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 司馬懿發動政變時,夏侯玄明明手握10萬重兵,卻為何會選擇等死?

三國後期最大的政變便是歷史上著名的“高平陵政變”,而政變的導火線是魏國大將軍曹爽與太傅司馬懿爭權。當時主要分為兩大陣營,一個是以曹爽為代表的曹氏宗親,一個是以司馬懿為代表的滿朝文武。

那有這樣一位曹氏宗親,他博學多識,才華出眾,頗為朝廷看重,將他一路提拔,這個人就是徵南大將軍夏侯尚之子、右將軍夏侯霸之侄、大將軍曹爽的表弟夏侯玄!在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時,夏侯玄已經是徵西大將軍、都雍、涼二州軍事,可以說是手握重兵,但此時的他卻並未出兵幫他表哥,那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兒呢?

司馬懿發動政變時,夏侯玄明明手握10萬重兵,卻為何會選擇等死?

咱們要從魏明帝曹叡託孤,親指兩位輔政大臣,一個是曹爽,一個是司馬懿開始說起。少帝曹芳即位後,曹爽由於掌控兵權,於是大權獨攬,將同為輔政大臣的司馬懿排擠到一邊,與司馬懿一同遭到排擠的還有滿朝的大部分非曹氏文武官員,取而代之的是曹爽的親信以及曹家子弟,而夏侯玄差不多也是這時候被提拔成了手握重兵的將軍。

隨著兩大集團的矛盾不斷尖銳,司馬懿一直在密謀推翻曹爽,最後司馬懿趁著曹爽兄弟及其親信們隨同少帝曹芳拜謁位於高平陵的魏明帝之墓時,在滿朝文武官員的支持下,發動了政變。

司馬懿發動政變時,夏侯玄明明手握10萬重兵,卻為何會選擇等死?

司馬懿以郭太后名義下令,關閉了各個城門,率兵佔據了武庫以及曹爽大軍的營地,並宣告免除曹爽了的兵權。面對這一突發情況,平日裡不可一世的曹爽此時卻不知所措,即使手中依然握有重兵以及天子,但最終他還是投降了。自此曹爽倒臺,大權落到了司馬懿手中。

那這個時候問題來了,夏侯玄為何不出兵支援曹爽呢?畢竟他手握重兵,若是出兵搏一搏這結果還真是不好說。

司馬懿發動政變時,夏侯玄明明手握10萬重兵,卻為何會選擇等死?

這就又要說到在此之前,夏侯玄曾和曹爽策劃駱谷之戰,但是最終的失敗導致人心大失。那以夏侯玄的威望肯定震不住魏軍,而且夏侯玄雖然官至將軍,但其本身是個文人,在為官之餘他還是魏國傑出的玄學家、文學家,領兵打仗並不是他的長處。

大家可想而知,面對司馬懿的政變,連大將軍曹爽都沒有抵抗便認輸,夏侯玄更不可能去與朝廷對抗,何況他雖名為徵西將軍,但其實幾斤幾兩,司馬懿也是心知肚明的。

司馬懿發動政變時,夏侯玄明明手握10萬重兵,卻為何會選擇等死?

當時夏侯玄任徵西將軍,督雍涼軍事,但雍涼是誰的大本營?為何讓夏侯玄出任呢?說到這您可能明白了,雍涼其實是司馬懿多年領兵之地,並且司馬懿在此迎戰諸葛亮,保衛魏國,深得軍心,副都督郭淮,將軍鄧艾等人均為司馬氏心腹。

夏侯玄雖然號稱擁兵10萬,但是這支部隊等於是司馬懿的部隊,裡面很多人還是被司馬懿提拔任用,常年跟著司馬懿打天下,夏侯玄就算是想反抗,也不一定調得動這支軍隊,搞不好還會被下屬抓起來送給司馬懿,偷雞不成蝕把米。

司馬懿發動政變時,夏侯玄明明手握10萬重兵,卻為何會選擇等死?

再加上司馬懿推翻曹爽乃是眾望所歸,順了滿朝文武的心意,得到了有力的支持,夏侯玄就算有能力帶領軍隊前來勤王,也是出師無名,是名不正言不順的。

因此,夏侯玄有自知之明,看清了當時的形勢,沒有選擇出兵跟司馬懿鬥。

司馬懿發動政變時,夏侯玄明明手握10萬重兵,卻為何會選擇等死?

但很快,朝廷一紙令下,徵召夏侯玄與叔叔夏侯霸入京,夏侯霸一看大勢不妙,認為此時留在軍隊恐怕沒有好果子吃,便勸說侄子夏侯玄與他一同投奔蜀漢,可夏侯玄平時以名士自居,自然不會做有辱先人的事,拒絕了叔叔,還說了句:“吾豈苟存自客於寇虜乎?遂還京師!”結果夏侯霸無奈只得孤身入蜀。

果然,夏侯玄回去之後,就被奪了兵權,之後一直讓他擔任虛職,形同軟禁,幾年後司馬師接替司馬懿,夏侯玄被捲入張緝之亂,以謀反罪遭到了夷滅三族的悲慘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