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历史上,蔡京、高俅的下场如何?

dj小周


熟知《水浒传》的人们都知道,书中树立了四个大奸臣:蔡京、高俅、童贯和杨戬。而这四个人也的确是实际存在的历史人物,并在宋徽宗时期对时局影响颇大。

据《宋史》记载,靖康事变后,蔡京举家难逃,因为世认视蔡京为“六贼”之首而遭到御史弹劾,于是蔡京以秘书监的身份管南京,后来又接连被贬谪为崇信、庆远节度副使,此后又左迁韶、儋二州,但是蔡京刚走到潭州就去世了,享年八十岁。

而高俅虽贵为太尉,但是史书对其记录不多,相当分散。关于高俅的离世,在他人的传记有所提及。《宋史.李若水传》载:“李若水……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若水言:‘俅以幸臣躐跻显位,败坏军政,金人长驱,其罪当与童贯等,得全首领以没,尚当追削官秩,示与众弃;而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非所以靖公议也。’章再上,乃止。”


老照片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高俅下场不错,蔡京挺惨。

高俅是宋徽宗的心腹亲随,不但是个踢球高手,也写得一手好字,据说也擅长相扑等武术。宋徽宗上台以后,高俅长期担任殿帅,掌管禁军长达20 余年。

高俅这厮死的非常有技术含量。

靖康元年(1126年)5月,高俅突发疾病病死。

而高俅死后仅仅3个月,8月金军第二次大举南下,围攻开封。经过一个多月的围攻战,最终破城,俘虏了高俅的主子宋徽宗。随后宋徽宗被押回东北,关押在依兰县,最后惨死。死后连口棺材都没有,按照当地风俗火葬,将骨灰留下。

期间,汇总及男女宋俘都坦胸赤背(包括皇后等女性),身披羊皮,跪拜金太祖庙,行“牵羊礼”,在乾元殿拜谒金太宗完颜吴乞买。这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奇耻大辱,尤其是对皇族女性。金太宗封宋徽宗为昏德公。

如果高俅迟死几个月,也是被金兵蹂躏致死的下场。

不过,高俅死前身为开府仪同三司,待遇与三公一样,为从一品的高官。

这种人死了,本来继任的宋钦宗应该给予厚葬。

然而,宋钦宗当时已经软禁了父亲宋徽宗,对于高俅极为厌恶,认为他是父亲手下的奸臣,其罪应当与童贯相等。

最终,宋钦宗下令夺走高俅的官秩,向天下昭示高俅受到朝廷唾弃。

所以,高俅死后也是没有好名声,后代的福利待遇也没了。

至于蔡京,就要惨得多。

蔡京地位比高俅要高得多,他先后四次任宰相,掌权共达十七年之久。蔡京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贪官之一,穷奢无度,祸国殃民,导致北宋王朝的衰败。

著名的花石纲,就是蔡京拍马屁搞出来的,导致了著名的方腊起义,造成数十万人死亡,江浙很多地方沦为废墟。

在民间对蔡京的印象相当恶劣,曾流传这样的歌谣:“打破筒(童贯) ,泼了菜(蔡京) ,便是人间好世界。”

宋钦宗即位后,软禁了宋徽宗,随后开始整肃父亲手下的奸臣。

蔡京当时已经70多岁高龄,仍然把握朝廷不放手。宋钦宗恼怒之下,将他贬到岭南(今广东)。

当年的广东还是偏僻的地方,这是标准的发配。

蔡京赶赴广东的时候,金兵攻破了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宋政府垮台。

蔡京无法得到朝廷的供应,部署又纷纷逃走,流落在潭州(今湖南长沙)城南五里东明寺。

蔡京曾经向周边老百姓求救,但别人听说他是奸臣蔡京,连一粒米都不愿意施舍。

没有多久,七老八十的蔡京又病又饿,活活饿死在这里。

蔡京死了,他的儿子们也连带倒霉。

他有8个儿子,都没好下场:长子也曾任宰相,但与父亲不合, 在靖康元年被皇帝赐死; 二子早卒;三子被赐死;四子五子被放逐流放,不知所终;六子八子不祥,七子暴病而亡。

更惨的是,金军攻破开封以后,将蔡京家里抢劫一空,还将女眷抢走作为小妾或者奴婢。可怜堂堂4代丞相,连自己的儿媳妇都保不住。

其实,高俅和蔡京还算好的。

童贯作为一个太监,竟然成为西北监军,掌握兵马20年。

其实,童贯是个假太监,因为他是有胡须的,也有男性特征。

正常的阉割是割掉男人的阴茎和睾丸,童贯应该没有割掉睾丸,甚至根本什么都没割,又是后宫的男宠而已。

童贯和蔡京是老朋友,和高俅、杨戬都是同党,蛇鼠一窝,把持朝廷军权,贪污腐败极为严重。

童贯还是个很弱的指挥官,率领20万大军和金军一起夹击辽军。在连续大败下的辽军,仍然两次击溃童贯,也让金军摸清了北宋军事实力的底牌。

宋徽宗退位以后,很快被儿子宋钦宗软禁。但童贯为了自己的政治靠山,先是带着宋徽宗逃到镇江,后来竟然招募上万士兵,打着保护宋徽宗的旗号拥兵自重。于是,童贯被宋钦宗处死,他的头被带回京城悬首示众。


