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歷史上,蔡京、高俅的下場如何?

dj小周


熟知《水滸傳》的人們都知道,書中樹立了四個大奸臣:蔡京、高俅、童貫和楊戩。而這四個人也的確是實際存在的歷史人物,並在宋徽宗時期對時局影響頗大。

據《宋史》記載,靖康事變後,蔡京舉家難逃,因為世認視蔡京為“六賊”之首而遭到御史彈劾,於是蔡京以秘書監的身份管南京,後來又接連被貶謫為崇信、慶遠節度副使,此後又左遷韶、儋二州,但是蔡京剛走到潭州就去世了,享年八十歲。

而高俅雖貴為太尉,但是史書對其記錄不多,相當分散。關於高俅的離世,在他人的傳記有所提及。《宋史.李若水傳》載:“李若水……靖康元年,為太學博士。開府儀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當掛服舉哀。若水言:‘俅以倖臣躐躋顯位,敗壞軍政,金人長驅,其罪當與童貫等,得全首領以沒,尚當追削官秩,示與眾棄;而有司循常習故,欲加縟禮,非所以靖公議也。’章再上,乃止。”


老照片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高俅下場不錯,蔡京挺慘。

高俅是宋徽宗的心腹親隨,不但是個踢球高手,也寫得一手好字,據說也擅長相撲等武術。宋徽宗上臺以後,高俅長期擔任殿帥,掌管禁軍長達20 餘年。

高俅這廝死的非常有技術含量。

靖康元年(1126年)5月,高俅突發疾病病死。

而高俅死後僅僅3個月,8月金軍第二次大舉南下,圍攻開封。經過一個多月的圍攻戰,最終破城,俘虜了高俅的主子宋徽宗。隨後宋徽宗被押回東北,關押在依蘭縣,最後慘死。死後連口棺材都沒有,按照當地風俗火葬,將骨灰留下。

期間,彙總及男女宋俘都坦胸赤背(包括皇后等女性),身披羊皮,跪拜金太祖廟,行“牽羊禮”,在乾元殿拜謁金太宗完顏吳乞買。這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奇恥大辱,尤其是對皇族女性。金太宗封宋徽宗為昏德公。

如果高俅遲死幾個月,也是被金兵蹂躪致死的下場。

不過,高俅死前身為開府儀同三司,待遇與三公一樣,為從一品的高官。

這種人死了,本來繼任的宋欽宗應該給予厚葬。

然而,宋欽宗當時已經軟禁了父親宋徽宗,對於高俅極為厭惡,認為他是父親手下的奸臣,其罪應當與童貫相等。

最終,宋欽宗下令奪走高俅的官秩,向天下昭示高俅受到朝廷唾棄。

所以,高俅死後也是沒有好名聲,後代的福利待遇也沒了。

至於蔡京,就要慘得多。

蔡京地位比高俅要高得多,他先後四次任宰相,掌權共達十七年之久。蔡京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貪官之一,窮奢無度,禍國殃民,導致北宋王朝的衰敗。

著名的花石綱,就是蔡京拍馬屁搞出來的,導致了著名的方臘起義,造成數十萬人死亡,江浙很多地方淪為廢墟。

在民間對蔡京的印象相當惡劣,曾流傳這樣的歌謠:“打破筒(童貫) ,潑了菜(蔡京) ,便是人間好世界。”

宋欽宗即位後,軟禁了宋徽宗,隨後開始整肅父親手下的奸臣。

蔡京當時已經70多歲高齡,仍然把握朝廷不放手。宋欽宗惱怒之下,將他貶到嶺南(今廣東)。

當年的廣東還是偏僻的地方,這是標準的發配。

蔡京趕赴廣東的時候,金兵攻破了開封,俘虜了宋徽宗和宋欽宗,北宋政府垮臺。

蔡京無法得到朝廷的供應,部署又紛紛逃走,流落在潭州(今湖南長沙)城南五里東明寺。

蔡京曾經向周邊老百姓求救,但別人聽說他是奸臣蔡京,連一粒米都不願意施捨。

沒有多久,七老八十的蔡京又病又餓,活活餓死在這裡。

蔡京死了,他的兒子們也連帶倒黴。

他有8個兒子,都沒好下場:長子也曾任宰相,但與父親不合, 在靖康元年被皇帝賜死; 二子早卒;三子被賜死;四子五子被放逐流放,不知所終;六子八子不祥,七子暴病而亡。

更慘的是,金軍攻破開封以後,將蔡京家裡搶劫一空,還將女眷搶走作為小妾或者奴婢。可憐堂堂4代丞相,連自己的兒媳婦都保不住。

其實,高俅和蔡京還算好的。

童貫作為一個太監,竟然成為西北監軍,掌握兵馬20年。

其實,童貫是個假太監,因為他是有鬍鬚的,也有男性特徵。

正常的閹割是割掉男人的陰莖和睪丸,童貫應該沒有割掉睪丸,甚至根本什麼都沒割,又是後宮的男寵而已。

童貫和蔡京是老朋友,和高俅、楊戩都是同黨,蛇鼠一窩,把持朝廷軍權,貪汙腐敗極為嚴重。

童貫還是個很弱的指揮官,率領20萬大軍和金軍一起夾擊遼軍。在連續大敗下的遼軍,仍然兩次擊潰童貫,也讓金軍摸清了北宋軍事實力的底牌。

宋徽宗退位以後,很快被兒子宋欽宗軟禁。但童貫為了自己的政治靠山,先是帶著宋徽宗逃到鎮江,後來竟然招募上萬士兵,打著保護宋徽宗的旗號擁兵自重。於是,童貫被宋欽宗處死,他的頭被帶回京城懸首示眾。


