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25萬億來襲:何以解憂?唯有大基建

01


2020年,堪稱多災多難,遇到建國以來傳染性最強的疫情。

之前就說過,打完疫情阻擊戰只是開頭,經濟保衛戰才是重頭戲。

毫無疑問,疫情已經嚴重影響經濟。疫情之下的眾生,都很憂慮。

何以解憂?唯有大基建。

到目前為止,10省市公佈的重點項目投資計劃合計總額達到25.5萬億。


25萬億來襲:何以解憂?唯有大基建


而且這只是目前公佈出來的數據,後面肯定會繼續上升,執行過程中必然會進一步上升。

注意單位:萬億、萬億、萬億

這些錢,讓一貫軟趴趴的大A堅挺了一些時日。尤其是基建股,更是難得紅旗飄飄。

眾所周知,改開以來,中國經濟是“投資、消費、貿易”三駕馬車驅動。

投資,搞建設。

消費,享受生活。

貿易,搞錢。

三駕馬車之間的邏輯:從農耕文明向工業文明過渡的過程中,需要有錢搞建設,然後去享受。所以引進外資啊,培養本土企業啊,ZY與地方博弈啊,都是這麼回事。

按道理講,現階段城市化建設已經進入下半場,基建其實也進入下半場,當務之急是產業升級,而不應該繼續這麼大張旗鼓地大搞基建。投資這匹馬應該緩一緩。

但是疫情這隻黑天鵝,嚴重影響內部消費;它又在外部繼續擴散,同樣影響貿易這匹馬。這種情況下,只能往投資這匹馬身上抽鞭子。能容納鉅額投資的,只有大基建這麼一條。


25萬億來襲:何以解憂?唯有大基建

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2003年的非典疫情,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東方基建狂魔都是依靠大基建應對。這次也不例外。因為只有大基建,投入產出才能看得見;才能拉動就業,減少不安定因素。

毫不誇張地說,大基建不僅反映了東方基建狂魔之本色,也是現階段中國經濟的壓倉石。雖然是壓倉石,但並不意味著萬能。

對比之前歷次大基建,那是城市化上半場,必須要幹,算是主動出擊。此次處於城市化下半場,算是被動應對。


02


城市化的上半場和下半場區別很大麼?當然很大。

大基建本質上是砸錢。

常言道,大炮一響,黃金萬兩。大炮是啥?不就是機器麼。

坦克車和挖土機,都是機器,開動起來都要錢。

在大基建領域,馬達一響,黃金萬兩,絕不誇張。

25萬億來襲:何以解憂?唯有大基建

這麼多錢從哪裡來?

錢途一,增加稅收。過去很多年,隨著經濟體量的增大,稅收一直是增加的。但現階段疫情影響下,中小企業需要減稅才能度過難關。而且中小企業也必須減稅,因為中小企業是吸納就業的主力。

錢途二,搞PPP。就是公私合營,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參與社會基礎建設。這塊從2017年開始,為了金融去槓桿,很多項目被叫停。再次重啟,怕是也不容易。

錢途三,土地出讓金。就是土地財政。2019年,全國TOP50城市賣地4.41萬億,同比增長19.3%,再次刷新記錄。為什麼可以一直那麼玩土地財政?因為房價一直在漲,所以土地財政一直在增加。

那麼接下來房價會不會繼續漲?說不清楚,但有兩個不利因素。

不利因素一,房子說破天,最後還得大眾買單。然而相比2008年,中國居民槓桿率飛速上升。2008年,中國GDP還只有32萬億,國民的總負債還只有GDP的19%,也就6萬多億。如今GDP已經攀升到100萬億,居民負債為GDP的60%,已經接近60萬億。對於許多人來說,每個月的房貸已經佔了收入的一半以上。如果再加上消費貸、經營貸,大眾抗風險能力將大幅減弱。而且現階段“鬼城”也很常見。

不利因素二,房地產的體量已經太大,為人類有史以來最為龐大的資本市場。如果繼續漲,那麼至少得凍結二手房交易,防止炒房客資金出逃。因為哪怕房地產領域只有5%市值的資金出逃,對外儲也是巨大的壓力。所以給房地產鬆綁,應該外鬆內緊。外松,讓能力強的去接新盤。內緊,控制資金外流。

換句話說,城市化下半場,土地財政的功效會慢慢減弱。

錢途四,發債。關於這條路,前幾天財政的重磅會議透露出關鍵內容。


25萬億來襲:何以解憂?唯有大基建

文中提到:“適當提高赤字率。研究發行特別國債”;“保證金融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市場貸款利率下調”。

這就意味著那個堅守了很多年的3%的財政赤字紅線要階段性破掉。

由此可見,同樣是大基建,上半場和下半場差距很大。


03


雖然是城市化下半場,但優勢也很突出。

大基建,會過時麼?會,也不會。

如果從定勢去看,僅僅修路建橋蓋房子,遲早產能過剩。這中間有一個非常明顯的教訓,就是19世紀末的美國鐵路。經過幾十年狂飆之後,美國鐵路產能嚴重過剩,幾乎每一次經濟危機都是鐵路公司引發的。最後美國人被迫承認,鐵路實在是過剩了。

直到現在,美國還有20多萬公里鐵路,但已經成為老爺車一樣的老古董。此後一百年,美國幾乎沒有大規模搞過大基建。其實美國現在差不多到了一個輪迴,可以把那些老古董鐵路更新升級為高鐵。然而因為資金和債務問題,搞不下去。其實我一直猜想,美國會不會在下一輪經濟危機之後變回基建狂魔形態。

如果從變量角度看,基建其實是無止境的。

農耕文明時代,秦直道和隋運河,都是大規模的基建工程,在當時都很先進。

後來公路、鐵路是先進的基建。

現階段的大基建,已經升級到高速鐵路和高速公路。

再往後,基建重點肯定在信息化與智能化上。別的不說,5G成熟之前,首先需要大規模基建建設。沒有5G基建,無人駕駛、萬物互聯等等看起來就像是空中樓閣。

所以大基建不是問題,搞什麼樣的基建才是問題。按照之前那麼搞,問題很大。但是如果把握住未來的趨勢,機遇很大。相信決策的精英們肯定看得更遠。在描述重點項目時,都在突出“新基建”。

對於普通人來說,看到這25萬億時,不要去對比08年4萬億的邏輯。因為歷史雖然常常相似,但絕對不會簡單重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