萨沙


蔡京与高俅经过《水浒传》的流传而臭名昭著,在原著里与童贯、杨戬并列“四大奸臣”,在民间流传中还有“六大恶人”之说,这些也并非凭空捏造,公元1125年就有太学生陈东上奏弹劾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朱勔、李彦六位权臣,称之为“北宋六贼”,蔡京便位列六贼之首,而高俅却未在其列。最终在徽钦二宗交替之时,六贼逐一被贬,或是流放、或是赐死,其中首恶蔡京在流放途中病逝。高俅虽贵为太尉,却未在史书中列传,关于其事迹记载甚少,但高俅确实命好,这不仅体现在他的升迁上,更体现在他的结局上。


六贼之首——蔡太师

北宋中后期社会矛盾尖锐,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力推变法,虽然此次变法在后世评价中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王安石变法为北宋朝廷解决了现实问题,最突出的就是民生、国防建设以及财政收入,蔡京则是在王安石变法中得到了政治红利。变法始于熙宁二年,蔡京考的进士第是熙宁三年(1070),王安石一边推行着自己的新法,蔡京一边从基层公务员往上爬。与蔡京一道的还有其弟蔡卞,兄弟两人在地方锻炼中都极力支持并实践王安石的新法政策,这让王安石在众多反对派的孤立下看到了希望,因此也大力培养蔡卞,并将女儿嫁给了这位年轻人,成为当朝宰执的乘龙快婿;而蔡京则一步步升迁至起居郎,并干了一件谁都不愿意干的差事——出使辽国,熟悉宋史的朋友都熟悉这个差事,很多名臣都是由这个差事回国后得到重用,比如包拯,蔡京也不例外,归国后便提拔为中书舍人,此为起草诏令之职,是为参与军国机密的要职。
(王安石剧照)


王安石变法在北宋曾因朝中守旧派反对而被打压,宋神宗在位时就曾动摇,对王安石先罢官后复用,可见变法阻力之大。到了神宗驾崩以后,哲宗即位之初由高太后听政,守旧派把持朝政,司马光出任宰相后极力打压变法派,蔡京也就被流于京外,迎来了政治生涯第一个黑暗时期。元祐八年(1093),宋哲宗亲政后重新推行新法,蔡京被召回京中代任户部尚书,与宰相章惇配合默契,此时的蔡卞也出任右相之职,但由于新旧党争风起云涌,这次新法推行并未获得良好成果,随着哲宗去世,蔡京再次遭贬,再随着政敌弹劾被罢黜所有职位,闲居杭州。


“神宗创法立制,先帝继之,两遭变更,国是未定。朕欲上述父兄之志,卿何以教之?”——《宋史》

巧合的是下一任皇帝宋徽宗是个文艺青年,即位后于杭州置金明局,以童贯为供奉官,两大奸臣就此聚首。蔡京是北宋有名的书画家,于是极力巴结童贯,将自己的字画散文通过金明局送往宫中迎合圣意,宋徽宗开始注意蔡京的文采与书法,并复用为官。恰逢宋徽宗有意将神宗和哲宗的政绩歌功颂德一番,并欲将变法之事继续发扬光大,做一番事业,于是想起了这位变法派的大文豪,蔡京由此首拜为相。宋徽宗的中兴之志属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在蔡京的鼓吹下,徽宗的志向烟消云散,开始沉溺于享受安乐,朝政权柄落入蔡京一党,他设讲议司于尚书省,自任提举、培植党羽、排挤贤良、剥削百姓。至崇宁五年(1106),蔡京被提拔为司空、开封府仪同三司、魏国公。

当时北宋虽面临诸多社会问题,但因澶渊之盟以后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致使府库充盈,蔡京则首倡丰、亨、豫、大之说,视官爵财物如粪土,前代积累的财富被挥霍一空,他对徽宗说国家富裕,足够皇帝寻欢作乐,于是便大兴花石岗,弄的朝中乌烟瘴气,民间多疾苦。此间虽有弹劾,但奈何蔡京党羽盘根错节,崇宁五年贬职、大观元年(1107)又拜左扑射;大观三年被参辞官,政和二年(1112)又召为宰相;宣和二年(1120)辞退,宣和六年又被启用为相;这都是童贯、朱勔等人于徽宗面前做工作的结果。

