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除了《黄鹤楼》,崔颢还写过这么多名作,你读过几首?

据传说李白曾被崔颢的《黄鹤楼》所折服,一生耿耿于怀。在唐代诸多诗选,七律部分《黄鹤楼》开篇或压卷,是因为这首诗被后世称为“唐人七律第一”。

崔颢是开元年间进士,前期诗作多写闺情,流于浮艳轻薄;后来的边塞生活使他的诗风大振,忽变常体,风骨凛然,尤其是边塞诗慷慨豪迈,雄浑奔放,名著当时。除了这首《黄鹤楼》,崔颢还写过很多名作。

1、长干行·君家何处住

唐代: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除了《黄鹤楼》,崔颢还写过这么多名作,你读过几首?

这首抒情诗抓住了人生片断中富有戏剧性的一刹那,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就使人物、场景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它不以任何色彩映衬,似墨笔画;它不用任何妆饰烘托,是幅素描;它不凭任何布景借力,犹如一曲男女声对唱;它截头去尾,突出主干,又很像独幕剧。题材平凡,而表现手法不凡。

2、行经华阴

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

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

除了《黄鹤楼》,崔颢还写过这么多名作,你读过几首?

这首诗作于天宝年间,崔颢第二次入京,路经华阴,一见西岳的崇高形象和飘逸出尘的仙迹灵踪,也未免移性动情,感叹自己何苦奔波于坎坷仕途。

崔颢现存诗中大都格律严整,然而此诗却打破了律诗起、承、转、合的传统格式,别具神韵。

3、入若耶溪

轻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

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

岩中响自答,溪里言弥静。

事事令人幽,停桡向余景。

除了《黄鹤楼》,崔颢还写过这么多名作,你读过几首?

诗人在这首诗中之所以着意渲染若耶溪水色的清澈和环境的幽静,正是为了寄托诗人喜清厌浊、好静恶闹的情怀。

4、辽西作 / 关西行

燕郊芳岁晚,残雪冻边城。

四月青草合,辽阳春水生。

胡人正牧马,汉将日征兵。

露重宝刀湿,沙虚金鼓鸣。

寒衣著已尽,春服与谁成。

寄语洛阳使,为传边塞情。

除了《黄鹤楼》,崔颢还写过这么多名作,你读过几首?

这首诗写于天宝年间,是一首反映边塞生活的诗作,语言平实,层次清晰,格调刚健,境界沉雄,饱含深情,意在言外,可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说尽戎旅”。

5、雁门胡人歌

高山代郡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

解放胡鹰逐塞鸟,能将代马猎秋田。

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

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

除了《黄鹤楼》,崔颢还写过这么多名作,你读过几首?

这首边塞诗反映的是边塞胡人的生活。通过这首诗,可以看出作者的民族观,他并没有因为战争而把胡人与汉人对立起来,他相信少数民族绝大多数也是爱好和平的,他们也是战争的受害者,同样渴望过一种安宁的生活。

6、送单于裴都护赴西河

征马去翩翩,城秋月正圆。

单于莫近塞,都护欲临边。

汉驿通烟火,胡沙乏井泉。

功成须献捷,未必去经年。

除了《黄鹤楼》,崔颢还写过这么多名作,你读过几首?

这是一首送别诗,开篇便写诗人送友人远去,而明月正圆,暗寓友人远去后心中无限惆怅。诗中的“单于”既是实指敌人首领,又暗点裴都护所往之地,语义双关。最后两句写裴都护此去镇守边关,不必经年就能成功献捷,呼应前面“单于莫近塞”,这既是夸赞和祝愿,也是勉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