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2 87《红楼梦》王扶林筹拍前做的两件事情,是现在导演根本做不到的

87版《红楼梦》是王扶林导演,陈晓旭,欧阳奋强,张莉,邓婕等主演的一部电视连续剧,三十年来,经久不衰,经历时代和大众考验,成为“不可逾越的经典”。

87版《红楼梦》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和导演王扶林筹拍前做的两件事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没有这两件事情,87版《红楼梦》不能说不会成为经典,但肯定不是我们看到的这样经典绝伦。

87《红楼梦》王扶林筹拍前做的两件事情,是现在导演根本做不到的

王扶林导演《红楼梦》纯属意外,之前他只导演过一部《敌营十八年》,名气不是很大,经验也并不丰富。拍《红楼梦》的念头,源于一次去英国BBC考察,王扶林发现英国把一些名著,比如莎士比亚的作品搬上屏幕,就萌生了也把我国四大名著作品搬上荧屏的念头。

当时我国的电视剧市场并不成熟,只发行过单本剧,没拍过电视连续剧,所以,王扶林也仅仅是有这样一个念头而已。之后,有一次在和央视台长洪民生闲聊中,王扶林说起自己这个想法,没想到居然得到台长的支持。洪民生问他,如果让他拍的话,会选哪一部?

王扶林毫不犹豫的说,《红楼梦》,因为在他心中,觉得《西游记》需要特效,《水浒传》《三国演义》有武打场面,相比而言,《红楼梦》是室内戏最简单。就这样,央视把拍《红楼梦》这个重担交给了王扶林。

87《红楼梦》王扶林筹拍前做的两件事情,是现在导演根本做不到的

王扶林只在青年的时候浏览过《红楼梦》,并没有通篇看下来,更没有深入的研究。要拍《红楼梦》,他再次拿出原著来看,一看,傻眼了。王扶林感觉自己的阅读趣味,和《红楼梦》的趣味有着挺大的区别。

毕竟随便阅读和研究透彻拍摄,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王扶林心中没底,于是,向央视提出合作,找一个有经验有能力的导演,和自己一起来拍摄,领导同意了。

王扶林开始寻求外援。他第一个想到的是曾经拍摄过越剧《红楼梦》的导演范岑。越剧《红楼梦》一度深入人心,王文娟饰演的林黛玉得到了大家一致的认同和喜欢。可是,范岑来了后,呆了几天,什么也没说就走了,估计这是对电视剧拍摄,没有多少信心。于是,王扶林再次找到了北影厂的成荫大导演,请求他和自己一起拍摄。成荫答应了,可是,天有不测风云,《红楼梦》还没开机,成荫就因心肌梗塞去世。

这下,重担只能落在了王扶林一人身上。王扶林不敢大意,为了让自己心中有底,为了不辜负这部名著和领导对自己的信任,王扶林向央视领导提出了一个条件,那就是,给他一年时间脱产,专门研读《红楼梦》,不参加任何日常文艺工作。

87《红楼梦》王扶林筹拍前做的两件事情,是现在导演根本做不到的

这就是筹拍前,王扶林做的第一件事情,给自己一年时间,专门研究《红楼梦》。

于是,王扶林在这一年时间里,在招待所专门研读《红楼梦》,翻阅有关学术文章。遇到不会的问题,就向红学家们请教。尽管如此,在红学家们讨论剧本的时候,他仍不敢插话,害怕自己理解太肤浅。“那时每天都像踩着地雷,小心翼翼地走每一步。”

王扶林犹如一名木匠,首先要了解自己所要雕刻的作品,然后仔细雕琢,打磨,细致入微,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他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努力吃透原著精神,严格按照原著的意思,不敢有丝毫的改动和曲解。

王扶林说,那一年,我竭力要做的事,就是全面理解《红楼梦》的内涵、曹雪芹的生平等等。其实,花一年时间全部理解是不太可能的,但我尽力而为。

87《红楼梦》王扶林筹拍前做的两件事情,是现在导演根本做不到的

《红楼梦》第七回中,贾府老仆焦大喝醉酒,朝王熙凤大骂,其中有一句是“咱们红刀子进去白刀子出来”。当时有人提出这句话有误,按照正常逻辑,应为“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那是曹雪芹写错了吗?还是有什么深的含义?于是,王扶林请教红学家后,才恍然大悟:“焦大喝醉了,说话肯定颠三倒四,曹雪芹这样写是有用意的。我们不能自作主张,随随便便就修改了。”

王扶林认为,真正的导演要有深厚的文学情怀,想写戏剧作品的人,首先要看看自己的文学功底,“演员也是一样,看过十本书的人和根本不读书的人来演,那演出来的深浅是完全不一样的。会跳、会唱、会说话、长得又漂亮就能演戏?这样的演员一晃即过,一阵风就刮走了。”

王扶林导演内心始终有敬畏精神,即便是专门读了一年的原著,他拍摄起来,丝毫也不马虎,老老实实按原著拍摄,对他来说,能按原著拍摄出来,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哪里还敢随意的篡改?