“宋财赋之入比唐增倍,熙丰以后又增数倍,而蔡京变钞法,以后比熙宁又再倍矣。”——叶适

蔡京的总总劣迹完全符合奸臣的称呼,但他除了书法文学造诣外,也确实立下政治功绩,如居养院、安济坊、漏泽园的设立,居养院收养老弱病残;安济坊收治贫困病人;漏泽园帮助穷人安葬,是针对弱势群体生老病死的社会保障体系。在财政方面,蔡京推行的币法改革有效的增加了财政收入,正所谓善用钱财之人必有生财之法。科班出生的蔡京崇尚治学,他于崇宁年间主持的“崇宁兴学”是北宋三次兴学运动中效果最佳的,此兴学运动中在全国普遍设立地方学校,扩大基础教育;县学、州学、太学三级学制系统的搭建,为广大学子提供了深造的台阶,随后罢科举,改由学校取士,为读书取仕的学生开辟了更为广泛的晋升门路,这些皆是蔡京的功绩。


(宋徽宗剧照)

“六贼”的命运几乎都在金国南下后得到回报,靖康元年(1126),宋徽宗为了甩锅,禅位给宋钦宗,随着边关吃紧,弹劾之声此起彼伏,矛头指向六贼等一众党羽,其中王黼被流放永州,途中秘密处死;梁师成被贬为彰化军节度副使,途中赐死;童贯被贬於吉阳军,途中赐死;朱勔被贬於循州,不久斩首处死。蔡京在金军南下时就已举家南下避难,受弹劾之后任秘书监驻管南京,随后又连续贬为崇信、庆远军节度副使,衡州居住,后迁韶、儋二州,走到潭州时病逝,终年八十岁。 蔡京的八个儿子中,尚存的蔡攸与蔡袺被诛;蔡眥被流放至白州,不久便死去;蔡鈃因娶公主未受处罚,其余儿孙皆被流放。直到乾道四年(1168),蔡京后人才把其骸骨迁回老家安葬。

命运眷顾——高太尉

高俅在史料中的记载并不多,对于一个官至太尉的历史人物来说,显得有些可悲,或许是因为其投机的进阶过程,或许是因为其毫无功绩值得名留丹青,要说做恶,他又完全不像《水浒传》中描绘的那样,故而佞臣转也无高俅。

“高俅者,本东坡先生小吏,草札颇工。东坡自翰苑出师中山,留以予曾文肃,文肃以史令已多辞之,东坡以属王晋卿。”——《挥麈后录》

高俅在小说里是以“踢球”受到徽宗喜爱,这一点并非杜撰,但也并不完全概括了高俅的进阶路程。在一些家史记录里曾提到高俅本是苏东坡身边的小吏,善于抄录,苏东坡乃北宋文豪大家,他身边的抄录小吏并不是一般人能够胜任的,这说明高俅是有一些文化功底的,并非市井流氓一类。而且苏东坡在工作调动时,还亲自为高俅推荐工作,最终高俅被苏东坡推荐到了王都太尉王诜身边。这个王诜娶了宋神宗的妹妹,算得上是个皇亲国戚,而且根据史料的记载,王诜为人风流,擅长书画,因而借着近水楼台之便利,与同喜字画的赵佶交善,此时的赵佶还是端王。
(高俅、苏东坡剧照


元符三年(1100),赵佶再一次上朝时看中了王诜整理鬓发的篦子刀,王诜便令苏东坡推荐来的高俅往端王府送了一副,这一送便遇到了正在踢毬的赵佶,恰巧高俅也善于踢毬,于是一顿操作之后得到赵佶喜爱,一封书信将高俅留在了身边。也正是这一年,宋哲宗病逝,其唯一一个儿子赵茂出生三个月便夭折,所以又面临兄终弟及的继承问题,当时的宰相章惇主张立哲宗同母弟简王赵似,或长弟申王赵佖。而当时的向太后膝下无子,宋神宗诸子皆为庶出,赵似乃主张变法一派,赵佖患有眼疾,于是主张立玩世不恭的哲宗次弟赵佶,曾布、蔡卞、许将等重臣迎合太后共举赵佶,故而有了宋徽宗。


“尝为端王邸官属,上即位,欲显擢之。旧法,非有边功,不得为三衙。时仲武为边帅,上以俅属之,俅竞以边功至殿帅。”——《宋南渡十将传》

其实高俅入端王府的时候,与宋哲宗驾崩前后相差也就几天,算是搭上王府旧臣的末班车,这便有了平步青云的机遇。而有宋一朝“扬文抑武”,文臣地位高于武臣,自然要求也一样,一般来说文臣皆是科班出生,没有个功名难以踏入文人圈子,所以高俅只有通过走武臣的进阶路子才能得到快速提拔。这一点宋徽宗也为高俅铺好了路,毕竟作为一国之君,不可能让一个闲散小吏整日陪在身边,于是就将高俅安排在刘仲武军中任副职,意图通过军功将高俅提拔提拔。