薩沙


蔡京與高俅經過《水滸傳》的流傳而臭名昭著,在原著裡與童貫、楊戩並列“四大奸臣”,在民間流傳中還有“六大惡人”之說,這些也並非憑空捏造,公元1125年就有太學生陳東上奏彈劾蔡京、童貫、王黼、梁師成、朱勔、李彥六位權臣,稱之為“北宋六賊”,蔡京便位列六賊之首,而高俅卻未在其列。最終在徽欽二宗交替之時,六賊逐一被貶,或是流放、或是賜死,其中首惡蔡京在流放途中病逝。高俅雖貴為太尉,卻未在史書中列傳,關於其事蹟記載甚少,但高俅確實命好,這不僅體現在他的升遷上,更體現在他的結局上。


六賊之首——蔡太師

北宋中後期社會矛盾尖銳,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力推變法,雖然此次變法在後世評價中褒貶不一,但不可否認的是王安石變法為北宋朝廷解決了現實問題,最突出的就是民生、國防建設以及財政收入,蔡京則是在王安石變法中得到了政治紅利。變法始於熙寧二年,蔡京考的進士第是熙寧三年(1070),王安石一邊推行著自己的新法,蔡京一邊從基層公務員往上爬。與蔡京一道的還有其弟蔡卞,兄弟兩人在地方鍛鍊中都極力支持並實踐王安石的新法政策,這讓王安石在眾多反對派的孤立下看到了希望,因此也大力培養蔡卞,並將女兒嫁給了這位年輕人,成為當朝宰執的乘龍快婿;而蔡京則一步步升遷至起居郎,並幹了一件誰都不願意乾的差事——出使遼國,熟悉宋史的朋友都熟悉這個差事,很多名臣都是由這個差事回國後得到重用,比如包拯,蔡京也不例外,歸國後便提拔為中書舍人,此為起草詔令之職,是為參與軍國機密的要職。
(王安石劇照)


王安石變法在北宋曾因朝中守舊派反對而被打壓,宋神宗在位時就曾動搖,對王安石先罷官後複用,可見變法阻力之大。到了神宗駕崩以後,哲宗即位之初由高太后聽政,守舊派把持朝政,司馬光出任宰相後極力打壓變法派,蔡京也就被流於京外,迎來了政治生涯第一個黑暗時期。元祐八年(1093),宋哲宗親政後重新推行新法,蔡京被召回京中代任戶部尚書,與宰相章惇配合默契,此時的蔡卞也出任右相之職,但由於新舊黨爭風起雲湧,這次新法推行並未獲得良好成果,隨著哲宗去世,蔡京再次遭貶,再隨著政敵彈劾被罷黜所有職位,閒居杭州。


“神宗創法立制,先帝繼之,兩遭變更,國是未定。朕欲上述父兄之志,卿何以教之?”——《宋史》

巧合的是下一任皇帝宋徽宗是個文藝青年,即位後於杭州置金明局,以童貫為供奉官,兩大奸臣就此聚首。蔡京是北宋有名的書畫家,於是極力巴結童貫,將自己的字畫散文通過金明局送往宮中迎合聖意,宋徽宗開始注意蔡京的文采與書法,並複用為官。恰逢宋徽宗有意將神宗和哲宗的政績歌功頌德一番,並欲將變法之事繼續發揚光大,做一番事業,於是想起了這位變法派的大文豪,蔡京由此首拜為相。宋徽宗的中興之志屬於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在蔡京的鼓吹下,徽宗的志向煙消雲散,開始沉溺於享受安樂,朝政權柄落入蔡京一黨,他設講議司於尚書省,自任提舉、培植黨羽、排擠賢良、剝削百姓。至崇寧五年(1106),蔡京被提拔為司空、開封府儀同三司、魏國公。

當時北宋雖面臨諸多社會問題,但因澶淵之盟以後相對穩定的外部環境,致使府庫充盈,蔡京則首倡豐、亨、豫、大之說,視官爵財物如糞土,前代積累的財富被揮霍一空,他對徽宗說國家富裕,足夠皇帝尋歡作樂,於是便大興花石崗,弄的朝中烏煙瘴氣,民間多疾苦。此間雖有彈劾,但奈何蔡京黨羽盤根錯節,崇寧五年貶職、大觀元年(1107)又拜左撲射;大觀三年被參辭官,政和二年(1112)又召為宰相;宣和二年(1120)辭退,宣和六年又被啟用為相;這都是童貫、朱勔等人於徽宗面前做工作的結果。

