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 擡閣,你知道多少?我們是沒事談美食但是今天我想和你們聊擡閣!

抬閣,我覺得這個詞大家應該很少聽到,曲溝抬閣應該更美多少人聽過,小女子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曲溝人,有必要向你們介紹我們的曲溝抬閣:

2007年5月,安陽縣曲溝鄉被命名為“中國抬閣文化之鄉”,2009年被列入安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抬閣,你知道多少?我們是沒事談美食但是今天我想和你們聊抬閣!

抬閣,又稱抬閣,是集歷史故事、神話傳奇於一體,融繪畫、戲曲、彩扎、紙塑、雜技等藝術為一身的特色傳統民俗舞蹈。

作為中國民間迎神賽會中的一種遊藝項目。在木製的四方形小閣裡有兩三個人扮飾戲曲故事中的人物,由別人抬著遊行。抬閣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抬閣的種類繁多,各地抬閣的藝術形式各有特色 ,以金壇抬閣、徽州抬閣、廣東抬閣、安陽抬閣和山西平陽《抬閣》最為著名。

2008年6月7日,抬閣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抬閣,你知道多少?我們是沒事談美食但是今天我想和你們聊抬閣!

大家好,我本人小名叫晨晨,來至於河南省安陽市,曲溝鎮的一個小村落裡。

在我老家有個傳統節目,就是每當村裡要過廟會的時候,都會辦一場抬閣!簡直是熱鬧的很,精彩至極!也是村裡很多人難得都聚齊在一起談天說地的好機會。

曲溝抬閣原名干戈溝,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民間舞蹈。春秋時,群雄逐鹿,曲溝所處之地連年戰事不斷,故被人稱做“干戈溝”。起初之意是讓遠去的孔子仍能回望到高桌上的歌舞,後來,村民們在喜慶自娛時,仍延用了這種歌舞形式。因為抬著歌,故有“抬歌”。“抬歌”即是最早的抬閣。

我們老家的抬閣經歷了由興到衰、由衰到興的漫長歲月與時事的變遷!

春秋時,群雄逐鹿,曲溝所處之地連年戰事不斷,故被人稱做“干戈溝”。一年,孔子周遊列國途經此地,見村民飢寒交迫,隨生憐憫之心。孔子師徒數人,所帶物品不多,無力相扶。以“仁”佈道天下的孔子知這是戰爭給人們帶來的災難,要想從根本上解除他們的疾苦,必須消滅戰爭,施行仁政,於是孔子攜弟子小住幾日,向村民講仁義禮智信,講人際和諧,村民們深受啟發。他們一致要求孔子給“干戈溝”改名。孔子有感於此地民風淳厚,使用老家曲阜之“曲”而代“干戈”,意即希望兩地結下不解之緣,也希望曲溝從此在無干戈,孔子臨行時,將隨身所帶的一些絲織物品贈送給村民。據說“化干戈為玉帛”的成語即源出於此,村民為表達對孔子的感激之情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擊鼓相送,並選擇唱歌唱得好的幾位女童,由眾人抬在桌上,邊行邊唱。起初之意是讓遠去的孔子仍能回望到高桌上的歌舞,後來,村民們在喜慶自娛時,仍延用了這種歌舞形式。因為抬著歌,故有“抬歌”。“抬歌”即是最早的抬閣。

到民國時間,抬閣底座由原來的方桌式造型,不斷改制 成長方型、六邊型和正方型的抬閣模式。抬閣多采 用“六邊型”和“正方型”兩種。抬閣底座上面的設置 有“過廳式”、“市樓式”、“六角涼亭式” 3種。採用的是“市樓式”和“六角涼亭式”的造型。抬閣上面 的文化內容巳不是古老的神像和祭品等物的裝飾,而改 為戲劇故事和民 間故事的人物和 道具。最著名的要數里面的孫悟空造型!

曲溝抬閣給人創造了一個新、奇的世界,人們可以看到小孩腳踩活雞、足踏劍尖,在3米高的彩臺上瀟灑自如地表演優美的動作,可見一名小演員手舉雙錘,錘上又有兩名英武的武將威風凜凜的場景,令人嘖嘖稱奇,拍案叫絕。造成這樣離奇效果的奧秘全在於抬閣扎制過程中的以虛為實,以實為虛上。你看到的站立的活雞、劍尖錘頂都不是真正的支撐點,真正的支撐點全隱而不露地落地“卡”上。卡子分坐卡,站卡,掛卡三種,表演的兒童被牢牢地維繫在“卡子”上,或坐、或站、或掛,十分穩妥而舒適。

曲溝抬閣是我國最古老最稀有的民間傳統藝術,經過千百年來的改善完美,逐漸向著“高、峭、奇、險、美”的方向發展。行走表演由人抬“閣”變為車推“閣”,是現今流行於全國的一種化裝遊行以供人們觀賞娛樂的民間遊樂活動。它將戲劇與雜技融為一體,木藝、鐵藝、畫藝、扎藝、服裝、道具、樂隊集於一身,形成了高臺行走表演藝術形式。

下面是我找到歷史上有關於抬閣事情以及抬閣的非遺名錄:

抬閣,你知道多少?我們是沒事談美食但是今天我想和你們聊抬閣!

