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覃
康熙,清朝的第四位皇帝,也是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他在位期間,讓人印象深刻的一件事就是“九子奪嫡”,可見他執政時間長。而這一局面的出現也是由於晚年時期的他在挑選繼承人上搖擺不定,為此有的人認為他不能算上“千古一帝”。雖是如此,他所作出的貢獻卻也是無法抹去的。
平定三藩
自古以來,藩王手握重兵實屬帝王的一大頭疼之事。康熙十二年,因平南王告老還鄉,其子繼承他的“事業”繼續鎮守廣東,引發了是否撤藩的問題討論。康熙決定撤藩,吳三桂假意請旨實則在雲南準備反清復明,派人四處散佈檄文,短短數月之內許多地方官員皆反清,致使六省丟失。
面對這一局面,康熙拒絕與其和談,堅決打擊吳三桂,而其他叛變者則開招撫之門,以削弱其勢力。以湖南為進攻重點,派兵正面抵抗吳三桂,後又重用漢將作戰,先後平定陝、閩、粵以及江西。吳三桂外援之勢日削,後病死。康熙十八年,清軍攻破昆明,三藩平定。
停止圈地,促進經濟發展
在他實掌政權以後,廢除了貴族圈地的制度,並將土地讓給百姓耕種。他還規定墾荒地十年後再徵稅,這一舉措更是調動了農民墾荒的積極性。
治吏親民
康熙親政後,開始著手整頓了吏治,恢復了京察、大計等考核制度,還曾親自出京巡視,深入百姓中去了解其情況。最著名的就是六次南巡。
在他的統治下,取得了平定三藩的軍事勝利,足見他的軍事才能。同時也開創了康乾盛世的局面,由此一部分人稱其為“千古一帝”。若是清朝沒有康熙的話,可能清朝的繁榮昌盛的局面也會不復存在吧。再加上還有其他各地、以及藩地的威脅,可能會迫使清朝面臨各種無法應對的場面。
小艾看歷史
清朝康熙在位六十年,因此無論文治武功都影響至深,其平三藩,收臺灣,徵準噶爾,都成為其歷史的功績。
但換個角度看,三藩之亂毫無提前準備,清庭應對不足極為驚險,幾乎令滿清退出中原,使數年處於動亂之中,若是能夠更妥善的安置三藩則很有可能避免。
收復臺灣,固然是偉業,但有兩點,首先是施琅的影響力,其次是對鄭氏威脅的清除,因此臺灣收復後並沒有系統開發,相反繼續執行海禁。
擊敗準噶爾確實有效遏制來自西方的威脅,令清王朝可以鞏固既得領土和權益,並加以利用成為國防利器,並通過對準噶爾的打擊,實現對新疆的統一。
康熙並不具備主動擴張疆土的野心,但歷史的巧合推動了清王朝的對外政策,使用以攻代守的戰略,逐步將清王朝打造成東亞的超級帝國。
我們無法否認康熙帝的作用,但也不應該過分誇大他的功績,其治下的帝國依舊是貧窮的國家,社會生產呈現倒退,官員腐敗橫行,若沒有雍正帝雷厲風行的整頓,清朝的未來未必如此輝煌。
多臻貴
縱觀清朝的歷史,康熙是一位偉大帝王,至於是不是千古一帝,全看個人對他的理解,畢竟每一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從歷史上看,清朝對中國的版圖貢獻是很大的,而清朝的版圖成型於康熙年間,到乾隆年間,進行收尾,完成了一個大統一的時代。
1:康熙統一許多地區的貢獻
康熙對清朝領土的貢獻:平定三藩之亂,統一臺灣,驅逐沙俄,簽訂《尼布楚條約》,三徵噶爾丹,擊敗噶爾丹,導致準噶爾汗國發生的內鬥。同時把漠北蒙古地區變成清朝的版圖,之後又擊敗準噶爾軍入侵西藏,收復西藏,就這樣,清朝的版圖逐漸成型,而康熙還沒統一新疆,就發生九子奪嫡的事件,晚年的他,也沒有能力再開疆拓土。
2:經濟上的重視
在土地上,康熙停止圈地的行為,限制地主獲取大量的土地,對於新開墾的土地,適應年限免稅,由於多年的戰爭,為了不引起民變,康熙輕搖賦稅,與民生息。一些貴族霸佔的土地,被康熙強制割讓出來,交給農民,對穩定天下起到很好的作用。
在賦稅上,康熙在1712年決定,按照上一年的人口收取賦稅,也就是丁銀,之後增長的人口,並不用加稅,這為雍正時期的攤丁入畝奠定基礎。免去許多的賦稅,對清朝穩定的統治,有著重要的關聯。當時的手工業,均稱匠籍,他們地位低下,沒有人身自由,同樣需要交稅,康熙將他們稅和田賦一起並收,廢除他們的匠籍,他們獲得了人身自由,間接促進手工業的發展。
3:如果清朝沒有康熙會怎麼樣?