“宋財賦之入比唐增倍,熙豐以後又增數倍,而蔡京變鈔法,以後比熙寧又再倍矣。”——葉適

蔡京的總總劣跡完全符合奸臣的稱呼,但他除了書法文學造詣外,也確實立下政治功績,如居養院、安濟坊、漏澤園的設立,居養院收養老弱病殘;安濟坊收治貧困病人;漏澤園幫助窮人安葬,是針對弱勢群體生老病死的社會保障體系。在財政方面,蔡京推行的幣法改革有效的增加了財政收入,正所謂善用錢財之人必有生財之法。科班出生的蔡京崇尚治學,他於崇寧年間主持的“崇寧興學”是北宋三次興學運動中效果最佳的,此興學運動中在全國普遍設立地方學校,擴大基礎教育;縣學、州學、太學三級學制系統的搭建,為廣大學子提供了深造的臺階,隨後罷科舉,改由學校取士,為讀書取仕的學生開闢了更為廣泛的晉升門路,這些皆是蔡京的功績。


(宋徽宗劇照)

“六賊”的命運幾乎都在金國南下後得到回報,靖康元年(1126),宋徽宗為了甩鍋,禪位給宋欽宗,隨著邊關吃緊,彈劾之聲此起彼伏,矛頭指向六賊等一眾黨羽,其中王黼被流放永州,途中秘密處死;梁師成被貶為彰化軍節度副使,途中賜死;童貫被貶於吉陽軍,途中賜死;朱勔被貶於循州,不久斬首處死。蔡京在金軍南下時就已舉家南下避難,受彈劾之後任秘書監駐管南京,隨後又連續貶為崇信、慶遠軍節度副使,衡州居住,後遷韶、儋二州,走到潭州時病逝,終年八十歲。 蔡京的八個兒子中,尚存的蔡攸與蔡袺被誅;蔡眥被流放至白州,不久便死去;蔡鈃因娶公主未受處罰,其餘兒孫皆被流放。直到乾道四年(1168),蔡京後人才把其骸骨遷回老家安葬。

命運眷顧——高太尉

高俅在史料中的記載並不多,對於一個官至太尉的歷史人物來說,顯得有些可悲,或許是因為其投機的進階過程,或許是因為其毫無功績值得名留丹青,要說做惡,他又完全不像《水滸傳》中描繪的那樣,故而佞臣轉也無高俅。

“高俅者,本東坡先生小吏,草札頗工。東坡自翰苑出師中山,留以予曾文肅,文肅以史令已多辭之,東坡以屬王晉卿。”——《揮麈後錄》

高俅在小說裡是以“踢球”受到徽宗喜愛,這一點並非杜撰,但也並不完全概括了高俅的進階路程。在一些家史記錄裡曾提到高俅本是蘇東坡身邊的小吏,善於抄錄,蘇東坡乃北宋文豪大家,他身邊的抄錄小吏並不是一般人能夠勝任的,這說明高俅是有一些文化功底的,並非市井流氓一類。而且蘇東坡在工作調動時,還親自為高俅推薦工作,最終高俅被蘇東坡推薦到了王都太尉王詵身邊。這個王詵娶了宋神宗的妹妹,算得上是個皇親國戚,而且根據史料的記載,王詵為人風流,擅長書畫,因而藉著近水樓臺之便利,與同喜字畫的趙佶交善,此時的趙佶還是端王。
(高俅、蘇東坡劇照


元符三年(1100),趙佶再一次上朝時看中了王詵整理鬢髮的篦子刀,王詵便令蘇東坡推薦來的高俅往端王府送了一副,這一送便遇到了正在踢毬的趙佶,恰巧高俅也善於踢毬,於是一頓操作之後得到趙佶喜愛,一封書信將高俅留在了身邊。也正是這一年,宋哲宗病逝,其唯一一個兒子趙茂出生三個月便夭折,所以又面臨兄終弟及的繼承問題,當時的宰相章惇主張立哲宗同母弟簡王趙似,或長弟申王趙佖。而當時的向太后膝下無子,宋神宗諸子皆為庶出,趙似乃主張變法一派,趙佖患有眼疾,於是主張立玩世不恭的哲宗次弟趙佶,曾布、蔡卞、許將等重臣迎合太后共舉趙佶,故而有了宋徽宗。


“嘗為端王邸官屬,上即位,欲顯擢之。舊法,非有邊功,不得為三衙。時仲武為邊帥,上以俅屬之,俅競以邊功至殿帥。”——《宋南渡十將傳》

其實高俅入端王府的時候,與宋哲宗駕崩前後相差也就幾天,算是搭上王府舊臣的末班車,這便有了平步青雲的機遇。而有宋一朝“揚文抑武”,文臣地位高於武臣,自然要求也一樣,一般來說文臣皆是科班出生,沒有個功名難以踏入文人圈子,所以高俅只有通過走武臣的進階路子才能得到快速提拔。這一點宋徽宗也為高俅鋪好了路,畢竟作為一國之君,不可能讓一個閒散小吏整日陪在身邊,於是就將高俅安排在劉仲武軍中任副職,意圖通過軍功將高俅提拔提拔。


“數年間建節,循至使相,遍歷三衙者二十年。”——《揮麈後錄》

至於高俅立過什麼戰功,這個在史料中並無蹤跡可查。崇寧三年(1104年)十月,吐蕃趙懷德等叛宋兵變,劉仲武指揮平判至使趙懷德等復降,這與徽宗安排的時間來看,高俅當時應該是有參與。就《揮麈後錄》中記載的數年之間來看,結合劉仲武的戰爭履歷,在大觀二年(1108年),他與童貫及在陝右通過戰爭招降了羌王子臧徵僕哥,並收復了積石軍。劉仲武在這場戰役結束後受到徽宗接見,並因此加官進爵,還為自己的兒子爭取到官職。這種蔭補兒孫的做法一般來說都是立大功者享有,劉仲武有此恩賜,很可能是因為他明白徽宗將高俅放在軍中的心意,上報戰功時多為高俅爭取,這便迎合了徽宗,自己也因此落得個懂事兒的獎勵。高俅的升遷是在《宋南渡十將傳.劉錡傳》中一筆帶過,這個劉錡就是劉仲武的兒子,劉仲武死後,是高俅極力向徽宗推薦當上了將軍,這在邏輯上像是一種政治回饋。


