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6 门神的起源「春节习俗」

古时,每逢过年的时候,中国人总要在自家的门上贴门神。作为人类最常见的守护神,门神也是中国民间最流行的神祇之一。


门神的起源「春节习俗」


但门神的起源,却缺乏正史可考,而民间也各有各的说法。一些民俗学家认为,门神起源于庶物崇拜。所谓庶物崇拜,是指人们对那些人工制造的器物也认为其上附有神灵,从而加以崇拜。例如路神、灶神、车神和船神等。

门神由于不断演化,种类也增加了。从性别上来分,有男也有女;从教别来看,有佛教也有道教;从神所守卫的门来分,有天门的门神、庙门的门神以及家门的门神等等。

门神是古代五祀之一,祭祀是由天子、诸侯、大夫来祭,有一定的时间,一般是在秋天。门神的崇拜,主要意义在拜谢门神对家宅的守护之功,感谢门神庇佑一家人平安和兴旺。

  如此一来,门神已成为具有驱邪魔、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多种功能的保护神,成为民间诸神中最受群众欢迎的俗神之一,至今兴盛不衰。

说起门神的来历,不能不追溯到上古时期的祀门和挂桃人习俗。最早具有门神功能的,其实是一块桃木。古人认为桃木是仙木,能驱邪逐鬼,而且以桃木为剑,还可以斩妖除魔,所以一般人常在门上挂着桃木,以镇四方想来捣蛋的妖魔鬼怪。这就是俗称的“桃符”。这可以看作是门神最早的雏形。

在遥远的古代,由于生产力的进步,先民们由最初的巢居和穴居,逐渐进化到了屋居——学会了建造茅棚房舍,这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屋舍不但可以遮风避雨,防止野兽和敌人的侵扰,还能存放食物财产,使人类得以生息安居。可能正是出于屋舍的这种巨大的保护作用,人们逐渐对自己建造的屋舍产生了崇拜心理,进而渐渐演变出了门神。

汉朝应邵曾写过一篇《门神篇》,其中讲道:在黄帝时代,有兄弟二人在度朔山上的一株桃树下,把一群恶鬼捉住了。他们将群鬼就地审判,斥其为祸人间,当即以草绳捆绑,拿去喂老虎。

这两位捉鬼的人,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这件事后来被黄帝知道了,他便叫画匠把这两兄弟的像画在桃木板上,用以镇魔辟邪。民间于是也在每年的岁尾,用桃枝画上这两位神人的像立于门户旁。

最初的门神就是上面所说的两个“桃人”——用桃木雕成的神像。人们用桃木雕成二神模样,在春节时挂于门上,使恶鬼不得擅入,保护阖家一年平安。

门神的起源「春节习俗」


可能是雕刻桃人形象比较麻烦,因此后来就逐渐简化为用桃板一左一右钉在门上,上面不再画二神图像,而是干脆写上二人的大名或画些符咒,这就是“桃符”,它成为后来对联的始祖。王安石的诗里曾有“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旧桃换新符”,就是指人们在又一个新年将要到来的时候,取下原来的已经旧了的对联,再换上新的。

在唐朝,门神除了继续以桃符的形象出现并延续到后世外,又有了一个分支性的改变。唐代以后,最著名的武将门神,首推秦琼和尉迟恭。秦琼和尉迟恭均为唐初著名武将,帮助李世民打下了李唐天下,是唐朝开国功臣。

李世民早年创立江山,杀人无数,后来又杀了自己的亲哥哥和弟弟,虽然帝王大抵心肠狠毒,但像他这样的也不太多,因此良心备受责备。

在李世民即位后,常常晚上身体不舒服,梦中总有恶鬼前来找他报仇,吓得这位英明的皇帝也冷汗淋漓。

李世民这种噩梦不是一夜两夜,而是反复出现,几乎没有安宁的夜晚。当时他手下最有名的两位大将秦琼和尉迟恭听说后,自告奋勇地要求戎装守卫在宫门两旁。一试之下,当晚竟然真的平安无事,让李世民睡了个好觉。

