遗集》,所录多是纪晓岚和皇帝唱和或粉饰太平之作,极为乏味,也是这个缘故。

这样一位禁书能手,在后世的影视剧里,居然成了抵制、反抗文字狱的英雄人物,也可谓是奇哉怪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