“其所佔募,多是技藝工匠,既供私役,復借軍伴。軍人能出錢貼助軍匠者,與免校閱。凡私家修造磚瓦、泥土之類,盡出軍營諸軍。”——《靖康要錄》

《宋史》中記載“庚子,以殿前都指揮使高俅為太尉”,這個庚子年推算一下應該是1120年,也就是北宋宣和二年,按照北宋官制來看,殿前司與侍衛司分統禁軍,殿前指揮使為殿前司掌官,也就是說高俅至少在宣和二年之前就已經掌了軍權。翻遍有限的史料並未發覺高俅過多惡劣行跡,高俅令人詬病的也正是掌管禁軍之時,史書中說他“侵奪軍營,以廣私第,多佔禁軍,以充力役”,也就是說常利用軍權來調動士兵做一些私事兒,說白了是讓當兵的給自己做苦力,或是為了生財,或是為了取悅徽宗。這便帶來了軍政不修、紀律廢弛的惡果。靖康時金人寇邊,北宋軍隊展現的懦弱不堪,這便有了文臣翻舊賬的彈劾,稱“所以前日緩急之際,人不知兵,無一可用。朝廷不免屈已夷狄,實俅恃寵營私所致。”這可能是高俅留下的唯一一項罪證,但北宋禁軍的問題在仁宗時就已經暴露,要將這種帽子完全扣在高俅頭上,未必也有些牽強。
(童貫劇照)


靖康元年(1126),金人很快兵臨汴京,宋徽宗見勢不妙就先甩鍋、再南逃。至泗州時,童貫與高俅各帶軍隊與徽宗匯合,童貫在北宋末年算的上會打仗的“名將”,高俅此時雖身為太尉執掌軍權,但打仗未必有童貫的能耐,所以二人爭寵獻媚發生矛盾時,徽宗選擇了童貫當保鏢隨自己南逃,留高俅在泗州阻攔追兵,算是被徽宗拋棄了,這也說明關鍵時候,有本事的人還是要比溜鬚拍馬的人更具資本。高俅則心裡明白,留下就是送死,於是稱病回到開封休養。這也是命運眷顧他的一件事情,隨徽宗南逃的童貫等人皆捲入徽欽二宗的集團鬥爭,不久童貫便被問罪梟首,高俅則病逝家中,結局算是不錯。

綜上,蔡京雖然被列為北宋六賊之首,但並非一無是處的奸臣,其對於社會保障和教育體系的建設是有利的,對於王安石新法的持久推行也促進了經濟文化發展和軍事力量鞏固,至於揮霍國庫、阿諛奉承、結黨營私,在政治集團裡也算是群體利益的代表人物,除了個人貪婪的慾望,其次就是不能獨善其身罷了,餓死流放途中的傳聞若成立,也算是“惡有惡報”。高俅則是被小說誤解較深的一位,他在歷史上並沒有什麼作為,當然也就沒有太多劣跡,一個因為最高統治者喜歡而被扶上高位的人,終究不需要承擔太大責任,因為昏君才是國家衰敗的第一責任人。

參考資料:《十朝會編》、《宋史》、《靖康要錄》


棍哥觀史


蔡京:1125年,金兵南侵,宋徽宗趕緊傳位於兒子趙桓,是為宋欽宗。大敵當前,天下百姓都憎恨六賊之首蔡京,宋欽宗為穩定人心,便找他作替罪羊,蔡京因此成了眾矢之的,於是侍御史孫覿等趁機上書彈劾他。1126年,宋欽宗將年已八旬的蔡京,一年之內連貶五地,蔡京最後在貶往潭州的路上病死。

蔡京

童貫:因罪大惡極,起初被宋欽宗貶為左衛上將軍,接著又連續降官,最後貶為昭化軍節度副使,發配到英州、吉陽軍。還沒到地方,宋欽宗又下詔歷數他十大罪狀,並命監察御史張澄沿他所走路線,到途中斬掉他,到達南雄時張澄趕到,於是接旨時被斬殺。被殺後,童貫的頭被帶回京城懸首示眾。

童貫

楊戩:宣和三年時病死家中,被追贈為太師、吳國公,李彥接替他的官職。靖康初年,宋欽宗下詔追奪對楊戩所贈的官爵;同時削去李彥的官職,賜死他,並籍沒全家。

楊戩

高俅:比較幸運,在宋徽宗、宋欽宗基團爭鬥時他提前離開了江南,沒有參與當時兩個集團之間的鬥爭,於是他得到了一個比童貫等人幸運得多的下場。按正史記載,高俅是在靖康元年病死的,算是壽終正寢,死後宋欽宗還為他掛服舉哀,諡號“忠”,追封義王。哎,壞人有時候不但沒遭報應,還有好運,世事難料啊!