李世民大喜过望,此后,两人一连为大王站了几个通宵的岗,李世民均睡得安好。但人又不是铁打的,长此下去,李世民的觉是睡好了,两位猛将恐怕也没命了。

于是李世民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命画工画了两人手执钢鞭、怒目发威的形象,悬挂在宫门两侧。此后,邪祟全消,安然无恙。

这种画像为门神的方式后来逐渐传到了民间,民间相袭沿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门神。

门神的起源「春节习俗」

在唐朝,除了秦琼和尉迟恭两位门神外,落地秀才钟馗也做过门神。

某一年,终南山有位举子,从家乡赴京城赶考。在途中,他与同船另一位旅客饮酒解闷儿。

这位旅客的怀中有一个小瓶子,举子就问他瓶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旅客回答说是瘟神。还说,因为某个地方的百姓作恶,理应遭到上天的处罚,他是奉了天帝的圣旨前往那个地方去散布瘟疫的。

举子听了大吃一惊,忙问旅客那瘟疫如何散布。旅客说,只要将瓶子里的瘟水滴一滴到水中,那么这个地方的人和牲口都会罹疫死亡。

举子是个悲天悯人的人,听了旅客的话,想到旅客所说的瘟疫之后的可怕景象,心中顿起恻隐之心。他出其不意地把旅客手中的瓶子夺到手里,一口气把它喝下肚,霎时间,这举子七窍流血而亡,但那个地方的老百姓却得救了。

这个舍己救人的举子就是钟馗。但这个故事并没有说钟馗如何成为门神,反倒是宋人的一则笔记里,对此略作了讲解,这则笔记写道:有一夜,唐玄宗梦见了一个文人。这个文人戴着帽子,身穿蓝袍,却露着两只胳膊,光着脚。他对唐玄宗说,自己叫钟馗,是落榜的举人,发誓要为陛下铲除天下妖魔鬼怪……唐玄宗醒来之后,让名画师吴道子按照自己的描述画出了钟馗像,然后通令天下百姓每到年终岁尾的时候就可以画钟馗像以驱邪除祟。后来,不知什么时候,悬挂钟馗像的习俗挪到了端午节……

正因为钟馗曾为唐玄宗捉鬼,所以民间家里有病人的,也常将钟馗像挂在病人房间门口,希望它能为病人驱“病鬼”,这也就演变为另一个形象的门神。同时,民间还传说钟馗在捉鬼事业规模日大之后,还有“含冤”和“负屈”二位小鬼作为他的助手,协助他捉鬼,蝙蝠则义务充当他的向导。

门神的起源「春节习俗」

  元朝时,除了上面所说的门神外,还有一个女性门神,那就是山东穆寨的穆桂英。她曾一度做过大门上的偶像卫护黎民。  


门神的起源「春节习俗」

  到了清代,张天师也充当过门神,他的画像是:上为符篆,下为张天师持剑跨虎。


门神像通常是贴在临街的大门上的,威猛高大。除秦琼和尉迟恭以外,武将门神还有赵云、马超、薛仁贵、盖苏文、孙膑、庞涓、黄三太、杨香武、燃灯道人、赵公明、马武、姚期、萧何、韩信乃至哼哈二将等。

武将门神的主要作用是驱鬼辟邪,但这种单一的功能已不能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于是又出现了文官门神和祈福门神。这些都寄托了人们祈望升官发财、福寿延年的愿望和心态。

文官门神都与升官发财有关,而祈福门神却与多子多福、福寿延年挂钩。二者有时也配对成双,如天官(或状元)门神常与送子娘娘匹配,此外,还有喜神、和合二仙、刘海、招财童子等。

祈福门神上常常添画一些吉祥物,取其吉利,多用谐音,以谐双关之意,如爵、鹿、蝠、喜、马、宝、瓶、鞍等,寓“爵禄福喜,马报平安”之意。


门神的起源「春节习俗」

门神的起源「春节习俗」

门神的起源「春节习俗」

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祝春节的习俗。人们在春节这一天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热切期盼和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 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