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清代至今,魏碑行書的代表人物都有誰?為什麼這些人比較有代表性?

小善盟I


什麼是魏碑行書?

以北碑筆法入行,將魏碑正書和行書合為一體,寫得較為放縱雄肆的書體。

清代至今,魏碑行書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呢?

一,趙之謙,他的魏碑行書凝練質樸,氣勢宏博。他的字屬斜畫緊結類型。重心居中。(見圖1一3)。

二,康有為,結字基於魏碑,大氣磅礴,個性強烈,有很濃北碑筆意,不斤斤計較點畫。他的字屬平畫寬結類型。重心偏上。(見圖4一6)。

三,于右任,結字基於魏碑,屬斜畫緊結類型,穩重凝練,拙巧相生,剛柔互濟。字的重心偏下。(見圖6一9)。

沙孟海在他的《略論兩晉北朝隋代的書法》文中指出:"北碑結體大致可分斜畫緊結與平畫寬結兩個類型。″北朝早期作品斜畫緊結,北朝晚期作品平畫寬結。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包涵。)











神韻軒書法


清代以來,魏碑行書的代表人物有趙之謙、金農、康有為、于右任、潘主蘭、歐陽中石等。

著名書法家的共同特點是,他們學書時間長,臨習範圍廣,尤其是深入臨摹魏晉以前的碑帖,能使其書法獨具風骨,入木三分,充滿金石氣,並形成強烈個性,結構線條耐看。

上述提到的書法家,其行書字體古風,力透紙背,碑味十足,並且他們的作品多,流傳廣,影響大,一直為廣大書法愛好者所喜愛。他們的書風都有一定的開創性,並與館閣體形成鮮明的對比。



大帽山書法



石千石519


題主這兩個問題提的好!但如果改為‘’碑帖結合代表人物都有誰‘’則更為準確。因為有清至民國,是碑帖結合運動的發盟,倡導,興起,成熟,產生代表人物的過程,但這些代表人物的取法,不限於魏碑,金文,漢隸,六朝碑版都是他們取法的重要法源。

就我的學習,理解,對題主之問,回答如下:

一,弄清楚什麼是碑,才能明確碑帖結合的概念,而不僅以魏碑之偏概碑學之全。

從書法角度來說,碑是古代刻石的總名稱。細加分項,直立中央四面無傍的叫碑,安在門上的叫闕,埋入墳墓的叫墓誌,在土中或植於地表者叫碣,刻於懸崖峭壁的叫摩崖,所有這些在石上刋刻的書法作品統稱為碑。

先秦的金文(即大篆),漢隸也是碑學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

碑於帖的技法區別

碑與帖相比較,在點畫上,帖表現兩頭,迴環往復,牽絲映帶,中段則一掠而過;碑表現中段,提按起伏,渾厚蒼勁,兩頭的表現則沒有約束,舒展放逸;在結體上,帖表現縱勢,強調上下連綿;碑表現橫勢,強調左右開張;在風格上,帖強調韻味,精緻嫻雅;碑強調氣勢,沉雄豪放。

這兩種書法形式,在歷史上,首先是帖學的發達,一千多年後的淸晚期到民國,碑學才崛起。

碑學興起的根源

帖學自東晉二王以來,經歷了晉人尚韻,唐人尚法,宋人尚意的幾個高度發展階段,到元明,清早期,一方面帖學的各種不同風格,各種表現形式都被前人挖掘,表現罄盡,一方面趙孟頫,董其昌的溫婉風格,由於幾代帝王的推崇和學人的好尚,追求模仿成風,形成千人一面的局面,帖學到此已成山窮水盡之勢。

清初的書法家就已經認識到帖學的危機和困境,於是漢碑和唐碑成為另一座寶藏,被開始挖掘,隨後,魏晉南北朝的造像,也成了重要的取法之源。

二,碑學的發展和成熟

筆法的突破

碑與帖的結體不同,用筆方法也完全不同。唐宋元明的書家用帖的方法寫碑,當然行不通,因此這個漫長的歷史時期都沒有篆隸,也就是碑學名家。

帖的用筆主要是順拖,只注意筆畫兩頭的提按頓挫和迴環往復,中段一掠而過,筆畫的中部顯得直白空怯。

鄧石如是晚清傑出的篆刻家,書法家。他從刻印時刀鋒頂著石面向前運動的道理,證悟碑學用筆方法。將筆管朝運動的相反方向傾斜,使筆頭頂著紙面逆行。其結果是筆的輔毫自然逸出,使寫出的筆畫兩邊起伏毛糙,表現出摩崖石刻上風雨剝蝕的效果,產生了蒼茫渾厚的氣象。

這種用筆方法,打破趙孟頫的‘’千古不易‘’之說,繼承和開啟了二王以後絕跡一千多年的碑版書風,堪稱劃時代的突破。

鄧石如迥異歷代的新的用筆方法一面世,立即產生巨大影響。時人驚呼:‘’千數百年無此作矣‘’!

