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專家說」馮濤教授:帕金森病患者需要高度防護新冠肺炎病毒

醫護人員馳援湖北,馳援武漢,幾乎成為每天的新聞。馮濤教授所在的醫院也有同事加入支援隊伍。和全國大部分醫院一樣,他的門診時間也根據疫情防控做了相應調整。新冠肺炎對帕金森病患者帶來什麼影響?如何防範?針對帕友們關注的一些話題,帕友網專訪了北京天壇醫院神經病學中心主任醫師馮濤教授。


「專家說」馮濤教授:帕金森病患者需要高度防護新冠肺炎病毒


在採訪的尾聲,馮濤教授對帕友們表達了特別的祝福,他對帕友們說——“陽光總在風雨後,不用擔心,我們目前的困難是暫時的,會被克服。醫患攜手,共同防治疾病!”


帕金森病患者是需要高度重視防護的人群



帕友網:從新冠肺炎的情況看,似乎說死亡人數中,中老年患者偏多,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是老年人,所以,一些帕友擔心,是不是帕金森病患者更容易感染新冠肺炎?



馮濤教授:從現在公佈的數據分析,新冠肺炎的病死率明顯低於SARS,高於流感。其次是目前科研的進展也發現,這個病毒在傳染的過程中,毒性會慢慢減弱,也就是它的二代、三代毒性下降。有人說它不像SARS那樣來得快,去也就去了,可能會像流感病毒一樣,長期和人類共存。


我覺得從全國形勢來看,死亡率也不高,目前湖北死亡率最高的是武漢,全國其他地方就很低。所以它的死亡率沒有那麼可怕。但是,的確需要注意的是,大家要加強保護,養成健康防護的習慣,戴口罩,勤洗手,避免人群聚集等。



帕友網:那麼對我們帕金森患者來說,需不需要特別注意些什麼?



馮濤教授:第一,不管是不是帕金森病患者都需要做好防護,因為即使是健康人群對新冠肺炎病毒也沒有免疫力。


第二,帕金森病是中老年高發的一個疾病,大部分病人都是四五十歲以上的,那麼這些人中,有的不僅只有帕金森病,可能還有其他一些慢性病,這樣的人群抵抗力低,容易在肺炎後導致伴發的慢性病加重,引起多器官功能的障礙甚至衰竭。說明帕金森病患者要加強防護。


第三,晚期的帕金森病人,本身就容易肺部感染,比如運動差,呼吸運動減低,就容易受感染。還有一部分患者,可能有一些吞嚥困難導致產生吸入性肺炎。如果說再加上一個病毒感染,可能會出現雙重打擊,容易影響身體的基本機能,所以,帕金森病患者是需要高度重視防護的人群。


現在沒有疫苗,最主要的預防措施就是防護。對帕金森病患者來說,即便要出門,也應該更小心地做好防護,戴口罩,多洗手,加強居室通風,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和生活習慣等。


互聯網問診可能會常態化



帕友網:因為新冠肺炎的影響一些互聯網平臺紛紛開啟了線上問診,您加入了嗎?如何看待這個現象?



馮濤教授:現在有一些互聯網問診平臺是國家允許的,目前我們臨時做了一個北京市的公益性平臺,醫生在線上免費回答患者的問題。我想,以後這樣的互聯網問診可能會常態化,也就是說,很多慢性病患者,他可以求助於這種互聯網平臺,然後去門診諮詢。 這是其一。


其二,我們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做一些健康宣傳,推廣健康理念。比如,就具體一個疾病來說,對它的認識其實有很多層面的,包括專家的看法也會有差異。利用網絡平臺,大家一起參與討論或者分享科研的最近進展,相關的知識會推廣得更好。 所以,我覺得這塊可以通過包括帕友網在內的互聯網平臺來展開。


第三,我們可以通過可穿戴設備,記錄和收集患者的健康數據等,並通過互聯網及時反饋給醫生,這樣的話,醫生也可以及時給病人一個好的調整


因此,在慢性病這塊,對互聯網技術應用的範圍非常廣,可以大量推廣。廣大患者對互聯網醫療有客觀需求。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使得這種需求顯得更急迫。


對醫生和患者要求比較高



帕友網:您談到互聯網醫療,線上問診的這個趨勢,那麼對咱們醫生和患者來說,意味著會哪些新的挑戰?



馮濤教授:互聯網醫療是診療模式的變化,它會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但這有一個前提是,我們信息的可靠度如何。比如醫生要給患者一個決策,開一個處方,開什麼藥,怎麼吃藥等,都需要患者的具體信息。通過互聯網來實現問診的話,可以用視頻解決一些問題,但那只是遠距離的一個觀察,一些具體的查詢還無法實現。信息不完整,如何解決?


一是醫生的問診,要形成一個結構化問診,把這些問題變成一個表格化的東西,然後每個病人都會接受系統、全面的問診。


二是說通過可穿戴設備,做好患者平時相應的記錄,同時通過網絡傳給醫生,更全面地反映病人的情況。這樣可提高對客觀病情的瞭解。


第三,需要患者的依從性提高,患者最好平時對病情有比較連續的病情記錄。


所以互聯網醫療對醫生和患者要求比較高。另外,患者涉及到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可能會對患者的文化程度有一些要求。


不要輕易調整用藥,少吃或不吃



帕友網:目前這種被迫“宅家”的情況下,對帕金森患者來說,加強疾病的自我管理也很重要,您對此有什麼建議?



馮濤教授:主要是按照醫囑及時服藥問題。患者本人不要輕易調整用藥,少吃或不吃。有的患者覺得自己少吃點藥,好像也沒什麼大不了的,覺得醫生的方案太複雜了,擅自簡化自己的用藥。這會有一個隱憂,儘管有的藥短期不吃暫時沒事,但長期不吃是有問題的。 特別是一些基礎性的藥,不能停。


另一點,患者也要注意用互聯網的手段,可以從網上問診找到自己的醫生目前有一些正規的互聯網醫療諮詢平臺,有些諮詢也是公益性的。帕友們可以去及時諮詢一下,得到相應的幫助。


所以,我覺得這種管理是兩方面,一是患者需要醫生的支持,另一點,患者也要積極主動尋求資源和幫助。


充分利用新技術、新理念來提高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帕友網:在今年的帕金森病日到來之前,如果讓您選擇一個主題,您希望是什麼?



馮濤教授: 每年的主題都不一樣,但是核心只有一個,關注患者的生活質量。 從今年來看,我覺得我們要充分利用新技術、新理念來提高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比如現在的新冠肺炎,新療法,新技術不少。新技術、新理念對我們慢性病的治療也很重要,只有提高新技術、新藥、新療法、新理念的合理應用,才可以將疾病的治療、管理提升到新的層面上,讓患者獲得更好的生活質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