“数年间建节,循至使相,遍历三衙者二十年。”——《挥麈后录》

至于高俅立过什么战功,这个在史料中并无踪迹可查。崇宁三年(1104年)十月,吐蕃赵怀德等叛宋兵变,刘仲武指挥平判至使赵怀德等复降,这与徽宗安排的时间来看,高俅当时应该是有参与。就《挥麈后录》中记载的数年之间来看,结合刘仲武的战争履历,在大观二年(1108年),他与童贯及在陕右通过战争招降了羌王子臧征仆哥,并收复了积石军。刘仲武在这场战役结束后受到徽宗接见,并因此加官进爵,还为自己的儿子争取到官职。这种荫补儿孙的做法一般来说都是立大功者享有,刘仲武有此恩赐,很可能是因为他明白徽宗将高俅放在军中的心意,上报战功时多为高俅争取,这便迎合了徽宗,自己也因此落得个懂事儿的奖励。高俅的升迁是在《宋南渡十将传.刘錡传》中一笔带过,这个刘錡就是刘仲武的儿子,刘仲武死后,是高俅极力向徽宗推荐当上了将军,这在逻辑上像是一种政治回馈。


“其所占募,多是技艺工匠,既供私役,复借军伴。军人能出钱贴助军匠者,与免校阅。凡私家修造砖瓦、泥土之类,尽出军营诸军。”——《靖康要录》

《宋史》中记载“庚子,以殿前都指挥使高俅为太尉”,这个庚子年推算一下应该是1120年,也就是北宋宣和二年,按照北宋官制来看,殿前司与侍卫司分统禁军,殿前指挥使为殿前司掌官,也就是说高俅至少在宣和二年之前就已经掌了军权。翻遍有限的史料并未发觉高俅过多恶劣行迹,高俅令人诟病的也正是掌管禁军之时,史书中说他“侵夺军营,以广私第,多占禁军,以充力役”,也就是说常利用军权来调动士兵做一些私事儿,说白了是让当兵的给自己做苦力,或是为了生财,或是为了取悦徽宗。这便带来了军政不修、纪律废弛的恶果。靖康时金人寇边,北宋军队展现的懦弱不堪,这便有了文臣翻旧账的弹劾,称“所以前日缓急之际,人不知兵,无一可用。朝廷不免屈已夷狄,实俅恃宠营私所致。”这可能是高俅留下的唯一一项罪证,但北宋禁军的问题在仁宗时就已经暴露,要将这种帽子完全扣在高俅头上,未必也有些牵强。
(童贯剧照)


靖康元年(1126),金人很快兵临汴京,宋徽宗见势不妙就先甩锅、再南逃。至泗州时,童贯与高俅各带军队与徽宗汇合,童贯在北宋末年算的上会打仗的“名将”,高俅此时虽身为太尉执掌军权,但打仗未必有童贯的能耐,所以二人争宠献媚发生矛盾时,徽宗选择了童贯当保镖随自己南逃,留高俅在泗州阻拦追兵,算是被徽宗抛弃了,这也说明关键时候,有本事的人还是要比溜须拍马的人更具资本。高俅则心里明白,留下就是送死,于是称病回到开封休养。这也是命运眷顾他的一件事情,随徽宗南逃的童贯等人皆卷入徽钦二宗的集团斗争,不久童贯便被问罪枭首,高俅则病逝家中,结局算是不错。

综上,蔡京虽然被列为北宋六贼之首,但并非一无是处的奸臣,其对于社会保障和教育体系的建设是有利的,对于王安石新法的持久推行也促进了经济文化发展和军事力量巩固,至于挥霍国库、阿谀奉承、结党营私,在政治集团里也算是群体利益的代表人物,除了个人贪婪的欲望,其次就是不能独善其身罢了,饿死流放途中的传闻若成立,也算是“恶有恶报”。高俅则是被小说误解较深的一位,他在历史上并没有什么作为,当然也就没有太多劣迹,一个因为最高统治者喜欢而被扶上高位的人,终究不需要承担太大责任,因为昏君才是国家衰败的第一责任人。

参考资料:《十朝会编》、《宋史》、《靖康要录》


棍哥观史


蔡京:1125年,金兵南侵,宋徽宗赶紧传位于儿子赵桓,是为宋钦宗。大敌当前,天下百姓都憎恨六贼之首蔡京,宋钦宗为稳定人心,便找他作替罪羊,蔡京因此成了众矢之的,于是侍御史孙觌等趁机上书弹劾他。1126年,宋钦宗将年已八旬的蔡京,一年之内连贬五地,蔡京最后在贬往潭州的路上病死。

蔡京

童贯:因罪大恶极,起初被宋钦宗贬为左卫上将军,接着又连续降官,最后贬为昭化军节度副使,发配到英州、吉阳军。还没到地方,宋钦宗又下诏历数他十大罪状,并命监察御史张澄沿他所走路线,到途中斩掉他,到达南雄时张澄赶到,于是接旨时被斩杀。被杀后,童贯的头被带回京城悬首示众。

童贯

杨戬:宣和三年时病死家中,被追赠为太师、吴国公,李彦接替他的官职。靖康初年,宋钦宗下诏追夺对杨戬所赠的官爵;同时削去李彦的官职,赐死他,并籍没全家。

杨戬

高俅:比较幸运,在宋徽宗、宋钦宗基团争斗时他提前离开了江南,没有参与当时两个集团之间的斗争,于是他得到了一个比童贯等人幸运得多的下场。按正史记载,高俅是在靖康元年病死的,算是寿终正寝,死后宋钦宗还为他挂服举哀,谥号“忠”,追封义王。哎,坏人有时候不但没遭报应,还有好运,世事难料啊!

