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1 對孩子要“三不慣兩不管”,才能少走彎路,孩子將來更有出息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曾在《圓桌派》節目中說過家長管教孩子的弊端:“

有些家長總是不該管的時候開始管,該管的時候反而不管了。”

對孩子要“三不慣兩不管”,才能少走彎路,孩子將來更有出息

其實家長只要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教導,就能改正孩子身上的壞習慣。父母用“三不慣兩不管”這個方法管孩子,就能少操很多心!

三不慣

一、“好吃懶做”不慣

孩子“好吃懶做”現在雖然不會有什麼後果,但孩子的形象會受到影響,等孩子將來長大成人,在社會上會因為“好吃懶做”的性格受到別人的疏遠和鄙視


對孩子要“三不慣兩不管”,才能少走彎路,孩子將來更有出息


所有被人羨慕的成功人士,都是勤奮努力的積極者。那些萬人矚目的追夢之人,全都源自於他們積極的心態和行動。

孩子如果小時候就有“好吃懶做”的習慣,在成長過程中會讓孩子對學習的心態越來越消極,也會嚴重影響以後的工作前途和發展。

對孩子要“三不慣兩不管”,才能少走彎路,孩子將來更有出息


二、“不尊重人”不慣

哲學家托馬斯·卡萊爾曾說過這樣一句話:禮貌比法律更強有力。

孩子如果經常對人出言不遜家長一定要及時糾正,沒禮貌會直接影響孩子的人際關係,會讓孩子周圍的人對他越來越疏遠,也容易被別人討厭。

對孩子要“三不慣兩不管”,才能少走彎路,孩子將來更有出息

禮貌的態度就是一個人最好的通行證,假如與人發生衝突,對方非常氣憤,那孩子是以禮相待能解決問題,還是出言不遜能解決問題呢?顯然是禮貌更重要。

對孩子要“三不慣兩不管”,才能少走彎路,孩子將來更有出息

三、“撒潑耍賴”不慣

孩子在0-6歲

這個年齡段都會出現撒潑耍賴這個現象,這時候家長可別慣著孩子。如果孩子任性的”撒潑耍賴”,家長放任孩子不管,那孩子的這種表達方式會越來越張狂,性格也會越來越胡攪蠻纏,還會被別人貼上”沒教養“的標籤。

對孩子要“三不慣兩不管”,才能少走彎路,孩子將來更有出息

孩子在家撒潑哭鬧的時候,家長該幹什麼幹什麼,讓孩子自己發洩。千萬不要對孩子心軟,當孩子發現撒潑打滾沒用之後,自然不會再出現這種情況。

如果孩在公共場合耍賴,家長就把孩子抱到人少的地方,就讓孩子自己鬧吧,父母等孩子心情平緩下來再進行心理疏通。最好抱著孩子輕聲的問孩子為什麼生氣,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他。

對孩子要“三不慣兩不管”,才能少走彎路,孩子將來更有出息

兩不管

一、孩子能承受的困難不管

孩子能承受的困難家長不要管,現在家長幫孩子解決了問題,但以後孩子遇到的工作問題、情感問題、身體問題呢?家長能幫孩子解決一輩子嗎?顯然不能!家長要趁早學會放手,從小就培養孩子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後孩子都會感謝你!

對孩子要“三不慣兩不管”,才能少走彎路,孩子將來更有出息

二、孩子能自主完成的事情不管

孩子能自己做的事情就要讓孩子獨立完成,其實孩子的

自理能力、動手能力都是很強的

家長總是幫孩子又穿衣服、又盛飯,什麼都幫孩子,只會把孩子培養成“巨嬰”,以後什麼事情都要家長幫才能做!

對孩子要“三不慣兩不管”,才能少走彎路,孩子將來更有出息

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內容了,希望本篇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示,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幫到您了,不妨點個推薦支持一下小編。各位讀者是怎麼管教孩子的呢?不妨在評論區留言討論吧!

對孩子要“三不慣兩不管”,才能少走彎路,孩子將來更有出息

最後為大家推薦兩本好書

《幼兒情商啟蒙》

這套書是由中國幼兒教育資深專家陳禾和劉勇赫推薦的,內容以《0~6歲兒童心理培養》為指導,以幫助0-6歲孩子通過閱讀各種故事培養強大內心為目標。

對孩子要“三不慣兩不管”,才能少走彎路,孩子將來更有出息

孩子能夠輕鬆理解故事的內容,正面引導孩子,激勵孩子學習好習慣、好品質。而且孩子對這種可愛的畫風也非常感興趣哦!

《兒童正能量讀本》

孩子和大人不一樣,對家長所說的大道理並不能很好的理解,反而會引起孩子厭煩。成長故事類書籍從貼近孩子生活的故事,更容易讓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判斷自己的行為是對是錯。

對孩子要“三不慣兩不管”,才能少走彎路,孩子將來更有出息

就像《爸媽不是我的用人》系列裡的《再見壞情緒》,孩子看過後,很容易將自己的行為和故事裡的主角對號入座,看自己有沒有一樣的行為,幫助孩子改正自己的壞情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