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 號稱40萬主力金軍或非覆滅於野狐嶺,幾處記載說明金國戰敗不冤

蒙金戰爭的第一階段最關鍵的戰役,就是大家比較熟知的野狐嶺之戰了,號稱40餘萬的金軍精銳幾乎被10萬蒙古軍殲滅,金國再也沒有了足夠的機動兵力防禦北方邊境,金國中原之地成為了蒙古鐵蹄的天下,金宣宗繼位後,也是被迫遷都南京,也就是現在的開封,可以說野狐嶺之戰是蒙金戰爭格局的一戰,蒙古軍一戰打斷了金軍的脊樑,可是我要說的是,這一說法可能錯了,真正擊垮金軍的不是野狐嶺之戰,而是發生在野狐嶺之戰後的會河堡之戰。

號稱40萬主力金軍或非覆滅於野狐嶺,幾處記載說明金國戰敗不冤

兩場戰役都發生在金大安三年,蒙古成吉思汗六年,兩國國勢最大的不同就是,蒙古是正在崛起,而金國已經是暮年,早已沒有了攻滅北宋時期的那麼強大,所以蒙古擊敗金國不是什麼意外的事情,從幾處記載中就可以看出端倪了。

首先要說的就是,和蒙古對峙的金軍到底有多少人。

《元史.木華黎列傳》金兵號四十萬,陣野狐嶺北。

《金史》中是沒有明確記載此戰金軍兵力的,只是可以認定,絕對是金軍的主力部隊,但是金軍號稱40萬,實際兵力有多少呢?歷史記載中,金朝末期,軍隊早已不是滿編的狀態,“一千戶所統不及百人,不足成其隊伍”,那麼顯然當時金兵號稱40萬,其中水分還是有很大的。

軍隊已經腐朽,金國的財政也出現了大問題.

《金史·食貨志》民以貨幣屢變,往往怨磋,聚語於市......大安三年會河之役,至以八十四車(交鈔)為軍賞。

金國末期財政問題之一就是屢屢更改貨幣制度,那麼金國推行的財政政策就會出現缺陷,貨幣難以流通是必然,交鈔是什麼,大家應該熟悉,類似於北宋時期交子,因為金國立國初期,缺少銅,所以並未自己鑄造貨幣,主要使用北宋和遼國的貨幣,後來則推行了交鈔,一開始還過朝廷節制,後來就沒譜了,主要是金朝對南宋屢次發動戰爭,所以結果就是交鈔越發越多,卻越來越不值錢,以至於在會河之役時,需要用84輛大車運送交鈔當做軍中賞賜,所以這直接說明,金國沒有足夠的國力和蒙古打這一場大會戰。

號稱40萬主力金軍或非覆滅於野狐嶺,幾處記載說明金國戰敗不冤

同時不要忘了,野狐嶺之戰前5年,金國和南宋是大大出手,也就是南宋發動的開禧北伐,雖說最終南宋又屈辱和議,賠錢裝孫子,但是對於本來就不堪的金國財政來說,也是一場災難。

而且金軍的戰鬥力也大幅下降了,金軍早已失去了當初攻滅遼宋兩國的實力,已經徹底從馬背上下來,雖說對南宋仍然保有戰力,但是和曾經的遼國末期一樣,被金軍暴揍的遼軍,也就只能捏捏北宋這個軟柿子,金國末期的軍隊面對蒙古軍隊就只能保持守勢了,金軍已經失去了曾經騎兵機動運動戰的能力。

《元史.太祖本紀》襲金群牧監,驅其馬而還。

這裡指的是金國桓州群牧,據說當時蒙古人得了幾百萬匹戰馬。“監馬幾百萬匹, 分屬諸軍,軍勢大振”,這裡就有問題了,金軍主力部隊,為何有戰馬卻打了呆仗,被蒙古軍隊屠戮殆盡,整個戰爭過程,金軍就是在按照傳統中原王朝的戰法,依靠地形城池堅守,戰爭過程中沒見過金軍騎兵的機動作戰,有戰馬,但是無騎兵會戰,讓我深深懷疑當時這支所謂精銳金軍的戰鬥力。