清朝年間,京城官員李忠堂來鄆城察訪民情,路過邵集村口,恰逢村民進行抬閣表演,抬閣上的女子如仙女在空中飄飛舞動。李忠堂坐在轎上看呆了,他想:我走遍中國的大江南北,還從來沒有見過這種形式的演唱,真是太神奇了。於是落轎詢問,觀後題字送匾曰:“踏遍疆土,無獨有偶”,並送演藝女子摺扇題字“天女下凡”,送演藝男子摺扇題字“飛仙子”,並提出抬閣對演的建議,也就是一對抬閣並行演出,後來又發展到多對演出。

1947年劉鄧大軍躍進大別山之時,軍隊駐在現郭屯北五百米外,抬閣第十一代傳承人楊守仁率抬閣隊四十餘人前去慰問演出五場,受到劉伯承和鄧小平的高度評價。1949年,抬閣隊第十二代傳承人楊照領率團隊到鄆城東門廣場演出十餘場,觀者上萬人。

2008年,山西省萬榮縣參與申報的“抬閣(芯字、鐵枝、飄色)(萬榮抬閣)”

河北省廊坊市個參與申報的“抬閣(芯字、鐵枝、飄色)(葛漁城重閣會)”

河北省寬城滿族自治縣參與申報的“抬閣(芯字、鐵枝、飄色)(寬城背杆)”

河北省隆堯縣參與申報的“抬閣(芯字、鐵枝、飄色)(隆堯縣澤畔抬閣)”

山西省清徐縣參與申報的“抬閣(芯字、鐵枝、飄色)(清徐徐溝背鐵棍)”

山西省代縣參與申報的“抬閣(芯字、鐵枝、飄色)(峨口撓閣)”

內蒙古自治區土默特左旗參與申報的“抬閣(芯字、鐵枝、飄色)(腦閣)”

江蘇省金壇市參與申報的“抬閣(芯字、鐵枝、飄色)(金壇抬閣)”

浙江省浦江縣參與申報的“抬閣(芯字、鐵枝、飄色)(浦江迎會)”

安徽省壽縣、臨泉縣參與申報的“抬閣(芯字、鐵枝、飄色)(肘閣抬閣)”

四川省興文縣參與申報的“抬閣(芯字、鐵枝、飄色)(大壩高裝)”

四川省江油市參與申報的“抬閣(芯字、鐵枝、飄色)(青林口高抬戲)”

甘肅省莊浪縣參與申報的“抬閣(芯字、鐵枝、飄色)(莊浪縣高抬)”

青海省湟中縣參與申報的“抬閣(芯字、鐵枝、飄色)(湟中縣千戶營高臺)”

寧夏回族自治區隆德縣參與申報的“抬閣(芯字、鐵枝、飄色)(隆德縣高臺)”

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周村區聯合參與申報的“抬閣(芯字、鐵枝、飄色)(周村芯子)”

山東省章丘市參與申報的“抬閣(芯字、鐵枝、飄色)(章丘芯子)”

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參與申報的“抬閣(芯字、鐵枝、飄色)(霍童鐵枝)”

福建省福鼎市參與申報的“抬閣(芯字、鐵枝、飄色)(福鼎沙埕鐵枝)”

福建省屏南縣參與申報的“抬閣(芯字、鐵枝、飄色)(屏南雙溪鐵枝)”

廣東省中山市參與申報的“抬閣(芯字、鐵枝、飄色)(南朗崖口飄色)”

廣東省台山市參與申報的“抬閣(芯字、鐵枝、飄色)(台山浮石飄色)”

廣東省吳川市參與申報的“抬閣(芯字、鐵枝、飄色)(吳川飄色)”

廣東省陸河縣參與申報的“抬閣(芯字、鐵枝、飄色)(河田高景)”

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民俗項目類別,序號994。

湖南省郴州市宜章縣參與申報的“抬閣(宜章夜故事)”

湖南省岳陽市汨羅市參與申報的“抬閣(長樂故事會)”

入選第三批國家級(擴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民俗項目類別。

2006年,浙江省天台縣的抬閣列為台州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抬閣,你知道多少?我們是沒事談美食但是今天我想和你們聊抬閣!

安陽曲溝抬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