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說“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古人的餐桌文化有道理嗎?

飯哆


所謂“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即是古話俗語,同時其本身也屬於我國餐桌禮儀的一部分,不過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這樣的習俗已經有一部分被遺失或是摒棄了,那麼這句話到底什麼意思呢?我們現在就來看一下。

說起“菜不擺三”的意思就是在宴請賓客時,是不能上3個菜的,,首先,中國的文化淵源,講求陰陽和諧,也就是雙數本身是一個和諧美滿的意思,如果出來單數,本身就擁有著不夠禮貌的意味。再者,在發音之中,三與散讀音一致,若是一餐飯隱喻“散”的意思,本身也是對於客人的不禮貌。

以上這兩點已然決定了數量為三是不合適的,另外中國向來注重各種場合的不同,以及不能混用,須知,古代祭祀常用豬牛羊三牲擺放,恰好也是三盤“菜”,所以,如果以此為概念,三盤菜更是不符合禮儀的,故而有“菜不擺三”的說法。

而“筷不成五”則有些特別,其實並不是直接按照字面意思理解,畢竟五支筷子莫說不符合禮節,也總有一個人吃不了飯,若是說五雙筷子不成,那若真是五人吃飯,總不能單獨多放出來一副筷子。

其實在這的“五”指的是筷子長短,在中國有三長兩短的說法,是不吉利的,而這恰好是五的數字,這裡的五,指的就是筷子長短必須統一,而且在用餐前和用餐完畢後襬放筷子時不能胡亂擺放,看起來長長短短的,只有這樣才是符合傳統的禮儀。

還有“席不成六”就更有意思了,要知道古代自從合餐制實行以來,大抵是以方桌或是八仙桌為主的,這時候,如果坐六個人,為了用餐的距離合適,就會出現上下各一,左右各二的坐法,有些像是一個烏龜的形狀。

這個在古代稱之為“烏龜席”,難免會讓人心生歧義,為了避免誤會,所以才有了這一講法。而且民間還有另一種說法:因為行雲布雨的龍王身邊有個龜丞相,烏龜席會冒犯到龜丞相。如果龜丞相不高興,在龍王面前說了壞話,龍王一怒來個連年大旱,農民可就慘了。故而不能以這樣的方式來坐。

當然,這樣的種種說法,從開始建立的時候本意是符合傳統禮儀的,自然其中也難免摻雜了一些迷信的色彩,時至今日,這幾種禮儀已經越來越少人去在意了。

家庭吃飯,時而有三菜的時候,擺放碗筷也不再會那麼週週正正,而六人吃飯的時候更是有人會在意究竟大家落座後的樣子與什麼物事相似。

而且不單單如此,像是古代的坐席禮儀等等:主人折柬相邀,臨時迎客於門外。賓客到時,互致問候,引入客廳小坐,敬以茶點。客齊後導客入席,以左為上,視為首席,相對首座為二座,首座之下為三座,二座之下為四座。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讓菜,客人以禮相謝。席間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講究:應先敬長者和主賓,最後才是主人。

如今也鮮少完全遵循了,當然這些雖然代表著某些迷信的破除,但是我們也要看到文化的傳承,畢竟在中國,民以食為天,自古至今,飲食文化一直為百姓們尊崇,而這些用餐規矩哪怕不再完全遵守,事實上也多多少少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在摒棄糟粕的同時,我們也希望其中好的部分,可以不斷的傳承發揚下去。


井夫子


中國古代社會對於禮儀是非常講究的,大到國家祭祀的禮儀,小到家庭的餐桌禮儀都需要遵守。由於古代處於封建制度,人們對於老祖宗流傳下來的規矩都具有一種敬畏之心,老祖宗留下的規矩和家訓都是不可打破的。所以“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在中國古代的確非常的重要。

“菜不擺三”指的就是平常的餐桌上不能只擺三個菜。因為“三”這個字的諧音是“散”,雖說“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但是作為一個家庭來說,妻離子散或者家庭成員的分散都是家人們不想要看到的。因此不擺三個菜是為了一個好的寓意,其實在中國古代社會中有許多關於諧音而作為禁忌的事情。

“筷不成五”就是筷子要成雙成對,同時也要長短相同。否則會被認為是一種不禮貌的表現,同時中國古代對筷子還有非常多的講究,筷子也是中國的一種文明的象徵,所以“筷不成五”也是必須遵守的。“席不成六”就是一桌宴席中不能只坐六個人,否則就像王八頭、王八腳、和王八尾。

雖說這些規矩在如今看起來並不是非常的重要,但是在一些正式的場合為了表現出帶人接客的禮貌問題和對規矩的遵守,其實這些東西還是有比較這麼講究的。就像如今中國的傳統文化也在不斷的被我們拾起,就是因為它包含著許多我們從前的文明象徵,是不可磨滅的。


美食伴你走天下


中國古代社會對於禮儀是非常講究的,大到國家祭祀的禮儀,小到家庭的餐桌禮儀都需要遵守。由於古代處於封建制度,人們對於老祖宗流傳下來的規矩都具有一種敬畏之心,老祖宗留下的規矩和家訓都是不可打破的。所以“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在中國古代的確非常的重要。

