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42、漢隱帝劉承祐覺臣大壓主,任性殺功臣,卻被郭威反殺

劉承祐愛玩,任性,政治上很不穩重。

劉知遠生前並未將他當做繼承人培養,所以他的政治經歷與能力是不足的。他即位後由楊邠、史弘肇和蘇逢吉等大臣輔佐,這些輔佐大臣議政時公然禁止劉承祐開口,因為他也給不出什麼有價值的建議,楊邠與王章等為劉承祐辦得妥當。但是,這讓劉承祐極其反感,皇帝做得連臣子都不如。可他在政治上實在太幼小(不是年齡),鎮不住他父親給他留下的大好局面。

42、漢隱帝劉承祐覺臣大壓主,任性殺功臣,卻被郭威反殺

當然,輔政大臣的能力與人品還是很可以的。比如楊邠為政儉靜、不收賄賂,不能拒者,收之交給皇上劉承祐。

他任賢薦能,直言敢諫。李太后之弟向楊邠要官,他沒給,引起皇戚不滿。怎麼就不在劉知遠在時要官呢?還不是看到幼主新上位要糊弄,若有能力劉知遠怎不給舅弟個高官。帝欲立愛妃耿夫人為後,楊邠力諫,未立。當然,這點楊邠忠歸忠,但管得實在太多。

42、漢隱帝劉承祐覺臣大壓主,任性殺功臣,卻被郭威反殺

如此一來,劉承祐就深自認為這是僕大欺主了。可是劉承祐還是有機會可將其收服的,畢竟楊邠、史弘肇和蘇逢吉等大臣輔佐,常互相攻伐,並非鐵板一塊,非常有利於劉承祐分化掌控。但他少年天子,哪會喜歡玩那套憋屈的暗權術,不爽直接殺,多暢快!

在公元950年11月,劉承佑卻選擇了最無智但最爽快的方式,武力擊殺楊邠、史弘肇、王章三人及其家屬。劉承祐是皇帝,是正統,他殺幾個臣子卻用了匪寇之法,難怪劉知遠當初就不看重他。

因為他不知道運用他的名位,他的名位將給他帶來極大的實權,他也不知道利用輔臣的不和來逐一擊破,以掌朝政。他只知道最簡單的,他是皇帝,養一幫私衛殺掉大臣。劉承佑既已有實力培養自己勢力,又能將多位輔政大臣同時殺掉,說明他至少是有實力安罪名來名正言順地殺掉反對派的,但他偏不。

劉承祐殺了內臣,又於當月派使者到魏州,前去誅殺郭威。說句實話,他就不能將郭威調回京城嗎?他家人還在京城,回了什麼事也辦不成。

劉承祐是這樣與親信李業密謀的。他詔令馬軍指揮使郭崇誅殺宣徽使王峻、郭威等;詔令鎮寧軍節度李弘義誅殺侍衛步軍指揮使王殷,企圖一舉剷除前朝舊將勢力。他這手筆也太大了,一出手就要把功勳輔政大臣全都殺盡。他狂妄得近乎天真,事情幹大了,多方同時出手,終於透風了。郭崇可能敢殺郭威,但李弘義不想殺王殷,反而將事情告知了王殷,王殷即派人向郭威告急。

郭威若回了京城,他可能什麼都不是,一個老臣而已。可是,此時他是在外的將,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郭威得知生死繫於一線,即採用謀士魏仁浦之計,偽作詔書,宣稱劉承祐令郭威誅殺諸將,致使群情激憤,推舉郭威起兵討伐,以"清君側"。

42、漢隱帝劉承祐覺臣大壓主,任性殺功臣,卻被郭威反殺

當年,縱使武功無雙的李存勖要血洗功臣,也不出幾月而亡,何況劉承祐!他無李存勖之武功,卻欲血洗功臣,想必會滅亡得更快吧。

劉知遠給其他留下的輔政大臣是可以相互制約的,但劉承祐卻不學不用制衡之法。現在能制衡郭威的力量,其實也是被劉承佑自己解決掉了。他有無數可以悔棋的地方,至少到現在還有個保命之策,仍然可以牽制郭威。

郭威起兵只是為自保,他也不想與劉承祐鬧翻才打出"清君側"的旗號,只要劉承祐將李業等人縛送軍中,他就會返回駐地,就算有野心也須得暫時的歸鎮,因為劉承佑手中有張很重要的保命符。那就是郭威全家老小都在京城,郭威只要得到了劉承佑不殺的承諾,就會回到駐地做個割據王,至少短期內不得他圖,畢竟全家還在劉承祐手中。要反也得救出家人後再反,這樣劉承祐就能再保幾年,幾年之後誰又知世事人心呢?劉承祐親叔還在河東,他自己手中也有勢力,渡得此劫,何愁往後。

但劉承祐卻真是個任性的孩子,他連他母親李太后的話也不聽了。他在李業等人攛掇下竟把郭威在京的家屬全部殺死了,連郭威好不容易生下的獨子也殺了,親手撕毀了自己的保命符。

42、漢隱帝劉承祐覺臣大壓主,任性殺功臣,卻被郭威反殺

這樣做了還能有什麼說道,郭威無所顧忌了,他帶著仇恨,在七里坡很容易地打敗了劉承祐,劉承祐敗逃途中為部下所殺,如同李存勖被手下伶人所殺一樣,只是他比李存勖死得更快。其實,在此時他的叔父和有一些其他欲建功於新主的勢力正在向他靠攏,但他敗亡得太快,來不及了。

郭威帶兵入京後,出於禮儀覲見李太后(李三娘),讓太后臨朝聽政而自己真正掌握實權。當時,劉承佑叔叔劉崇做為河東節度使,得知樞密使郭威造反,就欲舉兵南下。郭威聽聞後擔心起來,畢竟自己從"清君側"到拿下京師汴京(也名開封)也太快了,他有點擔心將士們的想法,怕人心不穩而崩敗。因而,他謊稱正計劃迎立劉崇子劉贇為帝,劉崇遂打消此念。

但是,此事卡在這裡也不是長久之計,劉贇來了怎麼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