如果真的沒有康熙,對清朝來說,是可怕的,首先清朝能不能統一天下不好說,但中國很可能會出現分裂的局面。如果沒有康熙,吳三桂的叛亂很可能會成功,清朝如果擋不住吳三桂對進攻,那麼就會退出中原地區,回到東北地區,建立一個地方性的國家。
如果是吳三桂奪得天下,只怕中國的版圖,會止步於漢地十八省內,整個蒙古、西域、西藏等地,均會被準噶爾汗國獲得,而準噶爾汗國很可能會被沙俄吃掉,這樣中原地區就會被沙俄包圍,這是很可怕的局面。對侵略成性的沙俄來說,任何一塊土地都不會放過的。所以,沒有康熙的清朝,對中國的來說,面臨的局面註定會可怕。
或許有人說,難道吳三桂不會越過長城,對蒙古、西域、青藏等地區進行收復嗎?這個真的不會,作為明末的將領,深受明朝的影響,統一漢地十八省,已經是吳三桂的極限,至於他兒子的能力,連他都不如,還指望他的孫子嗎?沙俄或者準噶爾可不會給他那麼多時間。
文史淺聊
導語:
康熙帝作為中國的千古一帝。對歷史還是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的。 如果中國歷史上沒有康熙帝的話,中國的版圖至少要縮小一半兒。
康熙帝對於維護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是清朝最有遠見的一位君主。也正是在康熙時期才奠定了中國版圖的基礎。正是因為康熙的一些鬥爭,使得一些重要的領土才至今能夠得以保全。如果沒有他的話,恐怕現在的疆域會是另一個樣子。下面我們就來說一下康熙為維護國家統一做了哪些貢獻!
一、平定三藩之亂——鞏固了清朝的半壁江山。
所謂三藩就是指平西王吳三桂, 平南王尚可喜, 靖南王耿精忠。按照現在的話來說,翻翻其實都是歷史遺留問題。 因為當時多爾袞在入關的時候,平西王,平南王,靖南王這三股勢力分別投降了滿清。 清朝為了穩定當時的局勢, 就把這三個人分別 分封為王。等到雍正帝時期三三逐漸做大,成為威脅中央的重要勢力。而且中央的財政收入很大一部分都要分配給三藩。為了徹底消除來自三藩的威脅。 康熙12年清廷決定全部撤藩。 平定三藩之亂主要包括以下三個階段。
- 階段一:康熙12年到康熙15年。在這個階段清朝一直處於被動地位。在康熙12年吳三桂起兵叛亂之後,耿精忠尚之信。又分別在福建和浙江一帶舉兵叛亂。 王輔臣也追隨吳三桂的勢力舉兵叛亂。 而這時候的康熙帝上顯年幼,而且在各方面勢力的駕馭上,也不是很成熟。 因此總的來說,清朝在這一個階段是一種被動挨打的狀態。而且對於康熙帝來說是危在旦夕的。
- 階段二:康熙15年到康熙17年。這一個階段是此消彼長的時期。總體來說吳三桂的勢力在逐漸的削弱。 在這一時期,康熙帝採取了一個比較正確的戰略方針。清政府對於吳三桂勢力堅決打擊。而對於其他勢力則以招降為主。首先, 王輔臣投降清朝使得清朝和吳三桂勢力之間的勝負強弱關係發生了轉變。其次耿精忠和鄭經 在福建的問題上發生了很大的分歧,而且兩者之間的矛盾衝突也越來越大。逐漸達到了難以調和的水平。清政府正式抓到了這個絕好的時機,才集中主要力量打擊吳三桂勢力,使得此消彼長。
- 階段三:康熙17年到康熙20年。在這一時期清政府優勢越來越大,而吳三桂勢力也逐漸衰亡。在康熙20年識吳世璠在雲貴省城被迫自殺。 八年的三藩之亂也在此終結。
康熙帝能夠平定三藩之亂,可以說是歷史上的一個很大的功績。往大處說他避免了清朝政權的徹底顛覆。也避免了中國再一次成為南北朝。 往小處說,平定了三藩之亂,給了平常的百姓一個安定的生存空間,讓人們能夠進行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二、統一臺灣——收回了我們的寶島。
平定三藩之亂之後,康熙帝雄心勃勃。在康熙22年。康熙帝任命士郎維水師提督率領水軍進攻臺灣。是郎率領水師兩萬人,戰艦300多艘。經過多日的激戰收復澎湖。鄭克爽手下的一員大將劉國軒退回臺灣。 澎湖作為臺灣的門戶。失守之後,鄭克爽派遣使者乞降, 清軍由此進駐臺灣。並且在臺灣設置了一府三縣, 而且讓軍隊駐紮在臺灣。在臺灣駐軍八千人, 並且設有總兵一人。在澎湖駐兵2000設有副將一人。在康熙皇帝收回臺灣之後,使得臺灣再次回到了祖國大家庭的懷抱。不僅對於維護祖國的統一和民族團結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對於臺灣地區經濟的開發與發展也有很大的作用。
四鎮多易心,二島屯師,敢向東南爭半壁。 諸王無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康熙帝寫給鄭成功的輓聯
三、收回雅克薩——為東北地區贏得了100多年的安定。
雅克薩之戰也是中國人對於沙俄的第一次正面交鋒。我國沙皇派遣軍隊入侵我國的東北地區,而且要求軍隊侵入我國的黑龍江領域。殺死我國的無辜平民六百多人在中國領土上壞做盡! 並且在我們的領土上強行建築了雅克薩和尼布楚兩座城堡。作為千古一帝的康熙帝,肯定受不了俄國的這種侵略行為。他命令軍隊曾經兩次摧毀俄國的雅克薩城。最終雙方才達成《尼布楚條約》。劃清了中俄兩國在東北地區的邊境線。這也為兩國贏得了100多年的安定局面。對維護我國邊疆領土也有著重要的作用。
遊史無終
歷史沒有如果,只有過程。但從歷史上來看,康熙號稱幹古一帝,雖有言過其實之嫌,但他的功績卻是有目共睹,對國家的富強,版圖的擴大還是有較大貢獻的。至於說如果沒有康熙的話,只能說三種結果,一是比他好,二是比他差,三是持平。歷史發展有時也是必然,沒有康熙,就可能出健熙。
法檢人生
沒有康熙大帝的英武今天的中國比明朝大不了許多,明如是漢地十三省,那麼清也就是漢地十八省。更不存在今天的960萬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