號稱40萬主力金軍或非覆滅於野狐嶺,幾處記載說明金國戰敗不冤

在戰前,成吉思汗也是做足了準備,挖了金國牆角的,金國北部防線,除了金軍駐防外,主要依靠兩支力量,也就是汪古部以及遼人組成的颭軍和乣軍,但是隨著遼人反叛無常,金國多次將遼人內遷,汪古部則成為駐防金國北部防線的中堅力量。成吉思汗在和金國撕破臉皮前,自然要想盡辦法,將汪古部拉攏到自己的陣營中。

《元史.阿剌兀思剔吉忽裡列傳》金源氏塹山為界,以限南北,阿剌兀思剔吉忽裡以一軍守其衝要 ......從下中原,復為嚮導,南出界垣。

當時成吉思汗的做法也是簡單幹脆,也就是砸錢同時嫁女兒,這個時候,是個有野心的人就會有想法了,當時擺在汪古部首領阿剌兀思剔吉忽裡面前的選擇是,要麼拒絕成吉思汗的招攬,繼續為金國守住北方大門,但說的不好聽一點,那樣的話,汪古部就一直是金國的附庸,甚至是看門狗,但是和成吉思汗合作不同,汪古部就可以一下子躋身蒙古部落的貴族階層,但凡是一個有野心的人,都會選擇或者吧。

號稱40萬主力金軍或非覆滅於野狐嶺,幾處記載說明金國戰敗不冤

結果就是本來是自己陣營的汪古部搖身一變,成為幫助蒙古人南下的角色,而對於成吉思汗的這一策略,金國卻只能傻看著,無法阻止。

而對於蒙古人南下的態勢,金人準備也是不足,在野狐嶺之戰前,也就是烏沙堡之戰,金軍竟然毫無防備,被蒙古軍擊敗了。

《金史.獨吉思忠列傳》三年,與參知政事承裕將兵屯邊,方繕完烏沙堡,思忠等不設備,大元前兵奄至,取烏月營,思忠不能守,乃退兵,思忠坐解職。

綜上所述,我們就可以知道,金國末期,也就是能夠欺負一下南宋,面對蒙古軍隊,金國沒有足夠強大的國力和軍力打這一仗,更沒有充分的戰前準備,只想著依靠自己看似強大實則空虛的身體,能夠嚇退蒙古人一樣,在這種情況下,金軍不戰敗倒是不可能的。

號稱40萬主力金軍或非覆滅於野狐嶺,幾處記載說明金國戰敗不冤

說到這裡,迴歸我們今天的主題,也就是,金軍主力到底是在野狐狸被擊潰的,還是在會河堡被擊潰的,蒙古和金國雙方的記載都偏向於是在會河堡被擊潰的。

蒙古一方的記載。

《元史.太祖本紀》帝及金師戰於宣平之會河川,敗之。九月,拔德興府,居庸關守將遁去。遮別遂入關,抵中都。

《元史.木華黎列傳》帝麾諸軍並進,大敗金兵,追至澮河,殭屍百里。

《聖武親征錄》復破忽沙軍於會合堡,金人精銳盡沒於此。

金國一方的記載。

《金史.衛紹王本紀》千家奴、胡沙自撫州退軍,駐於宣平......千家奴、胡沙敗績於會河堡,居庸關失守。禁男子不得輒出中都城門。大元前軍至中至都,中都戒嚴。

《金史.獨吉思忠列傳》衛紹王命參知政事承裕行省,既而敗績於會河堡雲。

《金史.完顏承裕列傳》至會河川,承裕兵大潰。承裕僅脫身,走入宣德。大元遊兵入居庸關,中都戒嚴。識者謂金之亡,決於是役

我們可以看到,蒙古一方的記載偏向於野狐嶺之戰和會河堡之戰同屬於一個戰爭過程中,而且是在金軍會河堡失利後,蒙古軍隊是直接攻破了居庸關,威脅了金國國都,而《金史》則說的很明確,就是在會河堡發生大敗的,主力的精銳金軍正是在這一戰被打垮的,記載稱此戰完顏承裕僅以身免,金國的家底是被這一戰打光了。(千家奴指的是獨吉思忠,胡沙指的是完顏承裕)

