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1 何國月款龍紋紫砂壺

精品簡介

何國月款龍紋紫砂壺

何國月款龍紋紫砂壺

【名稱】何國月款龍紋紫砂壺

【類別】雜項

【規格】中壺

【文物原屬】紫砂壺

【自定價】議價

基本介紹

紫砂壺是用紫砂經高溫燒製的陶器,燒製溫度比用陶土製作的陶器高,更堅實而多微小的氣孔,和瓷器一樣不會因溫度急劇變化而碎裂;由於是用紫砂做原料,所以又不會瓷化。

紫砂壺以江蘇宜興出產的最好。茶水在紫砂茶壺中即使過夜也不腐敗,在普通瓷茶壺中過夜茶水即不能再喝;紫砂茶壺吸附性能好,使用時間長了顏色變深,光澤油潤,很值得欣賞把玩。紫砂壺長期使用,在壺的內壁會結附一塊塊海綿狀物質,俗稱“茶山”。有了茶山,即使倒入白開水,倒出的也有茶水的色香味。這樣的壺在一些嗜茶人的眼裡是把好壺。現代養壺不提倡此種做法,一般每次喝茶後都將壺中茶葉倒掉或者於次日倒掉,將壺用沸水滌淨後晾乾。

本壺特點:

壺造扇形龍紋器,製作要求難度很高,全身龍紋理,對稱,淸晰。壺口龍頭,維思維妙,龍頭很清晰。壺身大小適中做工精緻。泥料為流行的紫砂泥,是歷來崇尚之泥。壺出水是獨孔,明清時期多是獨孔出水,民國初年開始改為多孔出水。本壺是筋囊器與扇形器的結合。製作上工藝難度極高。造型精美而別緻。(市面上很少見的)。壺口蓋為嵌入式,口蓋嚴密,壺嘴呈一彎流,胥出有勢。壺把,鋬現清秀而挺括有度。嘴把二者合一的呼應特色濃郁。胎薄輕巧,線條流暢,筋囊對稱均勻凸顯壺體飽滿,形態肌理逼真。足見作者的駕馭紫砂藝術能力之深。加上此壺年代甚久,更顯珍貴而不可多得。

現將主要紫砂壺藝術特點具體分析如下:

牛蓋蓮子壺

直腹圈足,闊口出唇,短彎流,環狀柄。平蓋,寬帶拱形鈕猶如牛鼻,故此得名。通體散發一股紮實有勁的精神。圓筒身,肩略呈弧形與前伸的流及捲曲的把手無間地銜接,一氣貫通。把手卷起活似隨時欲揚起的牛尾般生動。壺口與蓋各成一環上下密合無縫。

僧帽壺

如僧帽的壺身為等邊等面折腰六方形,所以在泥片的對角連接工藝過程中需要紮實深厚的陶藝基本功和淵博的文化內涵。顧景舟製作的僧帽壺把形、質、神發揮得淋漓盡致。“紫砂矮僧帽壺”輪廓清晰、鋒芒內斂,各個部分的銜接自然貼切、和諧挺刮,造型上節奏緊湊、渾然一體。壺嘴與壺身的連接處、壺頸的肩線線條等細節處都顯現出手工藝的趣味和紫砂傳統造型藝術的精神。

鷓鴣壺

壺身圓扁,三柱高提樑把手,側看如鷓鴣鳥正欲展翅飛翔,故名此壺直身似井欄,平嵌蓋,扁平三叉提樑,曲嘴似鳥,扁圓筒鈕。坯體用紫砂泥製作,造型簡明而深沉。韓美林刻繪細緻,精美,實乃上品。其造型簡中寓繁,實中見虛,線面挺立,生機昂然,壺身成短圓筒狀,線條幹練明確,與蓋和提樑渾然一體。底部刻有文字裝飾,簡潔美觀,更有畫龍點睛之妙