高俅


慣與長夜


1丶蔡京丶高俅為北宋權臣,是中國四大文學名著之一《水滸》中的2個無惡不作的大奸臣。其實,在中國歷史上的大奸還大有人在,有的罪惡更甚。蔡丶高所以家喻戶暁,是《水滸傳》為其傳了名。

2丶蔡京和高俅歷史上確有其人。蔡京少有才名,尤其書法一絕,在中國書法史上也可寫上一筆。其為人奸滑狡詐,貪得無厭,極善於溜鬚奉應,深得宋徽宗信任。自科舉入仕,宦海沉浮,曾4次拜相,執掌朝政達17年。在職期間,結黨營私,貪贓枉法,壞事做絕,惡名遠播。宋欽宗繼皇位後,對其秋後算賬,將已80多歲的蔡京貶至嶺南,途中歷經跋涉勞頓,病死於譚州(今湖南長沙)。傳說,百姓聽說這個壞傢伙到了譚洲。就是不賣給他吃的東西,使其連病帶餓,死在一座寺廟裡。

歷史上真實的高俅,並非大奸。曾經是蘇東坡手下的小吏(一說當過蘇軾的書僮)。對蘇東坡對他的提攜,一直感恩不忘。其為人貪婪,善於奉應。亦曾得到宋徽宗信任。在主持軍務期間,管理鬆懈,貪了不少軍餉。後因與另1個權臣童貫不睦,被排擠出權力中心。睌年死於開封,得以善終。




趙凡丁201


蔡京和高俅是何人?他們在歷史上的下場是怎麼樣的?


有書君這裡先分別介紹一下這兩個人的歷史背景。


蔡京在宋朝先後四次任相,共達17年之久。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和阿諛奉承的本事,深得宋徽宗的器重。


雖然蔡京被扣上了奸臣的帽子,但不得不承認蔡京還是非常有才華的人。


他的書法別具一格,在當時的書法界也是名氣響噹噹的人物。



高俅和蔡京都是宋朝的官吏,只不過高俅的官比蔡京的官小一些,人稱高太尉。相當於現在的國 防 部 部長。


高俅原來是大文豪蘇軾的一個小史,也許機緣巧合吧,高俅與還沒繼位的宋徽宗相遇。


宋徽宗喜歡玩,正好高俅就因為球踢得好,就被宋徽宗一路提拔,於是,他的人生就開始開掛起來。


自古以來,奸臣都不會有什麼好下場!


宋欽宗繼位後整頓朝綱,蔡京一黨就被開了刀。


蔡京在被貶的時候,已經是八十歲的高齡了。民間倒是流傳著這樣的版本,一種說是在被貶的途中餓死了,還有一個就是病死的。


據說在流放的時候,蔡京帶了很多的財物上路。


按理說,這一路上應該不愁吃,但是蔡京是個老百姓非常憎恨的貪官奸臣,所以大家團結一氣,只要路過的地方,沒有一個人肯賣給他吃的。


其實老百姓也不都認得蔡京,可蔡京在被貶途中坐不改姓行不改名的一路前行,本來老百姓就恨他,一聽說是蔡京,更是不賣給他東西吃。


以至於飢寒交迫的餓死在長沙城南的破廟裡。餓死還不算,最終連個棺木也沒有,爛布裹著就埋了。


這個死法也是他自己始料不及的吧!


高俅在位時也是風光無限,但也是個奸臣,可是他倒是沒蔡京那麼可恨,又擅長阿諛奉承,宋欽宗繼位後,也沒再追查的他的過往差錯,只是不再重用高俅了。



同為一朝為官,同為奸臣,兩個人結局卻是大不同,高俅歷史上記載病死於家中,那年是靖康元年1126年,皇帝還為他穿上了喪服舉行葬禮,生前風光死後能有這樣的待遇,也算是善終啊!


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


這就是對蔡京,高俅這些敗類人生結局最真實的寫照。


有書課堂


蔡京與高俅雖然都是同一時期的兩個大奸臣,當然是大家心目中的大奸臣,但是兩人的結局、遭遇是截然不同的。

首先,兩個人起家的經過就不一樣。

蔡京,不管後人如何評論,但是都是憑藉自己的真才實學通過科舉考進士,然後才一路崛起,還是一個書法家。

並且在蔡京的一生之中,曾經先後四次擔任相國一職,在任時間長達17年,可以說是一個傳奇人物。這樣的一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角色,當然不是什麼好事都沒做過,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也做過很多的錯事、壞事。

高俅,大家從一個“俅”字,就可以看出他最擅長的就是蹴鞠,也就是踢球。

並且文不成武不就,就是憑藉著蹴鞠和溜鬚拍馬的功夫,才崛起並且成為北宋時期的高官,號稱“高太尉”。

可以肯定的是,一個沒有才能的,只會勾心鬥角的“高太尉”,並沒有做出什麼令人稱道的業績,只能成為一個大奸臣。

兩個人雖然都被稱為大奸臣,但是結局卻截然不同。

令人稱奇的是,這兩個大奸臣雖然不曾同年同月同日生,竟都是公元1126年去世,一路相伴去黃泉。

蔡京在一生之中起起伏伏,可以稱之為一個官場上的不倒翁,但是不倒翁也有失足的時候,蔡京的晚年,因為陷入了朝政爭權之中,最終被貶在潭州去世,據說是餓死的,此時的蔡京已經八十歲,八個兒子也只有一個蔡鈃因為娶了公主得以倖免,其他的都被流放了。

