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1 你的腰痛是“腎虛”嗎?還是腰肌出了問題?

腰痛,可能是廣大人民群眾最最關心的一個問題。

在漫天電視廣告的轟炸和電線杆小廣告的侵襲下,“腰痛”=“腎虛”,幾乎是人人自危,危及人人。

你的腰痛是“腎虛”嗎?還是腰肌出了問題?

其實腰痛是無辜的,冠上“腎虛”的名就尷尬了。

中醫講“腰為腎之府”,意思就是腰是“腎”的家,就像是“和尚”和“廟”的關係,和尚住在廟裡,腎住在腰裡,廟倒和尚散,腰疼腎也虛——腰好不好直接反映了腎好不好。


你的腰痛是“腎虛”嗎?還是腰肌出了問題?


但其實—腰痛並不等於腎虛,許多所謂的腎虛腰痛的的症狀其實都和腰大肌的損傷,有著明顯的對應關係,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我們一條一條來分析。

1

腎虛喜揉喜按

中醫辨病分虛實,“虛則喜按,實則拒按”,而腎虛的病人,則非常明顯有此徵象——他們往往非常喜歡找人按摩腰部,有事沒事去按摩店揉揉,去理療科看看,這和腰大肌有什麼關係呢?

這就要從腰大肌的解剖講起了,腰大肌上連第十二胸椎和全部腰椎體及相應的椎間盤,下連股骨小轉子。也就是說—它在身體的前面才能摸到


你的腰痛是“腎虛”嗎?還是腰肌出了問題?


我們知道,

觸到真正損傷的肌肉是非常疼痛的。

但是,我們從後方按摩,隔著厚實的胸腰筋膜、豎脊肌、腰方肌等,是很難觸到腰大肌的,既然沒有碰到病源,表現出的,自然也是喜按的假象了。

多數人的腰大肌其實是非常“拒按”的,這才是真正的“實證”所在。

2

腰膝痠軟

腰痛很容易理解,但伴隨著膝蓋的症狀就很奇怪了。

在這裡很多人就更堅信了自己是腎虛的表現,因為“腰膝痠軟”實在是腎虛的第一指徵

其實,這從神經的角度就很好理解了。

你的腰痛是“腎虛”嗎?還是腰肌出了問題?

腰叢的分支包括髂腹下神經(T12、L1),髂腹股溝神經(L1),股外側皮神經(L2~3),股神經(L2~4),閉孔神經(L2~4)和生殖股神經(L1~2)。

以股神經為例,發出後分為肌支和皮支,肌支支配的除恥骨肌以外,股四頭肌和縫匠肌全部都附著於膝關節,皮支分佈於大腿和膝關節前面的皮膚。

注意,腰膝痠軟的“膝”出現嘍。


你的腰痛是“腎虛”嗎?還是腰肌出了問題?


股神經損傷後,屈髖無力,行走困難,也就是走不動道,是不是也有些像“腎虛”的症狀呢?

除此之外,其他神經的肌支支配的肌肉也是廣泛附著於膝關節(如閉孔神經支配的內收肌群等),以及皮支也是分佈在大腿內外側的皮膚,所以,腰部出現問題,勢必膝關節也不能免禍,也就出現了我們說的“腰膝痠軟”,從這個角度解釋,是不是更清楚一些呢?

3

房事後加重

這個對很多人來說就更是難言之隱了,其實在房事中用的最多的動作也是屈髖-伸髖,腰大肌是主要的屈髖肌,所謂“過猶不及”,用的最多也就最容易出現問題。

▼▼▼▼

所以此時

就需要對腰大肌進行鬆解、拉伸和強化了

呈上我們基於精細解剖的“補腎大招”

▼▼▼▼

1.鬆解髂腰肌

患者仰臥,屈髖屈膝,治療師面對受檢者腹部站在一側,指尖先觸及髂前上棘向內上方滑動手指,深及腰椎體外測,手指壓到腰大肌的纖維,來回彈撥以鬆解。

你的腰痛是“腎虛”嗎?還是腰肌出了問題?


2.髂腰肌拉伸

如圖,拉伸左側為例,身體呈弓箭步,右側膝關節屈曲90度,拉伸的左側儘量後伸,尋找拉伸感,雙手放鬆,可以將左手肘關節放在右側膝蓋上,此時,以左手為牽引,帶動身體向右旋轉,拉伸感會更明顯哦。

你的腰痛是“腎虛”嗎?還是腰肌出了問題?


另外,很多瑜伽當中的體式,在學現——也和肌肉運動功能有關係,比如:

你的腰痛是“腎虛”嗎?還是腰肌出了問題?


瑜伽新月式即和腰大肌的拉伸有所關聯,圖中右腿即在伸髖狀態拉伸腰大肌。

3.髂腰肌的強化(補腎大招哦)

其實只要是強化屈髖能力的動作都是可以強化髂腰肌的。

比如:

▼▼▼▼


你的腰痛是“腎虛”嗎?還是腰肌出了問題?


又比如

▼▼▼▼


你的腰痛是“腎虛”嗎?還是腰肌出了問題?


或者患者仰臥,屈髖抬腿,用彈力帶抗阻屈髖或者康復師用手抱住其膝蓋,給予其適當的阻力,進行強化。

另外,一個“托馬斯實驗”既可以用在評估,也可以用在拉伸,還可以用在強化。

你的腰痛是“腎虛”嗎?還是腰肌出了問題?


評估:如圖床邊半躺體位,被測試者雙手抱住一側膝關節下方,觀察另一側下肢是否由於屈髖肌的緊張被迫抬高;(下圖右下角)

你的腰痛是“腎虛”嗎?還是腰肌出了問題?


拉伸:康復師輕輕輔助其下壓被測試一側下肢,感受屈髖肌的拉伸。(上圖右上角)

你的腰痛是“腎虛”嗎?還是腰肌出了問題?


強化:被測試者主動屈髖,對抗康復師下壓的力,感受屈髖肌的收縮。

後記:在我們的中醫裡,其實也有一種類似的針灸方法——在腰痛部位對應的身體前側(也即腹部),進行深部的針刺治療,也能夠緩解很多腰痛。其實,這可能也是對腰大肌的相關筋膜組織進行了鬆解。所以,中西醫其實還是有很多想通的地方,互相對照,我們可能就可以掌握更多對患者更有幫助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