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城事|“这样的文化惠民活动实在好!”

城事|“这样的文化惠民活动实在好!”

聆听动听的歌曲、品味悠扬的马头琴声、欣赏欢快的民族舞蹈……近日,回民区攸攸板镇刀刀板村的村民在家门口欣赏了一场接地气的文艺演出。现场气氛热烈,节目精彩迭出,时而掌声阵阵,时而叫好连连。“现在党的政策就是好,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这么精彩的节目,这样的文化惠民活动实在好!”现场观众高兴地说。

为开展好呼和浩特市2020年“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充分发挥乌兰牧骑服务群众的引领示范作用,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向基层群众提供“面对面”的标准化服务。元旦前夕,回民区多家单位组建了“草原综合志愿服务轻骑兵”小分队,通过“乌兰牧骑+”的方式,深入基层开展文艺演出、文化辅导、医疗服务等综合志愿服务活动,更好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不断满足基层群众的的精神文化需求。

城事|“这样的文化惠民活动实在好!”

近几年,回民区紧紧抓住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契机,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共建共享”的理念,持续推进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化活动,着力提升文明程度,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让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一方面强队伍,进一步加大对优秀文艺群体、社区文艺骨干的培训力度,建立了一大批活跃在社区基层的文化队伍。另一方面强阵地,不断加大公共文化场馆的资金投入和开放力度,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跨越式发展,不仅形成了覆盖全面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而且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也得到切实提升。同时,坚持“送文化”和“种文化”相结合,搭好平台,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满足群众求富、求知、求乐、求美的需求,让辖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有品质、更对味的“文化大餐”。

在推进文化惠民工作中,回民区重点打好“社区文化惠民”这张牌。以传承文化为抓手,在文化促邻里和睦、谋居民幸福上狠下功夫,深度发掘有关社区党建、服务、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品德修养和共驻共建等工作所包含的文化元素,探索并逐步形成了小社区文化惠民的工作格局。在回民区,不少社区都自发地组建起了舞蹈队、合唱队、二人台等文艺小团体,由他们搭起“社区大舞台”,打造社区文化家园,增添社区的文化底蕴。同时把公园、广场作为惠民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通过不断创新形式,扩大活动覆盖面,增强活动的广泛性与参与性,推动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通过大力开展有声有色、异彩纷呈的社区文体活动,不仅营造了社区文化氛围、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了广大居民群众文化生活需求,还积极倡导了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特色活动,将优秀的文化食粮送到群众家门口,提升了居民们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努力营造邻里和睦共融的良好氛围。

多层次的文化阵地,多彩的文化活动,多样的文化形式为辖区居民搭建了一个释放激情、传承文化的大舞台。今年,回民区将延续文化旅游节以及文化下乡、文化进社区活动,继续在城乡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惠民活动。在办好杏花节、文化进社区、广场舞大赛、全民读书月等常规活动的同时,创新开展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并充分发挥基层文化站(室)的职能作用,在街道(乡镇)和社区(农村)精心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类文化活动,同时,持续组织乌兰牧骑本着让党和人民满意的宗旨,采用“便民式”“演艺式”“菜单式”等方式,到群众中去,扎根群众,服务群众,多排一些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文艺精品,为群众带来更多的精神食粮,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断提高辖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呼和浩特日报 通讯员 李珍)


审核:王茂士

城事|“这样的文化惠民活动实在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