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為什麼給孩子讀的大部分繪本都沒有拼音,你知道嗎?

越來越多的爸爸媽媽開始發現繪本的好:

有的繪本

“專治”不肯乖乖上床睡覺“病”

為什麼給孩子讀的大部分繪本都沒有拼音,你知道嗎?

有的繪本給予孩子勇氣面對“可怕”的影子:

為什麼給孩子讀的大部分繪本都沒有拼音,你知道嗎?

還有的繪本告訴孩子怎樣管理自己的情緒……

為什麼給孩子讀的大部分繪本都沒有拼音,你知道嗎?

繪本有那麼多的好,在不少父母眼裡,它卻還有那麼一丁點“不完美”——如果給繪本里的文字,標上漢語拼音就完美了。

有了漢語拼音,孩子不僅可以自己讀繪本,還可以認字呀、鍛鍊朗讀能力、積累好詞好句,可以……

爸媽希望繪本注音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相信你也發現了,大部分繪本卻沒有注音,為什麼呢?

圖畫書才是繪本的“根”

其實很多人對於為什麼要給孩子看繪本並不清楚,很容易誤解將繪本等同於普通的兒童讀物。認為文字是主體、圖是輔助,繪本就像小人書。

有了這樣的認知作為基礎,文字注音的必要性顯得順理成章——沒有注音孩子自己不就看不懂了嗎?

但事實上,在繪本的世界裡,圖畫才是“王”。

“插圖,對兒童來說,是閱讀的最初入口,他們的閱讀興趣,正是被插圖激活的。”

圖畫是閱讀的入口,更是孩子進入奇妙故事世界的大門。

松居直先生曾講過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圖畫,對於幼兒閱讀是多麼重要!

這是一個日本幼兒園中班老師的親身經歷:

這位老師很喜歡給小朋友講各種各樣的故事,帶著他們一起讀圖畫書。

這天,她想試試看給孩子們講《一寸法師》的故事,儘管對於4歲的孩子,理解這個故事可能會很難,但老師還是想看看孩子們的反應。

“今天我要給大家講一個故事。”老師說,原本嘰嘰喳喳的孩子們立馬安靜下來了。

“這個故事的名字叫《一寸法師》……”

“老師老師,一寸‘帽子’是什麼樣的帽子呀?”(在日語裡,帽子的發音和法師的發音類似。)

在日常生活中,4歲的孩子很難會碰到“法師”這個詞,當它和“一寸”組合在一起,只會讓孩子們更困惑。

但他們還是努力地試圖去理解。

就在這個時候,“帽子”這個詞就突然從他們腦子裡蹦出來了,“啊,原來是帽子呀,那一寸帽子是什麼樣的帽子呀?”所以孩子才會這樣發問。

老師聽到這個問題大吃一驚,看看班上的其他孩子,聽了那個孩子的提問後,大多數都露出了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

“啊~~原來是帽子呀”,然後睜著大眼睛期待老師繼續講下去。

但是,“帽子”(法師)不可能出生,也不可能乘坐木碗做的船......如果繼續講下去,孩子們會越來越糊塗。

想象不出故事世界,孩子們只會對這個故事失去興趣,沒有耐心再聽下去。長此以往可能孩子對故事再也提不起興趣了。

這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呀!

所以老師趕緊拿出了圖畫書,這一次,孩子們在展開想象的翅膀時,有了一個共同的形象作為基礎。

當他們對故事的想象遇到障礙時,

圖畫會給他們帶來新的線索。

孩子們就是這樣通過圖畫在腦海裡構建出一個完整的故事世界,通過不斷的想象與探索獲得閱讀的快樂。

所以說,圖畫是繪本中最重要的因素,也是兒童閱讀的起點。

不需要注音的兩點理由

繪本作家瞭解孩子的世界,在創作的整個過程中,他們的靶心便是如何用圖畫來講故事,讓完全不認字的幼兒只看圖畫也能明白故事的內容。

圖畫這樣重要,那文字是不是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呢?並非如此,其實文字對圖畫有輔助作用。

既然有文字,豈不是有注音會更好?

其實繪本作家沒有在自己的作品中,加入任何注音符號作為輔助,是有自己的考量的。

為什麼給孩子讀的大部分繪本都沒有拼音,你知道嗎?

《大家晚安》作者克里斯·霍頓的創作過程

在創作的過程中,畫面有前後順序,圖畫中的構圖是巧妙安排過的,文字應該出現在什麼地方,也是經過精心考量的。

不放拼音,有兩點理由:

首先,注音會破壞畫面的平衡感和美感。漢字是方塊字,拼音是字母,他們的結合,總是有點彆扭的。

其次便是破壞故事的連貫性,繪本是親子共讀用的,很早就放手讓他們自己讀繪本,確實是不科學的。

繪本是父母讀給孩子聽的

好多孩子一個故事聽五六遍都不會膩,有了注音,學會了拼音的他們就可以自己唸了,獨立閱讀不是很重要嘛

而且我們也可以“解放”了呀!!

但是,過早讓孩子自己讀圖畫書,其實是在消磨孩子的閱讀興趣。

特別是孩子到了四五歲,假如書裡面有注音的話,他會很努力地拼出來,閱讀的樂趣其實是折損了的。

舉個例子,大人讀英文原版小說的時候,如果每個不認識的單詞都要查一下字典,那麼你還能享受閱讀的過程嗎?

誠實地講,至少對於我來說,與其說是在享受閱讀英文小說的樂趣,不如說我是在拿英文小說學英語。

這樣的閱讀不僅很難產生閱讀的樂趣,連故事的完整都不能保證,孩子總是被種種“阻礙”打斷,要費很多力氣才能將故事串聯起來。

繪本並非冷冰冰的教科書。給繪本注音,讓孩子追著每個字去讀繪本,看似學好了拼音,但閱讀的樂趣無從談起。

“充分感受圖畫書魅力的孩子,很快會進入下一個讀書階段。”

與其急功近利希望孩子通過繪本學習拼音和漢字,不如和孩子一起享受共讀的樂趣,當父母發自內心地為孩子朗讀時,故事才會在孩子心中留下痕跡。

和孩子一起體驗故事的世界,會成為你們共通的經驗,這樣的經驗對孩子來說很珍貴,會成為你們之間的紐帶。

“讀書絕不是賽跑,不能比誰快誰慢,父母急躁的情緒只會妨礙孩子讀書的進展。”

有你為孩子充滿感情地講述繪本里的故事,我們真的還有必要給繪本注音嗎?

丹媽碎碎念

印象中日本松居直老師說過一段話,大意是這樣的:繪本不是教科書,更不是問題大全,它應該是孩子的快樂源泉

我基本上很少給叮噹讀注音版的繪本,也不會急著讓他通過看繪本去識字,每天哪怕是講到喉嚨冒煙,看著他沉浸在故事中滿足的小臉,我也是“痛”並快樂著。在他享受讀書樂趣時,我有感情和溫度的聲音,會和語言的樂趣、故事的樂趣,一起留在孩子心中。

算算孩子能倚靠在你身邊聽故事的時間,其實真的很短,就這麼幾年。而他最終都會獨立閱讀,就像人遲早會學會走路、吃飯一樣。所以好好珍惜能為他讀書的親密時光吧。

關於注音書,一直以來都有很多讀者在後臺問。其實很多橋樑書會有注音版,因為一二年級孩子開始學拼音了。不過我始終覺得拼音只是輔助工具,學拼音只是一個過渡階段,閱讀量大的孩子都可以不需要。如果非要買,不建議選購太多,一兩套足以,而且排版和畫風也一定要注意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