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中國父母的神邏輯:只會比孩子,卻不看看自己和別人父母的差距

李玫瑾教授身為一個優秀的心理學教授,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一個儒將,一個大將軍,你看他們兩你就知道,早年的家庭背景一定不同。

中國父母的神邏輯:只會比孩子,卻不看看自己和別人父母的差距

不知道各位家長是否聽說過"杜根定律","杜根定律"是源自於一位美國職業橄欖球聯合前主席D杜根的理論,它值得是強者不一定是勝利者,但勝利遲早都屬於有信心的人。

自信並勤於實踐,讓你永遠手握坐票。換句話說,你若僅僅接受最好的,你最後得到的常常也就是最好的,只要你有自信。

中國父母的神邏輯:只會比孩子,卻不看看自己和別人父母的差距

有人說,中國父母的神邏輯之一就是:只會比孩子,卻不看看自己和別人父母之間的差距。

每個孩子都充滿了無限的潛能,他會成長為什麼樣,很大程度上是取決於父母的教育做得怎樣。

作為家長,我們在通過去學校、幼兒園開家長會,很容易和其他孩子的家長碰面,從而瞭解到自己孩子和其他孩子的差距。有些家長通過對比發現自己的孩子在某方面其實不如他人,至此心中就會產生強大落差。

中國父母的神邏輯:只會比孩子,卻不看看自己和別人父母的差距

有些極端的家長就會採用加大孩子學習劑量,給孩子報更多興趣班的方式讓孩子能夠趕上其他家孩子的願望。孩子往往更加牴觸家長,並且產生對學習的反面影響。

中國父母的神邏輯:只會比孩子,卻不看看自己和別人父母的差距

從杜根定律中我們不難看出,一個人最根本的勝利在於有信心。家長常常認為孩子學的多就會擁有自信,但並沒有關注到孩子的自身發展特點。孩子在接受了年齡階段中無法消化的知識後,會造成對自己接受能力的質疑。

中國父母的神邏輯:只會比孩子,卻不看看自己和別人父母的差距

古話說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每個孩子都並不能培養成全能,但是卻可以在某一技能中得到最大化提升。通過對某一方面的實踐,孩子很容易在獲得某方面成功後樹立自信心。

中國父母的神邏輯:只會比孩子,卻不看看自己和別人父母的差距

當然家長也會擔心孩子的過分驕傲,孩子可能會以此的成功作為自己做事的頂峰,從而一直沾沾自喜。這樣的過分自信,可能會給孩子帶來更大的傷害。因此小編就帶大家一起去看看家長根據"杜根定律"怎麼樣給孩子樹立正確的自信心吧!

中國父母的神邏輯:只會比孩子,卻不看看自己和別人父母的差距

1、 肯定孩子的能力

孩子對於很多事物都想要學著去嘗試,他們最大的興趣就是在各方面獲得家長的認同感。因此當孩子選擇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管失敗成功與否,我們作為家長要給予他肯定。即使因為事情嘗試失敗沒有得到很好的預期,我們也應該在孩子的身上找到閃光點鼓勵孩子。

2、 不斷增加孩子的自信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有自己不擅長的事情,為什麼有些孩子容易打退堂鼓,一般都是家長在並不瞭解或者覺得事情相當複雜的情況下並不想給孩子給予幫助。他們一般會用:"算了、我來吧","這個你不會"為孩子開脫,實則影響了孩子的動手能力。

中國父母的神邏輯:只會比孩子,卻不看看自己和別人父母的差距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作為家長的我們和孩子一起去面對困難,當孩子在困難上有所疑惑時,堅持讓孩子解決困難。你會發現不僅鍛鍊了他的耐心,也讓他做任何事情都充滿了信心。

俞敏洪後說:“孩子都是好孩子,就看家長是不是好家長。”

3、 平等交流

父母和子女最好的方式是子女是獨立的人格,而父母也是獨立的人格。很多父母把期望寄託在孩子身上,把孩子作為了以後的依靠是非常不可取的。很多情感專家認為父母對子女的投資並不是建立在要讓子女回報的基礎上,而是真正希望孩子能夠在社會上立足。

中國父母的神邏輯:只會比孩子,卻不看看自己和別人父母的差距

因此家長就應該明白自己的孩子其實和自己是平等的,我們在要求某些事情的時候要意識到孩子也是獨立的個體,要讓孩子有發表自己言論的機會。相互理解,認可孩子的思想世界才是正確的育兒之道。

每個孩子出生都是一張白紙,會長成什麼模樣,取決於家長如何教導!在3-6歲其實就是給孩子養成良好行為習慣最重要的時期,可能有很多家長平時比較忙,忽視了這一點,家長要抓住3-6歲這個性格關鍵期,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性格品質,未來的路才會更好走。

最後我推薦給父母兩套養成孩子自理能力,開發孩子大腦的書籍,希望能幫到你的寶寶《幼兒自我管理圖畫書》讓孩子從小就受到最好的教育。

父母可以給孩子當睡前故事讀,而且還能讓孩子學會自己的情緒管理。

中國父母的神邏輯:只會比孩子,卻不看看自己和別人父母的差距

這套繪本一共有10冊,分別是《我能承擔責任》《我不隨便發脾氣》《我能表達自己》《我能與人分享》《我相信自己》《好孩子懂禮貌》《我可以獨立》《學會尊重別人》《我能守信用》《我有自制力》

中國父母的神邏輯:只會比孩子,卻不看看自己和別人父母的差距

繪本中的圖畫也是非常適合孩子看的,因為孩子對圖畫還是非常敏感的

好的習慣決定好的未來,這套行為習慣培養繪本應該可以幫到忙。

中國父母的神邏輯:只會比孩子,卻不看看自己和別人父母的差距

作為父母,想要教育好孩子,首先一定要改掉自己一成不變的思維模式,勇於接收新觀念、積極學習,科學、實用的育兒理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