高俅


惯与长夜


1丶蔡京丶高俅为北宋权臣,是中国四大文学名著之一《水浒》中的2个无恶不作的大奸臣。其实,在中国历史上的大奸还大有人在,有的罪恶更甚。蔡丶高所以家喻户暁,是《水浒传》为其传了名。

2丶蔡京和高俅历史上确有其人。蔡京少有才名,尤其书法一绝,在中国书法史上也可写上一笔。其为人奸滑狡诈,贪得无厌,极善于溜须奉应,深得宋徽宗信任。自科举入仕,宦海沉浮,曾4次拜相,执掌朝政达17年。在职期间,结党营私,贪赃枉法,坏事做绝,恶名远播。宋钦宗继皇位后,对其秋后算账,将已80多岁的蔡京贬至嶺南,途中历经跋涉劳顿,病死于谭州(今湖南长沙)。传说,百姓听说这个坏傢伙到了谭洲。就是不卖给他吃的东西,使其连病带饿,死在一座寺庙里。

历史上真实的高俅,并非大奸。曾经是苏东坡手下的小吏(一说当过苏轼的书僮)。对苏东坡对他的提携,一直感恩不忘。其为人贪婪,善于奉应。亦曾得到宋徽宗信任。在主持军务期间,管理松懈,贪了不少军饷。后因与另1个权臣童贯不睦,被排挤出权力中心。睌年死于开封,得以善终。




赵凡丁201


蔡京和高俅是何人?他们在历史上的下场是怎么样的?


有书君这里先分别介绍一下这两个人的历史背景。


蔡京在宋朝先后四次任相,共达17年之久。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阿谀奉承的本事,深得宋徽宗的器重。


虽然蔡京被扣上了奸臣的帽子,但不得不承认蔡京还是非常有才华的人。


他的书法别具一格,在当时的书法界也是名气响当当的人物。



高俅和蔡京都是宋朝的官吏,只不过高俅的官比蔡京的官小一些,人称高太尉。相当于现在的国 防 部 部长。


高俅原来是大文豪苏轼的一个小史,也许机缘巧合吧,高俅与还没继位的宋徽宗相遇。


宋徽宗喜欢玩,正好高俅就因为球踢得好,就被宋徽宗一路提拔,于是,他的人生就开始开挂起来。


自古以来,奸臣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宋钦宗继位后整顿朝纲,蔡京一党就被开了刀。


蔡京在被贬的时候,已经是八十岁的高龄了。民间倒是流传着这样的版本,一种说是在被贬的途中饿死了,还有一个就是病死的。


据说在流放的时候,蔡京带了很多的财物上路。


按理说,这一路上应该不愁吃,但是蔡京是个老百姓非常憎恨的贪官奸臣,所以大家团结一气,只要路过的地方,没有一个人肯卖给他吃的。


其实老百姓也不都认得蔡京,可蔡京在被贬途中坐不改姓行不改名的一路前行,本来老百姓就恨他,一听说是蔡京,更是不卖给他东西吃。


以至于饥寒交迫的饿死在长沙城南的破庙里。饿死还不算,最终连个棺木也没有,烂布裹着就埋了。


这个死法也是他自己始料不及的吧!


高俅在位时也是风光无限,但也是个奸臣,可是他倒是没蔡京那么可恨,又擅长阿谀奉承,宋钦宗继位后,也没再追查的他的过往差错,只是不再重用高俅了。



同为一朝为官,同为奸臣,两个人结局却是大不同,高俅历史上记载病死于家中,那年是靖康元年1126年,皇帝还为他穿上了丧服举行葬礼,生前风光死后能有这样的待遇,也算是善终啊!


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这就是对蔡京,高俅这些败类人生结局最真实的写照。


有书课堂


蔡京与高俅虽然都是同一时期的两个大奸臣,当然是大家心目中的大奸臣,但是两人的结局、遭遇是截然不同的。

首先,两个人起家的经过就不一样。

蔡京,不管后人如何评论,但是都是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通过科举考进士,然后才一路崛起,还是一个书法家。

并且在蔡京的一生之中,曾经先后四次担任相国一职,在任时间长达17年,可以说是一个传奇人物。这样的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角色,当然不是什么好事都没做过,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也做过很多的错事、坏事。

高俅,大家从一个“俅”字,就可以看出他最擅长的就是蹴鞠,也就是踢球。

并且文不成武不就,就是凭借着蹴鞠和溜须拍马的功夫,才崛起并且成为北宋时期的高官,号称“高太尉”。

可以肯定的是,一个没有才能的,只会勾心斗角的“高太尉”,并没有做出什么令人称道的业绩,只能成为一个大奸臣。

两个人虽然都被称为大奸臣,但是结局却截然不同。

令人称奇的是,这两个大奸臣虽然不曾同年同月同日生,竟都是公元1126年去世,一路相伴去黄泉。

蔡京在一生之中起起伏伏,可以称之为一个官场上的不倒翁,但是不倒翁也有失足的时候,蔡京的晚年,因为陷入了朝政争权之中,最终被贬在潭州去世,据说是饿死的,此时的蔡京已经八十岁,八个儿子也只有一个蔡鈃因为娶了公主得以幸免,其他的都被流放了。