後繼者,鄭簠,翁方綱,桂馥,孫星衍,金農,鄭板橋,丁敬,黃易,王鴻緒,劉石庵,奚岡,何紹基,包世臣,康有為,民國時期的于右任,徐生翁,沈曾植都進行更深的挖掘和探索,創作形式的多樣化,風格的多樣化超過了歷史上的任何時期。

理論的創新

在理論上,包世臣的《藝舟雙輯》全面總結鄧石如的用筆方法,對碑學發展影響深遠。

在碑版書法興起後,阮元的《南北書派論》和《北碑南帖論》,康有為的《廣藝舟雙輯》等著作相繼問世。這兩個當時的政治和文化的風雲人物的介入和宣教,壯大了碑學聲勢,擴大了碑學影響。

三,碑帖結合的歷程及其代表人物

碑帖結合的歷程

碑帖結合的基本路徑和歷程,大體可分三個階段。

一,順治到乾隆時期為發盟期,取法以漢隸為主,兼學秦篆唐楷,在風格上受帖學影響較大,以工秀為主;

二,乾隆到嘉慶為發展期,在筆法問題解決後,開始尋求結體形式的突破,篆隸之外,取法範圍擴大至金文和南北朝碑版,各種不同風格,不同形式的作品不斷出現。

三,道光至民國為成熟期,篆,隸,魏楷與帖學融合,碑帖結合後的行書重,拙,闊,渾然一體,風格多樣,千姿百態,完成了從帖學到碑學,到碑帖結合的歷史性的重大轉化。

碑帖結合的代表人物

鄧石如,(1743年-1805年)安徽懷寧(今安徽安慶)人。名琰,字頑伯,號完白山人、完白、故浣子、遊笈道人、鳳水漁長、龍山樵長,晚清著名的書法家、篆刻家、畫家、文字學家。

(鄧石如書法對聯)

何紹基(1799-1873),湖南道州(今道縣)人。 字子貞,號東洲,別號東洲居士,晚號蝯叟。

晚清著名的詩人、畫家、書法家。

(何紹基書法中堂)

趙之謙(1829年-1884年),浙江紹興人。初字益甫,號冷君;後改字撝叔,號悲庵、梅庵、無悶等。晚清著名的書法家,畫家、篆刻家。

(趙之謙書法對聯)

沈曾植(1850--1922),浙江嘉興人。字子培,號巽齋,別號乙盫,晚號寐叟,晚稱巽齋老人、東軒居士,又自號遜齋居士、李鄉農、城西睡庵老人、乙僧、睡翁、東軒支離叟等。晚清著名的學者,書法家。

(沈曾植書法中堂)

康有為(1858年—1927年),廣東南海縣人,故人稱康南海。原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又號明夷、更甡、西樵山人、遊存叟、天遊化人。晚清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

(康有為書法對聯)

于右任(1879-1964 年),陝西三原人,祖籍涇陽,原名伯循,字誘人,後以“誘人”諧音“右任”為名;別署“騷心”“髯翁”,晚年自號“太平老人”。國民黨元老之一。為復旦大學、上海大學、國立西北農林專科學校(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中國近現代著名高校的創辦者。近現代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書法家。

徐生翁徐生翁(1875~1964),浙江紹興人。早年姓李,名徐,號生翁。中年以李生翁書署,晚年始複姓徐,仍號生翁。近現代著名學者,書法家。

(徐生翁書法條幅)