號稱40萬主力金軍或非覆滅於野狐嶺,幾處記載說明金國戰敗不冤

而且《金史》是元朝編纂的,更接近於野狐嶺之戰和會河堡發生的時間,《元史》則是明朝編纂的,個人更相信《金史》的記載,當時完顏承裕是因為怯戰或者戰略收縮,主動回撤到會河堡一線,結果此戰被成吉思汗徹底擊敗。

野狐嶺現在的位置在河北張家口,據說戰國時期,趙國開國君主趙襄子就是在野狐嶺附近建立了一座要塞,“無窮之門”,用來防禦北方三胡南下,也制定了趙國向北擴張的邊界,可以證明了此地地勢的險要,但是完顏承裕並沒有將主力部隊全部補防在野狐嶺啊,他是自己帶著大部隊撤了的。

《金史.完顏承裕列傳》八月,大元大兵至野狐嶺,承裕喪氣,不敢拒戰,退至宣平。

這裡記載完顏承裕是因為怯戰帶著部隊撤了,所以金軍主力不會再野狐嶺大規模駐防,至於說完顏承裕有沒有戰略收縮的意圖,只是因為打敗了,被扣上了全部的責任,畢竟這是亡國之戰,一戰就打光了金國的家底,總需要一個人來抗,完顏承裕之前在針對南宋的戰爭是打的出彩的,南宋大將吳曦就是被他打懵的。

號稱40萬主力金軍或非覆滅於野狐嶺,幾處記載說明金國戰敗不冤

他可能也是有戰略收縮意思的,可是執行的過程中,出了大問題,只說一點,也就是戰馬,完顏承裕的決定給金國帶來了災難,完顏承裕若是想要收縮,必然要放棄桓州,那裡有金國大型的群牧監,你主動後撤可以,怎麼可以將這些優質戰馬留給蒙古人,這不就是資敵嗎?

之前也說了,此戰蒙古人最大的收穫,一個是殲滅了金軍主力,另一個就是獲得百萬匹戰馬,此後金軍更是沒有足夠的戰馬來建立一支可以與蒙古人相抗的騎兵部隊,此戰之後金人是嚴重缺馬的,所以接手金國爛攤子的金宣宗,在位時期就只能買馬了。

《金史.兵志》宣宗興定元年,定民間收潰軍亡馬之法,及以馬送官酬直之格。不管怎麼說,這就是完顏承裕主動放棄桓州給金國帶來的惡果。

《元史.太祖本紀》帝自將南伐,敗金將定薛於野狐嶺,取大水濼、豐利等縣。

按照《元史》的記載,成吉思汗在野狐嶺擊敗的也不是完顏承裕,而是一個叫定薛的,這個人應該是完顏承裕或者獨吉思忠的部將,兩人也是並未在野狐嶺駐防,而是帶著大部隊後撤,在會河堡發生才發生了最後的決戰。

號稱40萬主力金軍或非覆滅於野狐嶺,幾處記載說明金國戰敗不冤

個人猜測,當時完顏承裕要麼真的是怯戰了,自己帶著主力部隊後撤,讓定薛帶著少數部隊在野狐嶺拖著蒙古軍隊,當替死鬼,要麼就是讓定薛先在野狐嶺拖延蒙古軍隊南下的勢頭,自己在會河堡重新建立防線,但是他沒想到蒙古的攻勢這麼猛烈,很快就追擊到了會河堡,尚未做好戰鬥準備的金軍被瞬間擊潰,也很快就演變成了屠殺。個人還是願意相信後者吧,畢竟完顏承裕在之前對南宋的戰爭中表現出了出色的指揮能力,就算蒙古人強悍,也不至於尚未交戰,就害怕的帶兵跑了。

所以總的來看,金大安三年,蒙金兩國爆發的第一階段戰爭,是正處於實力上升期的蒙古打一個日薄西山的金國,金國無論是國力還是軍力上都處在一個孱弱期,同時金軍無論是在戰前還是在戰爭進程中,都沒有做好準備,而野狐嶺也並非主力金軍被殲滅的地點,會河堡才是金人精銳覆滅的戰場。

參考資料《元史.太祖本紀》《聖武親征錄》《元史.木華黎列傳》《元史.阿剌兀思剔吉忽裡列傳》《金史.衛紹王本紀》《金史.獨吉思忠列傳》《金史.完顏承裕列傳》《金史·食貨志》《金史.兵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