可以说大奸臣蔡京的晚年极为凄惨。

相对来说高俅就幸运得多了。

最擅长察言观色、溜须拍马的高俅,因为及早察觉到了形势的严峻,没有参与到政治斗争之中,因此能够及时脱身,远离了江南这一个政治漩涡,最终得以安享晚年。

历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样的历史人物。想了解历史人物,学习历史知识的可以关注我,感谢大家支持。


历史公元


读过《水浒传》的朋友都知道蔡京、高俅是恶贯满盈、十恶不赦的奸佞之徒。我们都说文学作品中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却也不完全局限于生活。

那么蔡京和高俅,究竟是施耐庵编出来的人物,还是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如果确有其人,那么,在历史上他们的下场究竟如何?

先来谈谈蔡京

有书君查阅了史料得知,历史上确实有蔡京这个人,他是北宋臭名昭著的奸相,民间称他为“北宋六贼”之首。

北宋有个歌谣:""打了桶(童贯),泼了菜(蔡京),便是人间好世界。""这首歌谣是蔡京在老百姓心目中的真实写照。

你别看他是一个人人想诛的大恶人,文化功底相当深,他科举考试中了进士,一路升迁到宰相的位置。他还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家之一,和苏东坡、黄庭坚、米芾齐名,列为北宋书画“苏、黄、米、蔡”之一。

但蔡京注定是宋朝的克星,他深得宋徽宗的赏识,因为宋徽宗是狂热的书画艺术爱好者,也是宋朝气数该尽了,竟然让一名艺术家来治理国家。

蔡京一生,经历神宗、哲宗、徽宗、钦宗四位皇帝,四次拜相,为官长达十七年。他官位三公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那个喜欢享乐,推崇书画和道教的皇帝还不好忽悠吗?同为宋朝进士,官吏部员外郎余应求,形容“从蔡京开始盛行不正之风,祸国殃民”。

罪大恶极,人神共愤。蔡京的胡作非为,民怨沸腾,有正义感的大臣,联名上书弹劾,就连他亲哥哥,也举报他。

徽宗一气之下,将他贬为老百姓。钦宗登基后,又把他贬到最荒凉的地方儋州,现海南岛北部。

蔡京虽有大量的钱财,但老百姓说他是奸佞,食物都不卖给他。曾经位极人臣的蔡京,终于过度劳顿和饥饿,病死在潭州,现湖南长沙,下场很可悲。

在被贬途中,他也曾赋诗悔恨,可早知今日,又何必当初呢!

再来谈谈高俅

《水浒传》把高俅描述成一个十恶不赦的反派人物。说他人阴险狡诈,手段毒辣,一上任,就逼得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背井离乡,弄得禁军教头的林冲家破人亡,梁山108将几乎每一位都得到了他的“关怀”。

我们来看看历史上真正的高俅,并不是这样,他又是什么下场。

据南宋王明清的《挥麈后录》说,历史上的高俅,开始是大文豪苏东坡的秘书,想必也有两把刷子。

他为人乖巧,擅长抄抄写写,不仅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有一定的诗词歌赋的功底,且会使枪弄棒,有一定的武功基础。

用现代的眼光看简直就是“文武双全”的优秀青年。

高俅“百般武艺”中的蹴鞠,就是今天的足球,玩得出神入化啊,正因这一技,有幸被端王,后来的徽宗纳入门下,栽培成为殿帅,掌管禁军长达20 余年。

高俅不仅是与徽宗有共同的爱好,更重要的是他的“情商”高,他对上司察言观色、百般讨好,特别是时时刻刻博徽宗的欢心,迎合徽宗好名贪功的心理。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记载,每次徽宗来视察禁军,高俅总是让军队""横列四彩舟,上有诸军百戏,如大旗、狮豹、棹刀、蛮牌、神鬼、杂剧之类。又列两船,皆乐部。""开始是吹吹打打,后面花样百出,颇为热闹,不懂带军布阵的徽宗看了,每次都龙颜大悦。

他最严重的错,就是不认真训练士兵,专搞花架子取悦主子,让他们失去了战斗力。在金人的进攻下,宋军几十万大军不堪一击,瞬间溃不成军,作为军事最高统帅之一的高俅,实在有点难辞其咎!