井欄壺

“矮井欄壺”為砂壺款式中一件經典之作,在“曼生十八式”中便有此款壺式。在“曼生井欄壺”造型的基礎上,對點、線、面及細節處理加以改動,將壺體下部做加寬處理,使壺體更趨豐腴;把原作每處的“鋒角”演變為“圓角”,作品更顯剛中有柔,線條流暢,搭配更趨完美。此壺呈圓柱狀,上窄下寬,短直流,耳狀把,扁圓鈕,圈足,體現了紫砂傳統器簡潔、明快、素雅、精煉的基本特徵。整器線面處理得當,自壺鈕、壺身、壺流、壺把乃至足部無一折角。遠近觀之,全器渾圓雅緻,造型優美,氣韻生動,充分展現了作者的老練與嫻熟的功力

石瓢壺

壺身及蓋鈕呈三角形,壺式飽飽呈扁圓形,上窄下寬,富有穩重感。壺蓋為扁圓狀,壺鈕似一緩坡的拱橋,壺底有三隻圓足,線條流暢,寓意深邃。壺面有修厚厚,蓋鈕則輕巧巧拱起如橋狀。直流延壺腹弧度斜向上伸,把則順壺肩平伸向下弓起,形狀非圓非方,前後相應妙趣橫生。造型雖簡,卻更能在質樸中見深厚。

藏六抽角

壺身略成扁圓狀,由鈕、蓋、口、身以至圈足皆貫以六稜,線條明析工整,轉折合度,筋囊飽滿圓潤,圓中見方、方中寓圓。此壺成型難度高,造型挺拔有力,做工嚴謹。

供春壺

壺形藩名的「供春壺」,即取老樹癭為形,樹皮斑駁滿身,紋理繚繞,以瓜蒂形為蓋。泥色黃褐,樸質古拙,壺身輕巧端握舒適,出水流暢。化老醜樹癭為壺,大有返璞歸真之意境。

公治父壺

下大上小呈三角形的石瓢形,周身皆以圓弧線條構成,嘴、把、的處處銜接自然流暢,線條利落明確,起承轉合交待清楚。下以三圓足支起全身,使壺顯得挺括有神,沉靜而深伊永。

座有蘭言壺

壺體呈扁腹狀,直口,短頸,管狀流,配環形把。弧狀蓋,乳釘形蓋的中有小孔,底內凹,朱泥色華而不膩。渾圓雅緻,有大家風範。一側刻有「座有蘭言]。

菱花壺

採六瓣菱花式造型,橋形蓋鈕與口、身、圈足協調統一成一隻六方菱花,筋囊向口收縮與蓋上菱花紋路緊密吻合,毫釐不差。底微內凹。整體制作精細規整,線條簡潔流暢,色呈赭紅溫潤雅緻,可稱佳品

高腰線提樑壺

壺身似鼎,以圓弧線條構成,力求渾圓飽滿,唯圓柱提樑框出一片正方,虛實相應,更添此壺神韻。壺肩飾以三道圓環,有效地平衡視覺重心。豐厚的流弧度變化極大,顯得興味盎然。

高虛扁壺

壺身似一端正周整的圓扁葫蘆,長流的轉折呼應重心略向上的環形把,使扁腹向左右延伸,而蓋鈕巧妙地凸起令壺的重心上移,腹似虛實有通壺顯得精實有神,不致扁塌。流、的、把這三點搭配最是高明。