87《红楼梦》王扶林筹拍前做的两件事情,是现在导演根本做不到的

现在的导演有谁能做到这一点呢?别说拿出一年的时间,来专门研究原著,就是一个月,也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郑晓龙拍《甄嬛传》,是因为妻子王小平的推荐,郑晓龙看了看小说,觉得不错,正值古装剧市场萧条,郑晓龙买下版权,几年后开拍。

虽然《甄嬛传》的制作也很精良,也说准备了几年时间,但这个几年,和87版《红楼梦》的几年,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王扶林确实是一直在为筹拍《红楼梦》做准备,而郑晓龙则是买下版权,放在那里,等到市场渐渐回温,才开始拍摄。

钻研原著不仅仅是王扶林对自己的要求,他觉得所有演员都必须把原著吃透。于是,在电视剧开拍前,他向台里申请经费,为主创人员和所有演员办了一个学习班。

87《红楼梦》王扶林筹拍前做的两件事情,是现在导演根本做不到的

这就是王扶林做的第二件事情,为演员开办了两期学习班。第一期,聆听大师讲解原著,分析研究角色,第二期,选择角色,做成小品,看演员究竟适合哪个角色。

红楼剧组首先组建了一个豪华庞大的顾问团,有当时闻名遐迩的学者和红学专家,王朝闻、王昆仑、曹禺、沈从文、杨宪益、朱家潘、蒋和森、启功、吴世昌、周汝昌,杨乃济……这些庞大的顾问团,是给红楼剧组撑腰的。因为当时太多人觉得王扶林肯定不行,所以王扶林请这么一个顾问团“托”着,告诉大家,他和红楼剧组不是胡来的。

当时的脚本由红学专家顾问团编写,这些顾问也都真的出了主意,而且经常来剧组,不像现在很多所谓的顾问,都是挂名的。道具是不是这个朝代的?祭祀有什么规矩?都找他们问,他们也很热情。

87《红楼梦》王扶林筹拍前做的两件事情,是现在导演根本做不到的

让王扶林印象深刻的,是一次建荣国府的景,府门前一个牌楼上写着“荣宁街”。搭景完成后,剧组请红学家们过来把关,看场景是否符合小说设定。红学家们看了一眼就说,错了错了!荣国府是弟弟,宁国府是哥哥,应该是“宁荣街”。王扶林说:“如果没有红学家把关,不知后期将遇到多大麻烦。我们不能放过每一个细节。”

第一期学习班,主要就是请这些红学专家给演员们授课,毕竟,当时正儿八经读过原著的人不多,很多演员都是通过连环画或者越剧电影,才知道的《红楼梦》。

当时,王扶林派出三个选角小组,奔赴全国各地,寻找符合原著人物形象的演员。所有进入学习班的演员,都没有固定的角色,最终定角,要通过学习期间的观察、考核和表演来决定。

87《红楼梦》王扶林筹拍前做的两件事情,是现在导演根本做不到的

用王扶林的话来说:“你要把《红楼梦》的角色吃透,照照镜子:我是不是她。千万别觉得林黛玉最重要,我就要演林黛玉。一定要跟角色谈一次恋爱,看看她是不是你所想的那个对象。”

学习班的生活让演员们大开眼界,受益匪浅。林黛玉扮演者陈晓旭曾描述过一天的课程:“每天上午,老师带着我们到圆明园,练功、练形体;下午,邀请红学家来讲课,分析《红楼梦》中的人物,当时,冯其庸、蒋和森、李希凡这些知名的红学家都来讲过课。”第一期学习班,一般情况下,早上,演员们跑操,练习身段,白天上课,晚上学习琴棋书画,笔墨纸砚。

第二期培训班,主要就是做小品。

如果你想演某个角色,就自选情节、自选搭档,做成小品表演给导演看。演员们可以在小品课随意组合、表演任何人物,导演觉得你适合哪个角色,那你就是这个角色的候选人,否则就要继续寻找下一个角色,直到导演觉得你和角色适合为止。

87《红楼梦》王扶林筹拍前做的两件事情,是现在导演根本做不到的

经过两期学习班的学习培训,演员们脱胎换骨般,有了很大的蜕变。她们举手投足,一颦一笑,有了古典美女的味道,和书中的人物有了极大的吻合。

很多演员都经过几次选角,比如袭人的扮演者袁玫,进剧组前想演王熙凤,来到剧组后觉得自己没有那股泼辣劲,成为宝钗组的候选人,之后导演又让她演鸳鸯,最终定角的时候,她又成为袭人。

比如剧中尤三姐的扮演者周月,进剧组前也是冲着王熙凤这个角色去的。可是,等看到邓婕流光溢彩的脸,她主动退缩了,导演给了她一个李纨,定妆照都是李纨。乐韵走了之后,尤三姐的位置空缺出来,于是她去找王扶林导演,要求演尤三姐,最终成为尤三姐的扮演者。

很多很多这样的例子,只有陈晓旭,一心就是本着林黛玉而来,最终也饰演了林黛玉,成为最经典的林黛玉,陈晓旭之后,再无林黛玉。

87《红楼梦》王扶林筹拍前做的两件事情,是现在导演根本做不到的

现在的导演,在拍电视剧前,可能拿出半年时间来对演员进行专门的培训和定角吗?那是不可能的,即便导演愿意,估计也没有演员同意。现在的影视圈太过快餐,太急功近利,只看到眼前的一点利益,没有长远眼光。

其实从事文化产业的人应该明白这一点,慢工出细活,最后可能盈利更高。有时候,急功近利,好像你的钱收回来了,但是你想想,如果搞得再好一点,电影、电视剧能全世界发行,能反复播映,你赚的钱不就更多嘛,还是眼光不够。

王扶林做的这两件事情,为87版《红楼梦》成为经典,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有了他对原著的解读和理解,有了演员对剧中角色的把握和掌控,才有了这样一部满足了我们对原著人物所有想象的《红楼梦》电视连续剧。

向经典致敬,向王扶林导演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