關注“快樂書法營”,快快樂樂玩書法


快樂書法營


碑學於清代轉盛,名以載道,書家眾多。

清初專以碑銘名世的書家主要有鄭簠、朱彝尊等。

鄭簠(1622——1694)字汝器,號谷口,南京人,以行醫為業。

朱彝尊(1619——1709)字錫鬯,號竹垞,浙江秀水人。鄭、朱二人有開啟碑學之功,不昧帖學,對後世書家多有影響。

清代中期書壇呈碑學與帖學的對峙階段,碑學日益強大,帖學也不可避免受到碑學的影響。影響較大的書家是:李觶、金農、鄭燮、劉墉、梁同書、王文治、翁方綱等。

清代晚期漸呈現碑派興盛與帖派衰微的局面。碑學的主要代表書家是:包世臣、何紹基、趙之謙、楊守敬、康有為等。

其由包世臣書論《藝舟雙楫》流佈甚廣,是碑學的重要論著。

趙之謙的書法藝術實踐,具有清後期書法的典型寫照,其成功地將碑帖融合,為清末書法發展開闢了一個新的航道。

康有為為清末傑出書論家和書法家。其書法論著《廣藝舟雙楫》是碑學的重要論著,對後世影響重大。





曹大農學畫工


魏碑行書主要代表人…趙之謙,開創了清代篆刻藝術和國畫新的流派,創造了魏碑行書。

張裕釗,晚清著名書法家,創造出一種內圓外方疏密相間的獨特魏碑書法。

康殷,中國古文學古璽印專家,創造了大康魏碑書法。

當代孫伯翔。,天津市書協副主席,潛心翰墨至今60餘年。曾習唐楷,後轉世北魏石刻。被書法界稱為當代被魏碑第一人。等………


李現梅682


清代利用魏碑筆法寫行書,面目最突出的是趙之謙。他是篆刻家,畫家,篆書,魏碑,漢隸,都寫的有個人面目。他的篆刻邊款,是從魏碑方筆《始平公造像記》得來的。趙是詩書畫印方面多才多藝的藝術家,中舉以前,他寫的是顏體字,中舉後,來京師,眼界大開,受晚清書風影響,寫魏碑很快上手。其魏碑作品如《抱朴子逸文》等是他魏碑體的代表。但也不死守規矩,而是有自己的創舉。就是寫行書,也沒有走模仿二王的老路。把篆意,隸書味道,魏碑味道,結合了進去,卻突出魏碑的特點。這就是,字形拉寬,強調大疏大密,對比強烈,重心奇險卻安排妥當。有的排列平行卻不死板,如州字。有的旋轉強烈如旋風,如草樹樹字的末筆。有人認為其魏行是“顏字底,魏字面”是有道理的。整幅字呈現的是磅礴大氣,給人新鮮而猛烈的視覺衝擊力!可以以《書龔定庵詩》為代表。

清代寫魏行的另一個傑出人物是道州何子貞,其楷書學魯公,個人風格很突出。他寫漢隸相當多,一本《張黑女墓誌》伴隨多年,書寫幾乎成為絕響。他的魏碑行書筆法,就是《張玄》與顏行的結合體,這點無人可比。

現代人寫魏碑極其魏行書,可以孫伯翔先生為代表。個人愚見,孫先生嚴謹有餘,活潑稍遜,把碑和帖結合起來,還真不容易!

當今可以說寫魏碑行書的人不少,各地都有,可以預見將來魏行會大行天下!











卜甲院人


清代趙之謙魏碑行楷代表書體,他不僅開創篆刻藝術和國畫新流派,還創造了魏碑行書。

早年他潛心研究顏體,30歲左右精力轉移到魏碑方面,同時他不墨守陳規一改行書的老路,大膽創新,開創了魏碑體式筆法作行書途徑。

還有一位康有為,這是一位狂人,在政壇,藝壇都有較高成就,其書法造詣只取先賢魏碑筆法,並大勢宣揚魏碑的美,他的字很狂,無論他的行書,草書,楷書都是以魏碑作基礎。

在魏碑行書取得成就的人或是在其他書體取得成就的人,都必須是對喜歡興趣的一種痴迷,專研,堅持才會取得成功並得到認可…



雨農聽雨齋


魏碑行書,是清代傑出的金石書畫家趙之謙的代表書體,趙之謙1829年8月8日-1884年11月18日,浙江會稽今紹興人,先學顏真卿,鄧石如。後刻苦勤謹,學習魏碑,自成一家,被後人稱為魏碑行書,他還精通篆書,其金石篆刻亦被稱為大家。趙之謙善畫花卉,並自成一家,其風格接近現代西方的花卉靜物,設色比較淡雅,書、印入畫所開創的畫面佈局風格,被稱為金石畫風,是清末傑出的藝術家。他的篆刻,尤其是朱文,氣象萬千,或流暢,或筆畫斷續而氣韻相連,佈局往往出人意料,追求金石味道。

他精通書法,其篆、隸、楷、行、草均有研究,提倡向古代碑拓學習書法,是清末全面學碑的典範,尤其是他的魏碑行書,雖然受八怪之一的鄭板橋的影響,但風格上已經自成一家,沒有了魏碑的厚實沉重,沒有了鄭板橋的狂傲和張揚的個性,有的只是他個人的柔美流暢,這可能與他生活的環境有關吧。

他是“海上畫派”的先驅人物,他主張師法古代碑拓,是清代碑學理論的最有力實踐者,他的魏碑體書風的形成,使得碑派技法體系進一步趨向完善。他的理念與主張對後世影響深遠,但同時也對中國藝術的創新機制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制約。











馬新民版畫藝術


清代至今魏碑行書代表人物很多

,鄧石如、趙之謙、康有為、于右任、張裕釗、沈曾植、陶浚宣、李文田、李瑞清、曾熙、張伯英等,這些書法家都在傳統的基礎上有一定的創新和發揚,卻又兼具自己的風格。

清代趙之謙創造了魏碑行書,其特點橫畫舒展轉折跌宕字體形態嫵媚多姿風格獨特個性鮮明,作品大氣磅礴引人入勝,現代魏碑高手應數天津的孫伯翔先生,他功力深厚風格多樣樸拙險峻,舒暢流利乃當代碑書第一高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