回紋竹茶壺

以竹為題材,誇張變化成形,壺身塑成主幹,竹節簡潔有致,中正沉穩。流、把化為新抽嫩枝,動勢內醞,生動有力。蓋上堆塑屈曲的竹枝為橋形鈕,鈕下貼塑竹葉紋飾。

瓜梨壺

瓜梨成壺,以蒂為的生動巧妙,壺身為瓜結實豐美,而不流於肥碩,有型有款。渾不似多數以瓜果肖型的作品務求飽滿欲破為美,此壺做來令人神清氣爽。

均玉壺

壺身做圓角方柱體。圓口,短坡頸,小圈足,橋形蓋鈕塑來大有古意。無論整體或局部造型皆可見方中寓圓之意,有如天地方圓,和協統一。

雲肩如意壺

造型簡煉有致,以細部雕琢刻劃加以變化。扁鼓身,直頸,管狀流微曲做蓄勁吞吐狀,環形把,下有三隻鼎狀足。肩上堆塑雲形圖案,壺口與蓋圈刻以仿古圖形,蓋鈕成蓮花微放狀。

漢鐸壺

造型古樸穩重,壺形線條簡潔明快,氣勢恢弘。壺身成黃金分割比例,壺身與蓋密無縫,滿水後亦不外溢。壺流短直向上,給人力量和向上,其形既似金鐘,又象金塔, 含有“太平盛世、國泰民安” 寓意。

總的來講,顧景舟每件壺都端莊,典雅,古樸,大方,都可見華夏之哲學精神、文學氣息、繪畫神韻。

養壺

新壺經過開壺程序後,就可以正式使用了,使用的過程也就是養壺的過程。相對於開壺,養壺的過程更加漫長,需要很好的耐心。一定要在品茶的過程中養壺,而不是在養壺的過程中品茶。養壺如養性。一把養好的壺,應該呈“黯然”之色,光澤“內斂”,如同謙謙君子,端莊穩重。養壺的方法更是五花八門,究其宗旨,基本原則都是一樣的,不外乎以下6點:

⒈徹底將壺身內外洗淨。

⒉切忌油汙接觸。

⒊用茶汁滋潤壺表。

⒋適度擦刷。

⒌用畢清理晾乾。

⒍讓壺有休息的時間。

養壺的忌諱

紫砂壺忌諱油汙,周高起稱“和尚光,最為賤相,”故平時要遠離油的物品。如果沾上油汙,可以用布蘸肥皂輕輕擦拭,然後用手摩擦,讓壺體出現本色。用上油的方法使壺來產生光澤是不可取的。

何國月款龍紋紫砂壺

紫砂壺為什麼那麼高的收藏價值。

紫砂壺透氣性能好

使用其泡茶不易變味,暑天越宿不餿。久置不用,也不會有宿雜氣,只要用時先滿貯沸水,立刻傾出,再浸入冷水中沖洗,元氣即可恢復,泡茶仍得原味。

紫砂壺能吸收茶汁

壺內壁不刷,沏茶而絕無異味。紫砂壺經久使用,壺壁積聚“茶鏽”,以致空壺注入沸水,也會茶香氤氳,這與紫砂壺胎質具有一定的氣孔率有關,是紫砂壺獨具的品質。

紫砂壺冷熱急變性能好

寒冬臘月,壺內注入沸水,絕對不會因溫度突變而脹裂。同時砂質傳熱緩慢,泡茶後握持不會炙手。而且還可以置於文火上烹燒加溫,不會因受火而裂。

紫砂使用越久

壺身色澤越發光亮照人,氣韻溫雅。紫砂壺長久使用,器身會因撫摸擦拭,變得越發光潤可愛,所以聞龍在《茶箋》中說:“摩掌寶愛,不啻掌珠。用之既久,外類紫玉,內如碧雲。”《陽羨茗壺系》說:“壺經久用,滌拭口加,自發闇然之光,入可見鑒。”

綜上所述,紫砂壺是能“裹住香氣,散發熱氣”,久用能吸引茶香,更能散發油潤光澤。用得越久價值越高。

紫砂壺拍賣市場的行情記錄:

《提璧組壺,(共計十一件)顧景舟造北京保利2011年秋拍,1782.5萬元成交

《明代時大彬制圈扭圓壺》,西泠拍賣2010年秋拍,1344萬元成交

《高線三足套壺》,顧景舟造江蘇和信2011年秋拍,1288萬元成交

陳鳴遠南瓜壺拍賣成交價 842萬港元

蔣蓉、合作蓮藕倒流壺拍賣成交價134.4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