可以說大奸臣蔡京的晚年極為悽慘。

相對來說高俅就幸運得多了。

最擅長察言觀色、溜鬚拍馬的高俅,因為及早察覺到了形勢的嚴峻,沒有參與到政治鬥爭之中,因此能夠及時脫身,遠離了江南這一個政治漩渦,最終得以安享晚年。

歷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樣的歷史人物。想了解歷史人物,學習歷史知識的可以關注我,感謝大家支持。


歷史公元


讀過《水滸傳》的朋友都知道蔡京、高俅是惡貫滿盈、十惡不赦的奸佞之徒。我們都說文學作品中的素材來源於生活,卻也不完全侷限於生活。

那麼蔡京和高俅,究竟是施耐庵編出來的人物,還是在歷史上確有其人。如果確有其人,那麼,在歷史上他們的下場究竟如何?

先來談談蔡京

有書君查閱了史料得知,歷史上確實有蔡京這個人,他是北宋臭名昭著的奸相,民間稱他為“北宋六賊”之首。

北宋有個歌謠:""打了桶(童貫),潑了菜(蔡京),便是人間好世界。""這首歌謠是蔡京在老百姓心目中的真實寫照。

你別看他是一個人人想誅的大惡人,文化功底相當深,他科舉考試中了進士,一路升遷到宰相的位置。他還是北宋著名的書法家之一,和蘇東坡、黃庭堅、米芾齊名,列為北宋書畫“蘇、黃、米、蔡”之一。

但蔡京註定是宋朝的剋星,他深得宋徽宗的賞識,因為宋徽宗是狂熱的書畫藝術愛好者,也是宋朝氣數該盡了,竟然讓一名藝術家來治理國家。

蔡京一生,經歷神宗、哲宗、徽宗、欽宗四位皇帝,四次拜相,為官長達十七年。他官位三公之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那個喜歡享樂,推崇書畫和道教的皇帝還不好忽悠嗎?同為宋朝進士,官吏部員外郎餘應求,形容“從蔡京開始盛行不正之風,禍國殃民”。

罪大惡極,人神共憤。蔡京的胡作非為,民怨沸騰,有正義感的大臣,聯名上書彈劾,就連他親哥哥,也舉報他。

徽宗一氣之下,將他貶為老百姓。欽宗登基後,又把他貶到最荒涼的地方儋州,現海南島北部。

蔡京雖有大量的錢財,但老百姓說他是奸佞,食物都不賣給他。曾經位極人臣的蔡京,終於過度勞頓和飢餓,病死在潭州,現湖南長沙,下場很可悲。

在被貶途中,他也曾賦詩悔恨,可早知今日,又何必當初呢!

再來談談高俅

《水滸傳》把高俅描述成一個十惡不赦的反派人物。說他人陰險狡詐,手段毒辣,一上任,就逼得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背井離鄉,弄得禁軍教頭的林沖家破人亡,梁山108將幾乎每一位都得到了他的“關懷”。

我們來看看歷史上真正的高俅,並不是這樣,他又是什麼下場。

據南宋王明清的《揮麈後錄》說,歷史上的高俅,開始是大文豪蘇東坡的秘書,想必也有兩把刷子。

他為人乖巧,擅長抄抄寫寫,不僅寫得一手漂亮的毛筆字,有一定的詩詞歌賦的功底,且會使槍弄棒,有一定的武功基礎。

用現代的眼光看簡直就是“文武雙全”的優秀青年。

高俅“百般武藝”中的蹴鞠,就是今天的足球,玩得出神入化啊,正因這一技,有幸被端王,後來的徽宗納入門下,栽培成為殿帥,掌管禁軍長達20 餘年。

高俅不僅是與徽宗有共同的愛好,更重要的是他的“情商”高,他對上司察言觀色、百般討好,特別是時時刻刻博徽宗的歡心,迎合徽宗好名貪功的心理。

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記載,每次徽宗來視察禁軍,高俅總是讓軍隊""橫列四彩舟,上有諸軍百戲,如大旗、獅豹、棹刀、蠻牌、神鬼、雜劇之類。又列兩船,皆樂部。""開始是吹吹打打,後面花樣百出,頗為熱鬧,不懂帶軍佈陣的徽宗看了,每次都龍顏大悅。

他最嚴重的錯,就是不認真訓練士兵,專搞花架子取悅主子,讓他們失去了戰鬥力。在金人的進攻下,宋軍幾十萬大軍不堪一擊,瞬間潰不成軍,作為軍事最高統帥之一的高俅,實在有點難辭其咎!