历史上的高俅,人品中有一点还是值得今天的人倡导——知恩图报。他没齿不忘曾受到苏东坡的引荐,即使蔡京等人在迫害苏东坡及其家人,作为一朝为官的高俅依然伸出援助之手。

史载,他""不忘苏氏,每其子弟入都,则给养恤甚勤""。

他也不忘刘仲武在边关对他的提携,能够在朝中为刘说好话,更是极力向徽宗推荐其子刘锜担任大将,从而成就了一代名将。

《宋史》称""张俊、韩世忠、刘锜、岳飞并为名将,世称张、韩、刘、岳。""

不能把高俅与蔡京、童贯等六贼等相提并论,他们不是一个党派的。当时金兵渡过黄河,徽宗仓皇出逃南下,来到泗州这个地方,蔡京、童贯等竟然不让高俅护送皇帝了,独留下了高俅,因为他们不是一个利益集团的。

和的蔡京、童贯相比,高俅没有参与征讨方腊起义军,也没有参与蔡京、童贯等联金灭辽的错误决策。

在历史上,关于高俅的记载不多,评价也是含糊不清,这说明高俅还算不上罪大恶极,他还没有资格享受遗臭万年的那份“荣光”。

高俅,1126年病死于开封,死后被朝廷追封为吴国公。

金圣叹在评《水浒》时,曾经说过:“盖不写高俅,便写一百八人,则是乱自下作也;不写一百八人,先写高俅,则是乱自上作也。”于是,众口铄“金”,高俅在小说《水浒传》中扮个丑角,代封建王朝的皇帝受过,也就不足为怪了。

高俅着实被施耐庵整得比窦娥还冤,毕竟这黑得也是够黑了!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我们现在对蔡京,高俅二人的认识可能更多的是来源于著名的古典小说《水浒传》,两人都是其中写到的著名奸臣?那么他俩仅仅是小说虚构,还是真有其人呢?其实在正史中,两人是有明确记载的,而且《水浒传》中对两人的定位和正史中相差不大,但小说并未给出这两人最后的结局,那么正史中,蔡京,高俅等人最后到底是怎样的下场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贼首蔡京,客死潭州

正如《水浒传》中所说,蔡京确确实实是当时的权相,书法家,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奸臣。蔡京先后四次任相,共达十七年之久,四起四落堪称古今第一人。蔡京当权之时,曾兴花石纲之役,改盐法和茶法,这些措施可谓是害苦了百姓。蔡京更是一个结党营私的典型,蔡京大肆提拔亲信,先后提拔童贯,杨戬、蓝从熙、谭稹、梁师成等人为节度使。擅作威福,朝廷内外没有人敢有异议,后来升官至司空,并被封为嘉国公。一身贪得无厌,贪污受贿的金银财宝数不胜数。

到靖康元年,因金军南下,宋徽宗禅位给宋钦宗,边事日紧,蔡京举家南下,逃避战乱,天下士人认为蔡京是“六贼之首”。后来在御史孙觌等人极力弹劾之下,陈述蔡京的各大罪状,宋钦宗将蔡京贬往岭南,途中死于潭州。

侥幸高俅,未遭恶报

高俅这个人物的历史形象和《水浒传》中所说的还是有些出入的。他并不在北宋末年的“六贼”之列,高俅这个人物在历史上的记载比较含糊,说他是大奸大恶之人也说不上,说他是正直之臣那更加不是。像《水浒传》中说的一样,他最开始是苏轼的一个小吏,后来苏轼将高俅推荐给了他的朋友小王都太尉王诜,而王诜是端王赵佶(徽宗皇帝)的姑夫。高俅本人因有一定的诗词歌赋的功底,且会使枪弄棒,逐渐被宋徽宗赏识,并非《水浒传》中说到的因踢球发迹。高俅比较好的一面在于他算是个感恩之人,据一些野史记载:他"不忘苏氏,每其子弟入都,则给养恤甚勤。"因此他的这些作为也获得朝中一些人的好评。但他的罪过将这些给完全遮掩了,历史上的高俅也是一个恃宠营私,祸国殃民之人。

《靖康要录》载:"靖康元年五月二十日,"臣僚上言,谨按:高俅……身总军政,而侵夺军营,以广私第,多占禁军,以充力役。其所占募,多是技艺工匠,既供私役,复借军伴。军人能出钱贴助军匠者,与免校阅。凡私家修造砖瓦、泥土之类,尽出军营诸军。请给既不以时,而俅率敛又多,无以存活,往往别营他业。虽然禁军,亦皆僦力取直以苟衣食,全废校阅,曾不顾恤。夫出钱者既私令免教,无钱者又营生废教,所以前日缓急之际,人不知兵,无一可用。朝廷不免屈已夷狄,实俅恃宠营私所致。"

由于这些缘故,导致了当时禁军军纪涣散,以致后来金军进攻之时,开封城内几十万的禁军很快瓦解,其罪难容。

可惜高俅这恶人最后竟侥幸未尝恶果!据记载,当年金军入侵时,徽宗南逃到了泗州,而一路护送的将领便是童贯和高俅,后两人互生冲突而不和,于是只有童贯继续和宋徽宗继续难逃

而高俅留在了泗州,后来宋钦宗继位后,下旨处死了当时随从宋徽宗皇帝的童贯、梁师成,蔡攸一伙人,而高俅未一起难逃,因此躲过了一劫。据《宋史.李若水传》记载,高俅死于靖康元年(1126年),但并非因获罪惩处而死,可叹啊!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灵魂的感触


