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8 諾安基金楊琨:佈局科技+消費 捕捉新紅利

後金融危機時代,中國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領頭羊,中國資本市場也成為活躍的投資沃土。因此,新銳基金經理在選擇賽道時,就必須對“個人和時代”此類命題進行深入思考。

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獨家專訪時,諾安新經濟股票基金經理楊琨表示,金融業屬於命脈性行業,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未來將需要更大的資本市場來服務於科學技術創新。楊琨指出,投資獲利主要源於企業的業績與價值創造提升。在科技紅利背景下,基於14億人口的利基市場,科技創新的應用落地和大消費升級,均有著可觀的超額收益機會。

“週期+成長”框架初長成

2008年,楊琨從南開大學生物化學專業畢業,獲得碩士學位。當時,美國次貸危機對全球經濟產生了一定影響。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尋求入世之道的楊琨,從經濟發展、產業景氣度和個人興趣出發,對自身的職業賽道做了一番細緻思考。他可能不會想到,這番“在宏觀趨勢中尋求微觀入口”的入世探索,將成為他日後“週期+成長”投資框架的“燎原星火”。

“當時,生物化學領域的產業優勢並不明顯,且我個人對金融領域相對比較感興趣。在金融危機背景下,個人思考會和大時代聯繫得很緊密。比如,我會思考‘中國未來會怎麼樣’這類宏大命題。”楊琨告訴記者,他對比發達國家的發展過程後發現,資本市場對實體經濟的融資支持,是一國經濟崛起的重要條件。“金融業是命脈性行業,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必然要進一步完善直接融資市場,尤其需要有個更大的資本市場,來服務於科學技術創新。現在看來,我的判斷基本得到驗證了。”

就這樣,楊琨進入基金公司擔任行業研究員,研究領域則是他專業所在的化工行業。後來,在2008年至2013年期間,通過化工領域深耕,楊琨逐漸形成了一套週期研究框架。

楊琨對記者說,那段時間,中國經濟處於高速增長期,化工、鋼鐵、煤炭、有色(金屬)都表現出了明顯的週期性。但投資主要考慮的不是長達60年的康波週期,而是以42個月庫存為主的庫存週期。“該週期聚焦可量化的上游生產物資統計,是對產業經濟增長波動的有效度量。通過該期間的市場波動,週期框架能較好地捕捉行業機會。”

楊琨進一步分析指出,週期主要是研究經濟供給和需求。其中,週期品的波動以價格波動為主,產能在一定時期內則相對穩定。通過觀察短期的價格波動可以判斷短期的供需力量博弈。對於中長期週期景氣的判斷,主要是要對需求方面做出較為準確和客觀的分析。因有著行業協會等數據渠道,週期品的供給判斷相對容易,但對需求方面的判斷則相對困難。“你很難預測某個行業兩三個月後需求會如何變化,所以更多是定性分析,比如觀察到價格有所上升,那往後需求則會走低。”

比如,楊琨舉例說,判斷一個行業的需求增速是30%還是10%相對容易,但判斷增速是8%還是5%則會相對困難。“在投資領域,收益率差別巨大,並且投資追求的也是長期可持續的穩健收益。因此,通過擴大能力圈和降低投資機會的難度,則顯得非常重要。”

基於此考慮,在週期研究基礎上,楊琨後來把能力圈從週期領域擴展到了成長領域,逐漸形成了他現在的“週期+成長”的投研風格。

在“雙輪風格”驅動之下,楊琨很快就在市場嶄露頭角。天天基金網信息顯示,截至目前,楊琨管理的基金規模近10億元,任期最佳回報則超過了80%。其中,諾安新經濟股票今年以來的回報率超過了60%,而楊琨在2014年6月-2015年7月期間管理的諾安新動力混合,回報率則在80%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