歷史上的高俅,人品中有一點還是值得今天的人倡導——知恩圖報。他沒齒不忘曾受到蘇東坡的引薦,即使蔡京等人在迫害蘇東坡及其家人,作為一朝為官的高俅依然伸出援助之手。

史載,他""不忘蘇氏,每其子弟入都,則給養恤甚勤""。

他也不忘劉仲武在邊關對他的提攜,能夠在朝中為劉說好話,更是極力向徽宗推薦其子劉錡擔任大將,從而成就了一代名將。

《宋史》稱""張俊、韓世忠、劉錡、岳飛併為名將,世稱張、韓、劉、嶽。""

不能把高俅與蔡京、童貫等六賊等相提並論,他們不是一個黨派的。當時金兵渡過黃河,徽宗倉皇出逃南下,來到泗州這個地方,蔡京、童貫等竟然不讓高俅護送皇帝了,獨留下了高俅,因為他們不是一個利益集團的。

和的蔡京、童貫相比,高俅沒有參與征討方臘起義軍,也沒有參與蔡京、童貫等聯金滅遼的錯誤決策。

在歷史上,關於高俅的記載不多,評價也是含糊不清,這說明高俅還算不上罪大惡極,他還沒有資格享受遺臭萬年的那份“榮光”。

高俅,1126年病死於開封,死後被朝廷追封為吳國公。

金聖嘆在評《水滸》時,曾經說過:“蓋不寫高俅,便寫一百八人,則是亂自下作也;不寫一百八人,先寫高俅,則是亂自上作也。”於是,眾口鑠“金”,高俅在小說《水滸傳》中扮個丑角,代封建王朝的皇帝受過,也就不足為怪了。

高俅著實被施耐庵整得比竇娥還冤,畢竟這黑得也是夠黑了!

有書君語 :有書送書季開始啦~每週會免費贈送1000本實體書給大家作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讀之書《無聲告白》。私信回覆:福利,即可免費包郵領取書藉,本次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我們現在對蔡京,高俅二人的認識可能更多的是來源於著名的古典小說《水滸傳》,兩人都是其中寫到的著名奸臣?那麼他倆僅僅是小說虛構,還是真有其人呢?其實在正史中,兩人是有明確記載的,而且《水滸傳》中對兩人的定位和正史中相差不大,但小說並未給出這兩人最後的結局,那麼正史中,蔡京,高俅等人最後到底是怎樣的下場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賊首蔡京,客死潭州

正如《水滸傳》中所說,蔡京確確實實是當時的權相,書法家,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大奸臣。蔡京先後四次任相,共達十七年之久,四起四落堪稱古今第一人。蔡京當權之時,曾興花石綱之役,改鹽法和茶法,這些措施可謂是害苦了百姓。蔡京更是一個結黨營私的典型,蔡京大肆提拔親信,先後提拔童貫,楊戩、藍從熙、譚稹、梁師成等人為節度使。擅作威福,朝廷內外沒有人敢有異議,後來升官至司空,並被封為嘉國公。一身貪得無厭,貪汙受賄的金銀財寶數不勝數。

到靖康元年,因金軍南下,宋徽宗禪位給宋欽宗,邊事日緊,蔡京舉家南下,逃避戰亂,天下士人認為蔡京是“六賊之首”。後來在御史孫覿等人極力彈劾之下,陳述蔡京的各大罪狀,宋欽宗將蔡京貶往嶺南,途中死於潭州。

僥倖高俅,未遭惡報

高俅這個人物的歷史形象和《水滸傳》中所說的還是有些出入的。他並不在北宋末年的“六賊”之列,高俅這個人物在歷史上的記載比較含糊,說他是大奸大惡之人也說不上,說他是正直之臣那更加不是。像《水滸傳》中說的一樣,他最開始是蘇軾的一個小吏,後來蘇軾將高俅推薦給了他的朋友小王都太尉王詵,而王詵是端王趙佶(徽宗皇帝)的姑夫。高俅本人因有一定的詩詞歌賦的功底,且會使槍弄棒,逐漸被宋徽宗賞識,並非《水滸傳》中說到的因踢球發跡。高俅比較好的一面在於他算是個感恩之人,據一些野史記載:他"不忘蘇氏,每其子弟入都,則給養恤甚勤。"因此他的這些作為也獲得朝中一些人的好評。但他的罪過將這些給完全遮掩了,歷史上的高俅也是一個恃寵營私,禍國殃民之人。

《靖康要錄》載:"靖康元年五月二十日,"臣僚上言,謹按:高俅……身總軍政,而侵奪軍營,以廣私第,多佔禁軍,以充力役。其所佔募,多是技藝工匠,既供私役,復借軍伴。軍人能出錢貼助軍匠者,與免校閱。凡私家修造磚瓦、泥土之類,盡出軍營諸軍。請給既不以時,而俅率斂又多,無以存活,往往別營他業。雖然禁軍,亦皆僦力取直以苟衣食,全廢校閱,曾不顧恤。夫出錢者既私令免教,無錢者又營生廢教,所以前日緩急之際,人不知兵,無一可用。朝廷不免屈已夷狄,實俅恃寵營私所致。"

由於這些緣故,導致了當時禁軍軍紀渙散,以致後來金軍進攻之時,開封城內幾十萬的禁軍很快瓦解,其罪難容。

可惜高俅這惡人最後竟僥倖未嘗惡果!據記載,當年金軍入侵時,徽宗南逃到了泗州,而一路護送的將領便是童貫和高俅,後兩人互生衝突而不和,於是只有童貫繼續和宋徽宗繼續難逃

而高俅留在了泗州,後來宋欽宗繼位後,下旨處死了當時隨從宋徽宗皇帝的童貫、梁師成,蔡攸一夥人,而高俅未一起難逃,因此躲過了一劫。據《宋史.李若水傳》記載,高俅死於靖康元年(1126年),但並非因獲罪懲處而死,可嘆啊!