先定性:蔡京是继承王安石的改革家、高俅是苏东坡书吏,和自称是苏轼庶子的梁师成都是苏东坡派。

改革家蔡京:

1、蔡京1070年和弟弟蔡卞同时中进士,出任推官(即法官),有地方治理经验;

2、早年支持王安石变法。

3、1086年,知开封府,在司马光废王安石变法时,在大臣都反对的情况下,蔡京在开封府改募役为差役法,被司马光赞扬。

4、1094年,以户部尚书身份协助章淳恢复王安石变法措施,宋徽宗即位后,因为是章淳同党被弹劾罢官;

5、1103年,蔡京担任丞相,开始执政,进行变革:

A、设立西城括田所,用于搜刮公田;

B、创立茶叶专卖许可证的茶饮法,南宋、元、明、清均沿用;

C、改小平钱为铸造五大钱,即新铸造的铜钱可兑换五个小平钱,减少铜钱的流通量,类似今天减少央行货币发行量操作,实行通货紧缩政策;

D、设立公共墓地漏泽园,以便安葬无主尸体和因贫穷无力安葬的穷人;

E、创立食盐专卖许可证的盐引法,每张盐引领盐116.5斤,价钱6贯。和茶引法一样,南宋、元、明、清都沿用。

F、罢科举,让州县按照太学三舍考选;

G、增加禁军士卒薪酬从50钱每月至500钱每月;

H、将外地官员的粟豆柴等实物俸禄折现为铜钱发放,节省运送费用。

蔡京改革的成果:

1、辰溪反叛,下令重赏,有杀首领的,赏赐300匹绢,并给官职,如秦国时的军功爵,效果大家都知道;

2、攻取湟川、鄯、廓,取牜羊牁、夜郎等土地,开拓疆土;

3、财政收入大增。《宋会要》记录北宋以前每日所收盐税最高是2万贯,实行盐引法后每日所收盐税平均在4-5万贯。

财政收入的增加,是宋徽宗进行海上之盟意图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实力和基础。


蔡京的下场

宋徽宗时,蔡京虽然被几次弹劾,包括恨他如仇人、要求宋徽宗处死蔡京的儿子蔡攸,但宋徽宗都没有同意,最多只是削官爵。

宋钦宗即位后,蔡京被贬岭南,在路过长沙时,在城南东明寺,因为生病无法进食而死,在寺庙旁安葬。

1168年,蔡京后裔将蔡京骸骨迁回今天的莆田仙游县枫亭镇溪南村安葬。


对蔡京的评价

虽然《宋史》将蔡京列入奸臣传,但蔡京门人吕川卞为蔡京鸣不平,在蔡京墓碑上写:

“天宝之末,姚、宋何罪”

意思是:没有人将安史之乱的责任推给唐朝名相姚崇和宋璟;同样,将靖康之难的责任推给蔡京同样不公平。

南宋提出重商言论、与朱熹、陆九渊齐名、以实用主义著称的叶适如此评价蔡京:

“宋财赋之入比唐增倍,熙丰以后又增数倍,‘而蔡京变钞法,以后比熙宁又再倍矣。’”

明朝王夫之认为方腊等反叛并非因为蔡京实行改革:

“方腊之反,殴之者朱动花石之扰,非新法迫之也。”

高俅——真不懂他干了什么坏事

高俅在宋史中没有传纪,但南宋王明清所著的《挥麈录》对高俅有较为详细的记录:

1、高俅,原本是苏轼的书吏,苏轼出镇中山,就让高俅跟曾文肃但因为不需要人手而被拒绝,最后让高俅跟随王晋卿。

2、高俅在帮王晋卿送篦子刀给当时还是端王的宋徽宗;当时宋徽宗在踢蹴鞠,就让高俅踢了几下,宋徽宗很喜欢,就把高俅留在身边;

3、高俅能够出任殿前都指挥使司、太尉,似乎都是因为宋徽宗的宠信,没有他做出什么成绩的记录;

4、高俅富贵后,非常提携苏东坡后代,给养问恤都非常殷勤;

5、宋徽宗在靖康之难时难逃到两淮时,就是高俅跟随。

高俅的结局

高俅是在1126年5月去世。李若水以高俅“败坏国家军政,导致金人长驱直入”的罪名,要求要求追夺高俅的官爵。

综述

蔡京是继承王安石改革的改革家,让北宋的财政收入大增,为北宋收复燕云十六州提供财政支持,其创立的茶引法、盐引法,成为了后世王朝的惯例。

但靖康之难的发生,并非蔡京的责任,正如安史之乱并非姚崇和宋璟的责任一样。王安石变法、司马光废法,章淳改革,蔡京都有参与,背负一个奸臣的名义对蔡京并不公平。

至于高俅,不过是宋徽宗的一个宠臣,没有什么功绩,也没有什么错事,要不是《水浒传》等小说的宣称,基本上就没有人知道这号人物。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
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