“菜不擺三”指的就是平常的餐桌上不能只擺三個菜。因為“三”這個字的諧音是“散”,雖說“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但是作為一個家庭來說,妻離子散或者家庭成員的分散都是家人們不想要看到的。因此不擺三個菜是為了一個好的寓意,其實在中國古代社會中有許多關於諧音而作為禁忌的事情。

“筷不成五”就是筷子要成雙成對,同時也要長短相同。否則會被認為是一種不禮貌的表現,同時中國古代對筷子還有非常多的講究,筷子也是中國的一種文明的象徵,所以“筷不成五”也是必須遵守的。“席不成六”就是一桌宴席中不能只坐六個人,否則就像王八頭、王八腳、和王八尾。

雖說這些規矩在如今看起來並不是非常的重要,但是在一些正式的場合為了表現出帶人接客的禮貌問題和對規矩的遵守,其實這些東西還是有比較這麼講究的。就像如今中國的傳統文化也在不斷的被我們拾起,就是因為它包含著許多我們從前的文明象徵,是不可磨滅的。


平安才俊


國人講究的是字裡行間的寓意,好兆頭是人人喜愛[愛慕]

菜不擺三有兩種含義:1,“三”和“散”諧音,未聚先散肯定不好;2,三個菜太寒酸,對賓客不禮貌。

筷不成五:倒不是說5根或者5雙筷子的問題,主要是指宴席上的筷子長短要一致。不然可能會觸了“三長兩短”黴頭。

席不成六:如果一張圓桌尤其是八仙桌坐六個人,從上方看下來,形狀像烏龜,肯定是不好啦。


詩子lady


中國是禮儀之邦,素來講究禮貌,孔子曾說:不學禮無以立。漢代賈誼則是把是否講禮,懂禮。當做是人和獸的區分。

現在的文明社會,講文明,懂禮貌。也是被大力弘揚的。今天我們來看一下古代飯桌上的文化,有些一直沿用至今。

吃飯一件看似簡單的事情,在古代也有很過規矩,若是小孩子不遵守肯定要被責罰,大人不遵守也會被別人說沒教養!


胡小魚丶


此題我看了幾友的回答,儘管大致差不多,但大意有所欠缺。

今不作深述,用以補充吧。

菜不擺三者,它也不是諧音散的意思,也不是圓展的意思,也不是不全的意思。而它體現的是陰與陽的意識概念,即人間與鬼神的區別。

在古代,人間桌子都是方的,形容四方與四象(季)之意,而方桌的含義猶如是一人,有立足之本,是用以頂天立地之象的。天圓地方,只有方形物體才能託頂圓物。而菜,形容酒席與飲食生活的體現。人類用餐是順乎陰陽與四時時序的,所以上菜必雙不可單,一般為二,四,六,八,十二,十六,十八,二十四數。中間所空缺的單雙數皆不可用,如九,十,十九,二十等。因九是盡數,0是絕數,所以十和二十為絕數不可用。這是人間用菜的吉陽之現。而三盤菜者,雖屬陽性,但為陰間所為,它同酒杯同相,人間用四,神間用三。凡上香上供盤祈福,祈願,祭祀,還願等,均為三盤和七盤,酒杯相同。尚若酒席上或家庭待客上,你若上菜三盤,是對客人的辱罵與咒怨,只要是懂家,一看便會生氣且不會入席,甚或鬧事。

筷不成五者,是說筷子長短要一致,不但長短要一致,擺放也要一致,不可參差不齊,形成三長兩短的棺才之象。三長兩短也是咒罵人的體現,形容你快死了之意。這樣暗含辱罵現象,酒席上也是會鬧矛盾的。

而席不成六。並不是缺七亡八之意。而是一種絕席之象。

古今滿席必坐八人,以適應四方陰陽之象,每方坐二人,分上下,形容一陰一陽,陰陽和合才能相生。而八人是圓滿之象,一桌八人,正位二人,上首二人,下首二人此六人全為客人。而正位的對面(外)則為陪坐,即主人的陪客之坐位。若一桌坐六人,說明無陪客,無人為客人敬酒倒茶,無人送飯問寒曖,等於是無人招待的一桌酒席。說明主人沒拿您六人當人看待,不管不問,沒陪客招乎,酒飯何以下肚?所以這是一個死桌,絕桌也,不值得人尊敬的一桌。你就無臉再坐下去了。所以說六人不成席即此也。


福自福地來wjf


對於一件事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有的人覺得有道理對自己有益,那他當然會贊成什麼樣的做法或是把它形成什麼樣的規矩;相反覺得對自己是無益事物的人就自然不喜歡什麼樣的規矩了。

非要說這個“菜不成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到底有什麼樣的道理的話,我覺得就我的觀念來說,還真沒發現到底有什麼樣的道理,或是對自己有什麼樣的幫助,如果我們都去遵循這樣的規矩的話,明明吃不了那麼多菜,難道非得擺三碗嗎!

心裡忌諱的東西越多,定的規矩越多,人就會活得越累。


愛瞎聊


這是迷信或巧合。“三”字,傳說古代某戰場夜防守時不守紀律吸菸、一位戰給戰友點火被敵方發現火點向火點謝擊岡好第三支菸者被100環擊中,古代五鬼六害傳說,所以在生中忌不吉利字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