“品歷史人文,悟真理人生。”專注歷史文化的探索,我是靈魂的感觸!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的頭條號哦!


靈魂的感觸


先定性:蔡京是繼承王安石的改革家、高俅是蘇東坡書吏,和自稱是蘇軾庶子的梁師成都是蘇東坡派。

改革家蔡京:

1、蔡京1070年和弟弟蔡卞同時中進士,出任推官(即法官),有地方治理經驗;

2、早年支持王安石變法。

3、1086年,知開封府,在司馬光廢王安石變法時,在大臣都反對的情況下,蔡京在開封府改募役為差役法,被司馬光讚揚。

4、1094年,以戶部尚書身份協助章淳恢復王安石變法措施,宋徽宗即位後,因為是章淳同黨被彈劾罷官;

5、1103年,蔡京擔任丞相,開始執政,進行變革:

A、設立西城括田所,用於搜刮公田;

B、創立茶葉專賣許可證的茶飲法,南宋、元、明、清均沿用;

C、改小平錢為鑄造五大錢,即新鑄造的銅錢可兌換五個小平錢,減少銅錢的流通量,類似今天減少央行貨幣發行量操作,實行通貨緊縮政策;

D、設立公共墓地漏澤園,以便安葬無主屍體和因貧窮無力安葬的窮人;

E、創立食鹽專賣許可證的鹽引法,每張鹽引領鹽116.5斤,價錢6貫。和茶引法一樣,南宋、元、明、清都沿用。

F、罷科舉,讓州縣按照太學三舍考選;

G、增加禁軍士卒薪酬從50錢每月至500錢每月;

H、將外地官員的粟豆柴等實物俸祿折現為銅錢發放,節省運送費用。

蔡京改革的成果:

1、辰溪反叛,下令重賞,有殺首領的,賞賜300匹絹,並給官職,如秦國時的軍功爵,效果大家都知道;

2、攻取湟川、鄯、廓,取牜羊牁、夜郎等土地,開拓疆土;

3、財政收入大增。《宋會要》記錄北宋以前每日所收鹽稅最高是2萬貫,實行鹽引法後每日所收鹽稅平均在4-5萬貫。

財政收入的增加,是宋徽宗進行海上之盟意圖收復燕雲十六州的實力和基礎。


蔡京的下場

宋徽宗時,蔡京雖然被幾次彈劾,包括恨他如仇人、要求宋徽宗處死蔡京的兒子蔡攸,但宋徽宗都沒有同意,最多隻是削官爵。

宋欽宗即位後,蔡京被貶嶺南,在路過長沙時,在城南東明寺,因為生病無法進食而死,在寺廟旁安葬。

1168年,蔡京後裔將蔡京骸骨遷回今天的莆田仙遊縣楓亭鎮溪南村安葬。


對蔡京的評價

雖然《宋史》將蔡京列入奸臣傳,但蔡京門人呂川卞為蔡京鳴不平,在蔡京墓碑上寫:

“天寶之末,姚、宋何罪”

意思是:沒有人將安史之亂的責任推給唐朝名相姚崇和宋璟;同樣,將靖康之難的責任推給蔡京同樣不公平。

南宋提出重商言論、與朱熹、陸九淵齊名、以實用主義著稱的葉適如此評價蔡京:

“宋財賦之入比唐增倍,熙豐以後又增數倍,‘而蔡京變鈔法,以後比熙寧又再倍矣。’”

明朝王夫之認為方臘等反叛並非因為蔡京實行改革:

“方臘之反,毆之者朱動花石之擾,非新法迫之也。”

高俅——真不懂他幹了什麼壞事

高俅在宋史中沒有傳紀,但南宋王明清所著的《揮麈錄》對高俅有較為詳細的記錄:

1、高俅,原本是蘇軾的書吏,蘇軾出鎮中山,就讓高俅跟曾文肅但因為不需要人手而被拒絕,最後讓高俅跟隨王晉卿。

2、高俅在幫王晉卿送篦子刀給當時還是端王的宋徽宗;當時宋徽宗在踢蹴鞠,就讓高俅踢了幾下,宋徽宗很喜歡,就把高俅留在身邊;

3、高俅能夠出任殿前都指揮使司、太尉,似乎都是因為宋徽宗的寵信,沒有他做出什麼成績的記錄;

4、高俅富貴後,非常提攜蘇東坡後代,給養問恤都非常殷勤;

5、宋徽宗在靖康之難時難逃到兩淮時,就是高俅跟隨。

高俅的結局

高俅是在1126年5月去世。李若水以高俅“敗壞國家軍政,導致金人長驅直入”的罪名,要求要求追奪高俅的官爵。

綜述

蔡京是繼承王安石改革的改革家,讓北宋的財政收入大增,為北宋收復燕雲十六州提供財政支持,其創立的茶引法、鹽引法,成為了後世王朝的慣例。

但靖康之難的發生,並非蔡京的責任,正如安史之亂並非姚崇和宋璟的責任一樣。王安石變法、司馬光廢法,章淳改革,蔡京都有參與,揹負一個奸臣的名義對蔡京並不公平。

至於高俅,不過是宋徽宗的一個寵臣,沒有什麼功績,也沒有什麼錯事,要不是《水滸傳》等小說的宣稱,基本上就沒有人知道這號人物。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
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